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高阳血战:中国战斗精神击溃西方钢铁(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38:24
1、"气"与"钢"的对比
   
    (1)兵力对比:敌先后六个机械化营及一个坦克连参战,我先后投入三个步兵营。
   
    (2)兵器对比:敌出动飞机百余架次,榴弹炮、重迫击炮20余门,坦克40余辆;步兵武器是先进的轻、重机枪,自动步枪,还有装甲车、汽车运输工具。
   
    (3)通讯设备对比:敌连以上装备有报话机、电话,营以上有电台。我军团以下依靠通信员徒步送信。
   
    (4)敌我"气"对比:敌人惯于依赖优势装备,不敢远离公路,惧怕近战夜战,退路截断等危机关头容易慌乱;我军指战员善于近战歼敌,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具有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从敌我双方参战的兵力、兵器、技术装备,可以看到武装到牙齿的英、美军队"钢"远远优于我军。而我军的优势在战斗意志、战斗精神。
    2、靠"气多"挑战生理极限
   
    朝鲜战场的艰难困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志愿军战士是靠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战胜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是靠"气多"挑战生理极限。149师追击敌人至大同江边,桥梁被敌人破坏,没有渡河船只,当时是12月下旬,天降大雪,气温是零下二十多度,由于江水流速太快,江面尚未结冰,面对30多米宽、齐腰深的江水,是眼睁睁的放跑敌人,还是强渡追击,只见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毫不犹豫的将棉衣顶在头上,毅然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急流中战士们为了防止冲走,三人一组相互搀扶,即便这样依然有不少战士被急流冲走牺牲。上岸后,战士们顾不上包扎被水下锋利的石块和冰凌扎得鲜血淋淋的双脚,立即跑步追击敌人。

    我军就是这样,在滴水成冰的冰天雪地里,连续数天吃不上一顿热饭,喝不上一口热水,饿了就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许多战士脚被冻伤,甚至脚指冻掉,但是硬是用两条腿追上了敌人的汽车轮子。
   
    3、靠"气多"前赴后继
   
    以劣势装备对抗优势装备的敌人,所付出的代价是血肉之躯。我军指战员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即使剩下最后一人也不退缩。446团`营1连攻占195.3高地扼住了英29旅南逃的咽喉,敌人为了打通撤退通路,动用了飞机上百架次,火炮20余门,坦克7辆,以营为单位一次又一次的向1连阵地攻击。炸弹、炮弹的爆炸使195.3高地一片火海,炮火准备后敌人蜂拥着冲上高地,指战员们从土里挣扎出来,向敌人射击。在敌人冲入阵地的时候,许多战士跳起来用刺刀捅向敌人,更有的抱起炸药包、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士们喊着:"打呀!为战友们报仇!坚持就是胜利!"子弹打光了,就捡起敌人丢下的武器弹药;工事炸平了,就利用弹坑做掩体;许多干部、战士负伤后来不及包扎继续战斗,直至牺牲。班长侯振谦身负重伤,头上插着弹片,血流满面昏了过去,敌人的嚎叫惊醒了他,他端起枪就射击,打退敌人后侯振谦又昏倒在地。伤员朱志金下颚重伤无法说话,在地上艰难的写出"同志们坚守......"就牺牲了。尽管1连伤亡惨重,但是依旧牢牢的守着阵地。连长牺牲了,排长代理;排长牺牲了,班长继续指挥;班长也牺牲了,战士自动代理指挥战斗。就这样前赴后继,连续打退敌人6次进攻,为围歼敌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当1连撤下阵地的时候,只剩下一名干部(副排长)和17名战士(含伤员)。
   
    4、靠"气多"舍身炸坦克
   
    当时,149师与志愿军其他部队一样没有任何专门打坦克的火器,战士们只能凭借手中有限的炸药包、爆破筒面对敌重型坦克,然而,就在这样悬殊的武器条件下,战士们却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国威,令老牌的帝国主义英军威风扫地。当英军重型坦克出现的时候,战士们都还没有见过坦克,但是他们没有被敌人坦克吓倒,而是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446团某3连班长张成林在攻打高阳战斗中,勇敢的将爆破筒塞进坦克履带,却被弹了出来。他又追上去爬上坦克,准备将手榴弹塞进炮塔,因天黑没有发现坦克上的敌人,被敌人猛蹬一脚,他愣是抓住敌人一条腿,将敌人拖下坦克活捉。后来在佛弥地打坦克的时候,为了不再被坦克甩下炸药包,他拉导火索后跟随坦克跑,在爆炸前将炸药包塞进履带,"轰"的一声巨响,坦克被炸毁了,张成林同志也被气浪抛向天空壮烈牺牲。坦克中最凶残的是喷火坦克,它前后都能喷出几十米长带有钢珠的火带。为打喷火坦克,445团包括连指导员在内的15名官兵被喷火烧死,望着战友被钢珠打成蜂窝又被烧焦的遗体,战士们高喊着"为指导员报仇!"一拨又一拨的冲向喷火坦克。446团2营5连李光禄打坦克小组在打第一辆坦克时,前两名爆破手都因导火索太长坦克颠簸掉炸药包没有成功。李光禄沉着总结教训,将导火索仅留3厘米,这意味着3秒钟必须撤离,而战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李光禄首先将一辆坦克炸辉,自己也被气浪掀进路边稻田摔昏过去。待他醒来又用两颗手榴弹捆在炸药包上,炸毁第二辆坦克。445团战斗英雄王长贵(曾代表战斗英雄见过毛主席)用炸药包连续炸掉敌两辆坦克,当第三辆坦克接近他的的时候,他已经没有炸药包,只见王长贵猛的跳上敌坦克,准备将手榴弹塞进坦克顶盖,就在这时敌人的子弹击中了他,王长贵牺牲后战士们前赴后继,不断蹬上敌坦克"揭盖盖"塞手雷,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二)指挥靠前,勇抓战机
   
    战机是胜利的条件,尤其在敌我兵力、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如何抓住战机创造取胜条件,需要靠指挥员的勇气和智慧。高阳战斗便是充分证明。
   
    1、446团前卫营(第1营)领导勇于负责,夺取高阳,抓住战机。在没有得到上级具体指示的情况下,前卫营领导当机立断,一举拿下敌人逃跑的必经之路-- 高阳,迫使敌机械化部队放弃从公路逃跑的计划,改走不便于机械化部队行动的山谷,为后来149师整个高阳战斗的辉煌战绩作出了坚实的铺垫。
   
    2、敌变我变,正面夺占高阳。占据高阳的是美军25师第35团第2营,是一个加强营。而我446团前卫营是一个没有重火器的步兵营,兵力对比敌强我弱,因此,1营原定先包围敌人,再发起攻击。但是靠前指挥的营领导发现敌人有逃跑的动向,当即改变计划,敌变我变,果断正面发起进攻、击溃美军这一加强营,夺占高阳。
   
    3、各级指挥靠前,调整指挥迅速。高阳战斗中营指挥员均指挥靠前,师一级指挥员也亲历一线。这样有利于迅速判明敌情,及时调整指挥,始终把握着战斗的主动权。如446团第2营领导在一线指挥打坦克小组,首先将头两辆坦克击毁,堵塞了道路,截断了敌人逃跑之路,为全歼坦克纵队创造了条件。师政委亲临前卫营,听取前卫营汇报后,及时调整部署,这是歼灭敌掩护分队的关键。
   
    (三)扬我之长,击敌之短
   
    我之长--夜战、近战,敌之短--怕苦、怕死。在朝鲜,志愿军的夜战、近战使敌人闻风丧胆。高阳之战149师高度发挥了夜战、近战之长。一是利用夜暗掩护战斗行动果断迅速。强渡临津江天险追上逃敌,夺占高阳打乱敌逃跑计划,强攻195.3高地扼住敌逃跑的咽喉,这一系列果断迅速的战斗行动均在夜间实施。二是利用夜战避敌之长击敌之短。整个高阳战斗我军在兵力兵器上处于劣势,利用夜间与敌纠缠到一起短兵相接,敌人的飞机大炮就用不上了,而一旦失去了优势火力的掩护,敌人精神上就垮掉了。三是不怕牺牲近战歼敌。例如在打皇家重坦克营战斗中,我们没有火箭筒、火炮,我们有的是炸药包、爆破筒和手榴弹,勇士们不怕牺牲,往坦克履带里塞,登上坦克"揭盖盖",靠勇气近战全歼重型坦克营。
   
    实战证明,夜战、近战可减少伤亡。149师在高阳战斗22个小时中,夜间伤亡人数不到白天的四分之一。
        (四)步兵打坦克经验
   
    朝鲜战场上多国部队进攻时坦克在前,防御时坦克作为堡垒,逃跑时视坦克是救命稻草。坦克成了敌步兵的"保护神"。因此,我军打掉敌坦克就胜利在望。可入朝初期我们没有任何反坦克火炮,只能靠战斗员抵近爆破炸毁坦克,对于从没有见过坦克的战士,急需提高打炸坦克的技能。149师各团、营的做法是:
   
    一是利用战斗间隙临战训练。446团第1营在渡临津江的前三天,利用敌人丢弃的坦克为靶子,训练各连的打坦克骨干,在佛弥地打坦克中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二是战前做好分工。各连从每班选4~5人组成打坦克小组。前两名携带爆破筒、炸药包为爆破手,后两名携带冲锋枪为掩护手。三是打蛇先打头。首先活捉敌皇家重坦克营长柯尼斯,使敌失去指挥。四是堵头、切尾、截中间。打乱敌前后联系和战斗队形,乱中取胜。五是小群多路出击,使敌防不胜防。六是先打车上的敌人,后炸车,使敌坦克失去步兵的掩护。七是先打指挥车后打一般车,致使敌失去指挥。八是先打威胁大的,后打威胁小的,以减小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