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中国之怪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51:00
我想目前世界上除中国之外,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在普通工人短缺的情况下存在长期的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没听说过历史上哪个国家出现过这种现象,所以目前这个现象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称之“中国之怪现象”一点都不过分。
问题1:06年,工人日报,标题:文明社会不能容忍大学生零工资就业
晕,好象大学生很喜欢零工资就业,不是没办法谁愿意零工资就业!就象封建社会里有人为了生存被迫无奈去卖身,人们却指摘其堕落,这样的社会不悲哀吗?
问题2:“大学生应该定位为普通劳动者。”一位教育部负责人这样说
意思是指,大学生应该去接受低工资,或者去做普通工人的工作,比如一种说法,美国的大学生是出租司机。我想美国大学生可能是有开出租车的,但我怀疑是个例。在此,关键的问题,是开出租车需要读大学吗?如果需要大学生去开出租车不用拿来说道,而且出租车司机应该去读大学。如果开出租车不需要读大学,那么如果大学毕业后只能去做类似开出租车的工作是不是不需要读大学,或者说读大学没有用,进而是否可以说读书无用,至少就目前社会劳动的需求而言。
读大学显然意味更高的教育成本,从简单的成本-收益出发,大学生要求高一点的工资,这不仅是应该个人的理性,而且应该是社会的理性,否则一个社会办大学做什么?如果高中毕业工作4年后月工资1200,4年后大学毕业月工资1000元,一个选择读大学是理性的吗?社会办大学是理性的吗?
问题3: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狗屁大学生,在学校里混,没啥水平还好高务远,毕业了还要求高工资,你是老板你要吗?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难预期的压力下,大多数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至少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外语水平,不比他们的师兄师姐差,如果说学习不好导致水平差,他们的就业总是要比以前的师兄、师姐好的罗,但事实相反。事实是,就业越来越难,而且以前也没怎么听企业说大学生水平差。即使扩招了,大学生总体素质下降了,但是好象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就业也不好,他们的素质应该还是没有下降吧?
问题4: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差等等,说到底企业想要有工作经验的,而且一提就是2、3工作经验。
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好象言必称美国,我相信,总体来说,美国大学应届生的实践能力比中国大学生强一些,但是我怀疑是不是美国的大学生一出来就是相当于中国2、3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另外,中国的教育应该一直在改进的,而不是退步的,为什么以前没有要求大学生要有工作经验而现在要了那?是以前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强,以前的培养方式更好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认为中国的教育是与时退步的。
如果这样的现象长期存在,我们的民族还有前途吗?
问题5:含过去天之骄子的思想,不能摆正自身,影响就业。
现在有多少大学生还有天之骄子的思想,除非北大、清华之类的。哪一天,连北大、清华的学子都没了这种自豪感了的话,恐怕中华危矣了!
问题6:扩招与就业难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以2004年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为例,加拿大为580人,美国为520人,韩国为571人,而我国只有120人;按毛入学率计,1997年欧美等发达国家为61.1%,其中美国、加拿大高达80.7%。我国即使按2004年数字统计,也才刚刚达到19%;与我们同处亚洲的韩国为71.69%,泰国为31.92%。这都充分说明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多还是少是相对于社会需要而言的,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美国一样吗?中国的第三产业不仅落后,而且受到抑制,而第三产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简单地对比毛入学率的想法不是愚蠢也是肤浅。
呜呼,中国之怪现象!悲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