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中国飞天神话的科学分析”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0:46:08

引用 “中国飞天神话的科学分析”

其它学习 2009-11-02 08:33:46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

 

引用

博客小老头“中国飞天神话的科学分析”

点击浏览作者--聚华论的博客

中国飞天神话的科学分析

嫦娥奔月是一个美好的古代神话,蕴藏着非常深厚丰富的中国生态历史文化科学内涵!中秋赏月难道仅仅看月亮吗?看月干什么?有人赏月散心,有人望月思亲,也有人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嫦娥奔月的问题:嫦娥是谁?为什么奔月?怎样奔月?奔月后怎样?为什么会产生嫦娥奔月这样的神话?嫦娥奔月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嫦娥奔月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什么?如此等等!关于嫦娥奔月已有不少文章,可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上述问题!但是我认为除了嫦娥奔月神话本身的文化学与神话学问题外,我们是否还应该深思这些中国古代飞天神话的思维学,航天学,宇宙学意义?因此本文想换一个新话题和新角度,用生态历史文化科学综合理论模式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新探索,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请批评!

许多中国人至今还不知道,中国文化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神龙文化背景和龙卷文艺意境.  现在不但一般人认为龙不过是一个司空见惯而习以为常的艺术符号,就是学界也忽视或不懂这是一个中国原始历史文化的关键系统.  应当强调指出,不懂得这一点不但读不懂许多中国古文,古赋,古诗,古词,而且也读不懂中国古代文化与古代历史,甚至不能全面理解中国原始文化发展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同样如果不懂得神龙文化背景和龙卷文艺意境,也就不能正确解读嫦娥奔月神话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背景与实质.  因此,现在首先必须解决这个涉及中国神话解释学与神龙文化解释学的关键问题!

为了溯根求源和正本清源,先从中国古代文化元典谈起!过去所谓六经,包括诗、书、易、礼、乐、春秋;如按内容历史排序,应该是易、乐、书、诗、礼、春秋.  后来乐经失传失位,后人增加孝经凑够六经之数, 但是孝经质量容量实在不够经更不够元典,人为拔高称经也名不副实,形同虚设,所以最终没有流传下来.  现在看来,后人把六经称为儒家经典大体不错,但是如果称为中华元典,则有显著缺陷.  主要就是这个经典系统排除了最古老最原始而可以称为中华第一元典的山海经.  从内容来看,山海经写的就是孔夫子回避不谈的怪力乱神,以及司马迁认为不雅驯不敢信因而不敢说的怪物!这表明孔夫子和司马迁都没有读懂山海经!山海经的主题可以概括为“飞天”二字,所有神仙怪物的神性和灵性就在于能够飞天,而所有飞天神仙和怪物的最终指向与神学核心就是黄帝,这是中国原始文化历史升华的必然结果.  山海经有十四处关于黄帝的史料,已经基本建立了黄帝世系和历史地位,大体与司马迁五帝本纪一致,这表明司马迁写史记阅读山海经时,已经与其他史料比勘而选择他认为雅驯合理的部分写入史记.  那么司马迁认为不雅驯而占山海经绝大篇幅的那些怪力乱神,是否就没有历史文化特别是原始文化意义呢?山海经所记载的飞天神仙和怪物实质就是后来神龙的原形素材,这些素材凝聚升华为神龙,而神龙最后归结为黄帝!山海经几乎保存了包括黄帝龙驭的全部龙文起源原始资料与信息,因此山海经是当之无愧的龙文元典!就原始文化和神龙文化发展而言,易经乾卦最早把神龙形象化,艺术化与伦理化,这已经是文化理性发展较高阶段的成果.  山海经则要原始的多,因此就历史文化内容而言,山海经要比易经更早!也因此我主张把山海经纳入中华元典系统,并且作为中华元典第一经排在首位,这样现存的中华元典六经系统就应该是山海经、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

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世界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神龙文化?值得深思!近年来龙卷风报道日多,国人逐渐增加许多龙卷科学知识,但是仍然缺乏关于龙卷风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认识. 气象学虽然界定龙卷风只是一种小尺度灾害性天气,但是龙卷风的破坏性和灾害性很大,因此被联合国减灾十年计划列为重点气象灾害之一.  美国每年都发生龙卷灾害上千次,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因此众所周知美国是现代龙卷最频发和危害最烈的国家;但是绝大多数人至今不知道古代中国也曾是古代龙卷最频发和危害最烈的国家.    中国原始文化明显带有生态文化的特点,就文化传说而言明显带有风云文化的特点,所谓伏羲龙姓和黄帝云师等等,就是后人对这种文化本质的一种初步理论概括.  由此还应强调两点,一是龙卷风不但具有很大破坏性与灾害性,也有很大戏剧性与文化性,这是人们长期忽视的龙卷辩证法;二是世界各民族原始神话几乎都有风神,但是没有一个民族的风神崇拜能够系统发展形成中国这样的风云文化和神龙文化,这是世界绝无仅有而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一种特殊历史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和中国文艺根深蒂固的神龙意境,究其生态历史文化科学实质而言,就是龙卷意境.  汉语有关龙卷的词汇和成语至今还有好几百,这是一个语言学史上绝无仅有的奇特大数现象,值得语言学家认真研究.  仅从语言大数的统计显著性来说,就可以写出中国历史语言学的新著大著来.  如果能写出龙文语言学史,就可以对解释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与文明起源作出比考古学更大的贡献!如果能写出龙文思维学史,就能对思维起源,神学起源以及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作出划时代贡献!如果能写出中国神龙文化史,就可以对中国文化史作出划时代贡献!如果能写出中国神龙艺术史,就是对中国艺术史的划时代贡献!如果能写出中国龙卷文学史,那就是对中国文学史的最大贡献!这是一件扫清万古迷雾的特大学术工程,学界大有可为!

古籍首先象征表述龙卷文化的是山海经,首先将龙卷意境形象化,拟人化,伦理化的是易经乾卦,而首先借龙卷形象发挥浪漫主义文学与哲学思想的则是庄子,接着有屈原.  但是首先创作龙卷文艺的并非专业学者和作家,而是人民群众!《齐谐》是一部已经失传的齐地民间文学和民学作品,首先对龙卷风作了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文艺夸张描述!庄子无疑深受《齐谐》影响,开篇逍遥游就引《齐谐》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借此发挥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这一段话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背景与实质,至今没有解释清楚.  世界上当然没有几千里的大鱼大鸟,所谓水击三千里说的是台风,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就是指龙卷风,垂天之云也是龙卷风,所谓鲲鹏也都是龙卷风的象征指代,而鲲鹏转化已开后世鱼龙转化之先机!山海经还有使四鸟虎豹熊罴说,这是一把非常重要的钥匙,可以解开万古神龙文化之谜,可惜至今被学界忽视!.虎豹熊罴是猛兽,怎么能说四鸟呢?显然不合语言逻辑!但是只要懂得凤鸟龙皆指代龙卷风,作为黄帝六龙御天成员的虎豹熊罴也指代龙卷风,就可以理解了!显然直到庄子时代齐地仍然是龙卷多发地区,而列子御风则是庄子亲历的真人真事.  逍遥游说!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这件事是当时学界一件大事,虽然只有庄子明确记载,但尸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书论及列子也无一正面否定此事,可以默证此事属实!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子列子贵虚,虽然根据列子御风登虚而概括列子学术思想倾向,但也可证明列子御风以行是一个事实!列子御风而行实质是列子被龙卷风卷上天去又落地,在外地呆了半月才回到原地!他在外地半月怎么过的?庄子没有说,但是列子黄帝篇说: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这句话有两条重要信息,一是列子学出老商氏与伯高子两个隐士;二是列子学成得道之后乘风而归.  这是庄子的道学观点,大宗师篇列举了十四个得道例子,其他都是得道成功立德,只有黄帝得道能“以登云天”.  这也是黄帝登天在当时得到公认的证明.  列子黄帝篇说列子进道“乘风而归”,显然就是比附黄帝得道“以登云天“,不但可以证明列子御风,也可以证明黄帝龙驭是当时学界公认的事实!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另一个主要代表是屈原,楚辞主要是屈原作品,充满龙卷意境,至今没有得到正确解释,就是因为注家至今不懂龙卷文化传统和龙卷文学意境!屈诗有三句可以概括说明黄帝龙驭. 轩辕不可攀援兮;这就是高不可攀成语的来源,此话在屈诗中只用于黄帝,表明所指就是黄帝升天.  高驼兮冲天,表明黄帝升天骑的是高大的骆驼.  飙远举兮云中,表明黄帝骑着骆驼在云中地方被龙卷风卷上天去了!这三句诗连起来,就是概括飞黄腾达典故,只是后人至今不懂因而不能正确解释罢了!这样是否断章取义?只要综观屈诗的全部龙文意境就知道并非如此!显然,神龙文化和龙卷意境皆由黄帝龙驭而来,从周易乾卦开始到庄子屈原正式形成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意境,后来文学家普遍应用而成为一个文学传统.  可是由于黄帝龙驭真相淹没,许多后世文学作者渐渐不懂也不会运用这个意境写作了!中国文学史表明,不懂神龙文化的历史本质和龙卷意境的文艺功能,就读不懂许多古文,古赋,古诗,古词!同样,不懂得这一点,甚至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常用词语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例如现在中国人仍然常说壮志凌云和青云直上,可是许多人已经不知道凌云和青云皆指龙卷.  就连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也会写”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是曹雪芹已经不知道好风和青云就是龙卷,因此好风青云一事分裂对偶就有重复之嫌了!毛泽东诗词中倒是多次巧用龙卷意境,例如天兵怒气冲霄汉,飞将军自重霄入,狂飙为我从天落,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等等,都是很好的继承与发挥!但是今天的文学作者已经很少有人懂得和会用传统的龙卷意境了!龙卷意境正面临失传危险,在今天世界抢救保护文化遗产成风形势下,我们是否也应该抢救一下神龙文化与龙卷意境呢?

现在谈龙文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可分原生派生两种,派生神话除师旷清角和叶公好龙等少数寓言性神话外,大多数已经没有龙卷文化背景,但是原生神话几乎都有龙卷文化背景.  如果按神话生态历史文化内容排序,女娲补天神话无疑最早,因此我们先对女娲补天神话作一点简单分析,再细看龙卷文艺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女娲补天神话主要包括两个环节: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 抟土造人显然是中国古人已经有了探索人类起源意识的反映,实际是母系社会母亲崇拜意识的反映,这一点和本文关系不大,因此不多说.  现在只说炼石补天.《淮南子·览冥篇》云: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

这一段文字表明,女娲当时面临的是一场特大的地震、洪水、龙卷同时并发的综合性自然灾害.  所谓天裂只能是地震和龙卷造成的特殊天空景观,只是一种错觉,当时根本谈不到人工补天,所谓女娲炼石补天不过是后人对女娲抗灾救灾精神的艺术美化!现在要说的是这场综合性重大自然灾害中的龙卷因素,杀黑龙表明当时遭到一股高湿度的重龙卷袭击,而所谓女娲补天实质是地震善后和抗御龙卷袭击,如果从后人的歌颂赞誉来看,抗龙卷是主要的.    例如乘雷车,服驾应龙,骖青虬,援绝瑞,席萝图,黄云络,前白螭,后奔蛇,浮游消摇,道鬼神,登九天等等,都是后人对黄帝龙驭文化的美言,现在借用歌颂赞誉女娲!女娲后到黄帝前的古帝神话传说大体都有龙卷背景,但是显然都没有原创性!那些古帝龙卷神话表述以及后人歌颂赞誉女娲,都用的是黄帝龙驭文化语言,这表明女娲补天神话以及许多古帝神话实质上并非真正原创性龙卷文化,而是黄帝龙驭文化传播后的派生性神话,因此真正的龙卷文化原创性神话正是黄帝龙驭!

神龙文化与龙卷意境表明,中国古代有一个龙卷肆虐时代,大体也就是洪水时代. 巡狩是一个古代政治文化传统,由于当时龙卷频发肆虐,著名古帝大多死于巡狩路遇龙卷灾害,这就是古籍所谓道死.  由于道死的真相与实质长期淹没,后人大多望文生义而简单理解道死就是死在巡狩路上. 其实道死是巡道时死于龙卷风灾,由此形成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概念就是殉道,已经含有帝王为国家民族道义殉身殉职的原义!《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 《墨子·节葬》云:尧北教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禹东教乎九夷,道死,葬会稽之山. 不仅如此,就连黄帝和他的元妃嫘祖也是道死的. 先说嫘祖.《云笈七签·轩辕本纪》云:帝周游行时,元妃嫘祖死于道,帝祭之以为祖神.《宋书·礼志》解释说:祖,道神也. 黄帝之子曰累祖,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 这种解释表明,到了南北朝时代,就连代表正统史学当时最高水平的官方史学家也不知道道死的原典原义了!因此所谓道死并非病死或意外死于道路,而是巡道遭遇龙卷灾害, 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黄帝龙驭,实质也就是黄帝龙卷事件!

黄帝龙卷事件是怎么发生的?现在初步估计,黄帝后期由于洪水泛滥生态破坏,原始统一国家四分五裂,黄帝率领核心部众西行陕甘一带寻访祖先遗迹和联络西部诸族,最后到了西王母之国.  西王母之国显然仍处于母系社会,却在西部诸部中文化道德水平最高,影响和威信最大. 西王母长相丑陋,甚至像虎豹一样,但是非常聪明贤惠能干,因此最后能和黄帝联姻,这就是后人所称黄帝那个美德丑妻嫫母的由来. 后来洪退,难民纷归,黄帝也骑着白民之国的飞黄即骆驼,率领嫫母与核心部众沿着黄河西北岸长途跋涉回归. 大约走到今内蒙呼和浩特岱海附近的托克托一带,准备宿营做饭时突然遭遇一场特大龙卷风的毁灭性袭击,可能还诱发了一次局地小型地震. 此地属于后来云中郡和云州,这就是所谓黄帝云师,帝王死曰崩,以及云中郡和云州的来源. 后世所谓鼎就是饭锅,因为在岱海边做饭,因此后世称岱海为鼎湖,并不是什么黄帝修仙采铜铸鼎!《史记·封禅书》说: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这个传说是汉武帝时神仙家代表人物公孙卿转述的黄帝神仙传说,已经明显带有神仙家神话特点,完全歪曲和掩盖了黄帝龙驭的历史真相和文化本质,因此定性不准,细节夸张而不足为凭.  但是这个神仙传说仍然保留了两个基本线索,一是黄帝和他的72个大臣一起骑龙升天了,即被龙卷风卷上天去失踪了;二是包括嫫母在内的所谓余小臣被留在了当地处理善后. 嫫母没有与黄帝同升而留在地上,这就是“飞黄腾沓去,不及顾蟾蜍”的典故,蟾蜍即指嫫母.  至今民间仍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贬义俗语,大体也是因为嫫母丑陋演化而来,其实这句俗话说的仍然是黄帝龙驭典故!晋代张华《博物志·史补》云: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像黄帝,帅诸侯以朝之. 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 左彻亦仙去也.  左彻无疑是黄帝离去后的一个重要人物,当时黄帝的两个儿子在东西方从事复国活动没有能完成就死去了,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孙子颛顼,直到黄帝升天七年后左彻看到黄帝不能生归了,才主持立颛顼为天子,相对恢复了黄帝国家的规模和政治文明. 这件事显然不是左彻个人所为,必有嫫母参加甚至主导. 从历史迹象看,黄帝升天后,嫫母曾留下黄帝部族的一支在当地维护黄帝文明和宣传黄帝文化,这就是所谓河宗与崩邦的由来,因此周穆王尊黄西巡首访崩邦而受到崩邦热情迎送,这都是黄帝遗泽和黄帝龙驭余韵!至于蒙古草原的长生天和灵驼崇拜,很可能也是黄帝龙驭文化的传播效应产物!行文至此,现在是否可以提出一个假说,黄帝龙驭神话的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嫫母和左彻!有心人可以就此深入展开论证,无论证实或证伪都有极大学术价值!

黄帝龙驭的历史真相与文化本质淹没很久了,从黄帝崇拜神化并形成神龙文化开始,后人就不知道黄帝龙驭是怎么回事了.  以后长期人云亦云,不知所云;陈陈相因,不知所因;不求甚解,必然误解;以讹传讹,愈传愈讹;姑妄听说,以至于今!由于不能正确解释事件真相,现代中国人普遍认为这不过是不屑一听一思的神话,仙话甚至鬼话罢了!这就是不求甚解造成的严重史识错误,淹没了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特别是龙文起源的重大历史事实.  实际上飞黄腾达成语正是黄帝龙驭的形象概括,曾迷惑了秦皇汉武两个中国古史上最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帝王.  文心雕龙说:秦皇灭典,亦造仙诗!秦始皇焚书坑儒,烧了儒家经典,可是却叫博士们制作了仙真人诗.  此诗早已失传,内容不知,但可以证明秦始皇崇拜黄帝和相信龙驭仙升,只是黄帝龙驭的历史真相和文化本质已经被神仙家的仙话淹没,秦始皇本人和他的智囊团生态历史文化水平很低,所以不能得到正确认识,因而只能受惑于神仙家方士鬼话,结果留下一个千古笑柄!至于汉武帝就更荒唐了,他甚至到了抛弃一切追求重现黄帝龙驭故事的程度,结果受到许多方士欺骗,干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直到快死才觉悟到没有神仙,在轮台罪己诏中作了检讨!这表明到秦汉时代人们已经不能正确认识黄帝龙驭的真相与本质!及至唐代,就连号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也不懂飞黄腾达的原典原义了.  他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说“飞黄腾沓去,不及顾蟾蜍”,这不是韩愈原创诗句,而是直接引用流行俗语.  南北朝时的刘勰写作文心雕龙论原道,还有历史文化发展观,知道征圣宗经,由易象,文言,河图,洛书,三坟,五典探索羲农轩昊之源,说的仍然是中华大道;可是到了中唐韩愈论原道,中华大道就退缩为儒家之道,尊孔而把孔子抬到道祖的高度!这不表明韩愈有什么怀疑主义理论水平而敢于否定以黄帝为代表的古史系统,而只能表明韩愈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和中国文明起源,特别是黄帝文明价值和神龙文化内涵外延的无知!因此他不懂黄帝龙驭典故并不奇怪.  但是,“飞黄腾沓去,不及顾蟾蜍”这两句俗语却出自飞黄腾达原典,保留了黄帝龙驭事件的两个重要线索,一个是黄帝乘黄升天了,一个是没有来得及把蟾蜍同时带上天去,这与早先的黄帝龙驭传说基本一致.  这里所谓蟾蜍非指真正蟾蜍,而指黄帝丑妻嫫母,显然已有贬义.  后来飞黄腾达引申义喻官场超常升迁,同时产生一个贬义,就是超常升迁后不顾旧时亲友,即俗谓人一阔就变脸不认人的政治暴发户. 辞源以文献首见为源,所以解释飞黄腾达只能说首见韩愈此诗.   其实飞黄腾达是一个美化黄帝龙卷事件的非常古老典故,这种文字概括始于什么时候和什么文献还没有查清,但是它的历史根据无疑非常古老!

日有金乌,月有蟾蜍,这是流传久远的中国古代日月神话定式. 什么是金乌蟾蜍?为什么日有金乌,月有蟾蜍?日有金乌,月有蟾蜍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背景与实质是什么?现在通过夸父追日和嫦娥奔月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分析,对此作一新探索!

先看夸父追日神话. 《山海经·海外北经》云: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现在对这段记载作一点龙卷文化效应分析.  且不论夸父追日的可能性,只说夸父追日神话的逻辑,太阳在天上,追日必须上天去追,那么夸父怎样升天呢?靠当时人力和技术根本不可能升天,但也不能说客观上夸父不能和没有升天,否则就根本不可能产生追日神话! 因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夸父被龙卷风刮上天去了,而风向正好直指太阳,因此给人造成追日错觉!夸父能否像神话所说追日那么远呢? 神话本身已有答案,夸父被龙卷卷上天去不久就落在渭河边,他要饮渭河水,可是渭河干涸无水难饮,他只好北上去饮大泽,走不多远就渴死了!渭河为什么干涸无水?因为渭河水被龙卷汲到天上去了!后人给《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追日”插图,夸父右手抓着一条蛇向太阳奔去,就是龙卷意境的形象表述.  古籍许多相关记载表明,陕西关中渭河流域是一个古代龙卷多发地区,直到唐代仍然经常发生重湿度黑龙卷灾害,白居易写的《黑龙饮渭赋》就是一个证明.  因此夸父追日神话的生态历史文化科学背景是渭河旱灾,这个神话实质就是借渭河龙卷事件表达对太阳久晒不雨造成重大旱灾的抗议情怀!但是如果深思就不能回避一个根本问题: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历来注家和现代学者都回避这个问题,其实夸父追日动机正是创作夸父追日神话的初衷!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夸父神话的大背景是抗旱,而当时人们认为旱灾就是太阳酷晒造成的,所以要解除旱灾就必须战胜太阳.  因此夸父的身份就是一个消防队长,他的任务就是登日救火灭火,因此神话说夸父进入了太阳.  当然事实上夸父不能战胜太阳,因此渴死甚至烧焦都是必然的!这正是夸父追日悲剧性神话的要义所在,也是夸父英雄主义精神所在,当然更是夸父追日神话的浪漫主义文学价值所在!至于夸父追日的神话学意义,显然就在于具体表述和解释了日有金乌神话的起源.  夸父入日就是夸父进入太阳;乌鸦是黑龙卷象征,进入太阳就变成金乌;因此乌鸦入日实质源于夸父入日!这就是日有金乌的由来.

再看嫦娥奔月神话! 这个神话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后羿和嫦娥,历史文化背景选在夏代中期政治衰弱时.  但是神话史上有两个神射英雄后羿,可能是中国古代东夷一个英勇善战部族不同时代的两个著名代表.  前一个是尧时后羿,曾经射九日缴大风而立了大功; 后一个就是夏代中期篡权的有穷后羿,嫦娥奔月的后羿即指有穷后羿.  两个后羿的文化精神与艺术形象类似,所以后人往往将二者合二而一或混为一谈!现在我们先看尧时后羿的神话,然后再分析嫦娥奔月神话!

关于尧时后羿神话的历史文化背景比较复杂,因此要多说几句.《淮南子·本经篇》这样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这一段记载其他古籍也有大同小异和详略不同的说法,这表明尧时后羿是一个文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英雄.  尧时后羿神话有两点重要启发:一是帝尧主要靠后羿除害安天下而立为天子,这和儒家所谓天生神圣不同,相比更接近历史实际;二是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他的功德就是所谓射九日,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射河伯,断脩蛇,禽封豨等等,

1. 射九日  什么是九日?当时能看到的只有一个太阳,不可能有十个太阳,射日即使是一种武术或巫术行为,也不可能有任何实际效果,所以不能简单形式地直解羿射九日. 现在提出一个新假说,射九日的客观背景是抗旱,这一点没有疑义!九日本义不是九个太阳,而是一个太阳酷晒久旱不雨的一种艺术形象概括. 后羿抗旱为什么要射日?现在提出一个新假说,这是由太阳中有金乌转化而来. 金乌表面义为金色乌鸦,实际上指飞入太阳的乌鸦!乌鸦是黑龙卷的象征,天命玄鸟降商后人解释为燕子降商送吉祥,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玄鸟就是象征龙卷的乌鸦,中国古人很早已经把龙卷神化,遇到无大害的小龙卷往往看做天降吉祥,因此当商祖降生时恰逢一场非灾害性龙卷,就产生了天命玄鸟降商的神话. 由此推论,后羿射日实质是射龙卷,九日实质是九个并发龙卷肆虐,后羿用武术加巫术抗御特大龙卷而已!巫术怎么起源的?由后羿射日得到启发,原始巫术可能就起源于原始武术!

2. 诛凿齿  这大概是平定叛乱部族的一场武装斗争.

3. 杀九婴  什么是九婴?注家至今说不清楚,现在看来可能和射九日的九日同义,区别在于射九日的九头龙卷发生在酷旱时期,而杀九婴是一次正常气象条件下的特大九头并虐龙卷灾害,《山海经·海外北经》的相柳蛇就是同义表述.

4. 缴大风  这里大风不可能是台风,也不可能是一般大风,仍然可能指龙卷风.

5. 射河伯  河伯原指河洛地区部族,其杰出首领被尊为河伯. 这里河伯不是原义的河伯,而是其后代不臣者,因此艺术象征应该是河洛地区常发的河龙卷.  后羿平定不臣的河伯部族,后人就形象的概括为射河伯.

6. 断脩蛇  脩蛇就是长蛇,古籍还有后羿在洞庭斩巴蛇的记载,后世更有巴蛇吞象的成语传说. 大象是渐新世的最大陆地野生动物,世界上最重的蟒蛇体重不超过240公斤,而且体型修长,因此不可能吞象. 所谓巴蛇吞象实质是龙卷吞象,因此这里脩蛇与巴蛇皆指龙卷风.

7. 禽封豨  封豨就是大肥野猪,当时危害很大,后羿为民除害可能杀死不少野猪,但这里所谓禽封豨实质指平定了以封豨为象征的部族叛乱.

由此看来,后羿的斗争对象主要是龙卷风,后羿的功德也大体都是对龙卷风的斗争,时间上早于大禹治水,这表明当时正是龙卷风害高潮,洪水泛滥高潮还没有真正到来!因此后羿实质上可谓古战龙卷的伟大英雄!

现在我们再看嫦娥奔月神话!《淮南子·览冥篇》云: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后来《初学记》引《淮南子》稍作发挥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为什么向西王母请求飞天神药?这就是黄帝龙驭神话的遗泽和余韵!如果没有黄帝,谁知道什么西王母!如果不是亲见黄帝龙驭升天和亲自制造黄帝升天仙话,西王母哪来升天仙性和所谓升天仙药?这是神话的历史逻辑!嫦娥窃药私奔月亮的历史文化背景,可能反映了当时已经非常突出的父权主义和一定条件下激化的家庭矛盾,因此嫦娥奔月神话显然含有妇女反抗男权统治而争取自由的意义!

嫦娥奔月时的后羿当然不是尧时后羿,而是夏代中期政衰时篡夺夏朝政权的有穷后羿!有穷后羿童年经历坎坷.  《太平御览》引《括地图》说:羿年五岁,父母与入山.  其母处之大树下,侍(待)蝉鸣,还欲取之.  群蝉俱鸣,遂捐去.  羿为山间所养.  这有点像周弃的人生遭遇.  后羿无疑出身夏代名门望族,显然是有穷部族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善射的战斗英雄,同时可能对弓做过重大改革,因此许多古籍说“夷羿作弓”.  后羿无疑是夏代当时的重要支柱,享有很高威望,因此在夏政衰微时能够取而代之,正统史家就称为篡权.  后羿的玄妻是雒嫔,嫦娥显然是后羿篡权后所得的宠妾.  嫦娥奔月的神话可能发生在后羿权利衰微时,当时他的政权和家庭已经开始动荡不稳,他的玄妻雒嫔已经开始与情夫合谋害后羿夺权,嫦娥在这种处境下生命也受到严重威胁,于是在一个月夜冒险出走,结果遭到龙卷袭击而失踪,后人同情和纪念嫦娥就创作了嫦娥奔月的神话.  可能嫦娥出走后不久, 后羿的玄妻雒嫔就与情夫寒浞谋杀了后羿,并把他的尸体煮吃了,可见家庭矛盾和仇恨何等激烈!至于不死升天之药,实际上当然没有,当时没有,秦始皇时代没有,汉武帝时代没有,至今也没有.  这只是后世神仙家创作神话逻辑想象的附加艺术产物.  以上这这些可能就是所谓嫦娥奔月的历史背景与真相!

现在再分析嫦娥奔月神话本身的逻辑问题. 嫦娥怎么奔月的?靠个人体力、技术和所谓仙药,根本不可能!但是也不能说客观上嫦娥根本不可能和没有升天,唯一可能的合理解释就是她被一股龙卷风卷上天去了,而且时间是月夜,龙卷风运动的方向正好指向月亮!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能够真正实现登月梦想,四千年前嫦娥根本不可能到达月球.  中国古人一脉相承创作了日有金乌月有蟾蜍的神话,客观根据大概就是古人观察日月发现的暗斑!因此所谓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不过是后人美化的想象和想象的美化而已!那么玉兔又是怎么回事?玉兔应该由玉蟾蜍演化而来,显然又是褒义!为什么说嫦娥到了月球成为蟾蜍?这显然又由嫫母演化而来. 蟾蜍就是癞蛤蟆,为什么嫦娥奔月后又说她是癞蛤蟆呢?这显然是贬义,意味她不配升天登月,也就是俗话所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意思!为什么又说嫦娥成为月精?月精就是月神!这显然又是褒义!显然这里有两种褒贬对立的观点,作者不作具体评价,而是对两种对立观点并述,这样也比较客观一些!至于嫦娥奔月神话的神话学意义,就在于具体表述和解释了月有蟾蜍神话的起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夸父追日就是日有金乌神话的原本,而月有蟾蜍就起源于嫦娥奔月神话! 如果进一步从两个神话队共同意境概括,那么是否可以说夸父追日实质是龙卷追日,而嫦娥奔月实质上也就是龙卷奔月呢?当然,这样说就没有人物、情节和故事,也就没有神话了,可是这样难道不能更理性地理解神话怎样产生吗?如果没有龙卷现象和龙卷意境,只凭人间故事能创作夸父追日和嫦娥奔月神话吗?古人能够把龙卷追日奔月现象同人事矛盾联系融合创作出这两个神话姊妹篇来,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难道不值得深思和学习吗?

夏代正是龙卷多发时代.  以后商代仍然是龙卷频发时期,这由宁风卜辞特多可以证明.  宁风就是占卜祈祷风暴平静下来,而风暴主要是龙卷风,因此宁风主要就是占卜祈祷龙卷风平静下来.  只是由于气候变冷导致龙卷发生频率显著下降,龙卷时代大体到周代基本结束.  但是神龙文化影响仍然进一步深入和泛化,这从周人对武王伐纣战争的描述中仍然充满龙文神秘气氛可以证明.  而且即使到了周公摄政时期,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多有这种神秘文化的表述和解释.  例如成王猜疑周公而引发的政治危机金縢事件,就是一个突出的证明.

《尚书·金縢》记载: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 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 对曰:“信. 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  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  岁则大熟.

这段古文记载了一则用神龙文化解释的重大政治事件. 武王克纣后两年得了重病,周公很忧心,就到祖庙向先祖太王、王季和文王祈祷,请求自己代替武王去死!然后把祷告文书存入金縢即皇家最高机密保险柜.   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不服,造谣说周公有野心要夺权,挑拨离间成王和周公的关系,导致成王对周公怀疑.  周公居东两年后的秋天庄稼大熟,正要收割忽然遇到一场龙卷风袭击,植株全部倒伏,大树连根拔起,周人非常恐惧. 这时在风灾启发和舆论压力下,成王打开金縢看到周公祷告文书大受感动,痛哭流涕反省忏悔,重新宣扬周公的功德,并亲自出城举行郊祀大礼,于是天虽然下着雨,但是风向完全反转,倒伏的庄稼又全部竖立起来,结果获得大丰收! 这本来是一个政治人事矛盾事件,主要是由于成王无知的错误造成的,最后以成王觉悟而圆满解决.   但是由于恰逢龙卷事件,人们就用神龙文化对此作了神秘性的表述和解释,这是一件非常有启发性的喜剧事件,由此可以看出龙卷效应在古代怎样转化为文化效应,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包括最高统治者怎样应用龙卷文化效应处理人事关系甚至重大政治危机!

我们再看最后一个最著名的典型龙卷文化事件妈祖神化.  至今东南沿海一带民间仍然非常崇拜妈祖,到处都有妈祖祠庙,甚至全国各地都有天后宫,就连澳门的命名也源于妈祖阁!林默本来是宋末一个下级海防军官的女儿,但民间已经把她看做普通人民的女儿.  一个普通姑娘为什么能够神化为一个相当广泛而久远的崇拜对象?除了她的善行善德在当时民间产生强烈的历史文化效应,以及宋元明清的统治者大力推崇宣扬外,其客观依据就是因为她首先龙卷生还和最后龙卷失踪而获得的神性!根据文献考证,宋建隆元年即公元950年3月23日,林默生于福建蒲田贤良港,一个海边台风多袭和龙卷频发海湾的避风港.  她十五岁那年春天出嫁遭遇一场天灾人祸的悲喜剧,花轿抬到男方家门口发现新郎正与误入的别家姑娘拜堂,林默就在门上留了一个手印离去!接着文献说她顾了一条船到几十里外荒无人烟的湄洲岛上修行去了,一年多后回来就立志祈祷宁风,驱邪救世,行医行善,治病救人,很快名扬四方,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以致有建生祠者!据我分析,林默在荒无人烟的湄洲岛上过了一年多野人生活可能属实,能够生存生当属奇迹,但她不是主动志愿雇船去修行,而是被龙卷风卷到湄洲岛上去了!这种龙卷奇遇的历史文化效应就产生了林默的神性,这是林默崇拜的开始!当然,随着林默善行善德积累而威望越来越高,林默神性也越来越大. 但是真正完成林默文化崇拜到神性崇拜过渡的,实际是第二次龙卷事件. 传说宋雍熙四年即公元987年9月9日重阳节下午,虚岁28岁的林默去到湄洲岛最高处“徘徊俯视人世,若隐若现,忽彩云布合,不可复见”!林默就这样升天了!“忽彩云布合,不可复见”,这是典型的道教仙话语言,也是龙卷风的形象描述与证明!事实就是这样,不过民学,神学,科学表述和解释不同而已!后来随着林默崇拜发展,神性奇迹不断增加,统治者不得不承认而推波助澜加以褒扬利用,直到最后被康熙皇帝封为天后而下令全国建庙祭祀,这就是到处有天后宫的由来!林默为什么又被尊称妈祖?因为后来林氏家族建祖庙塑像林默居中,昭穆分在左右两边,明确尊林默为始祖,以后传称妈祖!这件事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革命意义!除了女娲外,中国父系社会史上没有一个女祖,吕雉和武则天虽然当了女王,可是最终过不了这一关.  吕雉不能作吕祖和刘祖,武则天也不能作武祖和李祖,她们临死还得回到父系文化系统去!但是林默后人确实尊林默为妈祖,而且名扬天下而得到公认,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个具有历史文化革命意义的重大事件!

在对女娲补天,黄帝龙驭,夸父追日,后羿斗风,嫦娥奔月,周公金縢,妈祖神化等典型龙卷神话传说作了上述生态历史文化科学概括分析之后,就可以确立中国神龙文化背景和龙卷文艺意境的概念!但是打开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几乎没有一部提到龙卷意境!这就向中国文学界和中国文学史界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提出一个新课题:现在是否应该运用神龙文化背景和龙卷文艺意境重新解读中国古文学和改写中国古代文学史?请爱好文学的博友们思考与讨论! 这是一个很大课题,大有文章可作,博友们可以勇敢探索,大胆发覆启明,不断写出好文章为研究祖国历史文化作出自己贡献!

那么女娲补天,黄帝龙驭,后羿射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一系列中国天地人统一的古典飞天神话思维学,航天学,宇宙学意义何在?有人会说,这些古老的原始神话哪里会有什么思维学,航天学,宇宙学意义?有!现代科学并非可以腰斩人类思维史而横空出世!人类学术是一个神学,文学,史学,哲学,科学一脉相承发展史,即以航天学史而言,如果航天文化概念现在可以成立,那么至少应该包括四个层次:航天思维,航天文学,航天科学,航天技术. 四个层次难道不是一脉相承发展起来的吗?难道这些飞天神话对后来的航天科学与今天的航天技术发展没有任何启发吗?当然不是!但是也应当承认,至今这种自觉继承发展意识并不很强,今后应该加强!因此本文才强调中国飞天神话的科学分析!如果说女娲补天还是立足于地采石补天,那么黄帝龙驭就抟扶摇直上九万里了,这还不是航天思维吗?至于后羿射日就已经要通过武术,巫术和技术把人类意志送达宇宙了!夸父追日已经提出登日幻想,这是现代科学至今也不敢提出的目标;而嫦娥奔月提出的登月理想已经在几千年后的20世纪60年代实现. 这些中国古代航天神话产生,充分表明从山海飞天到嫦娥奔月的航天思维一脉相承,同时也表明中国古人不但航天思维很发达,而且已经形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航天思维传统.  现在航天学都推崇中国明代万户为航天先驱,其实中国航天思维传统难道不是从黄帝,夸父,嫦娥,万户,钱学森,杨利伟一脉相承发展来的吗?

现在谈谈龙卷神话和火箭动力学的关系问题.  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大约发明于唐代,宋代已经生产相当规模火箭作战,明代初年即十四世纪末发生了万户身殉火箭试验的壮烈悲剧,早于现代航天火箭技术五百多年,因此,现代航天学界公认万户的伟大创举,称万户为最早的宇航员,并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火山口以万户命名.  从飞行原理看,现代火箭与中国古代火箭相同,即装填火药燃烧产生大量高速高温气体喷射,用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前向上高速运动.  这仅就现代火箭原理和宇航技术而言,如果用广义飞天思维考察,那么万户就不是最早的宇航员,也许应该说龙驭飞天的黄帝才是中国甚至世界第一宇航员!这一系列龙卷飞天神话不但构成一个飞天神话大系统,而且形成了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的飞天思维!后来发明应用火药制造的火箭,不能说和古人借龙卷飞升的朴素科学思维与神话思维没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国古代飞天神话都依赖龙卷动力直线上升, 现代火箭原理基本还是沿用中国古代火箭原理,这样,龙卷飞升神话包括嫦娥奔月神话提出的不同动力飞升原理,就对现代宇航火箭原理提出了挑战:难道不能考虑应用龙卷上升动力学原理制造新型宇航火箭甚至宇航激光吗?这难道不值得现代宇航界认真思考吗?

有人说,你这样解剖解析神话,神话就完全解构解体了!完全破坏了神话艺术美,除了剩下理论教条,还有什么神话呢?我说,神话是人类幼年时代的产物,本质上属于神学范畴,但是神话又兼有朴素的原始文学,艺术,史学,哲学,科学元素,实质是一个综合文化系统和综合学术系统,因此马克思说神话具有永久魅力!神话本质上属于神学,但是神话学本质上却是科学.  目前为止,人类学术发展史大体有六段:前学,神学,文学,史学,哲学,科学.  现在六学系列并存互动互补呈大系统整体发展之势,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历史事实.  即以神话学内容而言,古代神话学内容当然主要是神话神学和神话美学,但现代神话学就不能不是一个包括神话神学,神话美学,神话史学,神话哲学,神话科学等在内的学术大系统!神话学对于研究思维发展和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我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依靠生态学,思维学,文化学,语言学,文献学,神话学六大学科构成的理论方法系统,其中神话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始终主张加强现代神话学研究和普及神话学知识!因此在科学技术与人类理性高度发达的今天,除了继续欣赏神话的艺术美外,怎么就不能对神话作一点神话学分析而提高一点神话学认识呢?当然我分析得怎么样,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分析的不对不好可以批评纠正,但学术探索是必要的,也是允许的!一句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动互补,共同提高,这也正是网络文化与网络学术的本质本色吧!

网络是个现代化交流大平台,我认为,我们的网络文化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不但可以娱乐消遣,谈情说爱,访朋交友,交流思想,也可以讨论严肃话题,当然也应该讨论和研究高深和重大学术问题!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研究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发挥十三亿人民的科学积极性和发明创造性,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可以提前实现,赶上科学技术发达和先进国家一定可以缩短时间!我主张广大群众广泛利用网络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加科学研究与技术发明活动,为人类共同进步作出新贡献!因此我的博客不但斗胆定性为学术博客,而且好高骛远定位为哲学博客.  但是,聚华论探索大同理性是以中国文化为坐标系和参考系的,因此必须按照传播学可接受性原则认真考虑表述方式问题.  为了一般博友易于理解聚华论的思想来源,现在决定放弃纯理论表述方式,还是采用史学表述方式,通过中国文化史夹叙夹论做个系统铺垫,最后导入大同理性探索的理论表述!这样,我将首先连续发表一些探索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国文明起源的文章,这篇文章就正好权当引子了!

引用 “中国飞天神话的科学分析”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话说中国智谋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相声大全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 本溪简介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引用:"做人低调"]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功夫神话 - 魔鬼教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功夫神话 - 魔鬼教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国功夫神话 - 魔鬼教官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博客网页工具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名人博客空间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遁地飞天话跳雷 - 我是狙击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字里千秋 中国的书法艺术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最基本的传统元素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你想去中国最美的地方吗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十首诗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图组)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中国哲学的精神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雄伟的井冈山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神奇的九寨沟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故宫的匾额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医生的秘密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生命的陷阱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一氧化碳中毒的自救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引用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 成靖的日志 - 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