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颠覆营销 消费者才是最佳广告代理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36:41
这是网络评论家贾维斯(Jeff Jarvis)的亲身经历。

  2005 年,他买了一台戴尔(Dell Computer)笔记型计算机,不幸买到瑕疵品。一场被客服人员踢皮球、等待又等待的恶梦,就此展开。无助、沮丧又气愤,他在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戴尔烂毙了!”(Dell Sucks)的文章,发泄不满。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上千个有类似经验的网友,在他的博客上留言,短时间聚集了“反戴尔俱乐部”的讨论串。“戴尔烂毙了!”很快出现在搜寻引擎第一页,接着又在维基百科“戴尔计算机”的条目内出现。

  一进入网络,谁都能看到贾维斯和更多其它消费者的不愉快经验。

  没多久,戴尔计算机营收开始下滑,股价跟着重挫,创办人麦可?戴尔(Michael Dell)也被迫中断退休计划,重返戴尔计算机解决蔓延的危机。

  不久后,除了提升产品质量,戴尔计算机组成了一个“博客抱怨文”搜寻小组。任何人在博客上抱怨戴尔,不到一周,就会有戴尔员工主动联系,协助解决问题。

  一样地,没花多久时间,戴尔又从评价最烂,翻身为网友最推荐品牌。

  营销不再只是买广告

  一个博客主人,改变跨国知名品牌对待消费者的态度。戴尔计算机和来自各国、各年龄层的网友,共同演出一场网络经济时代,最经典的营销剧目,演绎全新的营销概念。

  传统的营销逻辑,产品生产后企业只要在电视、报纸、杂志买广告,让消费者“知道”、“引发兴趣”,就能在他们进入贩卖通路时,因为“看到”而购买。

  “但消费者现在不这么做了,”东方在线副总经理潘晓兰表示,“网络是掌握在消费者手中的新媒体,信息权回到消费者手中,他们可能比营销人员更懂产品,‘口碑’才能取信消费者。”

  透过网络,消费者评价以零成本、零时间、零距离的方式在全世界流通连结。忽视单一消费者的声音,都可能让苦心经营的品牌,瞬间掉入地狱。

  “网络为营销人带来的最大挑战,是消费者自己会定义品牌甚至创造产品,营销人员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消费者给予品牌或产品正面评价,甚至给予改善的建议,”Yahoo! 亚洲区营销暨公共关系部资深总监韩志杰说。

  不只是营销而是组织重整网络改变了商业行为的逻辑,发言权不再由企业和媒体人独占,从产品的研发开始,营销策略已经起跑,终点不是卖出产品,而是消费者的使用评价。

  企业该如何应对?戴尔营销长马克?贾维斯(Mark Jarvis) 说“听顾客怎么说,是企业能作的最完美营销方法。”

  听顾客怎么说,不只是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而是提供消费者想要的产品。

  “现在的产品,只要有一点问题,就没有市场机会,而只有消费者可以告诉你,问题究竟在哪里。”安吉斯媒体集团大中华区首席数字长张志弘观察,从产品基本面开始思考营销策略,企业也要面临分工结构上的重组。以前只有单一部门要面对消费者,现在研发、生产、公关、营销、客服等,全都必须懂得怎么和消费者沟通,“所以最困难的,是部门之间的服务与沟通整合。”

  如何让部门间原本直线式的生产关系,变成紧密合作的循环式服务团队?答案,可能还是在网络上。

  Twitter 上戴尔的34 个账号

  2005 年的惨痛经验,让戴尔计算机深谙网络的威力,也造就他们在网络营销媒体运用上,强大的弹性和实验精神。

  就在最近半年,运用新兴的微网志Twitter,戴尔实现了整合营销、多窗口服务的可能性。

  根据网络观察家孙传雄的研究,戴尔先后在 Twitter 上开了34个账号,把销售、亚太销售、社群、新闻公关、英语系博客与国际博客的部门人员,全面完整地部署在 Twitter 里,每一个账号都有一个负责管理的员工,消费者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随时随地向管理员发问,通常在一个小时内,就会得到清楚响应。

  “戴尔充分应用微网志的实时性、广度与深度兼具的优点,”孙传雄说,“但是,这背后并非只有网络成本,部门与部门之间必须紧密的整合,才得以完成。”

  消费者在Twitter 上备受宠爱,他们很快就把回馈反应在销售上。今年6 月中,戴尔宣布在Twitter上创造了3 百万美元(约台币1亿元)的营收。但他们实现的,不只是亮丽的营收数字,还有部门间分工模式的转型和整合。

  整合传播营销不只是口号

  脑袋需要革命的,不只是企业,整个营销广告产业链,都面临同样的挑战。

  戴尔计算机善用新兴的网络工具大发利市,但对很多营销人来说,善用工具,正是从传统营销走向网络营销时代,最困难的一步。

  一定要买关键词广告,才能掌握目标社群?让消费者在活动网页上参与讨论,就是博客营销?微网志是最新趋势,就不能缺席?网络营销至少10 年的历史,却少有营销人能清楚回答这些问题。

  “因为网络变化太快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有新的花样跑出来。”奥美数字媒体企划总监黄韵芝表示,即使已经在网络营销世界浸淫多年,仍深刻感受被新知识追着跑的感觉。

  技术是网络营销的关键吗?黄韵芝很快就给了否定的答案,“新技术和新的网站应用,不等于广告,能整合资源达到广告效益的创意,才是营销的灵魂,这是在网络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的道理。”

  网络带来的影响,只是让整合传播营销,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必要!

  营销成效数量化

  误把工具当作趋势,为网络而网络,是网络营销失败案例中,最常见的通病。

  从传统的网络邮件E-mail、网页广告Banner、博客营销、关键词营销,到最新的微网志营销,每一种营销方法,都有其逻辑,并非追逐流行就是最好。

  “网络营销现在变得很制式,因为很多营销人没有想清楚这一环,”黄韵芝说,为了网络而网络,反而扼杀了创意,忽略最前端的策略,“网络只是一个拥有更多可能性和可监控性的新媒体,不应该被神化。”

  旧媒体的传播效果无法衡量,但网络却正好相反,韩志杰说,“在网络上的广告,哪一个消费者,在哪一个页面点选了广告,他还搜寻过什么信息,是否点选后购买产品,带来多少营收,全部都是可量化的数据。”“可监控性”对营销创意人员带来严峻挑战,黄韵芝说,“企业投入网络营销的预算正在明显提升,当预算慢慢提高,客户就会慢慢在乎成效,”她认为,了解客户的需求,确立营销主轴,建立有系统的策略,然后善用工具。

  策略、媒体、创意、技术四者同时并行,才能避免无效营销。

  让口碑像病毒般扩散

  因为发表“戴尔烂毙了!”文章而影响戴尔计算机的经营方式,贾维斯也因此而投入网络营销观察的行列,他为网络营销下了一个定义:“创造出够好的东西,让用户或消费者愿意帮忙流通散布,像病毒般扩散,就是网络2.0 时代的营销手法。”

  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最大差异,是前者更着重目标社群的“口碑”建立,后者则把预算用在让大众“知道”产品,建立品牌印象。

  潘晓兰认为,产品够好、找对目标族群,提供有益消费者的讯息和社群产生连结,这就是网络营销时代的营销意涵,“重点还是消费者。”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选择哪一种网络平台或工具,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如果你传达的,是对消费者有利的讯息,或是能够引发消费者讨论分享的,那即使是透过最简单的电子邮件传播,都可以发挥强大效益,”PChome online 营销总监曾熏仪说,“因为,网络营销没有速效,要投入的,只是时间和真诚以待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