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中美之间,鸠山由纪夫:区域集成才能解决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13:23
作者:吴琬瑜  出处:天下杂志430期 2009/09
第一次,日本首相级的政治人物公开指出,日本将转向更重视东亚共同体。鸠山由纪夫的梦能带日本迈向新生之路?

原文刊登于天下杂志 2009年9月 ,430期
中国的经济规模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超越日本,日本如何维持它的政治与经济的独立性?保护它的国家利益?日本如何处于正在奋力维系世界霸权的美国,和一个积极成为新霸权的中国之间?这不仅是日本,也是亚洲小型或中型国家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     ——鸠山由纪夫2009.8.27
这是八月三十一日日本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大获全胜前夕,日本的准首相鸠山由纪夫投书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在美国舆论界与世界主要媒体引起广泛地注意与讨论。
第一次日本首相级的政治人物公开指出,日本未来在世界的战略,要从美日联盟转向更重视东亚共同体。
外交转向东亚共同体
这也是明治维新日本提出「脱亚入欧」以来,首度将日本定位是东亚地区主要的政治体,将扮演积极的角色。
鸠山由纪夫更进一步提出亚洲共同货币「亚元」的构想。他分析,创建一个共同的亚元至少要花上十年的时间,单一货币所带来的政治集成会花更久的时间。但是现在日本、中国(包含香港)、南韩、台湾与东协的GDP总合,已经占全世界GDP的四分之一。东亚的经济力量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将更宽、更深,所以需要区域的经济联盟,已经在望。
面对各国的疑虑,他引用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指出靠「博爱」可以调整「自由」的风险。他举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为例,正因不重视道德与稳健,才引起今天全球的经济危机,「从博爱的角度来看,在国家的层次的实践就是东亚共同体。」
他了解东亚共同体的困难度远大于过去欧盟的集成,亚洲各国在规模大小、历史文化、经济实力都有相当的差距,尤其日本与亚洲各国有着历史的仇恨。「因此,我建议区域集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欧盟的经验显示,区域集成减少了领土的争端。」
当美国主要媒体质疑与反驳,日本有能力摆脱美国的影响力吗?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资深研究员史密斯(Sheila A. Smith)表示,「鸠山批评全球化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说这种话,对身为G20大国的日本,到底有什么意义?日本民主党是想离开国际货币基金(IMF),另找其他的体制吗?日本不支持美元体系了吗? 」
美国必须打一场撞球赛
但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科提斯(Gerald L. Curtis),提出了较为内省的言论。科提斯是同时享誉美国与日本的日本专家,曾经会见日本近代首相与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也是欧巴马政府对东亚关系经常谘询的顾问。
他在美国《新闻周刊》的专栏,对美国总统欧巴马政府呼吁:欧巴马不能只专注在中东与阿富汗问题,而忽略东亚正在改变。这个区域有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霸权中国、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与具核武威胁的北韩。
「美国与任何国家的双边关系谈判,更像是一场撞球,胜于棋赛。当一个球撞击另外一个,球体运行时将会撞击所有其他的球。应用在国际关系上就是多边关系快速展开胜于双边关系。美国必须保持在亚洲的弹性策略,不能因循过去架构,自动导航。」
以撞球理论经营外交的基本立论是,多边关系、区域集成是确保东亚和平与经济发展的较佳架构。
鸠山由纪夫提出了亚洲国家的焦虑,如何周旋在美国与中国之间?
一方面,亚洲需要美国的军事力量维系区域稳定,同时要限制美国的政治与经济过分干预。另一方面,亚洲希望中国经济快速扩展,但又能够降低中国对邻国的军事威胁。这些担忧因此加速了东亚的区域集成。
鸠山由纪夫选择靠拢中国,或提倡东亚共同体,是有日本现实利益考量的。根据日本的贸易数字,在两千年日本出口到美国是出口到中国的五倍,现在则是几近相同。
日本出口衰退,一直希望刺激内需,但是人口老化、消费不振,许多日本企业开始将东亚的中产阶级视为一个整体性的消费市场,替换日益萎缩的国内消费市场。日本预计总人口数将从二○○四年的高峰一亿二千万人,萎缩到二○五五年的九千万人。
而且,日本明年国债将达到国内生产毛额(GDP)的二○○%,民主党若实施竞选时期所开出的福利政策支票,国债将继续攀升。
日本准首相鸠山由纪夫,即将带领日本迈向新生之路。但是许多观察者与批评者都不看好,认为他没有执政经验、日本派阀结构依旧;在国际关系上,由日本倡议的东亚共同体,既不受美国,也不受中国青睐。
但鸠山由纪夫并不气馁。他的祖父鸠山一郎曾经是日本战后着名的首相,当年翻译引介了EC(欧洲共同体)之父卡雷尔基博士(Count Richard Coudenhove Kalergi)的书籍。如今鸠山由纪夫引用这位推动欧盟运动家的话,「所有历史上伟大的想法都是开始于一个乌托邦似的梦,退出于现实。不论这个想法成为一个乌托邦的梦或是能够梦想成真,都有赖于许多人相信这个想法,并且有能力实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