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解密申办世博若干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51:55

吴建民解密申办世博若干事


吴建民身着一件米黄色的衬衣,非常整洁,在上海一幢大厦的会客室内谈笑风生。

“我与上海有缘,我与‘世博’有缘。”他说。

对于世博会即将在上海举行,吴建民充满期待,不过,他也说他其实一直也与上海有缘。早在1998年即将到法国担任大使之前,按惯例候任大使人选要到全国各地进行“国情考察”,吴建民说当时的上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浦东开发正处于高峰状态,俨然一个大工地,巧合的是,世博会各国的场馆也修建在这里。吴建民说,一到浦东,他便整个儿被围了起来,来了很多人,被人“噼里啪啦”问了很多问题。

“这说明上海在思考,说明他们在思索上海未来的发展。”吴建民说。时光过去了十几年,再次来到上海,看到不舍昼夜的上海,吴建民感慨良多。

其实,自1999年以来,吴建民与夫人施燕华就一直关注世博会的消息,还全程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和准备工作,亲历了很多重要的活动。也由此诞生了他们夫妻合写的这本书《我与世博有缘》。

“想写这本书,其实有很长的时间了,也许在当时参与的时候就萌发了想法”,但外交工作一直都很繁忙,一直抽不出空闲来写作。直到最近几年,夫人施燕华退休之后,才开始有一些闲暇时间,夫人就以第一人称来执笔写作了这本书,因此这本书中的“我”应该是复数的“我们”。

谈到这里,吴建民谦虚地说,“我沾了夫人的光”。

与韩国丽水的申办竞赛

时代周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写这本书?

吴建民:最直接的原因是上海世博会要召开了,我们要办好世博,抓住世博提供的机遇,首先要懂得什么是世博。所以,我就从我们如何申办、其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结合我担任世界博览局主席的4年经历,以及现在是世博局名誉主席的经历来谈谈自己对世博的认识。想把自己对于世博的了解告诉大家,希望大家对于世博有更深刻的认识。其实,只有充分地了解世博,作为世博会的东道主的我们,才能抓住并利用好世博这个机会。要不然(机会)就过去了,在可预见的将来,世博会再次回到中国的可能性很小,至少现在是看不到的。

时代周报:你这本新书名叫《我与世博有缘》,能谈谈这缘分吗?

吴建民:我想我与世博大概是“缘份天定”。1998年,我介入到世博申办之后,大家总是讲如果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将会是中国主办的第一次世博会。可是,有一次碰到一位研究世博的美教授,他告诉我中国主办的第一次世博会是1910年。那位美教授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文,并将论文稿给我看了。后来,我沿着他论文的脉络,做了一些研究,果然发现中国主办的第一次世博会是1910年。世博会1851年兴起之后,当时中国向西方学习,开了国门的国人对西方很多问题都很感兴趣,包括世博会,所以1910年在南京办了“南洋劝业会”,当时办得很不错。而我是在南京丁家桥长大的,1910年世博会园址离南京丁家桥很近。我想这也许就是一种“缘份”。小时候,我经常到后来变成大学的那个地方去玩。

时代周报:作为上海世博会申请成功的见证人,你能谈谈投票表决时的情况吗?当时是否担心上海会输给韩国丽水?毕竟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有过这样的经历。

吴建民:1998年的申办,全过程我参加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一开始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是俄罗斯的莫斯科。不过,2002年莫斯科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剧院人质事件后,竞争对手就变成了韩国丽水。韩国人做事非常执著,几乎是全民动员,气势上咄咄逼人。当时申办的会场,甚至整个蒙特卡洛全城到处都是“Yes,YOSU!”,到处都是支持丽水的广告。但是,从大的气候看,从我们申办的过程,我还是很有信心的。记得投票前一天,俄罗斯大使对我讲“吴大使,你们会胜利”。我很高兴,其实这句话不简单,要知道我们当时是对手,各为其主呀!但这说明他已经看出来了,中国会胜利。所以,我认为当时中国取得胜利没有什么悬念。当然,这也是我们大家所有人积极工作的结果。如果我们不积极工作,结果可能就不会如此了。

注册类世博会

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时代周报:在你眼里,上海世博会有别于往届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吴建民:亮点有很多。第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1910年世博会是非注册类的,注册类也称综合类,每五年一届)。世博会走向发展中国家是第一次,而且这第一次恰好赶上了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这是一个世界潮流。第二,世博会以城市作为主题这是第一次。2008年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城市化已经成为了全球全世界的大趋势。世博会的主题恰好紧扣了世界发展的这一趋势。以“城市”作为主题本质上讲是城市化应当如何进行,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美好。这其实是现代世界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我想,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肯定有利于全球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也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我对上海世博会最大的期待就是,通过这次世博会中国能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城市化的道路,适合中国崛起的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还在磨合当中,因此需要采各国之长,学习各国城市化经验。第二个期待是希望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看到和平的中国、进步的中国、文明的中国。

时代周报:我还注意到,你不久前一个的演讲题目是“中国渐进融入世界”,是不是可以说奥运会和世博会都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努力和步骤,同时也是“中国软实力”走向世界的开端?

吴建民:“软实力”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搞运动搞出来的。“软实力”是让别人慢慢地感觉到文化的魅力,觉得可以从这种文化里吸取到营养,从而喜欢上这种文化。这才是真正的软实力。世博会,中国主办的方法、中国民众的言谈举止、中国的文化的各种元素,可能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看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文化)有很多的好东西嘛!中国文化需要人们慢慢地认识它、接受它、喜欢它,从中受益。如此,“软实力”就凸显出来了。当然,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可能会有曲折。

据统计,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我以为世博会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展览会,在中国主办,肯定有利于提高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