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北伐的主要反对者来自民间 - 赵炎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0:46:40

南宋北伐的主要反对者来自民间

赵炎说历史 2010-05-27 00:33:59 阅读100351 评论518 字号:大中

南宋北伐的主要反对者来自民间

文/赵炎

    历史上的南北对峙,常以长江为界,譬如东晋和后秦、南唐和后周、南宋和后金等等,长江以南的朝廷总以北伐为己任,主战派和议和派常纠缠不清,这种情况以南宋最为激烈。自从康王赵构登基,是为宋高宗,一直到南宋的覆灭,北伐的声音始终没有停止过。赵炎认为,北伐之所以阻力重重,主要的反对声音来自民间,朝廷其实很无奈。

    开始的时候,由于宋徽宗、宋钦宗尚在人间,人们有理由怀疑赵构出于对皇位的私心,北伐的积极性不够高,打压主战派如岳飞、韩世忠等人。可是,等到宋孝宗主政以后,徽、钦二帝已经不在人世,为何皇帝的北伐热情还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呢?宋孝宗前期,北伐战争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战绩的,但是,后期却力不从心了,竟至灰心意懒,连皇帝也无心情做了,这是为什么?读《宋史》,答案不难找到:老百姓不喜欢战争,不希望朝廷北伐。

    再说大臣们,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千百年来被人们诟病,他们当时真的不想北伐吗?他们真的愿意戴汉奸的帽子?肯定不是。秦桧其人,据《宋史》记载,他的北伐主张还是很坚决的,出使后金回到赵构身边的时候,他曾慷慨陈词,力主北伐,救回徽、钦二帝,恢复河山。但是,当时的情况是,军队确实缺乏战斗力,赵构的北伐决心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陪都”临安的建设还没有完工,经济上的积累还不足以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种种因素困扰着这个新上任的内阁首脑。权衡利弊,秦桧认为,议和可以赢得战备的时间,穷兵黩武绝非上策。

    现在来看,秦桧主和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后面的大多数内阁也一直延续秦桧的主和政策,似乎难以理解。因为,宋孝宗停止北伐以后,朝廷的主要施政方向,集中在国内的建设上,军队建设卓有成效,经济建设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朝廷吏治清明,政治环境宽松,综合国力在当时属于第一,远超后金、蒙古、西夏、吐蕃等国。在这样的时期,朝廷依然难以进行有效的北伐,就不能不令人思考了。

    读《宋史》,咱们可以得知,南宋中后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是非常高的。南宋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这是其一;其二,官本位的削弱,老百姓的生活比官员要好。比如,南宋的知府一般是从三品或正四品,年薪在400贯以上,相当于今天的15万元人民币,而熟练工人的年薪却达到了600贯;其三,中产市民阶层十分庞大,生活富裕,安于现状;其四,南宋的粮食产量连年丰收,而长江以北却灾情不断;其五,政治环境宽松,言论也相对自由。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别的时期,朝廷和民间的互动十分活跃,士大夫无论在朝在野,都极为关注民间的声音和疾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关注“民生”;民间也喜欢议论朝政是非,无论对错,朝廷一般也不予追究。也就是说,朝廷的大政方针一旦制定,老百姓很快就会知道,并给予褒贬,而老百姓的声音也很容易就能上传“圣听”。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朝廷内阁的决策是不可能不重视民间的声音的。

    民间反对北伐的声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庞大的中产市民阶层,这个阶层拥有着国家三分之二的巨额财富,且和当局官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既得富贵,也安于富贵,如果北伐战争打响,各种赋税徭、兵役将无穷无尽的来临,势必影响到他们的既得利益。由于他们在一定层面上具有左右当局施政的力量,他们的声音是当局不容忽视的。二是普通民众的声音,他们的生活也还温饱,如果没有战争和战乱,这种温饱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如果朝廷发动北伐战争,一旦收复长江以北已被后金严重破坏的地区,那么,江南财政势必增加税收来重建江北,普通民众的温饱现状将难以维持。

    南宋小朝廷在对待民间声音方面要比南明小朝廷来得高明,历届内阁均能重视民生,倾听来自民间的声音,并能做到权衡和平抑,是以南宋朝廷的执政时间长于其他的历次南北对峙的政权,这应算是历史上少有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