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与善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04:12
日期:2010-5-23 18:37:46   发布:彼岸莲   评论:1   点击:64
当我们学习佛法一段时间後,对三宝多少长生了信心,而信心又推动著我们发愿,以作为己身修学佛法的目标,有了信及愿,我们随分随力地将所学的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调伏贪嗔痴、清净身口意;此信、愿、行不可分开,是互相展转增上的。
譬如欢喜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国,因而长时持诵弥陀圣号;此即是由「愿」导行,而「行」时亦要有愿,才不至於走错方向并将「行」的功德回向诸希原处。
学佛者善行的目标即是愿!这个愿是因人而异的,但又可分成长程、中程、短程等几个阶段性的差别;层层分剖,也就是我们每天要行持的项目。基本上,善行以「戒」为主,其中包括「止持」与「作持」。刚开始可以选择最急须改进,或难度较小的项目,随时鼓动自己应该作的事要尽力达成,警惕自己不应该作的事切勿违犯!
若不知如何发愿,可以参考一些忏本中--大悲忏、水忏等的回向文,或祖师大德的发愿文。除了平时常见的一些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外,还有「愿生逢汉地,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入道」,「愿执持净戒,尘业不侵,不逢八难,不缺四缘」,「愿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修学一切法门,悉皆通达」。参考这些文,作为与自己应的愿;由总愿到别愿,由别愿再层层分到你的下手处--即每日的善行项目。
举例而言,若总愿是「为利有情愿成佛」,则须先发愿「得菩提心而不退」;但菩提心是需要修行才能生起的,如「七因果」与「自他换」,即是两种发菩提心的方法。
「自他换」的内涵包括自他平等、爱惜自我的过患、惜护他人的利益及功德,及自他相换的实际思惟等。如学习「自他换」,可发愿「早日依自他换,成就发菩提心」。在这些项目中,可以选择「为别人著想」为下手处,以此为自己每日善行的重点。
每天起床後,即先皈依发愿,缘念自己的善行项目--为别人著想;若碰到种种境界,应该如何去对境练心。白天的行住坐卧中,则尽可能提起心力去「为别人著想」,若遇到一些境界,因为心里已有了准备,即可用先前想好的方法对治;到了晚上,切实地反省今天善行的结果--得则随喜,过则忏悔。
最後作回向,由下往上的次第是:「早日依自他换成就菩提心→愿菩提心坚固不退→愿常行菩萨道广度有情→为利有情愿成佛道」。若约成就一切智智边说,也可选几项相关的善行作为日课,其余如上所说。
总之,信、愿、行不可分开,愿为行的指标,行是理想(愿)的实践,如此展转增上的过程中,信心也随之而增长了。
愿可有总、别、大、小之分,别愿中又可以再层层区分,最後的著手处就是每天要作的善行项目,而每天晚上反省後的回向--总的来说须回向无上菩提;别的来说,则可以回向至各式各样的希愿处,使令我们在菩提道上能逆缘消除、顺缘增长,逐渐积集资粮,最终成就直至成佛的大愿!
来源:普陀山觉海莲舟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