法制日报:法治社会应该容得下一两个“鸟人” ——中新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5:10:43

法制日报:法治社会应该容得下一两个“鸟人”

2010年06月29日 09:57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重庆“鸟人”陈茂国在重庆市奉节县法院受审。2008年12月,他家1200多平方米的房屋被强制拆迁,用来修建渝宜高速公路连接道,在赔付金上与当地政府产生矛盾。2009年8月3日,陈茂国爬上自家一棵15米高的桉树“安营扎寨”以对抗强拆。此后的3个半月间,其吃喝拉撒全在空中进行,必备生活用品也用绳子吊上去,“鸟人”由此得名(6月28日四川在线)。

  客观而言,“鸟人”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时下一些地方拆迁过程中不注意维护被拆迁户利益的反映,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法制制度的产物。“鸟人”现象虽然反映出了社会问题,但这一问题如果能引起有关方面反思,不但问题能够解决,还有可能“坏事变好事”。

  首先,“鸟人”们未必违法,甚至某种意义上还是公民“表达权”、自由权的集中反映。我国宪法规定要充分保护公民的表达权,公民也有“集会、游行和示威”的自由,而“鸟人”在树上所住的三个月,充其量也就是一种示威,而他手里的大喇叭充其量也是一种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表达。我们应尊重和善待他的权利,当地政府在其“下树”之后立即强行拘留他,显然欠妥。

  其次,对“鸟人”持什么态度,还是政府和社会是否民主清明的风向标。政府应充分允许公民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益,哪怕以“鸟人”的方式也应支持,这体现政府是否对民意理解和善待。

  “鸟人”现象的存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未必不是对政府工作失误、官员失职等问题的提醒。也未必不是一个纠正错误决策、盲目拆迁的一个契机。然而,很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原本可以更好地维护被拆迁户利益的机会,却被一些地方官员“盲目”地放弃了。无论“鸟人”最终受到什么样的判决,笔者以为,容得下“鸟人”的社会一定是开明的,而对“鸟人”恨不得摒弃和彻底取缔的官员们,其骨子里隐藏的或是对公民权益、政府法制的漠视。 河北 毕晓哲 读者  

法制日报:法治社会应该容得下一两个“鸟人” ——中新网 法制日报:春运25亿人次的大迁移又“被富裕”了——中新网 中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中新网 姚明喜得“千金” 中国网民期待巨人再添一子——中新网 法制日报2010年度十大法治新闻评选结果揭晓 社会养老保险 交得越多越亏?—— 高全喜:大国、法治国与国家责任———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鄢烈山:法治是“民意”的保险丝———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梁治平:从“礼治”到“法治”?———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梁治平: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天益: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徐友渔:现实的期望:一个低调的法治社会———爱思想:学习型社会领航者 中国是“法治社会” 亚里斯多德—法治优 每天应该睡多久?6至8小时最理想——中新网 叶小文:人无文化浮躁浅薄 不应该有了钱就狂了——中新网 社论:童工黑市——法治缺失下的产业沉沦(南方都市报 2008-4-29) 童工黑市——法治缺失下的产业沉沦(南方都市报 2008-4-29) 上访者 —— 中国以法治国下幸存的活化石 社论:童工黑市——法治缺失下的产业沉沦(南方都市报 2008-4-29) 人民日报:能否包容不同意见检验社会的开明与自信——中新网 校园事件频发引公众警惕 社会伦理紧张问题需关注——中新网 联合早报:"满城尽喝绿豆汤"折射社会逐利毛病——中新网 中国青年报: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中新网 “专家”概念被滥用 透支整个社会公信力——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