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连跳”背后:社会关系疏离是自杀主因(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44:39

    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减少从众行为

    新京报:对于富士康事件,有的专家提出“羊群效应”的概念,认为心理状态是会相互传染的。那怎样做才能避免被传染呢?

    彭凯平:“羊群效应”实际上就是一种大众的“从众行为”。这种现象原本是经济学的一种说法,最典型的表现是股市投资上的跟风,现在也指社会上一些人被他人所感染做出可能违背自己意愿的事。面对这种社会的感染,最好的抵御办法是要靠社会体制设计。就拿投资来说,个人投资者更容易出现跟风的从众行为,而机构投资相对而言“羊群效应”要少,这不是机构投资者更聪明,而是因为机构的制度设计所限制。我们不能把自己当成单一的个体,要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公民。面对社会事件我们不能仅仅当看客,要让自己自觉自愿地参加到社会活动中去。人一旦融入机构和体制中,从众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新京报:在发生极端行为之前往往会有一些前兆,您觉得我们怎么判断哪些行为是极端行为的前兆?

    彭凯平:极端行为的前兆往往表现为偏执的意识、固执的行为、不与外界交流、悲伤的情绪,失眠,厌食,分心,衣冠不整,不注意个人卫生,等等。偏执的意识指的是对于某一个想法特别执着,总认为是自己想的那样。这在近期发生的很多社会心理极端行为中都有出现。固执的行为就是不吃不喝,或者光做一件事情。这样的表现也是可能发生极端行为的征兆。保持沉默,不愿意和别人交流,甚至有人会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哭泣。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情况下,做出极端行为者都会在行动前对家人有所交待,但很多时候家人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时没能适当地处理,最后也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