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轰-6挂远程导弹能直接攻击美国本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20:57

执行特殊任务的黑色涂装轰六

资料图:网络上流传的中国6挂架轰六K战略轰炸机试飞

轰六携带远程反舰导弹出击

轰六机群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20日发表题为《中国空天战力对美国空军行动的潜在影响》的报告,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其军事现代化亦以同样步伐持续发展,对于美国决策者来说,对中美军事能力平衡的定期评估变得尤为重要。虽然美中两国之间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很小,但一旦爆发冲突很可能便会对两方造成毁灭性影响;而且,兵力现状、威慑及稳定等重要原因,使美国要为应对涉及中国突发事件中做好充分准备。台海冲突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这并不是能够把美中两国卷入军事行动的唯一情况。例如,南海和东海的领土争端很可能会成为今后冲突的根源,而且涉及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其他问题可能也会引发冲突。随着各国争相宣示主权,这些情况可能会变得比中台局势更为复杂。

  兰德称中国30-50枚战术弹道导弹足以破坏美军基地防御

  美国国防部2009年《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正同时从几个方面对其军事能力进行现代化。对于美国军方来说,中国现代化近程中的三个方面最有可能对美国传统军力投射方式及其长久依赖的行动种类产生潜在影响。这三个方面是对美国基地的反介入威胁、最先进的地对空导弹防御,以及具有精确空对地与空对空能力的第四代空军。

  报告认为,军队必须在购买装备后,对其进行有效测试、持续且实时训练、和平时期支援、战时有效维护,以及同目标信息收集、指挥与控制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这对那些必须进行远程作战,以及需要同其他军种合作的军队来说尤为关键。在像台湾海峡这样的作战环境中,中国军队的多个兵种可能会在小范围内同时作战,而这就为混乱、不确定性及互相残杀创造了机会。然而,中国似乎已经认识到了这其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努力消除这些问题。2009年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军队加强了有关攻击机、电子战、舰载机以及地面部队的训练。该报告还讨论了中国的跨军区联合作战演习,以及针对特定对手的演习。除这些努力,中国还投巨资发展弹道导弹系统,该系统本身并不需要"协同作战能力",而且即使在执行预先设定计划以及同上级缺少沟通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发挥作用。

  在过去的几年中,多位作者都强调称,中国正在通过获得战术弹道导弹(TBM)和陆基巡航导弹(GLCM)制造反介入威胁。而且这两种导弹系统可能很快将与空中发射巡航导弹(ALCM)和具备精确空对地攻击能力的空军相结合。2009年军力报告列出了美国空军在该地区设立的6个主要基地,这些基地负责应对非核武器威胁。其中,位于韩国(其与中国最近点的距离为400公里)乌山和群山的美国空军基地可能面临中国480枚战术弹道导弹及350枚陆基巡航导弹;位于日本嘉手纳(距离中国650公里)、三泽(距离中国850公里)和横田(距离中国1100公里)的美国空军基地则面对着80枚战术弹道导弹及350枚陆基巡航导弹;而位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距离中国3000公里)目前尚未受到威胁。然而,当前似乎已有迹象显示,中国可能会将远程巡航导弹安装到H-6轰炸机上,这样一来空基巡航导弹便能到美国本土的达安德森基地;而且中国显然已经具备制造可到达安德森空军的常规弹道导弹(如果中国选择发展该导弹)所需的技术。此外,中国军力报告还指出,中国可能也在研发反舰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可被用来威胁美国航母

  目前,兰德公司已就中国各种战术弹道导弹及巡航导弹对美空军基地目标的攻击力进行了研究--向每个美空军基地发射30-50枚战术弹道导弹似乎便足以渗透且破坏基地的防御,并利用子弹药摧毁所有露天停机场,从而破坏停在那里的战机和跑道,使战机无法起飞或降落。如果向每个美空军基地发射战术弹道导弹的同时,再发射30-50枚巡航导弹,那么它们将会使基地防空变得更加困难,可能还会破坏或摧毁一支战机中队的重要飞机掩体。而且,这些导弹可能也会损害美空军基地的其他重要系统,如燃料储存、操控或维修设施及设备。在遭遇这样的攻击后,美军将不得不要扑灭燃烧的飞机、清理被爆炸残骸及未爆炸弹药覆盖的机场、填平跑道上被炸出的弹坑,并且更换飞机和辅助设备,完成这些工作后,空军基地才可能恢复正常运作。

  对比封锁基地所需导弹数量及中国当前部署导弹数量就会发现,美国显然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面临其位于中国附近的基地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而且,兰德公司的分析报告也估计(在保守估计中国战术弹道导弹生产的情况下)称,至少在一周的时间里,美国位于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战机无法行动,而且诸如加油机、轰炸机和情报、监视与侦察机等重型飞机(这些飞机需要更长跑道,因此需要进行更多跑道弹坑修复)无法行动的时间将会更长。此外,这些导弹中的一些可能会被用来短期内关闭美军众多基地,而且数百枚陆基巡航导弹也可被用来执行这项任务。

  不过,这些反介入关注有时会因太多或会对中国造成负面影响而不予考虑。该论点是,攻击美国在韩国或日本攻击基地,意味着可能会完全让这两个国家都卷进来,从而不利于中国实现其地区目标。同样地,攻击属于美国本土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可能会迫使美国对此做出全面反应,并且集结比预计中用于美中冲突兵力更多的部队,来对抗北京政府。然而,尽管这一论证有其自身的价值,但从以下几个原因来看,这一观点不应支配美国的计划。首先,鉴于美中军力并不匹配,中国不会允许美国在位于台湾附近的美军基地自由活动并实现美国的目标。由于攻击基地似乎是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而且中国好像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美国军事规划人员应该考虑到中国可能会袭击这些基地的可能性。其次,中国军事学说及其装备采购,显然正以不仅能攻击台湾地区目标而且可打到更远战场上的目标为导向。如果中国认为攻击美军位于日本及其他地区基地,不会给北京带来利益,那么中国可能就不会认为自己需要为其轰炸机配备常规CSS-5战术弹道导弹、远程陆基巡航导弹及空基巡航导弹。而且,如果不会带来利益,中国就不会投入巨资发展攻击这些无法接近基地的能力。最后,即使美国确信中国将不会攻击位于亚太地区这些基地,但这些基地所面临的任何微小的威胁或许也会使美军规划人员改变这些基地的用途。

  中国经常以"区域封锁"为名,将升级后的战斗弹道导弹及战机集结在一起,以便在战场上占领极易对美军行动造成威胁的位置。确实,2009年的军力报告强调称,随着现代战斗弹道导弹及防御战机的引入,中国领土的防空正日渐饱和。

  兰德称中国反介入作战严重威胁美军战机起飞架次

  尽管美国空军训练有素、配备有第四代战斗机和现代地对空导弹,但是中国正发展的综合能力将给美国构成巨大挑战。例如,在一个孤立的地区,一枚部署位置良好的现代地对空导弹不能对美国构成主要威胁,但如果彼此射程间部署着两枚或三枚导弹,而且还有一枚或多枚未部署导弹,再加上盘旋在上空的战机,那么效果就很不一样了。同样的,在配备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和有效电子战平台,再辅之空中指挥和控制飞机和远程地对空导弹的时候,4架苏-27战机能够给美国空军构成相大当的威胁。如果这里是42架而非4架"侧卫"战机,且美国指挥和控制飞机为确保自身安全被迫离开该地区,那么美国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因为这种类型的防御覆盖了中国大部分领土,因此美国军事选择受到了大幅度限制。如果中国能够将这种能力扩展至台湾,那提出美国协防台湾的能力也将受到限制。

  美国在回应突发事件时,会迅速向冲突附近基地和航母部署大量战机。在距离更遥远的地方,其会部署少量轰炸机、空中加油机和情报、监视和侦察(ISR)飞机。从数量上讲,美国战机大大超过任何一个敌人。这些战机会迅速取得空中优势,进而使情报、监视和侦察飞机以及加油机尽可能的靠近敌方。美国空海两军在空战中获得压倒性优势,且成功压制敌方防空力量后,美国空优将扩大至敌方领土,使战机与轰炸机可昼夜不停的对地面目标或地面力量发动奇袭与空袭。

  然而,中国地对空导弹、空对空和空对地战机和反介入导弹能力的提高,如果还伴随着适当的训练和支援,就会对这种空战范式构成一系列连锁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基地选择与中国基地打击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协调是这一问题的根源。如果航母在台湾附近,或位于日韩两国的空军基地,就会因遭遇解放军攻击导致舰载机起飞架次被大幅限制,或者,从政治角度出发,解放军给美国构成的威胁使之无法利用这些基地。这样一来,从诸如关岛等距离更远的基地采取行动已成为剩下的唯一选择。此外,正如前文所述,解放军对距离较远的美军基地构成的威胁也在日渐增加,尤其是对诸如空中加油机、轰炸机和ISR飞机等仍需要长跑道起飞的大型飞机而言。一旦关岛基地遇袭击,战机起飞架次受限,或干脆无法起飞,那么美国就只能依靠很少的(如果有的话)陆基战机选择了。

  反介入威胁带来的战机起飞架次威胁还会造成若干次级影响。例如,作战初期,美国空军的任务之一可能是维持空中优势。过去美国战机数量与中国不相上下,性能还超过中国战机。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如果美国基地遇袭,那么中国战机出动架次就有可能超过美国,而且中国也开始逐渐靠近占美战机中大部分的四代机的能力。而且,地对空导弹威胁将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从中国大陆发射的地对空导弹可触及台湾附近,舰基防空力量又能进一步将这种威胁向前推进。为了规避地对空导弹,非隐身四代机要么被迫呆在台湾后面,要么在低空行动,这会进一步使之在空战中处于劣势。虽然美国正在现代化其战机机群,维持其性能优势,但F-22战机和F-35战机列装的推迟,意味着这种差距在近期内不可能会被弥补。

  美军在战机出动架次方面的不足,也使其难以实施攻击行动或保护支持空中作战的轰炸机、ISR飞机和空中加油机。鉴于中国攻击机与短程弹道导弹是美国面临的关键威胁,因此美军行动应高度重视发现并击杀诸如空军基地、防空和弹道导弹发射装置设施。虽然舰射与潜射巡航导弹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美军所用导弹的数量与种类还不足以大幅度降低中国的攻击。攻击重重防守的目标通常需要大量战机配套装备,以提供发现目标、突破并压制对方防空以及充足武器等多种必需支持。当面对可重新部署并互相保护的中国现代地对空导弹和战机的时候,情况尤是如此。攻击移动目标需要长时间呆在目标地区,以及可在目标地区生存的ISR飞机。即便是利用巡航导弹攻击固定目标--通常都是由轰炸机从视距外发动攻击--也需要战机的保护,以免受到苏-27等远程拦截机的威胁(尽管远程武器会减少这种需求)。硬化地下目标需要轰炸机携武器近距离攻击。如果基地距离战场遥远,或因受攻受损,那么美军就很难组织攻击与支援战机,难以进行空中加油作业,难以维持作战。

  然而,与这些实际效果相比,或许中国威胁与常规空战行动较量的不稳定性质可能更令人忧心。美国对世界上任何地方局势恶化的典型回应是向战区部署军队,尤其是海基与陆基空中力量,吓阻、遏止、必要时胁迫对手。因为这些空中力量都部署在战区附近,所以该战略可发挥美军的优势。如果美军可向靠近中国的基地部署力量,那么这种情况也同样适用于亚太地区。因此,中国可能会认为其取胜的唯一希望就是在美军部署至战区之前对其发动攻击。美国空中力量的效力,加之其在亚太地区的弱点,为中国创造了攻击的动力。(落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