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天演:社會失公的循環溯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2:26:25

       俗話講「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管是升學高考,還是擇業置業炒股投資,抑或是對收入分配的預測,要避免將來的「近憂」,便都離不開現在的「遠慮」。而所謂「遠慮」,就是要有廣闊的視野和深遠的思考,能夠看到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長期演化趨勢。但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和知識經驗的局限,往往只能考慮到相對的全面準確。似乎總還有很多不可知因素的不確定變化,使我們無從把握。於是,便常常會感覺到茫然、困惑和焦慮。特別是在當今喧囂而浮躁的商業社會,人們的感受尤其如此。事實上,我們周圍看似紛繁雜亂的社會事件和現象,原來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就像聲光電物理化學現象的自然科學規律一樣。只是社會現象和規律的探索與把握,要比單純的自然科學研究複雜得多。這裡除了要考慮相關的自然環境因素外,還必須考慮人的自然生理因素和社會文化情感因素,但又不僅僅只是人文、技術和科學知識手段的簡單相加。概而言之,社會現象和變化規律的分析研究,是一個自然與人文相互共生效應的「天人合一」系統工程,最核心的精髓首先是哲學的思辨。中國的先哲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句話既是「天人合一」現象與規律的精煉總結,也是我們看待周圍事物和探索社會變化奧秘的敲門磚。

       人類是地球環境孕育產生的生靈,所以人類的行為必須遵循地球環境的變化規律。地球又只是宇宙天體系統中的一個小小分子,所以必然遵循著天體的演化運行和宇宙循環規律。每一個人又不是憑空產生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由近及遠都涉及與家庭、親友、單位集體、民族群體和國家乃至世界全人類的相互共生關係。所謂「天人合一」的社會公共系統,就是這樣一個從個人到宇宙的宏大系統共生體。其相互影響的變化規律,就是社會大道共生循環規律。老子說:「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也就是說,在這個社會共生體中,人人一樣,人人平等,每個人都不能只顧及自己個人和局部的私利,而是都必須首先考慮到公共集體和整個環境系統相互共生的前提基礎。因為這個從個人到宇宙的社會大道規律,是符合永恆不變的最高宇宙自然法則的。因而,我們把這個社會大道規律,便稱為「大道惟公」的社會道德法則。可見,偏則私,公的全。「大道惟公」的社會道德法則,是我們認識和把握社會變化的本源基礎。多元共生、普遍聯繫、人人平等、陰陽相易、辯證循環、能量守恆,這些原則便又都是源自「天人合一」公理的基本定律。

       於是,從這個社會大道規律我們就可以層級推演出,無公則無道,無道則無德,無德則無理,無理則無義,無義則無信,無信則無禮,無禮則無法亦無天,而無法無天即無所謂公亦無所謂道。當然,自私自利是人源自動物的本性,克己奉公是人類社會文明進化的智慧之德。因而,在現實中,由於個人之私和集團階層之私作祟,就常常會出現假公濟私的虛偽道德說教,從而導致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行混亂。這個禍患的源頭,正是在於「無公則無道」。在這方面,中國的儒家禮教學說,應該是最為典型的本土文化標本。

       或許是老子確有先見之明,他在《道德經》中預言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意思是講,當有人宣揚仁義道德的時候,便說明大道之學已經被廢棄。當有人宣揚智慧聖人的時候,說明假冒偽劣已經充斥社會了。當有人宣揚父子孝道的時候,說明社會上已經親情缺失了。當推崇宣揚忠廉模範的時候,說明國家治理已經陷於昏亂。老子又預言警示到:「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然後我們對照後來孔子的復辟周禮,公元前134年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弟子又接力宣揚「三綱五常」及「仁義禮智信」,從而給中國造成長達2000多年的「儒亂之禍」,豈不正是「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嗎?究其根源,就在於儒家禮教學說「以權為本」的「等級惟私」思想實質,是為了維護社會強權階層的少數人私利,而置絕大多數的「下等人」於不公平境地。所以,從一開始便失公而廢道了。這時你就是仁義道德的「禮儀」再完備再豪華,也都是粉飾太平的形式主義。你就是依法治國的「禮法」再多再嚴厲,也照樣無法阻止歷代封建王朝統治的腐朽崩潰。儒家文化的封閉保守特性,也就是在其醉心於玩弄權術治民治人,而缺失了探究宇宙世界奧秘的開放胸襟和高遠思維,當然更談不上建立起完整的社會大道文化人格。所以說,「孔子之術」儒家禮教文化的歷史教訓,給我們認識和把握社會大道規律,提供了生動的本土「國學」教材。

       我們對社會系統運行規律的認識,還容易走入的一個誤區就是發展,特別是經濟發展。中國最近幾十年主流精英們布道的「惟市場化」和「惟GDP論」,所造成的經濟發展失調和社會收入分配結構失衡,就是這種思維誤區的發展極致。這種思維誤區的源頭,則應該追溯到西洋資本法則的市場經濟體系。如網聞博報小社員前面《尋源華夏華胥州》、《舞動中華文化采風錄》、《華夏尋根啟示錄》、《盛衰興亡:中國歷史的七次大轉折》及《希臘危機:西方文明的千年巡禮》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人文探秘系列文章所述,所謂的資本法則,就是以「資」為本的叢林法則。其文化偽裝道具,就是所謂的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觀」。但其思想本質,還是維護少數富豪權貴上流階層的私利,而置絕大多數的「中下等人」於不公平境地。這樣自始至終所形成的少數上流階層和絕大多數中等階層及貧民階層的社會格局,與中國儒家文化設置的社會等級格局,可謂是異曲同工。而自由民主「普世價值觀」和仁義道德的「孔子之術」,同樣都是假公濟私的文化偽裝道具,差異只不過是「等級惟私」的中西文化特色之別。像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週期性崩潰重建一樣,幾百年來西方資本叢林法則所導致的經濟危機及其引發的地區與世界戰爭,同樣是週期性的社會循環失調的災難。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人類社會系統的健康運行,首先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天人合一」社會系統良性循環概念,而不是一個「以權為本」或「以資為本」的經濟發展概念。所謂社會發展,則應是人類隨社會系統的良性循環而不斷獲得文明進化,包括社會公共道德精神的整體提升和人人共享財富成果的公平實現。而單純的經濟發展和財富增長,卻並不一定就意味著社會發展的文明進步。特別是資本法則從一開始就是在強化和鞏固著社會的等級格局,且永遠不可能朝平等共享的方向發展進步,這是資本法則「等級惟私」的本性所決定了的。現在人類社會內部的等級不公矛盾與經濟危機,以及人類社會和地球自然環境的矛盾與生態危機,其實都是只一味強調發展的惡果。而即使是意識到了生態危機和良性循環的重要,但卻還是抱住「等級惟私」的思想不放,企圖以資本法則來治理公共環境的危機,照樣還是走不出假公濟私的惡性循環。

       那麼,回過頭來看,「天人合一」的社會系統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循環過程呢?這還得從前面「大道惟公」的本源開始。人的人格平等權利平等,個人與集體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共生共存,應該是我們認識和看待社會系統循環運行規律的基礎。從人類的主體意識來看,自己所處的資源環境似乎是自己所當然擁有的財富。這種對「天人合一」宏大系統認識的幼稚和局限且不論,而即使是可以這樣看待,那麼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資源環境及以此衍生的財富,也應是人類社會成員所共同擁有的公共財富。那麼,人人平等共享也是自然天理,而不應是誰可以有特殊的優先佔有權。這樣,我們就權且以「人人平等、公有共享、互利共生、天人合一、良性循環」作為社會道德法則基礎和系統循環運行的開始。

        接下來,人類的社會群體行為和組織單元,自然應有共同遵守的公共道德和行為規範。這個公共道德規範,首先是源自前面所述「大道惟公」的公道、公德、公理、公義和公利。這個公共行為規範,首先是保障「人人平等、公有共享、互利共生、天人合一、良性循環」道德宗旨的公信和公約。或者說,就是要制定以社會道德提升和文明進步為導向的一系列社會法規體系,並以此來保障社會系統的健康運行。

       如前所述,即使克己奉公,也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因為,人的覺悟和社會文明進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所以,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這個社會公共行為規範的相對的「公道」,只能取決於社會成員的相對多數人的集體意志,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社會公眾意見或民主原則。社會公共管理機構的產生和公共管理權力的行使,即源於這種公共道德基礎和大眾公共集體意志。

       由這種道德法則所派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法規體系,很重要的一個分支就是經濟法規。這是對社會經濟公共資源分配和生產活動及社會勞動成果分配的約定,也是對社會道德提升目標的實現和經濟系統健康運行的保障。社會經濟公共資源分配的原則、社會經濟組織和管理機構的產生及管理權力的行使、生產活動及社會勞動成果的分配原則等,同樣取決於全體社會成員或經濟組織成員的相對多數人的集體意志。人人平等、公有共享和公眾意志,應該是社會經濟法規制定和社會日常經濟管理的三大基本原則。

      以社會道德提升和文明進步為導向,追求社會系統的健康運行和「天人合一」良性循環,而不是一味索取和追求財富增長。以公心公利為導向保障社會經濟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最後實現公共勞動所增加財富的公平分配和經濟系統運行的良性循環,比經濟增長和財富數量增加更重要。事實上,以公心公利為導向的經濟系統良性循環,也更能有效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財富的持續增加。相反,出於個人和集體階層私利的貪婪追求經濟增長,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經濟系統循環的失調甚至崩潰重建,最終恰恰造成最大的社會破壞和財富損失。

       這樣一個從「天人合一」的道德法則,到以社會道德提升和文明進步為導向的社會法規體系,再到以公心公利為導向的經濟法規體系,便構成了「以人為本」的「大道惟公」的社會運行系統循環。而上述「以權為本」的「孔子之術」和「以資為本」的「普世價值」法則體系,其實都是社會大道系統的局部結構病變腫瘤所導致的系統異常。其系統循環阻滯失調和週期性崩潰,根源即在於此。

        所謂低碳經濟和生態文明,其實也是人類對「天人合一」的社會系統運行規律的認識回歸,更為人類走出社會分配格局失衡和經濟危機,向「以人為本」的「大道惟公」的社會文明升級提供了時代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