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活法,远离肿瘤——何裕民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00:29

换种活法,远离肿瘤

——何裕民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演讲

 

3月8日,正值两会期间,中国国家图书馆特邀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做《换种活法,远离癌症》的讲座。何裕民教授在讲座上携新书《癌症只是慢性病》(第二版)进行了签售。以下为讲座内容选摘——


癌症究竟是什么?

    何裕民教授说,癌症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类和冠心病、糖尿病类似的慢性病,发展比较缓慢。当然必须要控制它,不能让它进入到进展期,进展期就比较麻烦。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的说癌症只是慢性病,并认为癌症只是慢性病有两个涵义:一个是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冠心病,就是缓慢的过程,发展缓慢就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可以防范;第二,在有效的免疫监管下,癌症可以长期休眠。

    早在80年代,美国人做尸体解剖就发现,80岁以上的老上,四分之一左右体内有明确的肿瘤但是没有任何症状,死于其他疾病。何教授认为:其实,体内带癌生存的多的是,特别高龄的,没查出来好得很,一查出来了心理恐惧,然后再三、五个化疗疗程下去,死得快。所以,癌症在有效的免疫监管下可以休眠,正因为这两点,所以人们把癌症断定为是个慢性病。

 

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每个人都会生癌。我曾经说过,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预测,美国人平均不到90岁,男性有47%,女性有32%,死于癌症。请大家注意是死于癌症,那么如果说患癌率的话,应该说是百分之一百。

    80年代,人们一直在探讨,因为50、60年以前,威胁生命的主要是炎症,70年代开始起,发达国家炎症消退了,中国大概80年代炎症消退了, 2007年卫生部公布了统计数据,中国现在死于炎症的全国一年不到2.8%,但死于癌症的达到了27%。炎症为什么消退?因为发明了抗生素,中国到了90年代,突然觉得生癌是种很常见的事情,但是人们刚刚从战胜炎症的方法里走出来,很习惯的用对抗炎症的方法来对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癌症,对会炎症是什么?就是发明抗生素,杀死细菌,所以到我们治疗癌症时,很简单,想尽办法去找那些细胞毒药物。所谓细胞毒药物就是化疗药,然后去杀死癌细胞。当时人们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对付癌症,因为对会炎症很成功,杀死细菌,所以把它移植到了癌症当中来。

    人们在90年代,一直到20世纪末,人们大量的精力放在去发明化疗药,结果非常遗憾,用化疗治疗癌症的生存率始终徘徊在30%左右,五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30~40%。所以人们就开始反思了,从80年代开始反思,一直到2005年出现了转折,美国第一次癌症的死亡人数下降,以后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请大家注意癌症的发病率在上升,死亡率在2005年出现转折,那说明出现了转机。那么,这个转机的出现,不是说发明了新药,也不是发明了新的手术方法,而是人们改变了一种思路,从生物医学方法改变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方法。从2006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的说“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何教授介绍说,自2002年起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不断宣传癌症是种慢性病,《癌症只是慢性病》这本书里有不少案例就可以佐证。


癌症还是种生活方式病

    所谓生活方式,癌症50~60%和吃和生活行为有关系,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我们城市里吃不注意,然后酗酒、抽烟,还有20~30%左右与心理个性有关。我们告别癌症,包括我们走向康复,就要从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理,采取有效、积极、正确的医疗措施,从这些方面着手。癌症还是心身相关性疾病,所谓心身相关,抑郁、焦虑、自我压抑、过度的精神压力都可心诱化或加速癌的生成。特别是在康复过程当中,优化心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一但生了癌,有的人心里非常坦荡、从容面对,活得好好的;有的人尽管有去治疗,今天提心吊胆,明天疑神疑鬼,那么就走得很快。

 

癌症究竟应该如何治疗?

    关于癌症治疗,首先治疗观念要有变革,以前是“寻找和破坏”,现在我们强调“靶向与控制”。癌症是慢性病,慢性病不求短期有效,更求长期稳定。过去的“三光”政策:手术越开越大;化疗量越大越好,因为大量药剂能更多的杀死癌细胞,但杀敌一万自伤八千;放疗越大越好。

    现在人们强调综合调整模式,美国人五年生存率现在达到70%以上,乳腺癌达到80%以上,不是因为用了化疗新药,而是少用化疗。美国从2002年起成立了补充医学办公室,把中医中药放进去了。所以,美国的五年生存率大幅度上升,死亡率则下降,这就是换一种活法,综合调整。我们不是说不需要化疗,不需要放疗,而是要讲究适度,讲究适到好处,该化疗的做几次可以,但不是说化疗药就是救命稻草,所以现在第二个强调靶向治疗。新的三大手段还包括自然疗法,什么叫自然疗法?自然疗法就是练练郭林功、调整心理、改变饮食、改变生活方式,都是心理疗法,因为它是内乱。

    治疗目标,第一个观念要改变,第二个目标要调整,既然是慢性病,不求短期有效,更求长期稳定,医学首先应该让人活着。我们有个错误,认为医学是治病的,医生把病治好了,工作就做完了。这是错的,医生的职责应该是呵护生命,哪怕不用药物,但是帮你维持生命,这个医生就是做得最好的。我们叫医学为“卫生”,这在古书上说的很清楚,“卫生”就是呵护生命、保卫生命。日本把卫生叫作“厚生省”,什么叫“厚生”?就是厚待生命。

    2007年,美国一本最权威的医学杂志,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当时很轰动,里面内容:65种病症,不治疗比治疗好。当然,这里的不治疗是指西医的某些治疗。所以,我们强调的是让人活着,不求短期有效,更求长期稳定。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像晚期肿瘤、中老年肿瘤,活着就是成功。这个时候说彻底控制,把癌细胞通通杀死,首先它杀死的是人,并不是癌细胞,所以这时候就要悠着点,活着才是成功。

    第三,就是“防范,重于治疗”,今天的研究告诉我们,至少有50%的癌症可以减缓或避免它的发生,本来应该60岁发生的,可以让它推迟到80岁。

    第四点,癌症治疗中中医的突出意义,既然癌症是慢性病,那么中医的调整与治疗就应该突显出来。我认为中医和西医都各有优势,一个是强攻,一个是打援、清扫、固本,而面对70%以上,本身发展并不是很快的癌症,后一个方法意义更突出。

    医学的第一点原则应该是无伤害,中医强调这一点,西医的老祖宗希波克拉底也强调这一点,希波克拉底说过:医学的第一原则就是不伤害,只不过我们现在背离了老祖宗的教诲,只知道杀杀杀。

优化个性,防止抑郁,走出癌症的转移和复发

    研究表明,个性因素与癌的发生率关系密切。第一,C型行为与部症的发生关系密切。那么C型行为是什么行为?特别认真、拘谨、一丝不苟,特别在公共场合不愿意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善于压抑自我,委曲求全。这类个性者,外国认为易患恶性黑色素瘤等。在我的经验看来,很多胃癌患者都有这类性格,认真到了极点,不容易释放,压抑自我,不轻易表达,表面上很谦逊,表面上很内向,看上去绝对是个好党员好干部,这类个性与癌症的发生关系非常典型。

    那么第二个类型就是敏感、多疑、情感善波动,这往往是女性,像乳腺癌、卵巢癌就有这个特点。像财会、文秘、中小学老师,很聪明很敏感,敏感到有点多疑,情绪功能不稳定。神经功能不稳定就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就内分泌不稳定,内分泌不稳定当然免疫力也就紊乱,后两者的不稳定导致相关癌症的发病。

    抑郁是癌症的“催化剂”。现在抑郁在城市里爆发,抑郁就是情绪低落,遇事皆无兴趣,长期慢性疲劳。抑郁者往往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感情细腻,遇事认真,追求完美,却不太善于交往和表达情感。抑郁必须防患,因为抑郁是癌症的催化剂。现在抑郁的发病率很高,大城市中发病率有4%-5%,有抑郁倾向的占25%。而且冬天很容易产生抑郁,癌症患者中抑郁有时能达到50%,所以请大家注意。

 

心理防癌防复发的四步曲

    第一,要学会换一种方法思考,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的。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研究和根据国外的研究,每个人所面对的事情中只有5%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必须认真对待的。15~25%是比较紧迫的,大多数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重要。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左右的事情,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心身疲惫,肯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

    第二个,不做无谓的联想。所谓无谓的联想:如果这样,结果就这样,必然就这样。比如,癌标升高了,就一定是复发了,复发了就要化疗,我已经化疗过了,化疗效果不一定很好,不好我就要死了,我死了我家人怎么办?这就叫无谓的联想。其实很多事实的后果不想人们想像的那么严重,有些事情的恶果是人们错误联想的结果。如果你天天这样无谓联想,那么你一定吃不好、睡不好,天天神经不稳定,那么就很容易造成联想的结果。所以,从容面对倒常能柳暗花明,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三,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有些人不接受事实,一说就问“我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要生癌?”这不利于康复,所以有时糊里糊涂反而更好。阿Q是不会生癌的,所以希望大家有的时候面对某些问题不要太认真,不要事事追求一个为什么,不要事事弄出个你死我活来。请大家学学郑板桥的那句话:“难得糊涂”,每个人都会有坎坷,每个人都会有挫折,不要太较真,有些事情,无伤大雅的,没有大害的,就算了。

第四点,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释放压力的方式很多,该讲就讲,该哭就哭,女性比男性长寿,为什么?因为女性会释放压力。女性走在一起唠唠叨叨,这就是一种压力释放。所以说要善于及时表达情感,这样有助于抗抑郁。

    第五就是多交朋友,当然我们说的不是酒肉朋友,我们说的朋友是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帮帮忙,郁闷的时候可以打个电话倾诉一下,有疑难的时候可以咨询一下,总的来说,就是要及时宣泄,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第六,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无所谓高雅低俗,实际上它只是人排泄郁闷的一种路,人需要有多种路。其实我们说是陶冶情趣,实际上就是让你释放压力,帮助你抗抑郁。

    第七就是要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哪怕打麻将也未尝不可,聊天、打麻将都可以,你只要有兴趣爱好。千万不要老两口你看着,我看着你,两个人从早上看到晚上,那就不好办,肯定出问题,要走出去。

    第八,任何人的情绪、体力、心理都有一个变化周期,有一段时间好一点,有一段时间坏一点,所有人都有的。所以这个生理周期你要怎么度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走出来,要自己安慰自己:是我情绪周期的低潮期,我很快会到高潮期,低潮期我要好好休息休息、调整调整,我要好好享受享受。千万不要就此消极,暗示自己“我不行了”,如果长期处于低潮其,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

    第九,建议大家冬季多晒太阳,即使是健康人到了冬季也容易抑郁,防止抑郁的最好办法不是吃药物。晒太阳可心改变内分泌,可以增强内分泌。我们现在亚健康问题最严重的,就是那些在写字间里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闷在里面,所以要多晒晒太阳。我有很多病人,到了冬天就会到海南、三亚去,有阳光、沙滩,享受享受,也利于康复。

    癌症只是慢性病,生了癌很多情况下不要急着开刀,不是说不要开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要好好思考思考,我们急吼吼的不见得有好效果。


换种活法,远离肿瘤——何裕民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演讲 患了肿瘤怎么吃——何裕民教授谈肿瘤的饮食问题 - 女性健康 - 健康养生 - 搜狐圈子 患了肿瘤怎么吃——何裕民教授谈肿瘤的饮食问题 - 女性健康 - 健康养生 - 搜狐圈子 何裕民教授论健康 胡贲:“让孩子换个活法”——中国白领掀起海外生子潮 “让孩子换个活法”——中国白领掀起海外生子潮 “让孩子换个活法”——中国白领掀起海外生子潮 “让孩子换个活法”—中国白领掀起海外生子潮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善变的心理--肿瘤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中医药如何防范肿瘤术后复发?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肿瘤与饮食,最关注的14大问题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肿瘤病友外出旅游注意事项 胡贲:“让孩子换个活法”——中国白领掀起海外生子潮(南方周末 2010-9-16) 远离肿瘤 古籍—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科学网-何裕民的博客-远离癌症,解开心灵的枷锁 [转帖]从排斥到热爱——我的学医历程 (何裕民)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1)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3)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4) 何裕民:癌症只是慢性病——抗癌新视点(2) 中国需要来一场癌症认识革命-何裕民 -何裕民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乳腺肿瘤:乳腺癌的预防—中国肿瘤网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闻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