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三等功臣周云跃烈士和副营长杨伟明烈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54:33
 

  

 

    周云跃,小名榕生,1958年7月7日(农历五月二十一)在福州出生,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南下干部,母亲是山东革命老区成长起来勤劳善良的普通家庭妇女。他出生时正是热火朝天的大跃进时代,虽然父亲整天忙于工作,但有母亲在家操持,再加按当时的条件,家中的经济还算宽裕。他前面有两个哥哥,因为最小,在家中倍受呵护,应该说他的童年是在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环境中成长的。

 

   

 

    

 

         78年的阳春3月,怀着美好憧憬,他穿上梦寐以求的军装,进入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开始了火热的军营生活。

 

    小弟入伍之初是在29军87师261团(为接防防范苏联进犯而调到山西的28军而组建)。 

      

 

     

       

    79年1月17日出发,经过六十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他来到广西贵县(今贵港市)。补充到41军122师364团2营机枪连。可能因为他体格健壮,担任了既是打击敌人的重火力,又是敌人重点攻击对象的重机枪射手­——这也合他的脾气:“打起来过瘾”。部队休整急训一周进行战前动员。

 

    1月27日(正是农历的除夕)晚上出发,经过一天一夜的行进,29日(农历正月初二)抵达广西德保县燕峒公社那布大队(今燕峒乡),连春节都是在车上过的。干巴巴的半斤饼干就着凉水度过他人生的最后一个春节。

 

    在德保燕峒,部队顾不上休息就进入了魔鬼式的战前训练,所谓“临阵磨刀不快也亮”,进攻、防御、射击、投弹、登山、越野……。这一点从他牺牲后送回来的补丁罗补丁的军装上可以得到印证。他来信总是说:累,累,累,但很激动,热血澎湃,已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为祖国准备献出自己年青的生命。

 

      

 

    

 

    

 

  

 

    2月17日早晨四点三十分我军开始炮击,打了三十分钟,万炮齐鸣,地动山摇。担任穿插任务的121师先行开始行动,小弟所在的122师这一天推进了4公里,18日又前进了4公里。小弟这两天是配合二连行动,这两天的战斗进行得很顺利,19日穿插的121师已经进去了16公里,被敌包围。小弟所在的122师奉命增援解围(两师相距8公里)。这天小弟配合五连打主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五连伤亡很大(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当年参战的老兵写的回忆文章称:41军122师是伤亡最多的一个师,在攻打朔江时122师364团2营5连130多人,牺牲60多名,只有4人没有负伤,其余全部都受伤,也是正面搭乘坦克攻打朔江最为惨烈的一个连队,连副团长都牺牲了)。

 

    20日五连撤出战斗,六连接替打主攻。小弟主动要求留下随六连参加战斗,理由是:我操纵的是重机枪,是重火力,可以支援你们。他的请求得到了批准(他完全可以跟随五连撤出战斗,心安理得地等到胜利,走过凯旋门,接受鲜花和掌声,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也许经过三天的战斗,看到那么多的战友牺牲、负伤,他打红了眼;也许激烈的战斗又激起他习武练拳时那种争强好胜的习性;也许……,总之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一定要战胜敌人的勇气,使他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了死亡)。

 

    部队早上六点发起进攻,九点左右敌人放弃阵地(实际是有意放弃引诱我们)。我们沿着公路紧追不舍,追到穿过三座山包组成的一个三角地带的峡谷时(越南人号称“朔江天险”,当年日本人、法国人都没攻破),对面山上暗堡里射出一排子弹。小弟一个箭步冲到一个小土包前放下机枪,准备射击。突然从左侧山上的暗堡里射出一发子弹,小弟应声趴在了机枪上。接着又是一枪,副射手也躺倒了——一位刚参军两个月的新兵。在他身旁三、四米的六连一位班长,没有听到我们的机枪响就爬过来,先看到副射手满头是血已经牺牲了,又爬到小弟跟前,发现他身上没有血,脱下他军帽才发现后脑勺上有一个打穿了的枪眼。其实小弟当时已经牺牲了,但班长还是给他包扎了伤口(我一直在想要是小弟有一顶钢盔也许就不会牺牲了,可当时连这点都做不到。),班长给小弟包扎完,把小弟拖到一旁,爬到机枪旁,正准备射击,又是一枪打到他的大腿上(一个枪法很好的狙击手,躲在暗堡里看着这一切寻机下手。)他昏死了过去。等到他醒来已躺在了包扎所的病床上。他跟父亲讲这段经历时还让父亲看了他受伤的伤口。双方在这个峡谷地带一直对峙到晚上九点,友邻部队把两边山头攻下来,才救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