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功臣郭永怀遇空难 焦尸紧抱中国核武数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7:23:17

 

 

    凤凰卫视8月23日《我的中国心》文字

 

 

    曾子墨(主持人):1999年9月18日,新中国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了特别表彰大会,授予23名做出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人们注意到一个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被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再次郑重提及,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勋章的郭永怀。当时全场一片肃静,紧接着是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此时距郭永怀逝世已经三十年零九个月。

 

    民航空难 两焦尸紧紧相抱守护中国核武数据

 

    解说: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气逼人,六时许,首都机场附近的居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一架民航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现场惨不忍睹,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难以辨认。但是有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格外引人注目,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却完好无损,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邵春贵(郭永怀司机):郭永怀是怎么认识得他呢,他是个花白头,他那时候59岁吧,头后头有一片都是,躺着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剩一点点头发,认出来是他。

 

    李佩(郭永怀夫人):但是对于这个飞机失事的事情,到底是为什么失事,那么现在谁也闹不清楚,因为我就问了这民航局的局长,他也说不出来到底是为什么,是因为飞机的故障,还是因为这个飞机驾驶员的问题。可是这次事情之后,周总理就给了他们民航局一个指示,让他们一定要培训驾驶员。

 

    郭永怀飞机失事 周恩来痛哭下令彻查

 

    解说: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郭永怀的一生似乎和四有缘,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滕家乡的一个偏僻农村郭家村,排行老四。他是当地的第一个中学生,24岁时郭永怀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再次成为当地的第一个大学生,因成绩优秀,毕业时被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先生留在身边担任助教,正是饶毓泰一手发现了这匹中国现代力学研究的千里马。

 

    郭永怀赴加留学 半年就拿下硕士学位

 

    中国发展原子弹 钱学森力荐郭永怀

 

    解说:1959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第二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全部核工业系统在华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这意味着中国核武盾牌的制造,只能自力更生,美、英两国政府紧绷的神经,开始稍微放松。

 

    1960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突然上门来找郭永怀,俩人走进书房,门一关,足足谈了三个小时。走时钱三强很高兴,郭永怀也很开怀,李佩后来才知道,是钱学森把郭永怀推荐给了钱三强,要他承担自主研发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正是这一次拜访,郭永怀的名字和中国原子弹联系到了一起。

 

    俞鸿儒(中科院力学所院士):两弹一星的功臣元勋里边,好像是23个,是23个吧。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先生一个人,钱学森先生是导弹跟人造卫星,其他人或者是核武器,或者是导弹,只有郭先生三方面都参加了。

 

    谈庆明(中科力学所研究员):党中央去征求钱学森意见,我们要发展原子弹,你有什么意见,他当时就说我毫不犹豫地推荐郭永怀去。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问号,因为郭永怀在美国学的是空气动力学,他没有摸过原子弹,美国人也是绝密的,苏联也是绝密的,他怎么懂啊。那么钱先生用了四个字毫不犹豫,实践证明他担当了这四个字,他解决了问题。

 

    郭永怀为中国首枚原子弹爆炸确定最佳方案

 

    解说:这是中科院力学所清静的小院,郭永怀的塑像是1989年树立的,当时的一个插曲是竟然找不到一张他个人的正面近照,好在模型师塑像功夫了得,除了嘴唇做了第二次修改外,其余一步到位。学生们说,郭老师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与其他塑像不同的是,郭永怀塑像下安放着两个人的骨灰。

 

    李佩:我不是把郭永怀的骨灰盒给挪到力学所,原来他不是在八宝山的一个四室,也不是什么室里头,有他一个地方,就把那个小牟的骨灰,就搁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个时候他的学生已经给他搞了一个塑像,我说就在这个塑像的下面,就给他挖一个穴,就把小牟的也搁在一块,因为小牟也是为着跟着他,所以才牺牲的。

 

    解说:此时距郭永怀逝世已经21年,时间闪回到1960年3月末,105名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郭永怀正式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这样他和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一起,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李佩:他没跟我说过他干什么,但是我知道他要干的事情,大概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什么呢?因为钱三强那时候到我们家来了好几趟,来找他,跟他谈。那么他们谈话的时候,一般我都不会在旁边的,我就到里头屋子去,但是我知道钱三强那个时候,已是二机部的副部长,所以我想一定是跟他二机部的工作可能有点关系。

 

    解说:李佩明显感觉到丈夫的工作更加繁忙了,经常性的出差,她不知道此时郭永怀承担了更重大的任务,他得不停穿梭在北京与西北高原原子弹试验基地,指导试验,排解难题。

 

    李佩:他从来没有跟我谈过他在那边的生活什么的,他自个儿生活因为比较简单,你比如说他每次要出差的时候,他就自个儿就拿一个小的手提箱,装一点喜欢的衣服搁在里头,都不让我给他准备,他就自个儿。

 

    解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1963年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研究队伍,陆续迁往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这个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侯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试验现场寂寞荒凉,寸草不生,更糟糕的是由于缺氧,再加上营养跟不上,不少科研人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浮肿反应。郭永怀经常奔波于这里和北京之间,贫乏的高原反应,使得50多岁的他显得特别苍老。

 

    爆轰物理实验,是突破原子弹技术的重要一环,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郭永怀带领队员反复试验,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在多次试验后,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一举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这种方案后来被应用于中国整个第一代武器研制过程。

 

    谈庆明:你们知道那个原子弹的外面,是要靠炸药来起爆的,知道吧,没有炸药起爆原子弹起爆不了的,而我们那个炸药我们研究得还比较好的。

 

    解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老郭太累了。

 

    郭永怀猝然离世 影响至今可以感受

 

    邵春贵:爆炸了以后,我们去接他,到西郊机场去接他们,他们都坐一架飞机回来。带好多哈密瓜,叶剑英都去接,元帅们都去接,都到机场去了,下来握手,那都知道爆炸成功了嘛。

 

    李佩:那么这个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老郭回到家里头,王淦昌就说,就请我们全家到他们家去吃饭,是不是也请了彭桓武,还是彭桓武那时候没在北京,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就记得,就是请了我们,好像还请了陈能宽吧,就是我们就到他们家去吃了一顿饭。他们也不提为什么,但是他就是他们都非常高兴,那我想他那天请我们吃饭,为的就是庆祝他们这个原子弹爆炸成功。

 

    解说: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亲赴西北草原,进行中国第一颗热核弹头发射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于12月初暂告一段落。4号下午,郭永怀发现了一份重要的数据线索,当即表示要回京汇报,他打听到当天晚上兰州将有一架民航飞机飞往北京,就驱车赶往兰州。临行前,同事劝他晚间飞行不安全,明天早上再走,郭永怀笑着说飞机快,我只要打一个盹就到了,第二天早上刚好汇报工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他却再也没有回来。

 

    李佩:本来我知道他是应该是哪一天,就是12月5号的晚上,应该飞机就可以到的,结果到第二天这人还不见,所以当然我就打电话,我就问那个,就那邵春贵。他说昨天晚上不是我去接的,是另外的一个司机,他说所以我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这个他没到,我们在希望他是改期了,可是后来邵春贵他们得到了确实的消息,是那飞机失事。

 

    邵春贵:他死的时候,女儿还没在家,我们到北京电报大楼发电报叫她回来,那时候条件不好。

 

    解说:但最重要的是,郭永怀的猝然离去,对中国国防科技建设而言,其损失直到今天还能感受到。

 

    谈庆明:那说到这些九院的人都要掉眼泪啊,甚至有人就说了,郭先生那时候给我们定了那几个方向,现在还是这几个方向,郭先生定的几个题目,难的题目,现在有的还没解决,还是几个难题目啊。没有太多进步啊,他是看得非常远。

 

    解说:斯人已去40年,冯·卡门学派的兄弟搭档已成往事,作为中科院力学所的缔造者,钱学森、郭永怀一手把冯·卡门学派的学风,带到中国。

 

    谈庆明:那么有一年,郑哲敏先生跟李佩先生去拜年,拜访钱学森,他们回来就告诉我,说钱先生就问他们一个问题,冯·卡门学派对我们中国有什么影响,郑先生想了想,影响不大,要有一点影响,我觉得在力学所。我昨天在吃饭的时候还跟郑先生说,我说这些影响,后来力学所也没有了。

 

    解说:人们有理由担心的是,随着郭永怀的离去,钱学森的身退,不断创造了人类航空工程奇迹的冯·卡门学派,在中国是否意味着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