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好老头的家园 - 一个好老头的家园-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6:28:45

看新闻得知,钟鼓楼地区要建设“北京时间文化城”。一时间,支持与反对者又再现波澜。

最大的反对声音来自于胡同外。《城记》的作者王军的反对意见表达得最为直白,他说:“在北京最核心的区域搞大拆大建,这是往北京的心脏捅了一刀。”一些文保部门的人员也持反对意见。

而在安定门街道办事处主任耿学森看来,这些人“都不在胡同里住,根本体会不到老百姓的苦”。狭窄的胡同里,既要过车,还有人来往,极易拥堵。一旦碰上雨天,情况更糟。他至今记得上任不久后的一次火灾,消防车只能停在平安大街上,隔着三四个屋顶朝失火的人家喷水。一些网友站在他这边,说那是“住一晚上的都说好,住上10年都得跑。”的地方。

记者在访问中了解到,院子内的情况则比胡同里更要拥挤。钟楼湾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李女士,上世纪70年代结婚后,住进草厂胡同丈夫家的房子时,院子里11间半房子,只住了3户,如今则挤着9户。豆腐池胡同李大爷住的院子里,13户人家的电表齐刷刷固定在院门上方,院子里偌大的空地,现在被私自搭建得只剩下进出的通道。

新闻中说的都是实情,居住在未改造老城区中的人们生活质量太差了,但对老城区的保留性改造又有诸多的困难。我因工作关系曾参加了几次平房保护区改造的协调会,因此略知道了改造中碰到的一些难于逾越的问题。如:仅在狭窄胡同摆放气、水(上、下、雨水)电、暖、通信七条管线就是一大难题。这七条管线各有各的规范要求,相互之间还要有法定的间距。不要说进院,就是胡同都得展宽一倍才能放得下。原来这胡同是走骄子的,现在不但要走汽车,还得考虑停车,等等。

我打小是在钟、古楼弯儿左近长大的,在那地区一住就是30多年,钟、古楼弯儿是我买菜、闲逛的必到的地方。搬家后,每天上、下班也必经此地。所以,对该地区有着浓厚的感情,也深知那儿的诸多不便。从存留儿时的一点思念考虑,真不愿意那儿拆迁、改造。但从那些老街坊角度考虑,又真希望早点动工,让他们早点改善一下生存的条件,这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新闻链接:《钟鼓楼胡同拆迁传言引热议 被指往北京心脏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