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是一朵优昙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16:58
小沈阳火了,一时间大红大紫,小沈阳现象成为09年春晚最为轰动的造星风暴,即使师傅赵本山最火的光景也不过如此效应吧?难怪人家老赵乐的合不拢嘴,难怪人家小沈阳下了台来紧忙要做的事情就是下跪磕头谢恩。
09年春晚的小沈阳之花盛开的如此鲜艳夺目——它是一朵优昙呢,还是挺拔的翠柏?
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应该透过春晚看过去,看到此前许多的日日夜夜,就应该由小沈阳精怪有趣的笑脸看到师傅赵本山和此前的二人转舞台……此前的赶场生涯,为观众奉献的媚笑和留下的辛勤汗水……
天道酬勤,由小沈阳现象,我们理应想到这个古语,不过,遗憾的是,人们更多的关注点不在这个上面,似乎小沈阳是忽然间乘着飞机地震出来的!网络、报刊媒体……人们都在正先恐后地津津乐道之余,也难免意犹未尽地骂上几句:这是人的一种喜爱之极的怪现象,喜欢一个人,最鲜明的标志是要骂上几句。找对象如此,夸奖艺人也不例外。如果一个艺人还没有达到被大家笑眯眯地骂着夸奖的程度,他就是远没有火起来呢!
“这小子真他妈是个活宝啊!”、“你说这家伙还真成了精了,太有才了!”、“这个鬼东西啊!”
节日的硝烟渐渐散去,理智的声音开始浮动起来,品评的、反思的,各种论调不一而足,反正无一例外都在表明自己是如何聪明睿智,如何客观专业,如何见解超群。专家学者们不断现身,星仔、大腕,还有在舞台上混迹多年,演的不怎么样却莫名其妙地有了些名气,而其人也自以为自己是斫轮老手那些人也都在自说自圆。
“这是赵本山现象的一种延续,走的是迎合市场的庸俗的路子”——这话靠谱!
“塑造的大都是一些生活底层的小人物,地位低,生活艰难,乐观、俏皮、幽默、还有些狡猾,揭露了一些生活中的阴暗面,用调侃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教授说得好!不过用在小沈阳身上不合适,显然,这是原来用来评说赵本山的。
“很庸俗,看着搞笑,但格调低,应该不是生活中应提倡的主流,客观看来,应该属于昙花一现。”——这种说法具有相当比例,不是原话,我总结了一下而已。
普通观众感兴趣的往往是:
小沈阳的那些个招牌似的“口头禅”:“为什么呢?”、“老好老好的啊”、“小老妹呀”、“不带急眼的啊”、“啪啪的呀”、……其实,这都是东北的方言俚语,只不过,小沈阳的语言包装分外滑稽有趣,可爱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一些做家长的往往这样说:“瞧人家孩子,咋这么出息呢?这下子发达了!”网上又不失时机地爆料说:小沈阳掷140万买豪宅送父母。这下子越发引人唏嘘。
“小沈阳的老婆不配他呀,你瞧好吧,肯定要换老婆!”估计一些女孩子准备粉墨登场了吧?这个世界真是有趣。
“小沈阳当歌星也应该没问题吧?”
“现在流行娘娘腔吧?时尚?啊?”
总结来说,无论专家还是普通观众,都觉得“俗”是一大特点,我也这样认为。但格调高不高,有多高,底线是多大,真是说不清的,索性就不说了。还是集中看下面的话题:
如此庸俗的技俩算艺术吗?小沈阳到底能火多久呢?或者说是朵啥花呢?
再加上一句:小沈阳能接赵本山的班吗?
这些话题可以合二为一,算作是对上述诸多话题的一种小结亦可,火的长久自然是接班顺利,自然是艺术生命长青喽。反之,则是俗而短命,只是闹世的昙花而已。
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不是小沈阳的粉丝,他还达不到粉透我的程度。不过,我还是力挺小沈阳,别看问题不少,但发展潜力应是惊人的。我认为,一是他实际上已经接过了师傅赵本山的班,只不过,这个班不是他一人来接而已,只不过,这个班并非春晚区区二十分钟实行交接而已。
二是小沈阳火起来、火上若干年应是情理中的事情,关键是火上多少年,毕竟这其中的潜在因素很多,偶然因素不少,这世界谁说的能完全不走样呢?师傅年纪大了,力不从心了,但提携徒弟仍然不减当年力度,徒弟们承接师傅衣钵自然是必然中事,几十个徒弟,小沈阳最火,就是个代表人物了,市场吗,承认的是表现。
既然接了班,自然要延续赵氏的“神话”,而且,赵本山的艺术魅力还有相当的市场呢。就凭这一点,即使小沈阳等弟子们还是依葫芦画瓢,也照样能吃上几年,火上几年,何况,从小沈阳的技能和特色来看,他有可能会有所改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度太大,但继续迎合市场,继续领军普通人的先俗后雅的欣赏潮流,应该是可以胜任的。不过,此处声明一点:小沈阳的人品和做人,我们知道得不多,这一点很重要,艺人和企业家一样,达到一定高度,比得反而不是技艺了,而是品德胸怀,是修养境界了。这样说太玄,通俗而言吧,人不行如何聚人气呢?独木不成舟啊!这一点上谁也不敢断言,也只能就通常情况评论。
赵本山上了二十年春晚,这是个奇迹,既有他本人开疆拓土的非凡本领使然,又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说唱艺术发展的各种机遇和契机,比如,那时人们对这种艺术现象还是非常惊奇,十分好奇的,有很大的空间发展,几乎是冒一个火一个,从陈佩斯、郭达蔡明、潘长江到巩汉林等,而且,其余艺术门类一时无法跟上这个飞速发展的现象,眼看着赵本山连扭带拐地引领观众把他送上艺术的巅峰——四周是一圈圈的火红的眼球:嫉妒呀!
时光飞驰到了2009年,人们仍然需要小品,需要二人转,需要更好的一时想不起是什么的艺术门类,所以,小沈阳继续火是自然的事情,但是火上二十年就难了!如同现在做老板的与八十年代的相比、与九十年代的相比,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两个世界的经商作为呀!赵本山喜欢戴顶破帽子,还耷拉帽舌子,小沈阳喜欢抹口红,围头巾,这是形象上不同,优劣难分伯仲,关键在于内容。我相信小沈阳领军下的赵家军小辈们自然会使其内容不断添加观众喜欢的作料,因为他们是这样起家的,应该不会忘本的。
我觉得,小沈阳火上个十年八年问题不大,他绝非一朵昙花,原因很简单。
他不是被媒体炒出来的公鸡,不是被师傅力拔出来,因为观众爱屋及乌才认可的。他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别看人家年纪不大,却是个老江湖了。锥子露头,因为够锋利;小荷蜻蜓,凭借的是双翅的功效。一句话:人家有实力呀!
不要两眼死盯着老赵的力荐提携和媒体此后的泼墨山水画上,这都是以实力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尤其是媒体:这一点上,媒体自然就是毛泽东时期的斯大林——他只相信成功者胜利者,他说:“胜利者是不被指责的”。央视春晚不会去捧哪个无名之辈的行头的,那样太冒险,也是渎职的,春晚本就是成功者的舞台。小沈阳是挟以往数年的名气和师父二年来的栽培之功立足春晚的,是实力使然那。赵的徒弟够多,男的里面单独提拔小沈阳也是确保万无一失的,还是个实力。
别忘了,小沈阳是06年拜师,加入赵家军的,是带艺投师的。此前,他已在舞台上混迹多年,且颇有名声。尤其关键的是:他有自己的演出风格,如颇受争议的娘娘腔和女式装扮,还有小沈阳的招牌口头禅,皆令人捧腹。而赵本山的作用是巩固了他的优势,增添了他的取巧细节的功力,扩大了他的练艺舞台环境,强化了他的本来已有的自信。而且,能在几次关键时期为他铺路搭桥,鸣锣开道,推波助澜,甚至不惜自做配角,用心可谓良苦,如08年春晚的力荐,如《乡村爱情》里的安慰似的角色,这些都使小沈阳如虎添翼。
所以,小沈阳不是凭脸蛋、凭绯闻(如林志玲、如李亚鹏)、凭某个机缘巧合、凭所谓的莫名其妙……这是市场环境下,是人家凭自己的实力,在前辈的助力下实现的一夜雷倒全国六成观众的神奇功效,没啥奇怪的,更不应该有什么闹胃似的不舒服。
赵本山是说唱艺术舞台市场的宠儿,小沈阳也是,只不过二人立足的市场曾有高下之分。现在做师傅的舍力为徒弟对接上市场缝隙,小沈阳今后的路自然更为宽广了。因为,迎合市场是二人转,尤其是赵氏艺术门类的看家之谜,而小沈阳更是以其常年的舞台历练深谙此道,他走的路子和师傅是一样的,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露不露头,火不火大,只是时间问题,梨子熟了自然要掉下来,迎合市场,承接师傅继续做市场宠儿应该顺理成章。这种采自市场百家芳,酿就自身独家蜜的艺术成长和淬炼模式正是能确保艺术青春的秘诀。
这就是说:市场是否认可,小沈阳是否长期地征服着市场,这是关键。此点上,小沈阳和师傅一样,都是强项。
因为舞台艺术不单单只是经年不变的帝王将相和京剧脸谱,赵氏及小沈阳的玩意就是在市场里打磨出来的精细活,这种艺术门类最讲究的就是围绕着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不断地投其所好,不断地与观众有机地互动交流,不断实现身于心的沟通和碰撞,在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中,自然可以保障此类艺术形式和内容不断地随机而动、随市场而动、与时俱进。可以说,想落伍都难以做到,这种状态下,小沈阳火个十年八年是否是个保守的说法?
至于你是否认可与欣赏他的表演方式及风格,那不重要,你只代表你自己,你维护自己的观赏权即可,关键是全国的观众们是否还在关注?
还有:店大欺客,客尊为主。赵氏小品为主的艺术门类,包括《刘老根》艺术舞台不断推出的电视剧作品,成为国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赵氏艺术牢牢地占据着“下里巴人”市场,并滚雪球一样蔓延开来,征服着日益笃信存在就是硬道理、叫座就是好作品、连年上春晚就是时尚的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小品、二人转、乡村电视剧,这些乍看十分令人轻视的细分艺术项目,发展成为行业巨无霸,自然就有了空前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说是引领娱乐时尚潮流也丝毫不为过,事实上,春晚过后,几乎所有媒体都在鹦鹉学舌:不是它们媚俗,是强者为王的市场自然定律在起作用。
倚此势头,小沈阳在浪尖上被顺势轻松地送上一程很正常啊,再说,“刘老根大舞台”是他们这些赵氏弟子们的根据地、练兵场,也是家,这么些同道精英们聚首切磋,业绩自会与日居高,能不火吗?
当然,这种赵氏功夫也有一个死穴,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味地迎合观众,迎合市场,势必会永远地被贴上“庸俗”、“媚俗”的标签,被随意地指责“格调不高”。为何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赵本山露头极尽坎坷,上春晚一波三折,原因在此,也不能全怪央视导演们欺生或什么看人低。
这没有办法!赵本山很聪明,他一直不离开农村题材创作,不放弃他的农民扮相,也应是源于这个“俗”字,这是他的土壤。没办法,鱼和熊掌难以兼得呀!既要火映半边天,使六成多的“下里巴人”们煽动着“阳春白雪”们俗上几年,又要能上能下,雅的令人肃然起敬,可能吗?所谓雅俗共赏一是客套话,互相拍马,二是在某些特定艺术形式上体现明显,如侯宝林的相声——其余很多人是当不起这个评价的。如刘欢的歌曲。
如同说一个人很会沟通,很会看眼行事,很有人缘,那么,他就难免首鼠两端,魄力不足,温情有余,原则性差……
很自然,人无完人,艺术也是。小沈阳这么年轻,能否先俗后雅,倒也不能说绝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