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较快运行目标能否实现??三问下半年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7:41:41
平稳较快运行目标能否实现? 三问下半年中国经济

统计表明,我国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分别为:GDP同比增长9.5%,CPI上涨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5.4%。7月20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宣布,上半年各项指标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nbs p;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国民经济运行中相继出现了一些"内忧外患":4、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在1.8%徘徊;萎靡不振的股市;贸易摩擦造成的严峻的外贸形势;人民币升值可能对出口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等。这使得六七月间,关于我国经济是否会下行,下行幅度是否将超出宏观调控预期,我国经济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的争论十分热烈。
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何种态势?有一点经济界人士已达成共识:中国经济下半年将呈现稳中趋缓。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刘伟所分析的,虽然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上一个经济周期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目前工业生产的增长也仍有潜力,只是需求结构和前两年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问:今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运行"目标能否实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副主任范剑平表示,影响当前中国经济走势的有三个向下的因素,三个向上的因素,从今年情况来看,力量大体相等,所以会使经济稳定运行。三个向下的因素分别是:国家宏观调控导致经济下行;由于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年内实现8%的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出现惜贷现象,在我国股市不振、企业债券规模偏小的环境下,造成了企业吸收资金过少,生产受到影响;前两年我国部分生产领域过度投资恶果开始显现,生产资料价格开始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开工率。范剑平表示,这三个使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的力量并不会真正导致中国经济出现衰退。
他认为,还有三个因素将保证经济继续稳定增长。首先是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虽然增幅回落,但从历史上看仍处于高位,企业仍然有利可图,所以会加大生产。其次,我国今年进出口增长幅度叫人惊喜。今年1~5月,我国进出口实现顺差300亿美元,相对于去年同期的87亿美元逆差,实际实现顺差387亿美元,已经高于去年全年的顺差320亿美元,并且"从6月份情况还看不出有逆转的可能性"。巨额的顺差将保证中国今年的经济高增长。此外,中国地方上仍在大干快上的招商引资,也将保证投资的增速不会掉下来。
二问:当前经济运行是否位于宏观调控的合理区间?
针对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对中国经济可能步入深幅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调整阶段乃至出现通货紧缩的担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认为,受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及出口增长可能下降、当前金融货币政策偏紧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会继续回落。这是合理放慢,而不是转折,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将进入"周期性的低迷期"。
首先,自去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率放慢,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从幅度上讲这种放慢相对平缓且适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放缓正是宏观调控希望看到的结果:把经济增长的速度适度降下来,而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优化结构上,且在增加消费需求上多下功夫。
其次,短期增长的适度放缓有利于中国经济中长期保持快速稳定发展趋势。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和出口增长可能明显放慢,会对短期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压力,但即使这导致经济增长被明显拉低,较长时间内我国仍能保持8%以上的增长。因为投资和出口增长的调整是迟早要发生的,这有利于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符合中长期增长的目标,即适度调整是主动性的,且是为今后更长时间的稳定快速增长创造基础。预期中的增长调整,不仅不会使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悲观,反而应该是更加乐观。如果今年调整得好,2006年、2007年以及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会更好。
其三,从周期的观念来看,短期增长的适度调整可以认为是两阶段高增长的"间隙"。因为中国经济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之中,且短期周期也没结束,实际上因宏观调控可能会明显延长,这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情况。
最后,最近连续2个月CPI回落到2%以下,并不表明我国经济将在下半年或明年进入新一轮"通缩"。一方面,4月和5月物价增幅的显著回落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去年基数较高作用的结果,预计6~9月份物价水平仍为在低位增长,但扣除基数影响,实际物价增长应该仍会保持2%以上。另一方面,目前实行的稳健型宏观经济政策将使发生通缩的可能性明显降低。可以这样来理解此轮宏观调控的深意,即从中期角度看,宏观调控不是防"通胀",而是防"通缩"。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既是为了明显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及解决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又起到了减缓未来几年可能出现的生产过剩压力。因此,近期中国经济增长适度调整反而降低了未来通缩发生的可能性。
三问: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
随着经济的下行,我国进出口又受困于由贸易摩擦和汇率变化带来的成本上升,扩大内需就成了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环节。但鉴于我国宏观调控仍在继续,投资上涨幅度还在被国家严控,扩大内需的重点也就落在了扩大消费上。
刘伟就指出了这一点。他说:"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消费对于国内总需求的拉动仍显不足。"在他看来,这是因为"在经济增长转入平稳时,虽然消费将有所增长,但其增长的幅度对总需求的影响,往往不能抵消由于投资增长放缓所造成的国内总需求的增长放缓。"所以,他认为当前应该关注如何通过增加消费及由消费带动的投资来扩大国内总需求。
对于解决城市人口的消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提出要解决三大短缺。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社会保障的短缺问题。他说,中国的商业银行现在有8万亿元的贷差,人们之所以愿意把钱储蓄起来而不是进行消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保障的不到位。他建议直接用地租的方式,切一块国有资产套现,把社会保障一步做到位。在他看来,只要这个到位,"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消费,银行的存款就可以出来,就业也可以解决,那么今后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也就会越来越少"。
第二个是要把教育搞上去。刘福垣提出,要把教育现在仅占GDP的3%的现状提高到占GDP的7%到8%,同时实行对义务教育的全面免费。同时不必再对非义务教育投资,只要保障对非义务教育中的困难学生予以补助即可。
第三个则是要解决住房的严重短缺,尤其是给产业工人,也就是农民工住的房子。据他估算,当前我国拥有的9820万农民工要想住上6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需要5万亿,这笔钱可以从银行的贷差中出。
然而,光解决城市人口的消费问题显然还是不够的,我国当前有74.4%的农村人口,不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还是无法大幅度增加消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在着存量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靠流量消费不行,因为流量消费相对于巨大的已经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来说过于有限,所以就必须要找存量的消费。在他看来,现在能解决问题的存量消费就只有农村消费这一块了。
林毅夫说,农村居民是有支付能力,也有消费需求的,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却没有办法实现。主要是农村跟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包括水电,投资严重不足,使得农民即使要消费城市里过剩的产品也不可能。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来支持农村水、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这样做的话,我想会做到四两拨千斤"。 林毅夫说,"如果把这个市场启动起来的话,我相信我们所有过剩的产品应该有出路,我们的经济也就会出现新的一个比较好的增长。"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