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0)批判中的人类精神新航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52:20
刘易斯的获奖评语是“由于其描述的刚健有力、深刻动人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
批判中的人类精神新航标
译    名:辛克莱·刘易斯
生卒年月:1885、2——1951、1
国    籍:美国
代表作品:《大街》
获奖评语:由于其描述的刚健有力、深刻动人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
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飞越大西洋,第一次落到了美国作家刘易斯头上。瑞典文学院盛情评价“由于其描述的刚健有力、深刻动人和以机智幽默创造新型性格的才能。”
刘易斯是扛着他的鸿篇巨制《大街》和《巴比特》走进世界文学大师行列的。
《大街》采用自然主义表现形式,把人置于一个十分压抑的环境中,以犀利的讽刺笔调,逼真地展示了乡镇生活的僵化保守和沉闷闭塞,无情地揭露了市侩群体的病态心理和庸俗生活。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个小镇为背景,描写一位城市女知识分子卡罗尔嫁到小镇上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太太的故事。起初,卡罗尔满怀热情,企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小镇愚昧保守的形象,结果遇到很大阻力,她的新观念与小镇的旧传统格格不入。万丈豪情被一瓢冷水当头淋下,她被迫离开小镇回到都市生活。但最终还是无可回避的回到了小镇上,继续面对她无法忍受的传统势力。
小说主题新颖,风格鲜明,洋溢着浓郁的美国西部风情。这部作品出版以后受到欧美读者的热捧,被称为“二十世纪美国出版史上最轰动的事件”。它唤醒了陈腐保守而又感觉良好的人们走出愚昧落后的自觉意识,促进了美国社会在精神领域的进步。作者之所以要设置这样的文学情景,塑造这样一群人,主要源于他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刘易斯于1885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医生家庭。小时候经常成为同伴儿的玩偶,对此他十分生气,就在童真被压抑,心理极度不平衡的童年时代,他的形象思维得到了充分开发,他仿佛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天地,在那里他对狄更斯、司各特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现出了超人的艺术天份。
刘易斯17岁那年,离开家乡到俄亥俄州攻读大学预科,一年后考入耶鲁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一个有40多名作家组成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试验组织,在那里他尽职尽责地担任了一年时间的看门人。这段体验使他对社会底层生活有了至深的了解,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学毕业后,他先后进入《滑铁卢报》、《沃尔特评论》、《历险》等报纸杂志担任记者和编辑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他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是《我们的雷恩先生》,可惜没有产生影响。接着,他又创作了《鹰的足迹》、《无知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结果同样悄无声息。
面对如此情形,刘易斯没有气馁,反而坚定了他成为一名真正有价值的小说家的抱负。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大街》,经年的面壁躬耕终于给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好运,他几乎是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扑哧”一脚踏进著名作家行列的。
继《大街》之后,他又创作了自己文学生涯的颠峰之作《巴比特》,该作品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小说通过对市侩气十足的地产商巴比特的刻画,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夜郎自大、虚荣庸俗、唯利是图、愚蠢可笑的艺术形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财富激增与精神沉沦的现实。
刘易斯是一位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擅长塑造艺术形象,懂得利用土话俚语写作的高手。他的作品语言犀利,机智幽默,乡土气息浓郁,有一种世俗通达的画面感,这与美国人的文学需求不谋而合。
文学需求与文学历史属于正相关,文学历史长短决定着沉淀在文学需求中的杂念浓淡。美国文学是随着美国自由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很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影响,这为新的文学价值观的确立提供了可能。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正在成长的社会,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美国文学的多样性。再加上美国作家多来自社会底层,加重了美国文学的平民气息和生活色彩。
刘易斯作为跻身世界文学大师行列的作家,深深了解美国国情以及美国人对文学的诉求,准确地把握了美国社会发展的脉动,在批判现实病垢的同时向人们呈现了一座人类精神新航标。
刘易斯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一直高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不会在这里发生》、《教堂里欢乐的一天》、《王孙梦》等十几部作品,这些作品直指美国当时的社会通病,揭露美国人精神颓废的消极倾向,表明了作者作为世界级大师的世界主义精神和眼光。
1949年,刘易斯移居意大利,由于家庭烦恼而精神失常,自此痛失了文学创作的能力,一直到1951年在罗马城去世,再没回到文学创作状态,这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刘易斯部分作品年表
1914年  出版处女作《我们的雷恩先生》
1915年  出版长篇小说《鹰的足迹》
1917年  出版长篇小说《无知的人们》
1919年  出版长篇小说《自由的空气》
1920年  出版代表作《大街》
1922年  出版巅峰之作《巴比特》
1925年  出版重要小说《阿罗史密斯》
1927年  出版长篇小说《埃尔默·甘特利》
1928年  出版长篇小说《他是有名的柯立兹》
1947年  出版晚期作品《王孙梦》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0)批判中的人类精神新航标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0)批判中的人类精神新航标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0)批判中的人类精神新航标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9)】探寻精神王国的奥秘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42)精神世界的自我觉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9)】探寻精神王国的奥秘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46)痛斥阻滞人类进步的黑暗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7)打捞人类的黑暗与阳光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7)打捞人类的黑暗与阳光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46)痛斥阻滞人类进步的黑暗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张扬理想的“碎瓶”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7)拓展自由主义的空间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19)普罗米修斯的圣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4)《农夫们》的春夏秋冬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5)堕入费边主义的好人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6)撒丁尼亚岛的风味大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29)德意志民族的天之骄子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4)怪诞背后的精神家园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6)唤醒失态的法兰西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38)诗性像阳光一样挥洒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0)天堂之中没有上帝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5)天风海雨般的灵动思绪 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50)天堂之中没有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