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狮揭开一次性餐具市场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52:05
有人说他是学者,有人称他是拾荒大王、打假专家……与他接触多年后,感觉每一种提法都欠准确。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工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重要内容,这不仅标志着政府越发关注我国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也凸现出了执政党的睿智与成熟。改革开放20多年,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到今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数以百万计的智者始终如一的在经济大潮中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奔走呐喊,我们今天面对的环境状况肯定不是这个样子——就像淮河虽然今天依然污染严重,但如果没有众多人的积极工作,淮河两岸或许早已变成了荒野一样。称这些积极投入环保事业的工作者为和谐社会的使者,窃以为恰如其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中心主任董金狮就是这个群体中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员。
董金狮,1963年出生在陕西农村,打小不但生活贫苦,而且受到原本也是冤假错案的父母的牵连,政治上也受歧视,小学时不能评“三好”、入“红小兵”,读完初中不能推荐上高中。逆境中,他勤奋好学,1982年以高出分数线40多分的成绩考入西北大学化学系,1986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环境化学,1989年研究生毕业并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由于众所周知的动乱原因,他失去了出国深造攻读博士的机会,来到了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工作。五年间,他积极投入铁路“白色污染”治理,技术攻关、发表论文、企业合作……由此,这位身材高大、才思敏捷的学者与一次性餐具结下了不解之缘。
“世上本无垃圾,是人类自己制造了垃圾;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埋在一起的垃圾是不定时炸弹,唯有分类处理才能将其合理利用,相信无垃圾社会一定能实现,我愿为保护地球母亲奋斗终生!” “无垃圾社会”理念,十几年前出自董金狮之口并促他丢弃了铁饭碗创办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下海”后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中国包装报》有这样一段叙述:
1998年7月的一天,在北京通县城郊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再生处理厂,一位年轻人正在来回逡巡着,满载着用过的一次性快餐盒的大卡车正有秩序地驶进厂内,干净整洁的绿色车棚上印着醒目的白色大字:用您举手之劳,美化首都环境。过磅后,车辆驶入处理车间,将刚刚回收来的发泡餐具在这里再生利用。这样的一个场合,空气中的热浪使那些粘在餐盒上的残羹剩饭散发出了刺鼻的异味。他下意识地推了推鼻子,额头上大粒的汗珠直往下滚落。异味和汗水都不能扰乱他专注的神情,透过架在鼻梁上的眼镜,那目光依然是炯炯有神、一丝不苟检查着卸下来的各种餐具……
这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就是曾经为了北京市白色污染的回收利用上跑政策,下跑资金,经常出没图书馆、专利局,跑了一年跑下来一个红头文件的北京凯发环保技术中心主任、总工程师董金狮。
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早在绿色包装行业理论、科技上有所建树和业绩的董金狮,在“治白”与“治黑”(造纸黑液)上,接连取得了被业内人士和不少媒体称道的成就,特别是用废弃泡沫塑料生产的“凯发胶霸”和利用废弃的农作物秸秆造纸造板提取饲料技术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1997年,在他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建起的发泡塑料餐具回收再利用示范点,一度使北京地区一次性发泡餐具回收率达到60%以上,影响波及全国,有效地解决了困扰京城的“白色污染”。1998年、2000年董金狮连续两届被中国包协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并受到表彰。
取得这些成绩,对于学从名师的董金狮来说当在情理之中。但去年《中国食品报》有这样一段文字却在常人意料之外:“董金狮身兼几家报纸的特约记者,带领央视记者深入造假窝点盘踞的城郊结合部,在生疏之地暗访,危机时刻直报真名实姓……” 2002年,受深圳同行的推荐和启发,由董金狮牵头,北京20多家环保餐具企业当年也成立了“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推广环保餐具,打击假冒伪劣环保餐具是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董金狮要干的,是把治理白色污染的重点从末端跃到源头。
2003年7~8月,董金狮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深入许多假冒伪劣有毒产品现场暗访拍摄,并以专家身份,多次主持央视“每周质量报告”。11月,根据北京环保联合餐具组织举报,对京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四海仓库进行了一次性餐具突击打假。去年4月,在他的组织下,首都4个城区展开了大规模打假抽查,假冒伪劣环保餐具生产、销售者成了过街老鼠,正规产品扬眉吐气。他明察市场,也敢亲自暗访黑窝点;他是媒体的关注者,是正当生产经营者的良师益友,也是不法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是掘墓人;他又是感动了所有认识他的人的环保专家;好人坏人都在琢磨:这个董金狮到底想干什么?
不亲身参与,很难体会打假的难度与艰辛。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假冒伪劣环保餐具花样翻新,生产、流通行踪诡秘,不单是北京,外地劣质餐具也时时刻刻窥视着北京的市场。2004年3月召开的环保餐具交流推广会上,董金狮在回顾多年打假所付出的艰辛,谈到全国越打越多的假货在冲击市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时,不禁流下辛酸的泪水,参会人员无不感动。但是坚强的董金狮抑制住感情,庄严承诺:“今年年内,假冒伪劣产品扼制不住,我从此退出该行业。”
如果说发誓将假冒伪劣餐具赶出市场的这种决心是来自忧国忧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那么这种信心又来自何处?他对记者说,打假虽未获全胜,但觅到了办法,就是依靠政府力量,坚持与企业沟通。具体做法有:团结合法企业,形成合力;对违规企业,“打拉”结合,促其转变成合法企业;对“三无企业”,依靠当地政府,坚决关停,心慈手不软!
一年后,在环保餐具生产和销售已步入基本正常的良性循环状态后,我们再回首众人眼里极具亲和力的董金狮所走过的路,少年时的磨难,青年时的奋斗、走上社会后的奔波……怎样比较准确描绘已年过不惑的他呢?
学者?他确学有所成。在环保领域,他多篇论文处在前沿科技领先位置并获奖;多种技术发明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作为我国“白色污染”治理方面的资深专家,董金狮还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国家有关政策的起草和制定。他所领导的北京凯发环保技术中心也倍受政府信任和媒体关注,每年接受上百次国内外媒体的采访,为国内外许多企业免费提供技术咨询,帮助企业技术改进,指点迷津,减少了很多企业的投资风险,其影响力在包装行业举足轻重。当今社会,不为金钱和利益所动,不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自己出资、筹资美化城市的人并不多,董金狮则实现了“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来回报社会”的“少年壮志”。
拾荒大王?也贴切。他在废弃餐盒回收站间组织运输的忙碌身影,在废旧塑料处理现场挥汗如雨的具体操作,谁能想到这位中科院毕业目前又在带培研究生的高级工程师不是为赚钱、而是为保护地球母亲与白色污染奋力搏击呢!
打假专家?更不假。黑窝点现场,他怒从心头起,“打”字当头,指出你假冒伪劣在何处绝对专业,指认准确率常达100%……
相关连接:一次性餐具市场揭秘
2005年11月6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说,河北、天津等地的一些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在原料中加入超量工业碳酸钙,掺进废旧塑料颗粒等工业塑料垃圾和工业石蜡,使用这种一次性餐具,消费者的代谢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将受到严重伤害。
随着该节目的播出,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报道发现有毒饭盒,诸如山东济南、山西等地。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标有“环保”“降解”字样的一次性餐盒,竟是这样粗制滥造,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这种关系着每个人饮食安全和健康的问题为何屡禁不止?这次餐盒风波背后是否还有一些我们所不知的故事?这次餐盒风波是否会如一些经销商所说的“风头一过,一切照旧”?
劣币驱逐良币
这次饭盒风波是继10月份的保鲜膜PVC危机后围绕我们日常饮食安全的又一问题,“不光吃的东西不安全,现在包装也是问题不断,这些有毒包装搞得我们吃什么都不放心。”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天通苑的一些住户,得到的都是“不安全,不放心”的回答。
这次席卷京城的饭盒危机,导火线是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宣称京城80%的一次性饭盒不合格。
“这次中央电视台对于塑料餐盒质量问题的关注,说明了这个行业的确存在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长期的行业隐患的一个总爆发。”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主管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嘉对记者说。
现在市场上可以见到的一次性餐具材料有发泡聚苯乙烯、纸板涂膜、植物秸秆、纸浆模塑、食用粉模塑和非发泡塑料几种,非发泡塑料是最主要的材料。一次性餐盒由于原料成本的差异导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同。“现在北京每天大约要消费200万个一次性餐盒,塑料的起码有60%以上,至于发泡和纸浆各大约20%。”中国包装资源综合利用委员会副主任董金狮告诉记者说,北京市一次性餐盒市场的纸浆环保餐盒的发展越来越不及塑料,主要的问题就是塑料的成本低,市场比较认可这种“物美价廉”的塑料餐盒。
“我们的一次性餐盒是整个市场最便宜的,你从我这里拿货包你满意。你要是能够找到比我的还便宜的我就白送给你。”记者得到了昌平区城北回龙观交易市场2号北门一个河北老板的热情招待。
这家商铺大约有30多平方米,在店外的过道和屋内堆满了各种一次性餐具,有饭盒、托盘、纸杯和筷子等等。
当记者表示想买一些环保餐盒时,老板极力推荐一种约0.17元的塑料餐盒,并表示店内暂时没有纸浆环保餐盒。“现在这种纸浆环保餐盒很少有人要,因为价格一般都很贵,起码要2毛5一个,其实塑料餐盒比纸浆餐盒要便宜,安全。这些塑料餐盒也是环保降解产品。”的确这些塑料餐盒印有“环保”“可降解”字样,当我们表示想要一些纸浆餐盒时,这位河北老板递上一张名片并宣称可以在明天拿到记者需要的纸浆环保餐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先这里有五六家卖一次性餐具的商铺,但是这半个月因为北京市工商、环保和媒体对于各种塑料餐具不同以往的“关注”,原先的一次性餐具一条街的兴旺景象暂时“消失”了。最后记者在回龙观市场卖调料处找到两家经营一次性餐具的店铺,在这里记者发现了原先北京市早已禁止使用和买卖的一次性发泡餐盒。
“谁的便宜我就卖谁的”,这家现在还买卖和批发发泡餐盒的商家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在这个市场卖了几年一次性餐具,一般情况,那些价格便宜的产品比较好卖,比如6分钱一个的发泡餐盒和1毛3的塑料餐盒。
在随后不长的时间内,记者发现一些农民工模样的人开着微型货车买走了5包发泡餐盒。
“大部分利润都被这些销售商拿去了!原先的一些餐盒生产企业都倒闭或者转产了,就是因为这个行业的利润被市场压榨没了。现在的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是为这些销售商打工。”董金狮介绍,一次性餐具是“微利产品”,一只正规生产的聚丙烯(PP)餐盒,成本约2角,企业的利润保持在10%以内,甚至每个餐盒挣几厘钱。
为了能够清楚地了解一次性餐盒的真实成本,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君知晓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志军,据介绍该企业是北京市学生用餐教委指定餐盒生产者之一。
“我们用的原料是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出厂的聚丙烯,聚丙烯是主要原料,这种原料要11000元/吨,按照每个餐盒标准重量为14克计算,每个塑料餐盒纯原料费用是0.15元,加工费和税收等要4分钱,最后利润是约2分钱左右。”肖总很快给记者报出了餐盒的生产成本。
“一般合格品中,聚丙烯的用量要占到70%到80%,其余为填充剂。然而一些厂家为节约成本,在产品中添加的滑石粉、碳酸钙等填充物竟超过了50%,我们现在的终端客户主要是诸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北京较大的快餐公司等,至于那些批发价在0.15元一个的市场我们是无法进入的。”肖总认为他自己的产品被大量的劣质低价餐盒拒之许多大的市场之外。
据统计,北京市一年就要消耗30亿个塑料袋、7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和5亿个塑料瓶子。在北京市每天消耗的约200万只一次性餐盒中,有六成以上存在不同的质量问题。其中40万只是发泡塑料餐具,约占20%;符合卫生环保要求的20%,约40万只;存在质量问题,特别是卫生问题的劣质餐具约有120万只。
“这是市场的悖论,越是好的产品越难真正进入大市场,往往是正规的企业被市场拒绝。”董金狮深有感触地说,2000年以后国家先后两次大规模整顿北京一次性餐具市场,但是现在劣质一次性餐盒仍占整个北京市场的70%以上。
“降解”和“环保”都是虚概念
记者在回龙观交易市场发现,来买这种一次性餐盒的人群比较多,有建筑施工队、学校、一些工厂和少许行政机关单位。
当记者问及一个在昌平区北七家镇建筑工地施工的采购员为什么买国家明令禁止的发泡餐盒时,他表示不知道这件事情,自己一直都是在这个市场购买这种价格只要6分钱的饭盒。
“既然市场有这种低价的需求,一些企业在没有严格监管的情况下,他们就会降低产品成本追求最大利润,最终往往会牺牲产品的最基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董金狮告诉记者说,这次《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的河北永清一些小厂生产的劣质产品都是供货北京的,本地市场半数以上都是被河北、天津这种由廉价、劣质原料生产的产品占据着,他们主要靠着3600元/吨的聚丙粉替代了国家规定的生产餐盒使用的主要原料聚丙烯,因为聚丙烯每吨11000元。
目前,发泡餐具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纸板、秸秆、纸浆、食用粉等类型的餐具问题较少,问题最多的正是非发泡塑料餐具。
“降解一直都是一次性餐盒的技术上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董金狮对记者说,发泡餐具就是因为在环境中难以腐烂降解,造成“白色污染”,原国家经贸委要求2001年全面禁止发泡塑料餐具,这种情况才有所好转。
解决发泡塑料餐具废弃物的途径主要是纸质餐具代替、降解塑料、回收利用以及填埋、焚烧等。但是,纸质餐具总体污染严重,价格高,使用性能差,原料来源紧张,不符合国情;焚烧、填埋、降解等办法无法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并会产生新的污染。
根据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是惟一可行的办法,降解只是回收利用的补充。
君知晓公司的销售经理姜长志向记者讲述了北京市一次性餐具市场存在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有些所谓的环保塑料型餐具,生产中用工业级塑料原料以及废塑料代替食品级原料,任意加入工业石蜡以及滑石粉等,产品以及包装箱上根本没有企业标识,但是在外包装以及快餐盒上还醒目地打着‘环保餐盒’、‘降解餐具’或‘城市环保’等字样,其实这类不易降解、没有回收价值的产品根本不符合卫生要求和环保要求。”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嘉告诉记者,所谓环保餐具,就是用纸浆、纸板、食用粉、植物纤维等材料生产的餐具。它们必须是易回收、易处置和易降解三种类型,降解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在塑料餐具只有回收利用加工成其他原料成品,至于“塑料餐盒可以降解”的宣传是企业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实践证明各种降解产品的安全卫生性能都较纯塑料原料产品差很多,许多产品对人体的健康无法保证。目前世界上正在使用的各种“可降解塑料”,不论是光降解、生物降解或其它降解,都并非真能将塑料转化成可融入土壤的无害物质,而仅仅是分裂成体积较小或者分子量较低的塑料块而已,要在任何环境快速地彻底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两个一次性餐具协会的尴尬
在这次一次性餐盒风波中,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负责人董金狮频频出现在媒体上,该组织是由北京凯发环保技术中心牵头,企业自发成立的行业协会性质的机构。北京凯发环保技术中心是专门从事一次性塑料废弃物的降解、回收利用及对植物秸秆综合利用,造纸、造板、提取饲料等技术研究开发的高科技中心。
“我们现在忙着和中央及北京的各大媒体继续加大对这些劣质有毒餐盒的追查。明天我们还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展一个环保宣传活动。”董金狮自从中央电视台节目播出后一直忙于打击各种劣质餐盒的活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嘉告诉记者,“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是一个还没有登记的组织,对于他这么热心的查处劣质餐盒的行为,我认为这容易让大家误解成他就是执法机构。”
据记者了解,国家现在还没有任何关于一次性餐具的行业专业协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木塑/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挂靠在国家发改委环境资源司,该协会是全国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综合性协会,与行业协会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主要的成员以纸浆餐具公司为主;而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是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主要以塑料餐具企业为主。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这次查处的主要是塑料餐具时,董金狮认为这主要是由市场地位来决定的,现在纸浆餐盒的市场份额只有塑料的1/3。同时他也表示这并不是说纸浆没有问题,“由于纸浆餐盒市场规模不大和价格较高等原因,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涉及的不多。其实这次报道也发现了诸如纸浆模塑餐具不加或少加防水、防油助剂,产品渗油、渗水、变形以及粘结米饭等现象严重。”
“我并不认为纸浆餐盒的价格会比高,现在纸浆餐盒可以利用各种回收原料降低成本,若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塑料餐盒的成本也和纸浆差不多。实际情况是,塑料餐盒现在涉及的问题比较多,诸如环保、健康和回收利用。”刘嘉说。
记者在采访一些一次性塑料餐具厂家时,他们对于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存在着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购买填充物碳酸钙,押金、会员费和“标签制”等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由董金狮的凯发环保技术中心负责,比如购买碳酸钙要到凯发买。凯发环保技术中心是公司的形式,它有自己的餐具和机械设备的销售。”
“我们所有成员单位经常要交纳大额款项,比如会员费多则3万元/年,少则1000元/年;2003年7月30日我们有16家企业交纳了10000元餐具质量保证金;还有就是成员产品合格标签由董金狮负责,甚至标签上联系号码是他的凯发公司的。”
当记者问其中的一个理事成员关于标签的事情,该公司负责人表示,“现在什么不能够造假,还让我们花这个冤枉钱。”
记者在该组织的内部资料上见到了关于产品销售标签使用提成费: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对加入组织企业的产品应经过环保餐具组织和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检测(生产线和市场抽检结合),对通过检测的企业可有偿使用防伪环保标签(多用多交),以有效推广宣传真正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打击查处假冒环保餐具,同时提高环保餐具组织的影响的一种特殊方法。
刘嘉说,“协会应该是一个对于成员而言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组织,过多强调局部利益是违背了行业宗旨的。”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没有一次性餐具行业协会时,刘嘉认为是由于这个行业的规模较小,只能挂靠在相关材料行业协会,由于一直没有餐具制品的协会造成行业的诸多标准空缺。现在还没有正式餐具制品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一般情况下,一次性餐具的标准还是以原料行业标准为主,由此造成行业内部比较混乱,各自为政,因为塑料餐具的标准肯定不适用纸浆餐具。 来源:综合
作者:碧海银沙 点击次数:829
出处:《财经》 上传日期: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