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7:02:27
《郑风•丰》,

  【原文】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注:要正确理解本诗,标点符号必须做调整,原文的错误标点符号,本原文已经进行了更正。

   丰:丰,亨,大也。——《易·丰卦》

  俟:门外,也可以是‘徘徊’徘徊: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门外——《毛诗序》

  巷:陋。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堂:里巷门侧,即‘巷口之外’为堂,也是‘门外’的意思。这里不是‘登堂入室’之‘厅堂’意。

   悔:欺或歧视。

  送:训诂为‘颂’,歌颂,赞扬。

   昌:美言也。――《说文》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你的价值观是什么,决定了你欣赏什么。‘衣锦褧衣’的正常句法是“以‘褧衣

  为依的人,‘褧衣’即是‘锦衣’。” 褧衣,褧裳:古代用细麻布做的套在外面的罩衣罩裤

  叔兮伯兮:训诂为‘孰兮薄兮?’ 孰是孰非,怎样选择呢?又‘叔、伯’分别指代‘执射’、‘执

  御’。 ‘叔、伯’还可训诂为‘宿、搏’。

  驾予与行:倒装句式,即‘予驾与行’, ‘与’训诂为‘谋划而有御道’。我依儒家之仁衣,我御儒家之

  道行。

  驾予与归:倒装句式,即‘予驾与归’, ‘与’训诂为‘谋划而归’。你依你的小人衣,你贵你小家

  之气。

  【诗旨】

  
本诗诗旨:‘道’有‘大小’,‘德’有高低,‘无志、无德、无仁’与‘志于人道、据于政德、依于仁爱’的人,怎么可能殊路同归呢?西方有‘条条道路通罗马’之方法论,‘杀光所有的抵抗者占领罗马’与‘对方邀请我到罗马作客’,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光有‘游于艺’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东方哲学的人文精髓,西方的人文哲学的漏洞是相当大的。

  本诗要说的道理,仿佛如西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意境要高得多,高就高在对‘道路’的界定上,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不为小人儒。”盲目崇尚西方哲学的人,仿佛如一个‘裤裆跑偏的人’。

  【题解】

  
《郑风•丰》,我们必须把‘郑风’和‘丰’结合起来理论该诗的题解。‘郑’训诂为‘甄别’之‘甄’,子曰:“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君子威而不猛,温而厉。”君子之风,不在形式上的风力大小,而在可持续、润物细无声上。古往今来,社会风气总在正邪之间交替出现,大多数情况下,小人之风相当盛行,歪风邪气不断由小变大,坐大而崩溃,由此带来的王朝更替,不知道有多少冤魂陪葬,这样的‘风变’之祸,孔子敏而求之,社会风气的扭转,需要君子儒,小人儒带来的是人间惨剧。《易》云:“丰,亨。雷电皆至。君子以‘折小人智’为囚‘小人心’之狱,以杀小人之心为刑量标准,不要助长歪风邪气(君子以哲狱致刑,过熏灾也);助长小人之风,是没有政德可言的(‘丰其沛’,不可大事)。

  要想彻底根治歪风邪气,是不可能的:小人的防治,在于预防为主,不要给他们行恶的机会。易云“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何况于人乎?何况于表面是人皮,内心却如蛇蝎的鬼神乎?”道消魔长,道长魔消,道丰则德风盛行,魔丰则墙头之草随风飘舞,历来如此!为政者喜欢什么风,民间就跟什么风。君子执‘尧舜以德育人之风’为己任,怎可随魔风而狂舞?君子先能‘甄风’,才会有‘君子德风’,易云‘或跃于渊,无咎;或跃于众怨,亦问心无愧疚’,君子智知所裁,智知所断,让实践和时间来检验‘君子德政’吧,何必纠缠于当时。 ‘甄风’, 看来是君子裁断事物的前提。

  【我的译文】

  
达巷党人的告白:

  都说君子有‘风采’,

  怎没见你名利来?

  不傍权利门,

  恕我不远送。

  都说君子有‘文采’?

  呸你没道理 没见你的名利来?

  恕我不求你。

  孔子的告白 :

  我走我的阳关道

  你走你的独木桥

  孰是恕兮,

  孰是薄兮?

  我执周行,

  不执射名利兮!

  你走你的独木桥

  我走我的阳关道

  孰是薄兮,

  孰是恕兮?

  你执名利射兮,

  我执周行!

   【赏析】

  
面对势利小人的冷嘲热讽,君子要如何做能?孔子说:“执射兮?执御兮?吾执御。”小人射名利,君子执仁义。小人的冷嘲热讽,何必当真!小人争的是利,不是争你这个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子罕》开篇就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1)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1)达巷党人,就是《诗经•郑风•丰》里面唱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这段的人。

  《诗经•郑风•丰·现代流行赏析》认为:‘达巷党人’是孔子的知心爱人,我觉得好幽默!这个世界本身很幽默,当今的时代之风就是‘放利而行’,全民逐利,全民‘中风’。《诗》云‘简兮简兮,方将枉舞’。一个高考学生,在其高考作文上写道:“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这样,能让我的儿子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这个考生显然‘中风’了,更可怕的是‘全家中风’还不知道因由。《论语》云: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当代白话大师就爱‘风、疯’之雅,这个世界真幽默!

  凡中了‘名利’之风的人,心理想的就一个问题:别人都中风了,我要比别人‘疯’得厉害才能立足于社会。某个省的厅长因为腐败了2000多万元,为的是拥有140余位情妇。办案人员在清理其‘情书’过程中,发现该‘丧家厅长’给其儿子的一封信,最主要的有两点,一点写在信中,一点需要透过‘情人数字’来求得,丧家之犬有两个特点:

  1、好色如好德,这归功于西方文化的‘好处’,现代的西方人还没有中国人这么好色,一个50多岁的官员,拥有这么多情妇,那不是有没有廉耻之心的问题,只配关到种猪场去,与种猪为伍。

  2、在‘种猪老子’的眼睛里,儿子也成了‘种猪’,当官是为了弄钱,弄钱就是为了当‘种猪’。 ‘种猪老子’告诉儿子经验:“不要讲学问,学问是学者的事,当官讲究的是利益‘均沾’,只要学会这点就可以了。”色啊色,我为你狂!钱啊钱,我为你狂!如果要讨论21世纪的中国人

  ‘让世界瞧不起的行为是什么?’答案可能是唯一的:“中国人惟利是图。”这个‘风’,我们 ‘中得起’吗?

  读《郑风》,先要甄别,要把《郑风》当反面教材来读,以读到脸红打住为好,不要红到脸发紫,那叫死了血。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我认为,孔子说得有道理。

   附录一:现代流行‘赏析’

  
《诗经·郑风·丰》赏析

  
(本文来源于孔子学院)

  原文:

  子之丰兮,①俟我乎巷兮。②悔予不送兮。③

  子之昌兮,④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⑤

  衣锦褧衣,⑥裳锦褧裳。叔兮伯兮,⑦驾予与行。⑧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⑨

  注释:

  ①丰:丰满,标致。

  ②俟(sì 四):等候。

  ③送:从行。致女曰送,亲迎曰逆。

  ④昌:健壮,棒。

  ⑤将:同行,或曰出嫁时的迎送。

  ⑥锦:锦衣,翟衣。褧(jiǒnɡ 窘):妇女出嫁时御风尘用的麻布罩衣,即披风。

  ⑦叔、伯:此指迎亲之人。

  ⑧行(hánɡ 航):往。

  ⑨归:回。一说指女子出嫁。 译文:

  你的容貌真丰润啊,

  在巷口等我去成婚啊。

  我真后悔当时没跟从啊!

  你的体魄多魁伟啊,

  在堂上等我去结亲啊。

  我真后悔当时没相随啊!

  身穿锦缎嫁衣裳,

  外披薄薄纱罩衫。

  叔呀伯呀快快来啊,

  驾车接我把路赶。

  外披薄薄纱罩衫,

  身穿锦缎嫁衣裳。

  叔呀伯呀快快来啊,

  驾车接我去你家。

  赏析:

  《丰》为郑风的第十四首。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当初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与相爱的人结婚,感到非常悔恨。如今,她迫切希望男方来人驾车接她去,以便和心上人成婚。古代论者对此诗的解释,无论是说“刺乱也。昏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毛诗序》),还是说“妇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妇人以有异志不从。既则悔之,而作是诗”(《诗集传》),都是指责女子有淫行。他们或误会诗旨,或出于道学家的偏见,不可能予以正确的评论,在此可以不必深论。当代有些学者分析诗中女子未能跟心爱的人结婚而悔恨,其原因可能是当男子向她求婚时,“她不理睬”、“与爱人赌气”,好像责任还是在女子身上。而陈子展先生则认为:“《丰篇》,盖男亲迎而女不得行,父母变志,女自悔恨之诗。”(《诗经直解》)这就是说,责任在女子的父母身上。我以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是不能自主的,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只要父母不赞成这桩婚事,他们就无法成亲。这对男女双方来说,是多大的打击,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多么巨大的创伤。面对父母的阻挠,他们可能决定一起私奔,也可能是双双殉情,以示反抗。而《丰》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个屈从父母意志的弱女子,她没有对抗父母的干涉。她的遭遇是不幸的,也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

  虽然她未能与心上人结合,但她对心上人的挚爱之情却丝毫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更加深切了。在她的脑海里,爱人的容貌是那样的丰满美好,体魄是那样的健壮魁伟。想起这些,她的心中充满了无法消解的悔恨之情!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爱人在巷口、在堂上等她去成亲,幸福生活仿佛在向她招手。但却因父母的变卦,最终她没有能跟他走。如今悔恨之余,她要作最后的努力,呼唤爱人重申旧盟。她幻想自己穿上了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迫不急待地呼唤男家快来人驾车迎接她过门去成亲。这种由满腹悔恨引起的对幸福生活无限向往的强烈感情,在诗中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但我们应该指出,诗中抒情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现实中是一种无望的追求。她其实并没有找到越过急流险滩通向幸福彼岸的渡船。在诗中,我们充分了解她的怨恨之情是对着她父母的,但我们却无法知道她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父母的态度。她只能幻想有朝一日她的心上人派人来把她迎娶过去。看来等待她的依然是无法改变的可悲命运。可以说,这首诗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强烈控诉!

  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感情是深沉的,对自己屈从于父母的意志流露出极度的悔恨,希望爱人重申旧盟心情表达得极其迫切,一句话,直抒胸臆,酣畅淋漓为本诗抒情的一大艺术特色。一、二两章中抒发的未能与爱人结合的悔恨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叹息声;三、四两章中抒发的迫切想与爱人结合的向往之情,读者仿佛能听到她的呼唤声。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刻画,都极其成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抒情主人公由深深的悔恨而引起的向往幸福生活的幻觉,这种悲剧意味极浓的感情大跳跃,读者读后不能不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