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再次落泪所为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3:32:27

【文:简木易;图:北京电视网】
于丹好哭,如同于丹本人一样家喻户晓。这与《百家讲坛》上给人以干练、睿智、刚毅的于丹形象实在不符。改了吧,于丹,咱不哭!行不?——不行!在前天(3月27)北京科教频道做客时,于丹又哭了!看来,好哭的定论想翻案是难了。在这档《非常向上》“于丹的另类教育经”节目中,于丹以中年丰满的身姿,身着猩红色上衣,醒目耀眼而略带点性感。滔滔不绝说起话来,依然是妙语连珠,但伴随哽咽难语,照旧是沉稳干练,却时而泪流满面。面对四个得意门生,于丹回忆起自己的执教生涯,真情涌动难抑,一次次泪湿衣衫。
这之前,于丹在电视荧屏上多次掉泪,我们屡见不奇:为回忆昔日老师的痴心指路而掉泪;为谈论总理说“希望大家多读书”而掉泪;与成龙提到80多岁的母亲,为想到将来有一天“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和成大哥一起掉泪……这都好理解,毕竟恩师、温总、母亲,都是非同小可让人敬重的重量级人物,为其动感掉泪应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
可是,这一次,于丹为自己的学生掉泪,让人始而惊讶,继而起敬,进而自叹弗如!同是讲台上站过的,却难以望其项背,惭愧至极!那么,这一次于丹几度落泪所为何?
1、为当年的“初恋”流泪。1994年,于丹初为人师,第一次带学生,就碰上了桀骜不驯的一群。班级人数越来越少,不愿上课听课,逃课成风,这使她压力很大,于丹含泪坦诚那时的无奈、无助甚至无能的处境。但于丹没有退却,她以爱心和真情,和学生谈起了“初恋”,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获得了一帮叛逆者的理解和支持,从此有了“一路有你”。真是:真情无价,真情可以感化任何铁石心肠。
2、为“约好了,玩一辈子”的师生友情流泪。师生关系:是沿袭师道尊严的师徒关系,还是打破禁锢处成平等亲近的朋友关系?于丹采取了后者。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个体,尊重他们生命中宝贵的“第一次”,甚至为此可以停课不上,陪他们去看平生第一次见到的雪花。在善待的背后,给人留下通透、大气、潇洒、绚烂的美好回忆……于丹与韩冰,这一对师生之间的,不,是“亲亲鱼”与“丢丢”之间的亲密无间,童真浪漫,没大没小,世间少有,“约好了,玩一辈子”,令人唏嘘不已!有了这样的温暖约定,足以抵抗周围的无助炎凉和暗淡无光。
3、为另类教育的成果流泪。于丹的另类教育,其实并不新鲜,不外是“寓教于乐”的现代版。但,人家身体力行了,人家“以身体之,以血验之”,把学生培养成信任的种子了。“学习应该是最终做一件正确的事,而不是遵循程序去正确地做事”。她的特立独行,她的另类教育,她的“读书最后得一乐”,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传承。所以,当她骄傲地说:“学生就是我的传奇”时,我们再苛刻也要为之动容。
曾经对于丹很有点不屑,不就是靠一副伶牙俐齿吗?说起话来,口风和表情总带着自命不凡,连珠炮式的语速,洋溢着皇城根儿浓郁的胡同串子的味道。与我同感的人还真不少,有人干脆举例说明,真正具有阳刚之气的女学者形象比如章诒和,掷地有声、气势如虹、有理有据、有力有节,那境界有傲骨没傲气,可谓大家风范。
但这一次,于丹与门生们的一次次潸然泪下,一次次深情拥抱,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师生共同追忆美好、向上的青春年华,彻底征服了我。在于丹身上,看到了久违的离经叛道的另类气质,看到了教育创新的希望晨曦,看到了年轻学子的一生幸运——“不是具备怎样的优势,而是有一个痴心指引你走上最佳路径的人”。这一次,于丹印象,脱去了世俗化外衣,给人以“心逰万乘,与天地共往来”的可爱与清新。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也许,喜欢于丹,从今开始。
附录:于丹扬州演讲:
固守心中的明月 人生如茶绽放
佛光山曾经举办过一次活动,叫做“把心找回来”。我们要找回什么样的心呢?慈悲心、感恩心、忏悔心,我们越来越发觉,我们距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
我们的心中,还有那轮明月吗?
中国有很多字的构造,都是和“心”有关的,比如说“思想”,不是脑海里的,而是和心有关的。人的很多感情,比如慈悲、感恩、忏悔,都是从“心”而来的。孔子说,所谓君子,就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可以说,所有美好的、悲观的情绪,都是和“心”有关的。
把“心”加上一个门,就成了“闷”,谁来打开这道门呢?大家看看风月无边,但当宇宙飞船登陆月球,知道月亮只是一个表面坑洼不平的星球时,大家还会吟诵“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还会相信月亮上有寂寞嫦娥、温润玉兔、酿出岁月桂花酒的桂花树吗?所以说,我们很羡慕孩子们,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天使,因为他们相信,相信月亮上凄美的神话故事,星星眨眼是在说话,花开叶落是有秘密的。
如今的我们,守着明月却看不见。当张若虚还在叩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时,在这个岁月流水,英雄辈出的年代,我们却已经麻木了。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鲜艳的花朵,在牛羊眼里却全是饲料。这个时代,到底是鲜花少了,还是牛羊多了?大家都看重“有用”的饲料,看不到“无用”的鲜花。我们让孩子们去学钢琴,不是打开想象之门,而是为了考试加分。我们让孩子们去学舞蹈,不是塑造形体,而是为了升学。所有的艺术,都沦为了手工艺。
李白在月下,曾经感伤“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曾感叹“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如今的金樽越来越丰富,但还能装得下一轮明月吗?
古代贬官张孝祥,在一片落寞中,仍然可以写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银河共舞,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好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的诗句,这是因为他心中有明月。
看花久了,花是从心中绽放的。看月久了,月光是从心中放射出来的。苏东坡说“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有菊花就是重阳,有月光就是中秋。可见,心从来没有远离过,只是我们还能找得到吗?
人生要如茶叶在沸水中绽放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以至于连喝茶的时间都没有了。其实,喝茶是一种仪式。茶在岁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间,期待着那一种相遇和苏醒。我们生活的时代,都是钢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气。
人生是一锅沸水,要看你拿什么放进去。一种是生鸡蛋,时间久了,就变硬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心肠是变硬了,总是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道黑暗。一种是胡萝卜,从开始的鲜亮色泽,变成了最后的稀泥,这就是被生活“煮”软了。变软的人比变硬的人还要多,这就是无处不在的老好人。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干茶叶,茶叶吸收了水分,变得丰润而自信,并且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儒道释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中国有三种思想:儒、道、释。在人生的终极境界上,那是达到一致的。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到了七十就达到了内外合一,社会与人的内心达到了一致,就如同茶叶一样。
儒家用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个字,道家只用了五个字:“外化内不化”,这是庄子所说的。外化,就是不要横眉冷目,在社会上要融合他人,“化”入社会。而“内不化”,则是内心不妥协,不会找不着自己。
佛家就更为简单,就是两个字:“觉悟”。这不是外在的标准,其实就是“见我心”,我们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把心找回来,心并不遥远,就在明月之上,烟花之中,三月的微笑瞬间,心永远都在那里,等着你的唤醒。
儒家教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道家教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滋养身心;佛家教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文化从来就不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而是一阵风,一轮月,一场微笑。
《论语》中最为核心的是“仁”
不足2万字的《论语》,最为核心的就是出现了190多次的“仁”。何为“仁”?二人为“仁”。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仁”。人生中,90%的时间是和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所以能够把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仁”。
仁爱有多难,其实只要“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只要常做好事,常说好话,好心自然就长起来了。
曾子曾说,《论语》之道,一个“忠”,一个“恕”。朱熹更是分析道,“中心为忠”,最大的忠诚不是忠于外表而是内心,就是老百姓们所说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恕”也很简单,“如心为恕”,就是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山村和渔村的人,生活方式很不一样,南北两边的人,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所以要多为别人着想。所以,朱熹总结说:“近己为忠,推己为恕”。
人在社会上,就是和人,和事打交道,如果以“忠”、“恕”为行事准则,自然就没有什么摆不平的了。
人生处世的哲学
有弟子问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则不侮,恭敬就不会受欺侮。人与人之间出现了矛盾,往往是因为自己本身剑拔弩张了,内心的那根弦绷得太紧了。现在很多精英都很愤怒,因为愤怒是一种标签,因为在一个单位里,愤怒的永远是老板,因为实习生一愤怒,立刻被炒掉。同样的,在家里愤怒的,只能是户主而不是保姆。日久天长,人就被愤怒绑架了。好好善待别人,是自己有尊严的前提。
宽则得众,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自己要把内心养宽了,遇到什么事情,才能够放得下。总有一些人,有一种习惯性的挑剔,看什么都不顺眼,到处挑刺,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人肯定没有什么朋友。
信则人任焉,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是因为诚信度不够。学生毕业后10多年,在社会上取得成就最大的,不一定是学习尖子。往往生活委员要比学习委员做得好得多,因为学习委员智商高,只注意自己的学习。而生活委员则要关照大家,不会失信于人。
敏则有功,勤敏就容易获得成功。经常有人说,结果很糟糕。但是所谓结果,是已经结束不能更改的后果。想想看,无论你是欣喜还是悲伤,还有明天,哪怕是沙尘暴的天气,那也是明天,悲喜都会有所改变,只要一息尚存,生命就没有结果。
惠则足以使人,施惠就能很好地使用人。你有恩惠之心吗?做领导,要能看到他人的价值,只有发现了部下的价值,才能让部下更好为你工作。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是教人的修养;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是教人做事的方式;惠则足以使人,是教人做领导的智慧。
孔子也说,有四种事情是要断绝的,那就是“勿臆、勿必、勿固、勿我”,“勿臆”是不要胡思乱想,事事想当然;“勿必”是不要乱较劲;“勿固”是不要顽固不化;“勿我”是不要任何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孔子说“不忧不惧”,可是能够真正做到的,是很难的。正如小和尚问道老和尚,何为“参禅”。老和尚说,参禅就是“吃饭、睡觉”。吃饭能够做到不挑肥拣瘦,睡觉能做到心无杂念,解决了吃饭睡觉的问题,就是参禅了。
道家也是这样,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不要相信人定胜天,不要在局限真理上较真。所谓“局限”,就是自己的“局”小了,就会受到限制。
我们要以儒家为大地,在大地上才能行走踏实;要以道家为长空,才能逍遥似神仙;最后要以佛家为内心,联系心灵与生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