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起源上古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6:33:19
殷墟卜辞的记录:
乙卯卜,争贞:王乍(作)邑,帝若(诺)?我从,兹唐。
庚午卜,丙贞:王勿乍(作)邑才(在)兹,帝若(诺)?
庚午卜,丙贞:王乍(作)邑,帝若(诺)?
贞:王乍(作)邑,帝若(诺)?八月。
贞:王勿乍(作)邑,帝若(诺)?
己亥卜,丙贞:王有石才(在)鹿北东,乍(作)邑于之(兹)?乍邑于鹿?
文中“争”、“丙”应是占卜者之名;“贞”应是问、礼官或是巫师;“若”为顺,就是诺的意思,表示允许。
以上卜辞,均为殷王要修建城邑,卜问以定可否或吉凶之辞。“我从,兹唐”的意思,是顺从上天之意愿在唐这个地方修建城邑。修建城邑乃国家大事,故必须反复卜问方能择地动工。这就是通过卜筮决定营邑地点是否合适“卜居”或“卜地”的仪式。
《周礼·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悬,置垫以悬,视以景,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考之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周礼》: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还载: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
《史记》:鲧作九仞之城,以障水。
《博物志》: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墨子.明鬼篇》: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
《国语.周大史》:伯阳父曰:国必依山川。
三国韦昭:依其精气利泽也;古者王侯将营都邑,必先度可居之地,以审其吉凶。
《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
《商书.盘庚下》: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其中之大意是:上天将授命我们在此建新邑,永远昌盛。而且不可以违卜。
《诗经》: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笃公刘,陟则在巘。复降在原。描述公刘慎重相土的过程。
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是说公刘视察平原大地,还登上南面冈陵观察,再精心察看百泉汇集的地方。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则是描述公刘既测日影,又登山冈,既要考虑南北阴阳,又要考虑附近有没有水泉溪流,以得其饮水及农业所需要的灌溉之利。
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就是观测地势高低向背,气候的变化,阳光的照射的条件等。这些整个勘查的过程,几乎可以说就是关于「土宜法」勘查地理最早的一些记载。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王公伊濯,维丰之垣...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尚书.洛诰》: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湟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湟东,亦惟洛食。
《尚书.召诰》记载周成王选址过程:周成王于二月二十一日(乙未),自镐京来到丰后,太保召公在周公之前,先行到洛(今洛阳)勘察了那里的整个环境,至下个月初三丙午新月初现,又过了三天到戊申日,太保召公于这天清晨来到了洛,首先占卜筑城的位置,结果一卜得吉,于是立即开始了测量营建洛邑的工作。在完成选址的工作以后,接着就是需要一定的程序告知上天,成王并得到天意的允许后,得以经营洛邑,原文如下: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越若来,三月,惟丙午且出。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逸周书.作雒解》对周城的记载中提到: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北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大都会)...该城市的整体建筑方位,采取风水上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