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眼中的中印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35:33
作者:D.S.拉加恩
来源:经济观察报
来源日期:2010-6-13
本站发布时间:2010-6-13 8:38:44
阅读量:217次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全球经济的重心已经在向亚洲转移,本地区的经济引擎——印度和中国——将塑造21世纪。然而,为了把这种感觉变成现实,关键的因素是这两个国家的国内状态今后的发展动力,以及两国的外部关系。
本文特别聚焦于印中关系的未来前景,这点的前提是,两国与其他亚洲大国,如日本,将发挥重要作用,保证本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稳定与繁荣。笔者认为,这种交流能够把双方的观点放在一起,有助于双方建立更好的相互了解,对总的印中关系产生有利的影响。
增长中的乐观情绪
泛泛而言,政府层面上的印中关系目前保持稳定。新德里和北京建立了“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这表明中印关系已经超出了双边范畴,获得了全球特征。印度和中国正在国际问题上合作,涉及到全球能源多元化、气候变化、军备控制与裁军、非传统安全威胁、反恐、世界贸易组织、大规模杀伤武器、人权和南南合作等各个方面。在双边关系上,两国现在正致力于建立“友好关系和信任,以平等为基础,敏锐感受对方的担心和期望”。“共同展望”说:双方坚定地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突出的双边问题,包括边界问题,保证此类分歧不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
两国不再把对方看成是安全威胁,逐步在争议地区采取树立信心的措施,结果令人满意,此外还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到目前为之,印度和中国的特别代表已经举行了13轮边界问题会谈,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但最重要的是,放眼于未决的和“复杂的”边界争端之外,有了这种促进双边关系的态度,印度和中国正在加快双边贸易和经济交往的增长。双边贸易正在迅速获得好势头,总额达到4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600亿美元。2008年4月到2009年2月期间,中国还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引人注目的还有高层互访,印度总统帕蒂尔女士最近结束了对中国的国事访问,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这些都反映了双方塑造更密切关系的愿望。
悬而未决的难题
尽管以上描绘的现象鼓舞人心,但仍有些问题深深地分割了印度和中国。为了进一步加强印中关系,极有必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印度有人谈起,过去文明间的交往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们缺少实质性内容。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印度和中国发展出地缘政治利益,这些利益经常是互相冲突的。笔者下面将讨论造成印度-中国摩擦的原因,以及未来双边关系中可能出现的状况。
边界问题
依笔者所见,边界问题是两国间问题名单中的当头一个。对于印度和中国,它是最敏感的,因为它深切涉及到两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需要两国小心应对。
印度对中国普遍持有的传统疑虑是,中国有领土野心。如果不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对印度视角的理解就不是完全的。在印度常引用的例子包括,毛泽东的中国手掌(西藏)和“5个手指头”[尼泊尔、锡金、不丹、东北边界特区(即西藏东南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译注)和拉达克]的比喻;在印度还会提到中国对领土“历史损失”的感受。这些地图甚至还宣称印度的阿萨姆邦,甚至安达曼群岛,“在历史上”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疑虑”到实质性问题,在印度人看来,印度和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是互相冲突的,因此难以解决。中国的领土要求以历史为基础,中国所有的边界,包括与印度的边界,都是在1912年结束的清朝确定的。中印边界问题的根源在北京的立场:中国的一大块领土,尤其是东段的9万平方公里,是英属印度在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之后,非法夺走的,而印度则继承了英国的这项遗产。这是北京拒绝承认麦克马洪线的理由,因为这是西姆拉会议的结果,该线把中国称之为“藏南”的地区称作印度的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的权威学者明确宣称,北京不能承认麦克马洪线。如果承认了,就等于中国承认1962年的冲突是 “侵略战争”,而且默认西藏曾经独立于中国。在另一方,在印度,麦克马洪线仍然被当作是与中国的“事实”边界。
中国最近对锡金2.1平方公里的“手指地带”(位于西藏岗巴县与锡金边界——译注)提出要求,使中印边界问题继续复杂化。中国已经“事实上”承认了锡金是印度一个邦的地位。在当前形势下,印度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关切值得注意:中国进入印度边界一侧,据印度方面报道在2008年有270次;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阿鲁纳恰尔邦(即藏南——译注),中方对此表示了不满;中国出手阻止亚洲开发银行对阿鲁纳恰尔邦的贷款;以及中国官方媒体批评印度向东部边界地区增兵,驻扎先进的战斗机。让印度不舒服的还有中国媒体在2009年反对印度的言辞,不过现在已经减弱了。
尽管至今双方的特别代表已经进行了13轮谈判,中印边界谈判还是没有产生任何确切的结果,没有达成解决边界问题的最后 “框架”,并符合200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尽管中国在边界问题的立场上采用了“相互理解,相互适应”的精神,而印度却要把“现实”考虑在内。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在边界问题上引入了新的因素,质疑双方已经取得一致的立场:定居人口不在争议之中。中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在边界问题上有所适应?中国驻印度大使在2006年11月说,双方都应该在“有争议的”阿鲁纳恰尔邦做出妥协,这个声明在此是有意义的。
中国的总的立场是“搁置”艰难的边界问题,与印度的边界问题,可以代之以“共同开发”。1979年邓小平在北京曾对来访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说,中印的边界争端放置一边,留待合适的气候来解决。
在印度,人们注意到的是,中国从来不放弃对有争议地区的主权要求。例如,日本和中国开发东海春晓气田的解决方案。尽管北京同意共同开发这个气田,但也宣布中国对这个气田的主权是不容置疑的。中国的“搁置”方式特别需要印度仔细打量。笔者认为,这个方式仍须完善。中国预计在2050年完成军事现代化,可能会对那时的领导人产生新的压力,使他们在所有边界问题上变得咄咄逼人。由此,印度和中国需要在边界谈判中认真努力,给这个问题带来一个以“妥协”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早比晚好。
在其他双边关系中西藏问题比其他问题更突出。可以说,印度接受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反对达赖喇嘛在印度的土地上从事反华活动。因此,这个问题在中印国家间的关系中已经不是问题。然而,中国似乎对印度有关达赖喇嘛的动机有所保留。
在2008年3月拉萨骚乱的背景中,中国的担心需要得到理解。骚乱对中国在西藏的主权构成挑战。印度为什么在它的国土上容忍西藏流亡政府?这个问题似乎也让中国感到不安。2008年3月18日新华社的新闻说,温家宝总理把西藏问题描述为中印关系中的 “敏感”问题,在以上所说的背景中,此话很重要。笔者感觉,中国对印度-达赖喇嘛关系的疑心不会很快消失,如果中国与达赖的谈判获得成功,景象就会不同了。但是,至少在目前,谈判成功的机会渺茫。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是第二个重要的双边问题。在这件事情上,中国需要对印度的敏感有更好的理解。中国继续在多个领域帮助巴基斯坦。但是,中国并不能向印度保证,巴基斯坦不会利用中国的支持对付印度。毫无疑问,印度认为,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对印度构成直接的影响。
国防战略
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计划,印度在重要的政府文件中表达了对此的担心。例如,印度国防部的《年度报告》(2008-2009)说,这项计划对印度的国防和安全产生影响。印度要求北京在国防政策和态势中有更大的透明度,尤其是在过去20年呈两位数增长的国防开支方面。印度观察到,在2008年《国防白皮书》中,中国明说的目标是发展导弹、空间技术和蓝水海军能力,这将对印度周边地区的总的军事环境产生影响。中国方面应该妥善处理印度的担心。
印度的担心还涉及到中国在印度周边地区建立的战略存在。例如,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在斯里兰卡的汗班托塔、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中国都有港口项目。这些项目引发了中国包围印度的担心,那就是人们知道的“珍珠链战略”。中国注意到了印度的担心,并正式驳斥了这些担心,声称中国没有试图控制印度洋航线的计划,也没有企图,建立包围印度的链条。印度、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谅解是进一步改善双边关系所必须的。
中国对印度-美国关系持批评态度,这也是印度担心的事情。中国人欢迎印度和美国的战略对话,他们自己也在推进对美关系。中国的《人民日报》在2009年10月14日说,印度的政策是“远交近攻”,这是对印度、美国发展战略关系间接的、强烈的批评,明确无误。
中国有必要注意印度的一个感受,即中国不愿意接受印度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领导作用,理由是这个进程的基础只应该是东盟10国+3(中国、日本和韩国)合作。新华社在2009年10月28日的文章:寻找真正的区域共同体,就表明了这一点。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外人”在这个共同体中没有位置。
印度的国防战略是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个报道在中国得到评论,《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评论说,印度的真正目标是中国,不是巴基斯坦。印度的战略制定者只不过做了一个方案;战争不是印度的选择;印度想和它的两个邻居和平地解决历史问题。在印度的这个战略中,陆权和海权都得到强调,合乎逻辑地反映了印度对它的地缘政治地位的考虑。
中国的一些战略刊物/网站发表对印度的鹰派观点,印度的公众对此不能理解。《环球时报》和戴旭上校经常发表对印度的有争议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官方思维,在印度这是一个疑问。
更多交往沟通
在中国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印度将如何使用它的经济力量?这些问题类似印度国内外的那些疑问:中国在它的现代化计划完成之后,比如在2050年,它的意图将是什么?中国宣称它的目标是和平发展。印度的目的也是如此——通过适当的改革战略,以及在新的秩序下,把印度与世界经济体系合为一体,以此开发印度的企业潜力和经济潜力。印度在20国集团机制中日益增加的作用尤其说明了经济融合目标。
另一个基本点是比较印度和中国的发展模式。哪一个更好?在一般层面上,这方面的辩论可能没完没了。据认为,印度模式在长期中是有利的。这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是,当中国以国外投资和出口为基础的时候,印度在促进企业家精神和自由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虽然印度在服务业有优势,但印度并不容易很快赶上中国。中国已经崛起为一个制造业巨人。
印度作为崛起大国的全球利益将是什么?这是中国关注的另一个话题。如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所说,印度的目标是在国际大家庭中赢得恰当的地位,充分利用全球化世界提供的机遇,战斗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前沿,把现代科学和技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加以利用。在实现它作为增长中大国的责任的时候,印度正在与其他国家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裁军、世界贸易等等。
总的来说,在印度,对中国的看法是正负混合的。印度人注意到,在国家层面上,两国关系占上风的是良好气氛,但对于中国对印度的战略意图,他们继续有所担忧。中印之间更多的交往能够给这种状况带来有利的变化。
(D.S.拉加恩为印度清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分析家,长期在印度政府和智库中工作,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丁力/译)

1票

0票


• 印度人眼中的中印问题
• 中印纠葛
• 论印度实施能源外交的条件
• 浅析印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
• 世界政治中印度和平崛起的现实与前景
更多>>

评论 (1)
电邮推荐
打印
加入收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1.
邓小平的三次婚姻
2.
孤独的大国
3.
中国改革到了哪一步?
4.
吴晓波:20年内,中国应解决全部问题
5.
被革命扑倒的改革
6.
很多普通人支持房产税,那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7.
人民日报曾有过一位政委
8.
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双重挑战与政治稳定
9.
不惊人,死不休的哥姐
10.
子产能不毁乡校,我们能不能不封杀网络言论呢?
1.
(12)中国法治倒退引发司法界焦虑
2.
(11)燕继荣:“中国式民主”的理论构建
3.
(9)孤独的大国
4.
(8)自由高于一切
5.
(8)关于领袖的神话
6.
(6)吴晓波:20年内,中国应解决全部问题
7.
(6)中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双重挑战与政治稳定
8.
(5)知名网络推手转帖被拘三天
9.
(4)司法良知与公正司法不应是“传说”
10.
(4)邓小平的三次婚姻




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 (41,逢九)

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 (39,柬埔寨)

社会溃败的根本原因

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38,还击战)

田纪云:我从政的几点体会

哪些人会仇恨毛泽东?

茅于轼:我们和拥毛派的区别

许纪霖:读书人站起来

驳“林彪江青勾结”论

中国实现民主,也不只是个传说




房产税在什么情况下是合理而又合法的

中国之痛:无公平,无法律,无公民

江湖雀语:今日新闻说塌陷

郭台铭的工薪三月翻番计划会不会是一个阴谋?

我对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意见

朝鲜:中国媒体的禁忌

社会溃败的根本原因

人民日报,叫一声同志太沉重 (41,逢九)

美国相关

从《州委书记》看苏共的特权作风
更多>>

回复:印度人眼中的中印问题
中印关系为什么老是搞不好?主要是印度方面的问题。整个来说,印度的野心太大。印度是一个资产阶级掌权的大国家,它努力使自己变成第二个美国,以与美国争夺霸权,欺负其它国家。这是所有资产阶级扩张和掠夺的本性所决定的,并不是只有印度的资产阶级是这样的。如果中国变成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也必然要走这一步。因此,只要是资产阶级掌权,印度的这个野心就不会变,中印之间就会问题不断,甚至发生新的战争。
印度老是和中国过不去。例如,印度发展自己先进武器,中国是理解的,但印度每一次都宣称它这样做是针对中国的,这就使中国人理解不了了。其实,不管是中国的领导层还是民众,对印度从来就没有敌意。相反,中国几十年来一直是想同印度发展成盟友国家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这是由中国的客观需要决定的。首先,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主要威协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因此,中国就需要求得其它方面的安宁。印度是一个大国,如果和印度关系搞好了,中国的西南就安定了,就会更好的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其它方向,更好地保卫自己。其次,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除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没有解决外,中印之间不会有其它大的问题。所以,中国从来就没有把印度列为自己战略对手,这不是看不起印度,而是没有这个需要。
关于麦克马洪线,那是英国人单方面划的线,并没有和当时的中国政府商定,中国当然不会承认。印度应该承认这一事实,而不是继承殖民主义的意志,来侵占中国的领土。尽管中国不承认麦线,但中国还是主张两国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在没有谈好前,双方应该保持现状。可是印度人却采取所谓的“前进政策”,逐步向中国控制的这边压过来,这就是双方的战争不可避免了。因此,1962年的战争完全是印度人的错误引起的。印度人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几十年如一日地说什么“中国侵略”,难道印度人连是非都不分了么?如果中国采取印度的“前进政策”,印度人愿意看到么?在印度的国力并不比中国占优势的情况下,印度的野心还是那么大,如果印度成了第二个美国,印度又会对世界做出什么来呢?
我这里说印度的野心很大,可能一些印度人不会承认。但事实摆在那里,不是你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如,锡金本来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为什么被印度并吞了?锡金也是中国的邻国,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做?孟加拉国原来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为什么印度要把它从巴基斯坦分离出来?如果孟加拉国的人民自己要独立,那时他们自己决定的事,印度凭什么要插手干预呢?还有,尼泊尔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什么印度总想把它变成自己的附属国?
印度总是指责中国和巴基斯坦发展关系,这是没有道理的。中国有权和任何主权国家发展关系,巴基斯坦也有同样的权利这样做,有什么可以指责的呢?难道中国或巴基斯坦指责过印度和其它主权国家发展关系吗?至于中巴军事合作,也是很正常的。事实是巴基斯坦只是想自卫,并没有利用这种军事合作关系去侵略印度。其实印度也知道这一点。但为什么印度要指责中国呢?印度自己不也是同其它国家进行军事合作,大量购买先进武器吗?可见,印度的指责只是想孤立巴基斯坦,削弱巴基斯坦,最后吞并巴基斯坦。印度就像一只狼,看不惯长了角的山羊,因为那只角会妨碍狼顺利地吃掉羊。
关于印度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印度人和其它人津津乐道的对于中国的“优势”。客观地说,印度要完全消除自己国内的不平等的阶层现象,达到现在中国所达到的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可能需要几百年!在一个存在着“贱民”等诸多等级的社会里,有什么“自由、平等、民主”?当然,在资产阶级的潜意识里,那些“贱民”是可以不算数的。他们要的只是“上等人”的权力。中国现在也有这一现象,一些人把普通大众看作无足轻重的“屁民”。这些“屁民”再多的苦难也引不起他们的“感觉”,甚至跳楼、自焚都不起作用。相反,如果一个“体面人”出点事,他们一定会大喊大叫,大鸣不平,大感惊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