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药品广告成了“滚刀肉”?(新华每日电讯 2007-3-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7:30:00
虚假药品广告成了“滚刀肉”?


( 2007-03-30 10:21:23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4版
调查发现,“玛卡”胶囊广告中出现的外国专家麦克哈利博士,其所在的美联邦性医学会根本不存在。广告中的两名中国教授,一名是业余演员,另一名则是北京某街道办事处的退休人员
新华社西安3月27日专电(记者石志勇 任会斌)在各大媒体上“轰炸”式宣传,“专家教授”亲自上阵推介,宣称效果神乎其神,最后受骗上当的却是广大消费者。近年来,以虚假药品广告为代表的虚假违规广告成了“滚刀肉”,愈演愈烈。如何加强对其监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虚假药品广告泛滥成灾
内蒙古包头市的崔振国今年71岁,退休前是一名高级工程师。1990年,崔振国患上脑血栓后开始到处寻医问药。十几年来,老崔跟着广告买了好几种“知名”药,结果都是花了冤枉钱,始终没有达到广告中宣称的根治效果。
“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本来是很相信广告的,但后来才发现许多药品广告夸大疗效,诱骗患者上当。”崔振国说。有一种药,宣称利用国外技术从哺乳动物肝脏中提取出来一种物质,这个发现像上世纪青霉素的发现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还请所谓的“专家”“教授”帮忙叫卖。为此,崔振国放弃了正在服用的常规药物,一连吃了半年这种药品,花了好几千元,却丝毫没见疗效。
近年来,像崔振国这样受虚假药品广告之骗的人越来越多。目前我国的药品广告在各种媒体上比比皆是,违法行为也相当普遍。仅2006年第四季度,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发布《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等方式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药品广告共计22837次。 “玛卡事件”折射虚假广告监管软肋
在虚假药品广告泛滥成灾的同时,对其进行监管和追查却成了一个难题,这一点从近来闹得沸沸扬扬的“玛卡”事件中可见一斑。
产自陕西省咸阳市的“玛卡”胶囊在广告中宣称采用“美国最尖端的宇航技术,对改善男性生理机能具有神奇功效,可促进二次发育等”,广告中还出现了几名国内外的专家进行“盛情”推介。在广告的作用下,“玛卡”胶囊得以在全国很多地方以每盒100多元的高价销售。但是调查发现,“玛卡”胶囊在卫生部2002年1月批准的保健食品目录中名为“生力康”胶囊,仅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调查还发现,“玛卡”胶囊广告中出现的外国专家麦克哈利博士,其所在的美联邦性医学会根本不存在。广告中的两名中国教授,一名是业余演员,另一名则是北京某街道办事处的退休人员。
“玛卡”事件被曝光后,咸阳市工商部门立即开始了对其生产厂家“咸阳大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追查,结果却发现公司已是人去楼空,拨打企业负责人手机也是杳无音讯。
按照“玛卡”胶囊包装盒上所印地址,记者来到咸阳市西兰路41号,发现这里竟是一个有300多户居民的小区。门卫告诉记者,大愚公司以前就在小区的某个单元内办公,但具体在哪儿他也不知道。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寄到大愚公司,但从来没见过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小区内搬运过药品。“玛卡”事件被曝光后,大愚公司的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应该已经离开了现在的办公地点。
相关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由于虚假广告的发布者往往实行“狡兔三窟”的办法,给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从“玛卡”事件来看,大愚公司将“总部”设在咸阳,却没有在咸阳进行销售和投放广告,当地工商部门对其造假行为很难掌握和追查。从种种迹象来看,“玛卡”胶囊的生产地也不在咸阳,其销售也是委托全国各地的药品销售商来进行的,这给查处又增加了难度。 完善法律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虚假药品广告能够大行其道,除了造假者自身的胆大妄为之外,个别媒体“助纣为虐”也是一大因素。目前,医药类广告已经成了很多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以咸阳市为例,当地工商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说,去年咸阳有三家医院因为弄虚作假被查处,这使当地一家大的媒体减少了700万元的广告收入。这位负责人坦言,在收入的压力下,要求媒体对广告加强审查很难,这也间接造成了虚假广告的盛行。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虚假广告问题也引起了一些人大代表的关注,他们建议对虚假违规广告应该加以大力整治,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全国人大代表邱荣庆认为,要制止虚假违规广告泛滥的现象,目前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现媒体刊登虚假违规广告,除采取行政处罚和停播处理以外,还应追究刊登媒体负责人的责任。另外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马平一认为,虚假广告泛滥,法规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广告法1995年开始实施,其中许多条款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广告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难以进行有效规范,致使广告诚信问题突出,守信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受到严厉惩处。
马平一认为,针对较为严重的虚假违规广告问题,从2005年开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多个部门联合开展广告专项整治活动。但是,广告市场要取得彻底的好转,还需继续加大规范力度,当务之急是尽快修改广告法,对虚假违规广告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7-03/30/content_5915929.htm
虚假药品广告成了“滚刀肉”?(新华每日电讯 2007-3-30) 智利:谁做虚假广告,谁掏钱除影响(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3)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该当何罪”(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5) 张晓晶:竟还有机关事业单位在“吃空饷”,都谁吃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30) “否决票”,其实也投给了政府部门(新华每日电讯 2007-3-4) 精准网络广告成潮流 新华时评:10倍于投资的公路收费,进谁兜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6-29) 乘山航奇遇记(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30) 愿“短信获罪”成故事(新华每日电讯 2007-3-5) 杭萧钢构类“神话”,牛市更要警惕(新华每日电讯 2007-3-23) 愿“短信获罪”成故事(新华每日电讯 2007-3-5) 为百姓打造“放心餐桌”(新华每日电讯 2007-8-3) 新华时评:等消费者成了专家,无良商家早赚足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4-21) 新华时评:住房保障,莫拿经适房当“花瓶”(新华每日电讯 2007-3-8) 泉州:惠民限价房“惠”了“关系户”(新华每日电讯 2007-2-7) 1100元的打印机,经“政府采购”变成了1500元(新华每日电讯 2007-2-13) 长江刀鱼几千元一斤还买不到,快绝迹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4-17) 绝户网封口,长江鱼怕要“断子绝孙”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4-18) 哪来那么多“机械故障”?东航这次“演砸了”(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17) 谁宠坏了郭晶晶们?(新华每日电讯 2008-2-26) 黄冈怪事:不交会费,驾照不给年审(新华每日电讯 2007-8-30) 二部委通知:中石油中石化切实承担供应责任(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30) 航班突然取消,山航始终没个人出来解释(新华每日电讯 2007-11-30) 南京集会悼念30万遇难同胞(新华每日电讯 200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