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鲁迅文章撤出教科书的后边都隐藏着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1 08:48:35
燕山谭客
 
最近,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鲁迅论坛,来自全国的学者和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就新时代鲁迅作品应该不应该再编入教科书展开了探讨。据一些一线语文教师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读鲁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压抑。”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要减少鲁迅作品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叫好者不乏人在。有网友表示,“中学的时候,最不喜欢的就是鲁迅的文章,半文言半白话,又拗口,还经常是连标点符号都要背下来的,太痛苦了。”
我认为,把鲁迅的文章放入不放入教科书?都放什么,放多少,怎么教授,这不是征求老师和学生意见的问题,更不是以网友某些反对意见做依据就随便更变的问题。作为文化学者和教育权威,要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学的传承负有责任,作为老师,教什么?怎么教?不能以难不难做理由,更不能简单地用孩子的意向来反过来质疑,教科书是孩子的文化和精神成长的营养谱,孩子健康成长的营养谱一旦科学地形成了,厨师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下去,健康发育,而不能以孩子不愿意吃没胃口而进行质疑,要求更动。新中国的教科书必须要设置中国的先进文化、优秀文选。而不是所有先进的文化,优秀文章都是通俗易懂的,比如,中国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都很难懂,难道就不学了嘛?有营养的东西不全好吃,好吃的东西不见得有营养。文章也是一样,好的文章不好阅读,而通俗的文章一般没有内涵。总之,厨师和孩子不能决定营养谱,没有质疑权。教科书是孩子文化成长的精神食谱,老师和学生的好恶和质疑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所以采取这种公开发动老师质疑教材,并以学生意见和网友意见为凭由,将鲁迅文章撤出教科书的作法更像是资产阶级学者和教育权威的一场阴谋。
我也是读鲁迅文章长大的,而且最先接触鲁迅文章是在教科书上,在开始也是不喜欢,因为那里没有娱乐,那里充满我不明白的讽刺和嘲弄,就是鲁迅的小说,如《祥林嫂》、《阿Q正传》、《孔已已》也没什么引人入胜的情节,人物都很悲苦。可当我长大,当我接触了时世,接触了社会的丑恶和虚伪,当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重新出现,鲁迅又重新回到我心中,他让我深刻,他让我守义,他让我知道了中国文化深层次上的东西,什么是先进的文化?什么是优秀的文学?鲁迅的文章就是。由于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人,都在教育时代被植入鲁迅文化的因子,所以,他们才不平庸,才不糊涂。这是中国社会难以倒退的一个人文因素。
鲁迅的文章确实有两类人不喜欢:一是没思想的平庸之徒。二就是即得利益者。前者是没有脑子的糊涂蛋,后者实际就是鲁迅指的吃人者。中国现在的特权阶层肯定不喜欢鲁迅,可他们不说,他们发动底下的糊涂蛋们说,什么糊涂老师、糊涂学生、糊涂网友,然后用他们的话制造伪民意,把鲁迅的文章赶出教科书。当中国没有鲁迅影响后,就全成糊涂蛋了,那太好使用和统治了。
可以说,这套否定鲁迅和贬低鲁迅的手法与当初否定和贬低毛泽东的手法如出一辙,那时就是利用部分落后群众或者叫糊涂群众的意见作为伪民意,发泄对毛泽东的不满,通过媒体进行舆论导向放大后,然后否定毛泽东,并说这是民意。
所以,请老师们多点心眼,你们说者无心,可用者有意,不要被人巧使唤了。学生们也不要跟风乱说。让你们想天天看武侠和情爱小说,那能健康成长嘛?鲁迅是深刻的,鲁迅的思想是先进的,鲁迅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你们可能开始不懂鲁迅,可没关系,先植到自己骨头缝里,等你长大了,他的因素自然可以让你成为真正的人。
教育专家和权威们,你们可不幼稚,你们什么都明白,鲁迅有没有价值?鲁迅是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在现代中国的地位,这你们全知道,可你们成为即得利益者后不喜欢鲁迅了,可你们自己不说,你们发动年轻的老师和无知的学生来造舆论,你们比较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