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与养生-->[转帖]抟气抟的什么气? 作者: 李紫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8:42:14
抟气抟的什么气? 作者: 李紫剑
二十一世纪前夜,一项虚空破碎的发明汪汪坠地,使武林中又多了一种噪音。在这位天才少年该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人把他领到了老李的面前,摆到老李的桌子上,让老李对他进行全面检查,以证实他确实是个天才,证实他的器官和思想都与常人不同。
-- 这个五岁小儿不是人,它是一本书,名字叫《抟气心法》。
老李运动六通神通,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结果发现,这个孩子基因不良、先天不足、生理缺陷、体态畸形、语病严重、视力渺茫、逻辑混乱、无知狂妄……
他的领养人--那位花了3000多元才得到这本宝书的武术爱好者,怎么也不敢相信他高价买的宝贝是这么一件破玩艺儿,非要老李给他讲个所以然不可。看他痛心疾首痛不欲生的样子,老李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为他择要批讲了《抟气心法》的部分内容。
老李的批文如下:
一、抟气求证的是抟气态。抟气是什么状态?
1.抟气态就是六面等力状态。
2.六面等力状态就是予应状态,亦即弓态。
3.太极拳叫势如张弓,少林拳叫一贯状态,大成拳叫六面浑园力,卢氏结构叫六面争力--抟气叫六面等力,完全是一回事。
4.高级的拳学运动,一定是弓态下的运动,传统武术早有定论,不乏先例。
5.由此可见,所谓的抟气只不过是把老名词换了一种新说法。
二、六面等力就是六面争力。
1.等力就是等量争力,即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互为拮抗的对等的两个力,这种力学现象在物理上被称作二力平衡。
2.六面争力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多重复合的亦即立体的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使物体保持相对稳定或相对静止状态。
4.二力平衡造就弓态。
5.拳学运动是弓态的弛张运动,抟气的操作也不过如此。
三、抟气鼓吹的反衬即卢氏结构的反称。用反称表示力和势(形)的均衡尚可望文生意,用反衬置换反称则使人不知所云。
1.抟气对反衬的大形解释是“手部前伸与身体后靠(形)成等力对拉”,对拉便是对争,对争当然是二争,所以,抟气说节节反衬不存在二争力不是事实。
2.抟气所说的有肘腕三节同时起动,做起点不同的同向园运动,存在表述错误。因为根据手臂的构造,当手前伸时,大臂小臂所做的只能是反向的园运动--大臂是以背为园心以大臂的长为半径的向上划园的运动,小臂是以肘为园心以小臂的长为半径的向下划园的运动。
3.抟气的肩肘腕三节的节节反衬的说法词不达意,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节节传动。反衬是对比的意思,通常用于色彩对比,不适合表述传感互动的势态。
四、抟气所说体认两胯骨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的高招是废话。
1.胯骨是髋骨和股骨结合部住的俗称。
2.髋骨指盆左右两端的骨头。
3.骨盆是一个整体构造,无法拆开运动。
4.左右股骨上端分别插在左右髋骨凹中。
5.由于骨盆不具形变性能,所以胯部的左右移动只能同步,决不可能有远近迟速的差异。
6.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重心向左或向右移动。
五、抟气所说的保持人体前后力的均衡与寻找人体左右力的均衡才能永不失中的说法是故弄玄虚。
1.所谓的四面力的均衡只不过是把六面争力换一个说法。
2.人体可以感知的只有势的均衡面非力的均衡,亦从无人以任何衡器测量过人体的争力是否均衡,只要体形正直,形势自然均衡。
3.拳学是动的学问,而非静的功夫。运动需要的是随遇平衡和代偿性平衡,而非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平衡。鉴于连续的失衡和平衡的转换构成运动过程这一基本概念,永不失中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所以,把守中和均衡绝对化本身就是一种违反人体运动常识的悖论。
六、抟气的身体重量不压死于两腿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1.一个人无论如何站立,其两腿所负担的重量之和一定和体重相等。
2.体重对腿的压力只有左右均等与不均等的差别,而不存在死活之分。
3.两腿负荷可以有轻有重,着力点可以有前有后(脚掌或脚跟),但体重对支撑物的作用力,决不会减少一分一厘。
4.如果不压死两腿是偏重于一腿,何不直言“分虚实”?如果说只在两腿上施加了一部分重量,那无疑是在开科学的玩笑--莫非大师拔着自己的头发会飞起来?
七、抟气的阴阳两面等力说是画蛇添足。
1.除病态之外,任何时候健康肢体的对应面都是自然均衡亦即自然等力的。
2.如果体态失控不能自律均衡,那么它的表现一定为反常的病态,例如风湿痹症造成的抱挛和中风抽搐而呈现的角弓反张。
3.即使拘挛和角弓反张,在它的症状相对静止时,阴阳两面的力依然均等,不然的话,拘挛的肢体就会重叠,反张就该拉断脊椎骨。
4.肢体对应面等力是正常的客观的生理状态,这种性状并不因肢体的结构强度而改变。一如弓干与弓弦,不论弓的力大还是小,弓干的张力和弓弦的拉力始终相等。
5.因此,鼓吹阴阳两面等力完全是放屁脱裤子--多此一举。
八、抟气的“体力团聚与发放间时进行”的说法纯属信口开河、自欺欺人。
1.所谓的“团聚与发放同时进行”是大成拳的“有向前的力同时有向后的力”的翻版。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的理论无法证明力的团聚和发放可以同时进行,这是两种不同的力学模式和力学概念。
3.互为相反的力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同时错位传异,一如同一根电线不能兼作火线和零线,催化剂和还原剂不能同时同点发挥作用。
4.从弓的弛张到龙卷风的吞吐,无不证明力的团聚和发放必然分时段进行,而无法同时完成。
5.体力的团聚与发放其实就是拳家人人都知道的蓄势与发力。团聚就是蓄势,发放就是发力,在发力过程中可以形成新的蓄势,这是形变和位移的结果,与力的互为相反无关。
6.抟气把发力时保持的肢体的弓态说成是与发放同时进行的力的团聚,羞啊!须知弓态是张力的表现,团聚从何说起?
九、抟气说通过四肢抟气把周身的气统一起来,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将不再是人体的抑制力,“而已经成为了人体运动的动力”,这绝对不可能。
1.不论人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式如何,都无法改变地球引力对身体的作用。不论人体运动的模式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地球引力都不会因此改变或消失。
2.所有的人体状态都是在地球引力下的状态,所有的人体运动都是建立在地球引力基础上的运动。
3.除了向下运动,物体就不具备势能,重力就不可能变成动力。
4.因此在地球改变作用方向之前,任何说他能把重力变成动力的人都是科学骗子,他的学说都是一派胡言。
十、抟气要求人们“运心于血脉如何流通”与xxx叫人“默察细胞表”同属一类货,都是门外汉充内行的天方夜谈。
1.血脉的运行是心脏工作的结果,而非人为控制的结果。
2.心脏的运动不受意愿控制,它决不会因为人的“运心”而放弃自律运动。
3.血液的流向、渠道和流量都是循规循矩按步就班的,决不会因为人的“运心”而改道、转向或增减流量。
4.血液只能在全封闭状态下运行,血管壁没有触觉功能,因此没有人可以感觉血液流行的情况。
5.让人去处理看不见摸不着不受控的事物,只能证明抟气的荒诞不经。
十一、在有关力的问题上,抟气的苍白、浅薄和词不达意,均达到世界一流的低水平。
1.关于力的定义--抟气说: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然而读过初中的学生都知道:力是有大小、方向、作用点的能量。
2.关于力的产生--
抟气说:内力是人体运动装置的力量,外力是外界附加于人体的重量。外力能引起相应的内力,内力也可以引起一系列外力,二者经常不断地发生作用,就成了“内力和外力相互统一的按力学规律起作用的物质力”。
然而具有一定现代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力通常由质变、量变和形变产生,其代表模式是物理感应、化学反应和机械运动。
以摩托车为例,它的力是由电打火起动、汽油机发动、齿轮组传导而产生。
人是先进的生物机器,他的力的生化也不例外,人的力是生物电流激发酶的反应引起肌肉组织共振产生收缩而形成。
由于体内的物理感应化学反应目不可见,我们熟悉的力的产生模式主要就是形变和运动。
3.关于力的输出方式--
抟气说:只要进入抟气态,动即是力,无需发力。
但是所有练拳的人都知道,发力是拳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发力就没有拳学运动。
看过轨迹拳学的人都知道,力的输出亦即发力的最佳模式是涡园,完美的发力的轨迹是1080°的三重园。
4.关于最大力量的求证--
抟气认为反衬--即主体与局部反向运动是最科学的运动,可以得到最大的动力。
然而众所周知,力的最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对于人体运动来说,其质量可聚可散,其速度可加可减,只有各部的质量和与各部的速度和的乘积,才是人体可生产的最大的力。
而寻求速度和与质量和的前提,便是各个部位同向运动。
抟气的反衬恰恰相反,质量和速度都因各个部位的反向运动而递减,这样的质量的差与速度的差的乘积怎么可能产生最大的力??
5.在力的运用上--
抟气声称,经过抟气,浑身都是脱骨力,无须发力,无须有意的用拳去打击对方,即可攻防制胜,其效果可达“来力不入、去力无阻、无点不东器、犯者立颓”。
这种白日做梦的鬼话不值一驳,因为代表抟气功夫的最高水平的抟气宗师,已经用他的杰出表现证实了抟气的威力:到四川上门教学被学生轻松放倒,在广东表演抗打被学生一拳打得几乎过阴,在山东讲守被人抱起摔倒在地……抟气无敌的鬼话,就是这么的出彩!
十二、抟气说拳法是“由于出拳角度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拳法”。又说腿法是因为“身体偏斜角度不同,腿法即表现为不同的腿法”。还说只要将地面倾斜,步法即变为腿法。如此奇谈怪论,可以说忘记了最起码的武术常识。
1.拳脚踢打的形式可分为冲击、挥击和抛击三大类,三者的轨迹、大形和作用形式各不相同,决不仅仅是身体偏斜角度和出拳角度的不同。
2.任何一种拳法都可以有多种出击角度,任何一种腿法都可以有不同的身体偏斜角度。任何一种拳法都不会因为出拳角度不同而改变性质,任何一种腿法也都不会因身体偏斜角度不同而改变性质。
例如,冲击类的直拳无论是水平出拳还是上斜下斜出拳,它都依然还是直拳而不会变在勾拳;而挥出类的勾拳不论是水平出拳还是上斜下斜出拳,它都依然是勾拳而不会变成直拳。
同样的道理,无论身体的偏斜角度如何不同,踢击的角度如何变化,冲击的蹬踢都不会变成挥击的胫踢,挥击的胫踢也不会变成冲击的蹬踢。
3.运动中的人只能改变自己适得了应场地,不可能改变场地适应自己。如果一个人真能在瞬间使地面倾斜,他干脆让地面变成深坑或高墙得了,哪里还用再踢人呢?
不过,出于好奇,我不是想看看抟气宗师是如何将地面倾斜的。他什么时候表演时,请大家告诉大家,别忘了啊!
十三、抟气所谓的并非有意的用拳击击打对方的说法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1.抟气拳击的基本练习,一拳必然有一拳的目的,一脚必然有一脚的目的,这有目的动作,本身便是有意的表现。
2.抟气拳脚的击靶练习,他必然以靶为目标,亦即以靶子为假设敌。力争下下落到靶子上,本身便是有意的作为。
3.抟气拳法临敌,他必定因敌而动,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实施不同的打法,该踢的他不会去打,该打的他不会去踢。这种斗智技若硬说是无意,那便是标准的死牙臭嘴。
十四、抟气的练眼秘法不可相信。
1.大师极力推荐此法,应是大师亲身验过,证明有效。
2.这么说来大师是第一受益人,他的视力应该是他的功法的证明。
3.但是看抟气书上的41号和47号以及50号法相,大师的近视眼镜赫然在目。
4.该书开示的73号法相,二丙的反光使大师目光灼灼,鬼气森森,如同夜幕下的饿狼--
5.如此神奇的功法,怎么就没有提高大师自己的视力呢?
6.或者,大师本来是瞎子,是在练了秘法之后视力恢复成了近视眼?
如果真是这样,这功法真该继陕西兵马俑之后列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了!
十五、抟气给抟气的定位发人深思。
抟气说虚、空、破、碎的抟气心法是人生宝典、文化源泉、了悟人生的捷径、回归人生本性的法门、能沟通人与宇宙的联系、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宇宙的缩影……
乖乖!这哪里还是武术?哪里还是健康的学问?这简直不就成了人类和宇宙的根本法了吗?
抟气说,一个人只有在他的意识处于无思辨状态时,才能感知事物的内在本质,对此我不禁要问,抟气的莫可名状的功能,真的都是在你无思辨状态下编造出来的吗?你真的没有挖空心思吗?
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太了不得了!太不得了啦!这项学求工程,可以说是继***之后最得不了的伟大创举--要不是因为气功和***早已原形毕露臭名昭著的话,我相信,抟气大法完全可能取代***而成为中国境内新的一门邪教!
幸亏之前的伪功邪术擦亮了人们的眼,世人已经有了相当的识别善恶的眼力;幸亏抟气出山比***晚了几年,不然……
诸位,我只觉得背上汗津津的,冰冰凉--后怕啊!
十六、为免读者翻书回顾之累,现将此前论题作以下总结:
1.抟气整个就是卢氏结构的翻版,它的各种操作内容均可收在卢工结构中找到原型。指鹿为马、了无新义。
2.抟气关于力的说法皆门外之谈,不得要领。
3.抟气关于力的产生亦即发力和力的作用亦即得手的说法皆信口开河、一派胡言。
4.抟气关于角度决定拳法腿法的说法经不起推敲与验证,倾斜地面更是天方夜谈。
5.抟气示范的健康体态是病态的畸形,倡导畸变以包藏祸心(见图44、45、85、86)。
6.抟报发售的练眼秘功自证无效,是自欺欺人。
7.抟气自称法力广大涵盖天人颇有李宏志麻原章晃之风,难辞邪教愚人之咎。
8.抟气把自己鄙弃的功夫高价出售存在商业欺诈行为--抟气一直在销售抟气,但他自己早已放弃了抟气,早已改练长门玉如意了!
综合以上条例,我们不难看出:抟气是超级弥天大谎、高级反面教材、标准的假冒伪劣产品、正宗的学术垃圾。
--谨以此篇感谢抟气们五年对老李耳根清静的打扰。如果老抟气继续纵容他的宠物小抟气蜀犬吠日,他们很快就会得另一篇优美文字的奖赏!请读者拭目以待!

炼即是止,止即是炼。
发帖人主题:  什么是抟气?
抟气,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能为》中,抟气的意思乃是内功修炼,以及运用内功修炼出来的内气在身体内运行而使外形能如婴儿般“柔弱无骨”的状态,是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建体筑基”的功夫内容。为了说明“抟气”的全部概念之内容,现在将《道德经·拳道解》第十章能为篇的内容全部贴出,以明“抟气”在修炼中的位置何在?
此篇文章摘自拙著《道德经·拳道解》书稿中。
第十章·能为
【本章引语】
河上公将此章命名为“能为”。就是指修身、齐身、治理企业、事业、治理国家能不能做到“抱元守一、崇尚谦下柔和、净心养性、清静无为、守雌和道知”的能于清静“无为”的意思。
本章的开始部分采用只问不答、寓答于问的反问排比形式,具体而有力的从六个方面阐述个人修身养性、齐身的功夫以及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道本无为”的指导思想。
老子所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功法功夫的内容,有:外形顺之体的柔弱无骨的抟气至柔的“易筋”;内气健之体的健运不息的“洗髓”;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的健顺德之体、无形法身道之体;齐身的“明心见性”。在德才兼备的“齐身”之后,就以“爱民治国”为总纲领,阐明能于法“无为”的人生观、事业观、宇宙观的问题。最后,总结性的提出“生、畜、不有、不恃、不宰”的系列“无为”法则内容,乃是道之所为的“无为”之基本法则。人只有遵从道法无为的法则行事,才能最终把握事物的成功。
既能运夷,当然有能为。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①?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②?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③?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④?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⑤?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⑥?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⑦。
【注释】
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内之气血精神、外形体的筋骨皮肉是否阴平阳密内外合一,能离开心为十二官之主的运载功能吗?
载:运载的意思。 有版本为“戴”字,其意思相同。
营魄:中医学说中:营者,血中之气也,名曰:“营气”,代表“血”,肝裹血而藏魂,以喻外形;魄者,《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五脏神,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肝藏魂。魄者,肺脏之神也,代表“气”,以喻精神。精神者:精者,精微之物也;神者,精微之物的功能也。合名之曰:精神。
抱一:是说内精神、外形体(或曰:魂魄合一)是否阴平阳密内外合一。正如《黄帝内径·素问》中所说“阴平阳密,精神乃治”。精者,阴也、有形之身也;神者,阳也、无形之功能也;精神者,内气、外形也。
离:八卦中的离卦属火,五脏中心属火,以离喻心;又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以营养周身内外的功能作用。内精神、外形体是否阴平阳密内外合一,能离开心神的功能吗?心为十二官之主,心安静则十二官各尽其能,身体健康;心神不安,则十二官功能紊乱,身体健康自然受到威胁了。
乎:疑问语助词,相当于“吗”。
②、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具体的外形功夫修炼,如以《易筋·洗髓经》中的内功心法修炼时,内气在自身内外聚散之周而复始的运行,可以脱拙换灵、脱壳换相,能达到身体如婴儿之“骨弱筋柔而握固”的境界吗?
专气:通行本为抟气, 如是抟气和专气通用。抟气者,内功心法修炼时,内气在自身内外聚散之周而复始的运行。
致柔:内功心法修炼内气在自身内外如法有序的周而复始之运行,可使外形柔弱无骨,体如絮柔,能如婴儿一般。
如婴儿:身体如婴儿之“骨弱筋柔而握固”的意思。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具体的内气功夫修炼,如以《易筋·洗髓经》中的内功心法修炼时,内功修炼的内气运行,洗涤凡思欲念以至明心见性。能达到没有“凡思俗欲”的干扰之清净自然吗?
涤除:用水洗涤除去污垢。以比喻内功修炼的内气运行,洗涤清除凡思欲念以至“明心见性”。
玄鉴:鉴,镜子。内功心法修炼到“明心见性”的功夫火候,心明如镜,谓之“玄鉴”。玄鉴者,又名“道境”。玄鉴,引申而用,又有“道的鉴别能力”的意思。
疵:污点、斑垢。这里以喻“凡思俗欲”。
唐代高僧慧能大师偈语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此乃明心见性之论述。即明心见自身性体的偈语。其又对性体的形状功能进行了描述。曰: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摘自《传统内功源流论》
慧能作为修炼家其对自身性体的描述,就是老子对自身道体的描述,两者并没有分别处。但是,老子肯定了“道法清静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这个见解更为高明。
④、爱民治国,能无为乎:爱护臣民百姓;慈心治理国家,能作到“不先物为,因物之所为”的“无为”而治的境界吗?
爱民治国:爱护臣民百姓;慈心治理国家。
无为:不先物为,因物之所为,乃是道之所为所作的法式,名之曰“无为”。
⑤、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内功心法修炼过程中,内气或阴神、阳神,出入“天门”时,是否象雌性动物的阴道能入能出而又柔顺安静自如吗?治国者的朝廷能与百姓的信息往来亦称天门;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渠道之门户,即国门,亦称天门。能否出入自如柔顺而又安静吗?是衡量这个国家是否太平的信息源之一。
天门:内功心法修炼的术语,先是指少腹“丹田”;后乃指丹田妙开成为“玄窍”时,名曰“天门”,即通天之门。又名“南天门”,因为人身上以头顶百会言之为北,下以少腹丹田说则为南。乃人身北南的子午轴也。故知“天门”乃指通天气之门而言的。
雌:此乃指“天门”是内气或阴神、阳神,出入“玄窍”时,出则为开,入则为阖,是否象雌性动物的阴道能入能出而又柔顺安静自如呢?
⑥、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白“道”畅通贯达古今,庞博无际,一统万有;人欲遵道之无为,能没有 “道”的诸方面之知识吗?
四达:四者,大处说乃是:道、天、地、人(王);中处说乃是:东、西、南、北四方;小处自身说乃是:精、神、气、血。达者,畅通贯达之谓也。
能无知:无者,道也;知者,知识也。能无知,乃是能没有“道”之体、用的知识吗?
⑦、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道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道之所作所为从不依赖什么,颐养万物而不为万物之主宰,这就是“道”深远而大所行冥而不可见的法则。将此谓之“玄德”。
畜:通蓄,蓄养的意思。
不有:不占为己有。
不恃:不依仗、不依赖。
长:颐养。
不宰:不主宰。
玄德:玄,道深远而大;德,道之所行冥而不可见的系列法则。玄德,乃是道深远而大其所行冥而不可见的系列法则。即道生养万物之“生、畜、不有、不恃、不宰”的系列法则内容。简单的说就是“道德”、“大德”。
【译文】
能 为
以广义的健身来说,内之“气血精神”、外形体的“筋骨皮肉”是否“阴平阳密”内外合一,能离开心为十二官之主的推动之运载功能吗?
具体的外形修炼,如以《易筋·洗髓经》中的“内功心法”修炼时,内气在自身内外聚散之周而复始的运行,可以脱拙换灵、脱壳换相,能达到身体如婴儿之“骨弱筋柔而握固”的境界吗?
具体的内气功夫修炼,如以《易筋·洗髓经》中的“内功心法”修炼时,内功修炼的内气运行,洗涤凡思欲念以至明心见性。能达到没有“凡思俗欲”的干扰之清净自然吗?
爱护臣民百姓,慈心治理国家。能作到“不先物为,因物之所为”的清静“无为”而治的境界吗?
内功心法修炼过程中,内气或阴神、阳神,出入“天门”时,是否象雌性动物的阴道能入能出而又柔顺安静自如吗?
治国者的朝廷能与百姓的信息往来亦称天门;国与国之间的沟通渠道之门户,即国门,亦称天门。能否出入自如柔顺而又安静吗?是衡量这个国家是否太平的信息源之一。
明白“道”本无形畅通贯达古今,庞博无际,一统万有;人欲遵道之清静无为,能没有 “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等诸方面之知识吗?
道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道之所作所为从不依赖什么,颐养万物而不为万物之主宰,这就是“道”深远而大、其所行冥而不可见的法则。将此谓之“玄德”。
【讲义】
这一章紧承上一章“易性”的观点,主要是说明健身“易性”的抱元守一、抟气至柔、净心养性、齐身的守雌,爱民治国,都要遵从道的清静“无为”的法则而行之,才能取得“易形、易气、易性”之三易的预期之效果,通明四达都需要达到“道”的“无所不知”,才能具备“道”的“生、畜、不有、不恃、不宰”的“玄德”的治理自身、治理企业、事业、治理国家之能力。
【拳道解】
“能为”者,就是在修炼“拳道”的过程中能不能做到“抱元守一、谦下柔和、净心养性、清静无为、守雌和道知”的意思;一旦功成艺就,能不能遵从“道”的“生、畜、不有、不恃、不在”之清静“无为”的法则处理一切事物。能于此者,方是“能为”的有道之人。也就是“文兼武全将相身”之济世的人才。有关“抱元守一、谦下柔和、净心养性、清静无为、守雌和道知”的修炼法式,前贤有具体明确的论述,试举“天一生水桩功法”的内容说明之,录之如下:
天一生水桩功法
第一个较近的出处,乃是形意拳大家宋世雄先生所推崇的由山左琅琊王南溪注解,海内珠山宗景房参订的《内功四经·内功经》,此经文中说: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宿。
承上文言气调而匀,发明(运)用(内)气之法。吸入呼出,勿使有声可闻,此调气之法也。提之者存想真气上升至顶也,下者存想真气由顶至双足踝也(即吸提呼放;又名:气升液降法);伏者,真气深藏于内,意想真气渐渐收小,坠于丹田(即收功法),如龙之蛰,如虎之卧,潜伏不动也。
再有就是一个较远的出处,乃相传为东汉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一书,号称“万古丹经王”。其在经中就有对“无极天一生水桩”法的详细论述。介绍、记录如下:
关键三宝章第二十二
耳目口三宝,闭门无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己之枢辖,动静不皆穷。
离炁内营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
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
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
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排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修之不辍休,庶炁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
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拂拂被容中。
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枘。耕耘宿秽污,细微得调畅。
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其通过“歌诀”对内功修炼精、炁、神内三宝的潜在功能之方法,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如此歌诀的“修之不辍休,庶炁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拂拂被容中”这段论述,不正是对“无极天一生水”桩的功法之内景象的描述吗?!又由“往来洞无极”一句,说明了“无极天一生水桩”功法的练功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法身“道体”的虚灵妙境而修炼的。这是修炼中的“能为”之内容。
在攻防较技中的“能为”又是如何呢?这一点前贤亦有诸多的论述,以资对照,摘录几条如下:
夫刺猿剑法,乃至妙变化之自出。其身式忽高忽低,或左或右,似进非进,似退非退,进中退、退中进、近而远、远而近,恍惚形如定。其中有诈诳引骇之式、横斜奇正之机,以十二式连合一式,谓之刺猿。非身柔若絮、灵活稳准,难以为此也。
飞仙剑,乃含形随应致变之剑,亦当暗暗纯习,克造其极。皆从他力取法,要在心空灵,而手灵妙,猝变无心动中徨徨之色,动静皆自然,非勉强也。自然之力,由于习惯也。尔等能潜神熟炼,自可时至神知,山人亦必从而默为诱劝、比较,何患剑术不成也? 《浑元剑经·灵源秘筏》
这里第一段说明了小成“形拳招熟”的“能为”艺境;第二段说明了大成“神拳神明”的能为艺境。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闻不见,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 《拳意述真·三家拳学精义》
此段论述了“拳道”的自动化的“能为”境界。然就“拳道”境界知人的处世为人、治世之“能为”的内容,前贤多有论述,录之如下:
向使海内外同胞,人人简练揣摩,不惰躬修,万象森森,显呈法象;又能平心静气涵养功夫,令太极本体心领神会,豁然贯通,将见理明法备,受益无穷:在我精神强健,可久天年;在国则盗寇荡除,可守疆域。内外实用,两不蹈空。熙熙皥皥,永庆升平,岂不快哉!运动之为用,大矣哉! 《陈鑫太极拳图说·太极拳权论》
此论充分说明有道者“安处世,敬其业,为国利民为己任”的“能为”之精神。因为修行有道的人,遵从“道”的不先物为的清静“无为”的法则以行事,故能因物之所为的“无不为”之无不“能为”,故其所作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功德。这就是有道者的“能为”。
且夫有文士者,必有武备。余窃疑之,诗书戎马可并习乎?然自昔迄今,用武未始不可以佐文也。大圣人轩辕氏作兵端肇开。历代多有之:蚩尤征而垂衣裳,有苗伐而舞干羽,汤放夏而辑宁,武克商而大定,周公讨四国而洛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治。帝、王、师、相,莫不以钺斧而臻太平者,非武佐文之明验哉!慎毋以酷戎为末,习练为细也,为粗也。
然肄武莫先乎习拳。而说者曰:“拳,徒手搏技也。何如器械之坚利!”不知弓矢矛剑之能卫乎身,不能使身善为用,何也?身与手不习也;手与器不惯也。欲其得心应手也难矣。惟拳有身法焉,步法焉,手法焉,实武艺之根本也。一法不备不足以精器械者,欲精器械者,必先练夫拳。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总序》
夫文以处世,武以济危。文武而遂,犹如日月行天。而相需用,莫可偏废也。
今观世家巨族,习文者,竟以武为匹夫之行,否而不亲;习武者,乃以文为迂腐之事,厌而为狎。甚至文武不习者,日慕钱谷而惟利是图,不思全家之策,不想保身之计。游荡无节,骄懒自生。寻常间则扬扬自得,视为无上之乐。一旦事变,怆卒祸来意外,莫能解脱,束手待毙,是之过欤!
殊不知:习文以和其性,潜消乖戾之心;学武以勤其体,间添御敌之艺。由是观之,习文而兼武者则成全才之用。
游荡而至骄懒者,定遭凌辱之羞。所以,侪辈中人,宜于正务之余,训诲子弟,习练身法、步法、手法,以坚肢体,使之心清眼明,气聚以养身计。演弄惯熟,进退利便。久而气力融合,筋骨坚固。不持其技,何以制敌保身?
抑且其术尤能却病强身健体,岂非有益之为哉!是古人文武兼全者良多,由此耳。敬呈俚言,敢动尊听。高明君子,亦知名教中有此具数矣。
《张横秋秘授跌打抓拿拳谱·习拳小引》
这两段论述,从大可保家卫国,小可持身治家的两个方面强调了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重要性。所以说,“能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为之明家、通家者,必定是具有济世之心的人;必定是具备“文兼武全将相身”的济世之才能的人;必定是能惟道是从的安处世、敬其业的能为之人。
轨迹拳
老李答网友问
一.先生亲自演示的光碟,我和朋友先后都收到了。先生的示范很耐看,画面上的景色业很优美——美中不足的是一没声音,二没字幕。先生为什么不配音衬字呢?
答:老子云:“大言无声”。常言说“心无二用”。影碟的关键是提供视觉信息,该说的和要说的,都已经写在了书上。本光碟是为面授和函授过的朋友设计的,没有必要又说又写房下架屋,你也没必要同时忙着又看画面又看字,同时还要听声音。 每张光碟的容量有限,如果做一个动作讲半天,一张碟记不了几个动作就满了。要是一张碟上只刻录三五个动作,你难免产生物不当值的想法,认为这钱花得冤枉。所以,我宁可闭口无言,也要叫你目不暇接!二.此前我学习过李建华先生的968健身运动。看了先生的光碟,觉得968光碟不过是把轨迹运动换一种说法,我看不出这样作的必要在哪里。先生对此如何看待?
答:轨迹拳学阐述的是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法则,亦即原则。当这些原则运用于不同的运动目的时,细节的处理将有相当的差异。而这细微之处对于特定目的来说,却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仔细对比一下两张光碟,就不难发现968运动对一些细微之处所作的精细处理。而这些处理,均可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传统养生学上找到理论依据。例如结合经络学说调整手型和手的位置,结合古典养生学配合呼吸运动,针对某种疾病强调某种动作要求……这些对于健身治病调养生机来说,自有他的独到之处和可贵之处,也可以说匠心独具。世界上所有的名酒,都是由原浆酒变化而成。酿造优质原浆酒是一门学问,造就不同品牌的名酒同样是一门艺术。轨迹拳学是拳学的原浆酒,把轨迹拳学运用到不同领域的人就是名酒工艺师。一个人能在拳学之外把轨迹拳学运用的得心应手,那么这个人这样的水平才不愧为老李徒弟的身份。
作为一个老师,我也盼望更多的人把轨迹拳学运用到更多地方,用出新意,并且盼望大家在新的领域功成名就成为名人!
三、先生言传近三十年,学生成名之人所共知。可是近两年有人说老李教学没有过去认真了,对学生的要求没有过去严格了,所以教学质量没有过去高了。请问事情真的如此吗?
答:每一个到我这里,我都是一丝不苟,从头教起,不放弃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我都要一一分解,然后组合。每一个组合动作,我都要领做至少200遍以上。一个动作不合格,就不教下一个动作。过去就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将来我必然还是这样——不知我这样的教学,不认真从何说起?不严格从何说起?
每一年,都有大约百分之五左右的学生拿到教练证,都有五六个学生开馆亦在本地出名,每一年都有多名学员的学术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不知这样的成功率,还有哪个地方哪个人能做到?教学质量下降之说又从何说起?
现在与过去的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上课时间每节课由3小时改为2小时,二是本人不再象过去那样动不动就打人骂人了。为什么课时减少了?因为教学水平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不需要再象过去那样搞疲劳战术了!为什么不再打人骂人了?因为思想观念改变了!过去打人骂人,是以为学生学不会做不好都是学生的问题,自己一贯正确,把教学的主要责任推给学生,一味地迁怒于人。现在之所以不再打人骂人,是“责任倒查、反求自身”,当教学出问题时,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完善自身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用惩罚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我想的是学生你为什么学不好?现在我想的是我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得更好?大家想想,现在和过去的那种问责方式更好?姜是越老越辣,人是越老越有经验。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老李的教学水平一直在长进,老李的教学质量一直在提高。
四、近日有人撰文反驳您的《内功经解读》,先生如何看待这件事? 答: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该先生有权发表不同意见,这很正常。
俗话说“文如其人”,从文风及文采上看,该先生是一个年青人。大家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并且第一次听说还有这么一个武馆,可以想见他的事业其实并不怎么样。而他的事业状况则证明了他的学术水平——茅台酒不愁没人喝。
从该青年的口气上看,这是一个缺乏教养和修养的人。为什么这样说呢?依老李的年龄,不敢说相当于他的祖父,相当于他的父亲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但是该先生开口闭口直叫小李,不能不使人对他的家庭背景产生怀疑,怀疑他不是出生在上流社会人家。莫非这先生回家见了他的伯父他的父亲和他的叔父,问候时就是小x小x地称呼吗?
这位先生自称身为人师,如此表现,不能不使人怀疑他说的是不是真的。难道在他的学校里,每天学生就是小x小x地尊称他吗?身为一个教师,你就这样为人师表吗?
年青人,学术意见不同,不应该成为你不礼貌的理由。你不觉得你在长者面前如此行状,会使你的父母和家族蒙羞吗?
至于该先生所发的种种高论,无一不是老生常谈、拾人余唾。而老李的解读,却是人所未道,只此一说。常言说的好:“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识货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该先生只要把自己的《内功经解读》摆在网上,让读者自己把两份解读加以对比,则对错是非优劣高下自见分晓,又何必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呢?
希望很快就能看到该先生高水平的《内功经解读》。如果他的解读真的解出了水平读出了新意,得到行家首肯读者高评,到那时老夫自会赞叹“后生可畏、后来居上”。若就凭他现在的水平和德性,对不起,老夫还真没法高看他!
五、似乎好久没有读到先生讨伐武林邪教的檄文了,不知先生是老迈无力在黑社会恐怖势力的淫威之下屈服了?还是先生得到了武林邪教人物的好处与它们同流合污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先生怎么会不发言了?可以告诉大家吗? 答:才两个月没有老李抨击武林邪恶你九疑窦丛生,老李已经有好几年未抨击气功邪教了,你怎么就不感到奇怪呢?
老李近期未抨击武林邪教,和他近几年不再抨击气功邪教一样,没有必要了!
当年当气功走向邪道向邪教演变的时候,老李大声疾呼发布撒文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为的是引起社会各界对气功邪教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引发社会问题的警惕,自从国家职能部门重拳出击解决气功邪教行动开始起,老李就不再对此发言了。为什么?老李预警的目的已经达到,其他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亲自做了。
在武术邪教愈演愈烈不可一世的时候,老李挺身而出发布撒文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同样也是为了唤醒社会各界对武林邪教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引发社会问题的警惕。现在中国和世界一样很快就要对煽动暴力恐怖活动的行为立法禁止了,靠血腥恐怖暴力活动为生的武林邪教已经末日无多,我自然也就没有必要警钟长鸣了!
本年度9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首脑会议,由英国提交的反恐怖议案得到通过并形成决议,世界各国一致同意立法禁止煽动恐怖活动行为,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表决同意。由此可以想见相关立法很快就会出台。
英国政府上交联合国的提案中,把四种行为列为禁止内容,那就是“煽动、捍卫或美化恐怖主义暴力活动的行为;蓄谋挑唆他人诉诸恐怖主义暴力活动的行为;煽动其他严重的犯罪活动或蓄谋挑唆他人进行严重犯罪的行为;激起可能导致群体间发生暴力事件的仇恨(即激发人与人之间的仇恨)的行为。”这些内容已经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并形成决议,相信这些内容同样会出现在中国的禁止煽动恐怖活动法的条款中。
这就是说,打着武术的旗号经营保罗恐怖商品的武林邪教业主,受法律问责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今年8月份以来,警方连破渉黑犯罪大案要案。在审判广东四会市黑社会组织“龙兴社”一案时,法庭上发生两件有趣的事。一件是本案的主角头目龙杰峰没有出庭,另一件是一名被告的律师为辩护人请功并要求免刑。
原来早在今年2月,龙兴社黑老大龙杰峰已经被杀手梁金国枪杀在广东四会市闹市区。当时闻听此讯,四会市立刻成了欢乐的海洋,大小酒馆个个爆满,市民通宵达旦地狂欢庆祝龙杰峰的完蛋。在群众眼里,枪杀龙杰峰真是为民、大快人心。
所以在审理龙杰峰犯罪团伙一案,梁金国以故意杀人罪被提起公诉时,被告律师出示万人签名请愿书,请求对梁金国从轻量刑。律师认为,梁金国击毙不是良民百姓,而是罪恶滔天的黑老大,所以这件事不但无罪,而且有功。
然而,辩方律师的意见未被法律认同。
公诉人认为,梁金国作为一个未经法律授权的普通公民,根本不具备执法的资格更不用说随意处决一个黑老大的权利,更何况此人尚未任何法律程序为其定性和量刑。如果认可梁金国的行为合法,那就等于任何公民都有随意处决他人侵犯他人的生命权的权力,可想而知这将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尽管杀手杀的是货真价实的黑老大,他还是免不了要负其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梁金国还是要领受故意杀人罪。
不知道武术界那些公然宣称“见坏人就可以放胆杀,杀了不但无罪而且有功,还会受悬赏”的法盲,看到这条消息,他将如何自圆其说?不知道那些曾经相信那些鬼话的人,看到梁金国的下场后,他还会不会再做杀坏人领赏的黄粱梦?
此案公诉方的解释,和老李对这类事的解释如出一辙。而那帮高级法盲对老李的诋毁,所持的恰恰就是辩方律师的论调。如今面对梁金国一案,不知他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霜降过后,冬天马上就要来了。恐怕不等国家的禁止煽动恐怖暴力活动出台,冬季严打就秣马厉兵已经开始了。这对于以从事经营暴力恐怖活动为生的武林邪教来说,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也可以说是有天没日月了。大家想想,在这样严酷的生存条件下,武林邪教上下会有什么反应?
我想,它们一定是惊恐万状、惶惶不安、疑神疑鬼、草木皆兵,互相怀疑、相互防范,度日如年地苦等末日来临。
它们一定是像过街老鼠一样龟缩在某个阴暗角落里,一边借酒浇愁,一边愁眉苦脸五音不全地翻唱刀朗先生的成名之作:
“2005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平常的日子来到早一些。严打的风暴这样的猛烈,俺们就好像风中的树叶……”
“2005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比平常的日子更冷一些。禁恐怖立法霜上加雪,俺们就好像雨雪中的枯叶……”
“2005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等着我们的牢房还是警车?不想死不想死我还想活,谁能卖给我一片后悔药?……”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发力大纲
发力泛指输出功力的技术。发力的物理模式是卷纵。卷纵泛指形的改变,势的利用和力的释放。卷泛指收缩,纵泛指开张,卷纵泛指相对形变。卷是纵的基础,纵是卷的前提,卷和总相互蓄势,相对发力。卷纵包含了轨迹的调频调幅运动。频就是转速,幅就是半径。卷纵包含了轨迹切线运动。轨迹泛指势的本体,即原则性运动。切线泛指势的发挥,即针对性运动。剧烈的卷纵叫发力。卷纵是发力的表象,发力是卷纵的实质。单纯的四肢发力叫局部发力。身法和手法复合的发力叫主体发力。步法,身法,手法复合的发力叫整体发力。“手”,泛指局部。发力所产生的能量叫功力,功力的大小取决于自律运动水平,发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具体的作用形式。冲量达到“质量和”,速度达到“速度和”,是功力强大的不传之秘。而“大形过人”,则是作用形式的不传之秘。相对冲撞式的发力叫冲击,即打。相对分离式的发力叫抛弹,即放。短促强劲的冲击力叫寸劲,短促强劲的抛弹力叫抖劲。发力的自律运动可以分层体认,层层复合,递进修正。发力的随遇运动必须从运动活人中体认。发力的体认和修证从局部开始。局部发力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弹射式。即屈伸运动,一种是抛射式,即旋转运动。拳学发力是抛射和弹射复合的运动,叫做抛弾式。轨迹运动是抛弾的基本模式。手脚既然可以进行轨迹运动,说明腿臂可以表现基本的抛弾。但是腿臂本体的抛射力量不足以支持尖端最后的冲击,所以臀肩的摇转就成了腿臂局部发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局部发力可以这样修证: 1、首先把手脚的轨迹作熟,作轨迹时强调肩臀的积极参与,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 2、快速轨迹运动。 3、把拳脚运行的轨迹由正圆变成椭圆形,使攻击武器循着近于直线的弧线或抛物线高速运行,在高速运行中突然转折方向循轨迹轻快返还,整个运动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秒,即可认为局部发力成功。 4、高水平的局部发力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那就是“举止优雅,拳脚生风;心平气和,大力不穷”。也就是说,高水平的发力体态自然,轨迹流畅,动态优美;拳脚出击时速度惊人,可以听见拳脚与空气摩擦的呼呼声甚至嘶嘶声;呼吸和心跳与平时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近乎平常。虽然发力是剧烈运动,发力者本人并不感到吃力,即使重复发力几百次,依然是速度不减,力度不减,神态自若。那种打了三五十拳即精疲力尽的“发力”,决不是正确的拳学发力。在做局部发力时,脊背臀胯往往伴着手脚的运动而自发运动,对此现象可顺其自然,暂时不予理会,更不必可以制止。因为这类自发运动,是主体发力的潜在机势,一旦把这种潜在机势加以提纯,优化,深化和强化,局部发力就会升华为主体发力。主体发力是局部发力的复合。具体的说,是脊背和手臂的复合,臀胯和腿脚的复合。以手臂为攻击武器的主体发力可以这样修证:首先站好脚步,以脊背的摇带动手臂做幅度适中的手法轨迹运动。先作中速运动。再作快速运动。再作快慢相间的运动,即一个快园一个慢园的运动。接下来把手法轨迹由正圆运动变成椭圆运动,使攻击武器循近于直线的弧线或抛物线高速运行,在高速运行中突然转折方向循轨迹轻快返还,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之一秒,即可认为主体发力成功。以腿脚为攻击武器的主体发力可以这样修证:首先单腿站稳。再作快速运动。然后作快慢相间的运动。接下来把轨迹的正圆变成椭圆,使攻击武器循近于直线的弧线或抛物线高速运行,在高速运行中突然转折方向循轨迹自然返还,整个过程少于三分之一秒,即可认为主体发力成功。主体发力作用方式,叫做“脚手打人,臀背用力”。发力的过程分三段,臀背和脚手的对应方式分三层。发力一开始,臀背如弓脚手如箭,是臀背把脚手射出去。发力到位时,臀背如锤腿臂如钉,是臀背猛烈撞击腿臂。发力之后,臀背如轮腿臂如绳,是臀背把腿臂拉回来。在作主体发力时,臀胯腿脚往往伴着主体运动而自发运动,对于此类运动,尽可以顺其自然,暂时不予理会,更不必刻意制止。因为这种运动是整体发力的潜在机势,一旦把这种机势加以优化处理,主体发力就会升华为整体发力。整体发力是主体发力和拳学步法的复合。整体发力的运动原则是:脚步的动向必须与主体的动向一致;臀胯的轨迹必须和身手的轨迹一致;脊背对手臂的撞击和臀胯对前腿的撞击必须同时。整体发力依步法的形式可分为三类,即原地发力,单步发力,复步发力。整体发力可以这样修证: 1、 以很自然的速度原地比划整体发力的立体运动模式。 2、 逐步加快运动速度和止控速度,直至在三分之一秒内完成整个发力过程。 3、 整体发力的模进程序是:单步发力,连步发力,复步发力,每一种具体的发力都应依次修证。单步的代表是搓步(短矩离刺步),平拧步,横拧步。连步的代表是寸步,平云步。复步的代表是进步,歪步,弯步。 4、 每一种具体的发力都可以在熟悉轨迹大形之后,由局部开始层层体认,层层复合,直至达到整体发力。这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 5、 辅助器材有助于体认发力,但是任何器材都无法替代发力的徒手基本功练习。发力的徒手操练必须高度重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拳学真谛
拳学是人与人搏斗的专门学问。
拳学涵容所有的手搏内容和原始械斗内容。
拳学是人体运动学 —— 大形和轨迹是拳学运动的表象,得手和发力是拳学运动的灵魂。
体态的参数叫大形;运动的流程叫轨迹;把握目标的行为叫得手;释放能量的动作叫发力。
大形就是人体框架,轨迹就是人体动态。
大形由身、臂、腿三条线构成;轨迹由平、立、斜三类园派生。大形的相对运动衍化得手,自律的轨迹切线运动形成发力。
—— 这就是拳学运动的铁定的条律!
拳学的体认和修证必须从这里开始!—— 古今中外的武技概莫能外!这就是拳学真谛!
轨 迹
轨迹,即运动流程的模式。
轨迹基于平、立、斜三类圆。水平状态的圆叫平圆;与平圆相垂直的圆叫立圆。倾斜的平圆和立圆叫斜圆。
纵向的立圆叫纵圆,横向的立圆叫横圆。
轨迹以特定线段的走向命名:凡平圆和斜圆均以前弧的走向命名,凡立圆均以上弧的走向命名。
左右对称的横圆、平圆和前后斜圆,均以中心弧的走向命名。
定向重复的圆运动叫循环,变异的循环运动叫回环。8 字形的回环叫五花。异位自律的轨迹运动叫插花。
轨迹的行程用弧度作单位。
大 形
大形就是人体的框架和轮廓。
框架和轮廓对应的原理是大形的理论依据。
大形由脊椎、手臂、腿脚三条线构成,这三条线通过本身的变化和相对的变化勾勒出千姿百态的人体造型。
大形只论骨干,不计细节。大形是对拳学表象的简化和提炼。
相对静止的大形叫功架,相对运动的大形叫功法。
功架是功法的载体,功法是功架的灵魂。
功架和功法共同造就大形。
得 手
得手泛指攻击到位。
得手是相对随遇运动的结果。
基础的到位叫得位,得位的技术叫步法。
尖端的到位叫得手,得手的技术叫手法。
敌对的双方得手的机遇均等,一方的到位可以是另一方的到位,一方的得手也可能是对方的得手。
得手的不二真谛是:泛视、同动、近取。
发 力
人体能量的瞬间释放叫发力。
发力是人体运动的超常、失常和反常行为。
发力所生成的能量叫功力,功力就是物理学上所说的功率。
拳学发力的公式是 轨迹 复合 切线。轨迹指基本的运动,复合指各个轨迹的接连和传导,切线指基于轨迹的抛物线。
轨迹层次越多,复合越合理,切线越适度,功力越大。
功力是速度和质量的乘积。
功力与质量一定成正比,稳定的形值是质量的基础,后驱运动是输送质量的高级形式。瞬间逆行是质量堆积的重要手段。
功力与速度一定成正比。发力的速度取决于轨迹频率和层次,并且与复合方式密切相关。频率越高、层次越多、传动比差越大,速度越高。缩短尖端轨迹的半径,加大脊椎轨迹运动的半径,便是最佳的加速运动。
大形同动、局部自律、形值守恒、轨迹切线、复合深化、后驱逆行——这就是拳学发力的人体力学运动模式。 轨迹拳直拳训练 一、直拳概述
说起直拳,大家都不陌生,综观世界各国的搏击术,几乎都有直拳的存在。在拳击台上,直拳的使用率之高,是任何一种拳法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直拳如同兵器中的枪,枪乃兵器之王,而直拳则是拳法之魂。
直拳动作简洁,速度迅疾,力量沉、透,击打范围广,这些独到的优势,使直拳无论在擂台争雄,还是在街头野战,都是打斗者的首选拳法。
作为轨迹拳中的直拳,其动作外形与拳击散打的直拳似乎大同小异,但在轨迹拳中,其发力技术和实战打法,都是自成特色的,轨迹拳歌诀有云:
立云抛弹直拳生,手动脚动似流星,
重心前置手宜远,身架拔高动自灵,
攻击前手复前手,让位一动见输赢,
生性偏爱打头阵,惹事生非第一名。
二、直拳的轨迹和大形
任何拳法的外在形态都可以用轨迹和大形来表述。轨迹是运动的流程,大形是人体的框架,直拳是以身体为端点、以手臂为射线的冲击动作,拳到位时肩肘腕近于直线。直拳的手法、身法轨迹都是基于前立圆,即前后方向上的立圆。
三、直拳的发力
直拳的发力不外“轨迹复合”和“三圆发力法”,这也是轨迹拳的发力基本原理。所谓“轨迹复合”即发力时,肩、胯、身、手的走向均为同一方向的圆,传导互动,以达到力的层层叠加,所谓“三圆发力法”即一个完整独立的发力模式应为1080度的连贯的三个圆,由一个涡圆启动,借势发力,形成一个椭圆,再回复由一个涡圆还原。第一个涡圆即启动圆,为发力生机造势,形成足够的动力;第二个椭圆是力量的发挥,也就出拳踢腿等外在的发力表象;第三个涡圆是回复圆,以使动作复位,减震消势。
三圆发力的具体过程参照图1—图4。
三圆发力的理论分析见李紫剑先生的《轨迹拳学》教材和“发力的原理法则和方式”一文。
很多人对三圆发力法提出异议。事实上一个正确完整的发力过程都可以用三圆发力法来分析,很多拳派也有类似的练法,只不过名称提法各异罢了。例如形意门有“束展”二字,心意拳有“裹践躜”,其中“束”、“裹”类似于三圆发力法的启动圆,“展”、“践”类似于第二个椭圆,“躜”则相当于轨迹拳的步法“后驱逆行”的逆行制动。只有“束”、“裹”得越充分,“展”、“践”才能越快、越狠,力量发挥得越大,究其根本,不过是个蓄势、发势,力量堆积的原理。 直拳发力的练习步骤:
1、手法轨迹。如图5站好,手循向前、向下、向后、向上的前立圆轨迹运行,力求缓慢、自然、流畅,手臂不僵不紧,松活自如,肩、肘、腕积极参与运动,使整条手臂都运动起来。前后手都要练到,左右式交替练习。熟练后可渐渐加快运行速度,但要注意快而不乱,快而不僵,并可作一个小圆,一个大圆的交替连环练习。
2、身法轨迹。坐在椅子上,右手掌根贴在胸口,手掌与身体垂直(图6),做前立圆运动,动作要求缓慢、流畅、自然,如果作为参照物的手呈前立圆轨迹运行,那么身体的轨迹就做对了,熟练后可将手拿开,直接以身体做。此练习一定要注意尾椎、颈椎要相对固定,用中段整条脊椎去做,这样才能真正将脊椎摇起,否则就会变成简单的前俯后仰了。
3、身手轨迹复合,如图5站好,在练习手法轨迹中加入身法的轨迹运行,要做到以身运手。此时要注意身法轨迹和手法轨迹由于半径不同而形成一个传动比差,即身、手始终相差半拍,身运手,手出身已回,形成对争,反复练习,同样要求缓慢、流畅、自然,细心体会身手轨迹复合的精确性,做到由身至手节节贯穿。
4、贴身拳法发力练习。这一步是直拳的关键所在,如果体会不出力由身发,力由脊发,那么直拳永远入不了门。
如图7站好,右手自然握拳置于胸前,左手置于右手前约10—15厘米,纵步站好,然后身体按照三圆发力法的过程,涡圆启动,继而向前抛弹,带动右拳短促有力地击向左掌心,然后复位,还原。刚开始练习时,启动圆可划得稍大一些,稍慢一些,动作流程中启动的涡圆一定要划出来,熟练后可逐渐将启动圆变小,加快,直至整个发力过程在三分之一秒内完成即合格。
要注意动作的突发立止,发力正确的话右拳打在左手上声音清脆响亮。
贴身拳法发力达标后,可试着逐渐将拳离开身体,用身法带动手臂做短促的拳法发力,直至手臂完全放开,就基本掌握了直拳的发力模式。
5、完整的直拳发力,如图5站好,后腿蹬地,重心前移,身法由涡圆启动,前摇发力,前手前立圆在身法的带动下向前抛弹,拳到位时骤然一紧,前脚踏地制住身体重心的前移,此时身体已回复,身与手形成对争,前腿与后腿形成对争(图8A),拳臂借对争之势复位、还原,重心回置,完成整个发力过程,以上描述虽然复杂,但实际完成只是一瞬间的动作,直拳要求在三分之一秒内完成整个动作。
后手直拳类似前手,只是出拳时加上了身体右转、后胯前压的动作,否则不易得力(图8B)。
四、直拳的要领和细节
1、注意轨迹复合、运行的通畅自如。很多人初练直拳时,发力时身体震动非常大,自我感觉发力非常暴烈、凶猛,其实大部分力量在相互牵扯中消耗了,并没有发出去,变成了自己打自己。其实一记发力优秀的直拳是非常优雅自如的,整个出拳的过程自身并无多少用力的感觉(当然并非真正的不用力),只是在拳到位时才骤然一紧。所以,练习时应细心体会身、手的轨迹运行、复合,力量的传导是否通畅自如,由身至手节节贯穿。
2、肩与胯的细节。出拳到位时,相应的肩应前束、沉,以强化关节支持力,并结合摇臀荡胯,发前拳时,勒胯顶膝,与后胯对争,发后手时,切胯跪膝(后腿)。整体上肩胯相合。
3、注意身法的转折回抽。身法前摇发力时,要有转折回抽的力量,即如抖毛巾时尖端到位时的瞬间转折,身体的发力从侧面看是一个S形的蠕动过程,由丹田而上节节贯穿,直至手臂;身的回抽转折与手臂又形成对争,发力优秀的一记直拳可在发力的瞬间听到肌肉的崩弹声。
五、直拳的一些练习
1、与步法结合
①寸步直拳。在直拳的完整动作基础上,前脚滑出半步,同时出拳,前脚逆行制动,后脚跟上,亦即直拳的整体发力。
②进步直拳。后脚跨过前脚,同时结合直拳,必要时可将进步直接变为低位前分腿(图9),落步打成直拳(图10),上下连踢带打。
③闪步直拳。步法斜前移,结合前手直拳。
2、插花直拳。插花直拳即左右手交替连续出击,按图5站好,按前手、后手、前手的顺序反复练习。左右式交替练习,要求三拳在1秒内完成。
插花直拳非常重视节奏的密集性,如何使节奏快起来呢?要注意前手出了一半,后手已出,前手到位,后手出了一半;后手倒位,前手微收再错腕发力,即后手追着前手打,这样才能快起来,同时身法要协调配合,身法是前摇加上臀胯的左右平摇。插花直拳不求重击,但一定要快,如急风骤雨,打得对方无喘息余地。
原地熟练后可结合寸步,进步练习。
3、掖手直拳。掖手即基于后平圆由外向内的捋拍,掖手使用诀窍是掖对方的异侧手,即左手掖对方右手,右手掖对方左手,这样掖住对方一只手即等于掖住两只手。
练习时,前手掖后手出拳,结合前脚挪(图11),后手掖打前手拳,结合歪垫步(图12)。
六、直拳的打法
1、突袭。在街头打斗中,可以无预兆地直接用直拳突袭对方。①二人对峙。②我方前手由原位直接抛弹,击向对方面门。注意手由原位循前立圆直接抛弹出拳,动作圆润流畅(图13、图8A)。
2、打间架。打间架在轨迹拳中又称“杀前锋手”、“夺臂阻膝”,是“近取”的典型体现。
①插花直拳。双方对峙,对方严密抱定防守间架,我可寸步、上步逼近,前手直拳重击对方前置手臂,对方必然间架受到震动而散乱或是间架不稳,自己的手撞自己的脸,此时后继直拳连续击向对方面门要害,此以一臂之长夺敌半臂之短,极为安全稳妥。
②劈直插花。双方对峙,我斜前近身,前手小劈拳直接劈向对方臂、肘弯,将对方间架打散,撕开防线,后手直拳袭其面门(图14、15)。先发攻击,后发攻击均可用此模式。
3、闪打。为后发攻击之法,对于对方的直线型攻击,我前脚横挪,前手直拳可直取其面门。为安全起见,后手应张开护脸。
4、掖打。对方与自己架子相同,用后手掖前手打;架子相反,前手掖后手打,始终掖对方的异侧手,步法以前脚横挪步、歪垫步为主。
5、惊打。惊打主要用于先发攻击,主要形式有指上打下,指左打右等。例如,对方持格斗式,我先以一记侧分腿直接踹向其腿膝,随之前手直拳直打面门,只要节奏密集,对方是很难幸免的。散打、截拳道中都有类似的打法。
6、逆打。又叫中线攻击,即迎着对方的攻势直冲过去,击敌于半路之中。这要求很强的洞察力、同动本领和一定的抗击力。例如,对方起鞭腿横踢,我于其欲起腿将踢而未发之机直接上步直拳冲打其面门。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实战三要素
武心、战术和武力——是为实战三要素。
这里所说的实战,特指善恶生死之争,而非纯学术性竞技或规则对等的体育竞技。
真正意义上的实战与体育竞技不同,再激烈的体育竞技都不是实战,因为体育竞技是相对公平和公正的竞争,比的是实力和素质,赌的是荣誉和财富。而实战无所谓公平和公正,比的是杀心与手段,赌的是生死。常常有体育竞技高手——拳击、散打、柔道、摔跤……的佼佼者——被歹徒伤害,拳台上也从不见王牌刑警夺冠,此二者足可鉴认竞斗和实战的差别。
古人说:武术对于实战来说,是微末之技。此说千真万确。事实无数次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个人一旦有了致敌于死地的决心,只要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一定有办法把对手消灭。毫无疑问,用强烈的仇恨的心理和阴谋诡计武装起来的人绝对是可怕的杀手,他会不会武术或者武功高低并不妨碍他的破坏力。
反之,如果一个人实战观念错误,把生死之争视做竞斗,他就难免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稀里糊涂地上了歹徒的圈套,犯下不该犯的错误。而最后的结果,就不免以自己的惨败而告终。当年楚汉相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武功高手项羽提出和刘邦先生来一场拳王争霸赛,建议功夫高的得天下。刘邦先生回答:“和你这种人打交道,我更愿意比智谋,而不是比力气。”斗智斗勇的结果是,武功天下第一的楚霸王走投无路,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用自己的功夫杀死了自己。而无情无义又无赖的汉刘邦,稳做江山面南称王。
什么叫武心?武心就是实战观念。武术是干什么的?有人说是强身健体的,有人说是陶冶情操的,有人说是比赛争光的……这些都是武术观念的误区。为什么这样说呢?被不法侵害伤害的的似乎都不是病人,被坏人欺辱的似乎并不都是没情操的粗人,在歹徒淫威面前筛糠的似乎并不都是与奖牌无缘的俗人。2000年,报载中国的三位柔道专家在八塞罗那遭劫,四个不良少年不仅把他们洗劫一空,而且使他们饱受拳脚个个带伤。是他们身体不够健壮吗?是他们情操不够高尚吗?是他们在赛场上还不够威风吗?那么,他们的功夫怎么竟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呢?他们是否应该庆幸:多亏歹徒没有动刀子!那些与他们同病相怜的武术家,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武术是怎么了呢?
武术是干什么的?轨迹拳学的回答是:武术是用来制人的。什么叫武术?武术就是打人术,武术就是伤人术,武术就是杀人术!只有智慧力量手段技术相结合并且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行为方式才叫武术,任何不以人为载体的行为模式都无法称之为武术。武术的主导思想,一定是也只能是消灭敌人保全自己。武术的一切行为,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并以次为行为准则。谁认识到这一点,他就开启了武术之门;谁看不到这一点,他就必将迷失在学术的森林里。
任何一个决心消灭敌人保全自己的人,他一定能找到某种适合自己运用的方法,这就是战术——通俗地说就叫手段。这种手段可能是高尚的也可能是卑鄙的,也许是合法的或许是非法的,会是道德的也许会是缺德的——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但这种手段则一定对他来说是有效的,那就足够了。一旦他选择了正确的行动手段,他就完成了战略战术上的超越,他的生活技能就将转化成为搏杀技能,他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就可以转化成攻击武器。在这种情况下,菜刀就成了战刀,竹子就成了长矛,铁锨就是砍刀,剪刀就是短刀,明着不行来暗算,正面不行就偷袭,趁风放火,借雨放水,装疯卖傻,笑里藏刀,瞅准时机,即发出致命的一击。真正的实战观念加上合适的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置仇敌于死地。毫不客气的说,这就是实战真传千古之密!这就是以弱胜强的不二法门!
在许多时候,实战观念挑战社会传统观念,蔑视正统的道德准则,因此难以被世俗所接受,但是,任何人要想在实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他就必须确认”一切服从效果“的思想。在实战中,胜利者永远都是对的,因此所有致胜的手段都是对的;失败者永远是错的,故而导致失败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学术思想使人明智,明智的武者便可以识别真假武术和舞术,从而便不会犯为实战而苦练舞术的低级错误。明智的武者会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并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从而未雨绸缪切实修正实战功夫。明智的武者会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修炼的武功,选修适合自身的技术。
原始的认一的实战观念产生现实的有效的实战手段,直接有效的技术为手段的实施提供了遴选的余地,三者相辅相成构成实战的整体。人会变手段会变技术会变,但实战的三要素不会变。
攻击是最好的防守,因此实战的三要素全都建筑在消灭敌人的基础之上,任何偏高这个基准的行为都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当实战杀敌三要素被封建统治阶级误导置换成“止戈为武”,“以德服人”和“神功绝技”之后,武术就步入了学术的歧途。清代对后者的发挥达到了极致,与此同时武人的无能也就达到了空前。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内家神拳的鼎盛时期,八国联军侵入了中国。洋鬼子长驱直入机会没遇到一点抵抗,京城的武术大师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为国杀敌,京师的武林没有一个门派组织起来抗击侵略。两位国师级的武术大师一个随西太后远遁千里开外,一个不明不白地在洋鬼子的枪口下丧生。倒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黄毛丫头冯婉贞,还带领一帮毛头小伙砍了不少洋鬼子的狗头。这些,都有书为证。武术大师在国难当头的不作为证实了传统武术的无能,而传统武术的无能实源于原始实战思想的失落!
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实战观念,武功盖世也难免面北受缚。有了正确的实战观念正确的指导思想,书生可以战胜武士,弱者可以消灭强者,少数可以战胜多数,没有武功的人可以干掉武林高手!
什么是真正的实战功夫?能消灭敌人保全自己的功夫就是实战功夫!在和平年代里能干掉歹徒的功夫就是实战功夫,在战争年代能消灭敌人就是实战功夫!持消灭敌人保全自己为唯一宗旨的主导思想,采取唯效果是求的不择手段的手段,运用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攻击武器(武力),毫不犹豫地消除外来的威胁,这就是实战!
——武心、战术、武力,这就是实战三要素。
李紫剑先生文章《七十二艺求真》
李紫剑先生文章《七十二艺求真》
一、四体强化外练功夫总说
借助于外物外力通过适当方法而达到身体四肢强劲坚固的功法统称为外练功夫,俗称外功。名之曰“外”,是与徒手自律的内练功法亦即俗称内功的功法相对而言,
外练功夫的代表是《少林七十二艺》,自古以来俗约定成,七十二艺早已成了各种外练功夫的代名词。七十二并非确数,仅表示项目繁多而已。
七十二艺名堂多多,似乎不类,千差万别,一言以蔽之,莫外乎强壮四体、造化劲力、强化四体。
所谓强壮四体,就是使肢体粗壮,使肌肉发达,精力旺盛,充满活力。
所谓造化劲力,就是使无力变有力,小力变大力,大力变神力,为“一力降十会”打下坚实基础。
所谓强化四体,就是使四体坚固,浑如铁打铜铸,本身抗得住击打,出击则无坚不摧。
诸艺桩桩款款,悉本于此,概莫能外。
二、强壮四体与造化劲力
强壮四体与造化劲力相辅相成,并行不悖,运动量越在,运动肌越发达;肌群越练越粗,力量越用越大。没有接近相对极限的力度就起不到强化训练的作用,没有适度的疲劳就不可能产生强化训练的效果,所以,力度与时间是强壮四体与造化劲力的最重要环节。
以道理上讲,只要是必须用力出劲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都可以作为强壮四体与造化劲力的功法。因此,凡双手举重,双手持重,单手举重,单手持重及其它各种形式的承重练习,只要训练有方,持之以恒都可以收到强壮四体与造化劲力的预期效果。
三、四体强化——本体抗击
人体的各个部位或大或小总会有相当的抗击能力。经过紧桩与俯卧桩练习,身体的抗击能力已可观。在此基础上,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由软到硬的,由轻到重的拍打与排打,天长日久,本体即可具有强大的抗击打功能,虽然血肉之躯永远难以与刀枪利器对撞,但抗御 拳脚棍棒可以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身体具有抗击打能力,“有恃无恐”自信心就会大大提高。艺高人胆大,各项应敌技术就能够达到正常发挥。
四、四体强化——硬手的锻造
这里所说的“硬手”,泛指高硬度的用于攻击的各种人体武器。
各种人体武器——拳、脚、肘、膝以及其它部位,硬度越高杀伤力就越大,所以“硬手”的锻造就成为重要的拳学内容。
各种人体武器都可以通过由软到硬,由慢到快,由轻到重的针对性磨炼得到强化,也就是说人体可以通过强度、速度、力量的,由浅到深的“锻造”,从而获得超常的强度和硬度。
千层纸之用于强化拳峰,一日或数日一揭,直到硬壁,即属于由软到硬。
赤手拍击铁沙袋用于强化手掌,即需要从慢到快,从轻到重。如果开始就快速全力重击,掌指必受伤害。拍击铁沙袋的轻重,便是手法的轻重。
提千斤。拧千斤之用于强化指爪,功力的生化源于重量。重量日增,功力日深。提千斤和拧千斤的轻重则是负荷的轻重。
人体武器经过强化,确实可以具骇人的杀伤力,这很令人惊讶,但这并不神秘,因为无论何等可怕的硬手,都无一例外地通过由轻到重、由软到硬的切切实实的击打运动造就,这便是造就硬的确确无疑的不二法门。硬手只能也一定是由打硬东西而就硬的,其他任何徒手运动和意念运动都绝对造就不出无坚不摧的硬手!
五、外练功法的原理和原则
用外界的刺激激发人体的应激因子引发应激反应,通过巩固提高而形成新的生理状态,拔升人体的结构强度,便是外练功法的学术原理。
用大运动量的满负荷运动造化劲力,用四体击打硬物锻造硬手,用外物击打四体鼓动抗击斩,便都是上述原理的具体运用。
外练功法的作用原理是用刺激求应激,这便牵扯到刺激的量与度的问题。刺激必太小太弱的话就起不到刺激作用,刺激性过大过强又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强弱适度”就是外练功法的基本*作原则 。
刺激性的量与度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个体的承载力和耐受程度区别对待。从感觉上来讲,总以有吃力但并不十分吃力,略有疼痛而非大疼特疼为度。刺激性适度并非常数,而是经常调节的变数。当原来的刺激不足以对身体构成刺激时,适度增加刺激的度和量是必须遵循的练功原则。只有这样四体的强度才能与日俱进,直至接近人体功能的相对极限。
六、外练功法的误区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无疑在能力的背后还储备有相当的潜力,四体强化之所以能够成就,从根本上讲,就是在于开发与利用了人体的潜能和潜力。人体的潜能和潜力是有限的,而决非无限的可以无穷无尽地索取的。当一个人的潜力开发已接近或达到极限后,如果还要超限压榨潜能,随之而来的必将是身体的*损伤和生命的崩溃。
古今不少武术名家英年早逝后,人们找出无数的理由作为解释为他们开脱,甚至不惜无中生有编造诺言说他们死于阴谋家的暗害。人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事实却并不如此。他们真正的死因多是贪得无厌地向生命的绝对极限挑战,过早地耗尽了生命的能源。一如为了追求灯火的辉煌,在一个灯盏内一下子插入一大把灯芯,几十根灯芯一下燃起熊熊大火,也就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燃尽了一根灯芯可以燃烧一昼夜的一灯油,随之而来当然就是油枯灯灭。
所以一个人的武功已经足以证道和证明自己之后,就应该善待身体珍惜生命。武人必须明白一个道理:无休无止地超越极限地疯狂练功,绝对是一种盲目愚昧的自杀行为,
所以我们可以认定:认为功力可以无限度地增长和强度无止境地提高的世俗观念是错误的;向极限挑战其实就是透支生命;潜能必须合理的开发节约应用。
七、“理所当然”的误导
当我们确认极限原则之后,就不难发现,七十二艺系列功法是存在着不少有意无意的误导。这些误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叫“是似而非”。也就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好象真的是那么回事,但是做起来无不是画地为牢,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如此成功。
例如有人推荐铁拳功,说是先打小铁块,再打中等铁块,最后是打大铁块,则功夫大成。从道理上讲它符合“由轻到重”原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倡导人忘了一点,那就是“由软到硬”,须知铁块对人体的刺激主要源于硬度而不是重量与体积,铁块的大小并不妨碍它的硬度,只要是铁块同样会对人体造成相同的伤害。
又如诸书介绍轻功,说是在地上挖坑用手捧土从坑里往上跳,搞挖多深,人即可跳多高。粗一看,不错,真是那么回事,坑一点点低,人也就一点点高,水涨船高还能不成功?但是古今试验者无数,从未有一个人因此而成功的。道理很简单,人体的潜力有限,一旦达到极限后,再想高跳一寸也不可能。“极限只有九寸量,终身奋斗难盈尺”。
再如说大竹筐装沙,人踩筐沿转行,日取沙一握出筐,沙尽则人轻如燕,站空筐沿上而筐不翻侧。事实上沙筐的减轻与人体的减轻毫无关系,决不会扔一把沙就减一两肉。体重依旧而沙筐递减,欲求沙筐稳稳不动,岂不是白日做梦?!
又说细沙上铺纸若干,人行其上,日减一纸,纸尽则踏雪无痕。又说合线不绳,架空而行其上,日减一丝,至于一丝则人可登萍涉水,一苇渡江。减纸减线与何干?试验结果必是沙随纸减而陷,绳因细而断,决不有任何奇迹产生。
又如说石柱功练成之后,人的双腿刀剑都砍不动。又说铁牛功练成之后,身体铮铮然作铁石之声,长枪利刃刺击不入。这等说法只能讲给三五岁的小孩子或是天生弱智的人消食,实在不应该代代相传以讹传讹。试想无论人体如何锻炼,血肉之躯也不可能变成木石金属。筋骨皮肉无论如何坚硬也终归无法与木石金属相比,木石钢铁尚且难免应刃而断,人的血肉之体何能毫发不伤?试想即使是汽车轮胎,钉刺刀割也立见溃败,何况人的薄薄的肚皮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可怕的功法,说是强化四体,事实上是实施对人体的毒害和摧残。例如大名鼎鼎的“五毒手”,蛊惑武人用各种毒药来“炼”自己,其结果往往是“毒功未成身先死”,白白搭进一条命。又如被一些人吹得玄玄乎乎的“老虎吊”,说白了就是“上吊”!如果一个人去练“老虎吊”,他是什么时候死的别人也不知道!如果两个人练“老虎吊”,一旦一个人死亡,没死的便有故意杀人或过失杀人或见死不救的绝对嫌疑。这类“神功绝技”还是不沾为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功法的真假要靠成功的事实来证明。对于健在的武人没有一个人能现身说法的神功绝技,我们最好“敬鬼神而远之”,等大师们自己练成之后,我们再跟他学不迟。
铁石为球数十斤,双手团弄单手云,或贴墙上纵横滚,或用脚盘四处行,练得实力非常大,练得感触非常灵,任你巧似孙猴样,欲脱此掌万不能。” 揉球功至简至易,不讲内气意念以欺无知,不以血肉之躯与金石相搏而至疾生。揉球功以其顺应生理,合乎物理,照顾心理的科学练功法,能有效地增强掌指的控制力,揉按力,托力,手臂的力量以及身体协调运动的能力。 练功用具为实心球一个,石球,木球,铁球,水泥球乃至大鹅卵石均可,能采用内填河沙或铁砂的皮球最好(这种球可随意增减其重量,练功时噪声小,再者皮质有一定弹性,接近人的皮肉,故用这种球有利于培养实战的感觉)。至于球的重量,练功者应量力而行,选用合适的球。球过轻难长功,过重又难以持久练习。就一般人而言,初练时选用10公斤左右的球就行了,随着功力的增加,球的重量也应该相应地增加(不然就得延长练功时间)。当练功者能用20多公斤的球练习半小时而不觉累的时候,手上的功力就相当可观了。 先辈所传的揉球功的练习有一套严格的固定模式,其实大可不必拘泥,固定的模式只不过是为了使练习者认真练功而已。揉球功的练习说穿了就是用手使球不停地转动罢了!转动分三种地方,两种方式。三种地方是指水平面上(如桌面),垂直面上(如墙面)和空中。两种方式就是使球不离原位绕自己的轴转动和使球四处滚动(滚动的轨迹最好也是圆)。当然,练功不要也不应该拘泥于这两种方式,比如把球不断地抛向空中再接住,或两人对抛也很有好处。练功的关键是要掌握要领,否则事倍功半。揉球功的练功要领就是要尽力使全身各部位都参与揉球,也就是全身整体用力。下面以双手桌面揉球的一种方式说明这种用力方法。 将球放在桌面上,面对球成稍息姿势站立,两手十指自然分开,轻轻按在球的上半部。然后用腰向前,向左,向后,向右逆时针划平圆,带动手臂也随之逆时针划平圆,最终是双手也划平圆揉球,使球也发生逆时针转动。在揉球过程中,全身除双脚外,都在画逆时针的平圆(练过轨迹拳法的人应特别注意脊椎的平摇)。 这仅为举例说明揉球功的练习要领,盼望大家能举一反三。 练功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先用双手滚,不吃力时改用单手滚,单手不吃力时就用手指滚(手掌不挨着球)。 技无大小,贵在能精。不要小看这种功夫,只要能够每天坚持20来分钟,数月的练习所得,一定能让你自己也感到吃惊。
轨迹面授教学大纲 1.手法轨迹(单手——双手) 2.身法轨迹 3.腿法轨迹 4.桩功(傻瓜桩—俯卧桩—俯卧曲伸—俯卧摇身) 5.步法(前刺步、后刺步—垫步、撤步—进步、退步—歪步、弯步—调步) 6.轨迹复合 7.发力(快速摇圆—左、右平摇发力—左、右下摇发力—左、右上摇发力) 8.拳法(横拳—平拳—斜拳—插花平拳—插花斜拳—平平横—劈拳—撩拳直拳—抛拳—直抛直—撞捶) 9.走步打拳(进步插花直拳—进步直直直—两步五拳—两步四拳——两步六拳—弯步四拳—歪步撞捶—弯步撩拳) 10.腿法(见续二)及拳腿组合 11.冷兵(长棍—短棍—短刀,阵地战—运动战?br> 轨迹拳学基础知识 轨迹初学者易犯十大错误 飘逸剑客 [格斗教室] 1.手法、腿法轨迹一直练,但不知道或做不好肩胯关节的积极参与,直至浑然一体! 2.身法轨迹刻苦练习,但忽视头(颈)上领的要领,脊椎弹性差,技术模式不准确,发力容易震头! 再一个就是不知道打手诱导法的重要作用,练得少! 3.傻瓜桩没有入门,不具备不空状态,却苦练发力和各种轨迹运动!造成身体冲击和不够准确的运动记忆。 4.身法和肢体发力动作轨迹过大,圆的轨迹过于夸张,不紧凑,连贯性差,实战时才发现练得有差距,但已经败得很惨! 5.不好好练习武术之根基功夫---步伐,或散着身子练习步伐,几乎不可能练出内涵! 6.想当然地以为不空和整体力很简单,对贯通训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整体不空有个明显的换劲过程,一开始的苦练对争所具备的不散的大架尚不具备整体劲力,除非你抱着死架蹦来蹦去硬顶。但这没有任何拳学意义。 整体力真正达标的基本标准是---能感觉到几乎全身任一处的肌肉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就位”和拧裹捻伸拉。心念一动,意识既能调动整体浑然均衡运动,运动模式为科学的人体结构前提下的轴向螺旋运动和轨迹园运动。 7.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一个人苦练功力、技术,一旦到用的时候,即便打得不好看也差不到哪去! 这是非常错误的!必须经历实战对抗的磨练,使你的心态由初始的紧张、兴奋、恐惧逐步变为冷静、自信、从容、坚强,胸有成竹! 8.不明究竟,盲目自信,不勤学多问,遇到问题就暂时搁置,导致翻来覆去就练习自己明白的几项内容,不系统,效果不明显,互相脱节,对疑问尝试验证后无结果,干脆放弃,导致一无所成! 总之,缺乏刨根问底、紧追不放的劲头! 9.忽视基本的防护、躲闪练习。尤其对于现代搏击的攻击技法缺乏必要的防护躲闪训练。尤其体现在对高频组合拳、高腿、两侧勾摆拳的对应办法。而且容易想当然,觉得自己上了场肯定能够应付得差不多,不至于太被动。须知,有经验的拳手都有体会,初学者最危险的就是对高腿反应不及,常常被莫名其妙地瞬间踢倒。有些初学者认为我平时经常进行同动训练,到时肯定能躲开。但事实是,往往在你还未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你已经被高边腿瞬间狠狠地踢中,其结果轻则被击倒,重则昏迷。 这方面的实例应该也有。另我在竹林时有一天跟一个平时自吹自擂、经常展露其得意技法的兄弟玩得有些恼,上去连续两个侧踹他根本没反应。所以,建议初学者留心学习一下基本的防护练习。这需要两人配合,参考泰拳、散打、拳击的专项防护练习,以备应急,情急之下总不致出大错! 10.缺乏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我在竹林时,看到同期的不少学员们在跟老李学习时,老师做的清清楚楚,可他面对面地学做出来的就是不像样。被老李纠正多次、骂几句,仍然做不像。 因此,建议初学者在学习时要用心,仔细对照,检查自己的动作,找一个大镜子,能看见全身的,每天照着练。有小刀的光盘的兄弟,要千万珍惜光盘这面镜子,仔细再仔细地对照,务求准确到位! 拳 学 真 谛 拳学是人与人搏斗的专门学问。 拳学涵容所有的手搏内容和原始械斗内容。 拳学是人体运动学 —— 大形和轨迹是拳学运动的表象,得手和发力是拳学运动的灵魂。 体态的参数叫大形;运动的流程叫轨迹;把握目标的行为叫得手;释放能量的动作叫发力。 大形就是人体框架,轨迹就是人体动态。 大形由身、臂、腿三条线构成;轨迹由平、立、斜三类园派生。大形的相对运动衍化得手,自律的轨迹切线运动形成发力。 —— 这就是拳学运动的铁定的条律! 拳学的体认和修证必须从这里开始!—— 古今中外的武技概莫能外!这就是拳学真谛! 大 形 大形就是人体的框架和轮廓。 框架和轮廓对应的原理是大形的理论依据。 大形由脊椎、手臂、腿脚三条线构成,这三条线通过本身的变化和相对的变化勾勒出千姿百态的人体造型。 大形只论骨干,不计细节。大形是对拳学表象的简化和提炼。 相对静止的大形叫功架,相对运动的大形叫功法。 功架是功法的载体,功法是功架的灵魂。 功架和功法共同造就大形。 轨 迹 轨迹,即运动流程的模式。 轨迹基于平、立、斜三类圆。水平状态的圆叫平圆;与平圆相垂直的圆叫立圆。倾斜的平圆和立圆叫斜圆。 纵向的立圆叫纵圆,横向的立圆叫横圆。 轨迹以特定线段的走向命名:凡平圆和斜圆均以前弧的走向命名,凡立圆均以上弧的走向命名。 左右对称的横圆、平圆和前后斜圆,均以中心弧的走向命名。 定向重复的圆运动叫循环,变异的循环运动叫回环。8 字形的回环叫五花。异位自律的轨迹运动叫插花。 轨迹的行程用弧度作单位。 得 手 得手泛指攻鞯轿弧? 得手是相对随遇运动的结果。 基础的到位叫得位,得位的技术叫步法。 尖端的到位叫得手,得手的技术叫手法。 敌对的双方得手的机遇均等,一方的到位可以是另一方的到位,一方的得手也可能是对方的得手。 得手的不二真谛是:泛视、同动、近取。 发 力 人体能量的瞬间释放叫发力。 发力是人体运动的超常、失常和反常行为。 发力所生成的能量叫功力,功力就是物理学上所说的功率。 拳学发力的公式是 轨迹 复合 切线。轨迹指基本的运动,复合指各个轨迹的接连和传导,切线指基于轨迹的抛物线。 轨迹层次越多,复合越合理,切线越适度,功力越大。 功力是速度和质量的乘积。 功力与质量一定成正比,稳定的形值是质量的基础,后驱运动是输送质量的高级形式。瞬间逆行是质量堆积的重要手段。 功力与速度一定成正比。发力的速度取决于轨迹频率和层次,并且与复合方式密切相关。频率越高、层次越多、传动比差越大,速度越高。缩短尖端轨迹的半径,加大脊椎轨迹运动的半径,便是最佳的加速运动。 大形同动、局部自律、形值守恒、轨迹切线、复合深化、后驱逆行——这就是拳学发力的人体力学运动模式。 步 形 与 身 态 腿脚支持身体的现实状态(具体形式)叫步形。 步形的名称取决于双脚的坐标位置。 步形从原则上讲只有纵、横、斜三种——异位的横步叫叉步。 单腿平伸附地的模式小捌汀保筒揭圆叫蚊? 膝部附地的模式叫“跪”,跪步以所跪之腿命名。 双腿套叠的模式叫“盘”,盘步以前腿命名。 身态泛指身形、身架和身法。 身形限指身体与参照物的对应面。 身架泛指身体的结构状态。 身法泛指改变身形和身架的所有技术。 身形的完全改变叫转,身形的部分改变叫拧,身架的相对拔高叫提,身架的相对降低叫沉。 左脚在前的步形叫左前步,右脚在前的步形叫右前步。 如果我们把横步称为 0、把所有左前步称为 1、所有的右前步称为 2,那么,运用原位四次转向的模式。就可以依次练遍各种步形。原位四次转向的模式是 01210——2120。0 是原式,1 是左转,2 是右转。 在练习步形的同时,也就附带练习了身态。 在练习纵横叉步的同时,也就同时练习了转身。在练习跪步或盘步时,同时也就练习了沉身和提身。至于是一边转一边沉还是转过身再沉,尽可以自由处理。当然,提也是如此。 (原地四次转向图解,上行为纵步的模式,下行为叉步的模式。) 手 法 轨 迹 手法,即手臂的作用方式。手法轨迹,即手法的基本模式。 手法千变万化,无不基于平、立、斜三类圆。 手法的总名叫云,循什么圆就叫什么云。 平圆和斜圆以前弧的走向命名,相应的手法轨迹就是左右平云、左右斜上云、左右斜下云。立圆以上弧的走向命名,相应的手法轨迹是左右立云和前后立云。这种称呼适于单向运动。 左右并列的圆以中心弧走向命名,与平云相应的是前后平云,与立云相应的是上云和下云。这种称呼适于双向运动。 定向重复的圆运动叫循环,定向游移的循环叫回环。垂直游移的循环叫回旋。不定向游移的回旋叫乱回环。异位自律的圆运动叫插花,纵横交织的插花叫乱插花。 8 字形的回环叫五花,左右下云的回环叫正五花,左右上云的回环叫反五花,左右平云的回环叫平五花,前后平云的回环叫直五花,上下立云的回环叫立五花,“高低不平”的正反五花叫斜五花。五花亦可以插花,插花直五花是最重要的手法。 插花直五花可以理解为插花平云的连络。插花平云有四个典型:掌心相对,仰的手前平云、俯的手后平云,叫作托云;托云倒转叫撕云。手背相对,仰的手前平云、俯的手后平云,叫穿云;穿云的倒转叫棚云。插花直五花就是插花托云、插花撕云、插花穿云、插花棚云。(托撕穿棚) 手法轨迹可以比着“样板”学习。 面壁而立,在墙上水平地画两个圆。圆心高平肩,圆的半径等于肩,圆心间距同肩。这就是横立云的样板。参照手法轨迹图说标上走向标志,就可以照着比划上云、下云、左立云、右立云、插花上云、插花下云、插花左立云、插花右立云。 按照上述规格标准,在平胸高的平板上画两个圆,这就是平圆的样板。参照图解加以标示,即可以比划前平云、后平云、左平云、右平云、插花前平云、插花左平云和插花右平云。(后两种即托云、撕云、穿云、棚云...) 用铁丝竹条什么的编一个直径等肩的圆环,平面朝向左右,固定在小树上,上沿底于目,这就是纵立圆的样板。参照图解标示,即可以比划前立云、后立云、插花前立云和插花后立云。 照上面的规格做两个圆环,8 字连接,这就是五花的样板。左右固定可以比划正反五花,上下固定可以比划立五花,斜上斜下固定可以比划斜五花,左右水平固定即平五花,前后水平固定即直五花 ...... 手法一种练熟后,再练另一种,以免混淆。 手法轨迹练习的速度,以二秒钟划一个圆为宜。 身 法 轨 迹 身法泛指脊椎运动。 身法轨迹基于平、立、斜三类圆。身法总称为摇。 身法总称为摇,循什么圆运动就叫什么摇。摇的轨迹与云的单向运动轨迹形意重合。 摇没有插花,只有循环、回环和回旋。回旋和乱回环是最主要的身法,各种五花是回环的重要形式。 身体作弓形弯曲叫折,折以方位命名。 以身体为半径的倾斜运动叫摆,摆以方位命名。 以身体为半径的旋转运动叫云,云身以身法轨迹命名。 身形的完全改变叫转,身形的部分改变叫拧。 身架的相对拔高叫提,身架的相对降低叫沉。 前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后腰、凸背,轨迹是前立圆。 后摇的程序是凸背、凸后腰、凸胸,轨迹是后立圆。 左摇的程序是凸左肩、凸后腰、凸右肩,轨迹是左立圆。 右摇的程序是凸右肩、凸后腰、凸左肩,轨迹是右立圆。 左平摇的程序是左凸、后凸、右凸、前凸,轨迹是左平圆。 右平摇的程序是右凸、后凸、左凸、前凸,轨迹是右平圆。 左下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左腰、凸右背,轨迹是左下斜圆。 右下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右腰、凸左背,轨迹是右下斜圆。 左上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左背、凸右腰,轨迹是左上斜圆。 右上摇的程序是凸胸、凸右背、凸左腰,轨迹是右上斜圆。 脊椎一边沉缩一边左平摇叫左旋下摇。 脊椎一边提拔一边左平摇叫左旋上摇。 脊椎一边沉缩一边右平摇叫右旋下摇。 脊椎一边提拔一边右平摇叫右旋上摇。 把一只手掌定为一个圆,即可摆放成平、立、斜种种身法轨迹样板。把另一只手的手腕靠在胸前,中指贴在迳希蒙硖宓囊±床僮荨坝伪辍被玻饩褪巧矸ü旒K俪煞ā伪昊粤耍椭っ魃矸ㄒ《粤恕? 腿 法 轨 迹 腿法,即腿脚的作用方式。 腿法轨迹,即腿法的基本样式。 腿法千变万化,无不基于平、立、斜三类圆。 腿法总称为云,循什么圆运动就叫什么云。 腿法轨迹是手法轨迹的复述,称谓与手法相同。 单腿可以重复所有单手云手的内容,双脚交替运动可以表现插花云手的基本内容,体态反常时云腿可以完成云手的全部内容。 功法大纲   功法,泛指拳学功能的定向、专项修证的具体手段。   求诸本体的功法叫“平易功”,其意为“大道至平,大法至易”。   借助外物的功法叫“简易功”,意为“简单易行之功”。   功法不在多,在于精纯。   平易功歌诀   一、傻瓜式:双手撑抱在身前,参天大树立荒原,间架得当似弓满,大形充盈见浑圆。精神提起复坦然,周身鼓荡乱回环。其中不空两个字,万两黄金不轻传!   二、独立式:独立悬脚望空起,刁钻古怪不类人,八面威风集一腿,五花回环来武魂。行草隶篆形也似,工笔写意境也深。天书写到无字处,一笔一划动鬼神!   三、俯卧桩:双手相隔一手掌,从头到脚一展平,肘弯一百二十度,保持大形即不空。屈伸起伏在肘臂,拳掌指爪任支撑,莫将此功等闲视,铮铮铁汉能练成。   四、屈伸式:直立起落曰屈伸,机关灵动在腿膝,横步间距同肩等,单腿平伸似鹤立。直上直下暗叫劲,仿佛平易实不易。一起一落不计数,造就腿脚千斤力。   简易功歌诀   一、揉球功:铁石为球数十斤,双手团弄单手云,或贴墙上纵横滚,或用脚盘四处行,练得实力非常大,练得感触非常灵,任你巧似孙猴样,欲脱此掌万不能。   二、挡板功:栽板高约五七尺,一边近墙约尺余,却将此板作人打,整体发力最相宜。一抖力透坚壁内,更先反弹把身回。挡板功成一出手,谁要碰上谁倒霉!   三、抖杆功:大杆偏宜长且重,或竹或木取便宜。劈头盖脑上下打,横扫千军左右挥.根节摇得梢节动,尖端得点卒然回。大杆抖到功深处,手臂沾身人即飞!   四、抓拧功:手臂平伸练抓拧,能叫腕指力无穷。一旦路见不平事,举手之劳便抹平。   五、抛投功:抛投宜用三角包,二人相对互接抛。又长功力又学巧,又练指爪又练腰。   六、鹰爪功:弯竹系绳半月园,大指中指扣两端。暗暗用功日既久,铜皮铁骨抓得穿!   七、铁拳功:欲得铁拳甚平易,随时随地可操作:双拳对撞日度,自然拳锋硬似铁。   八、抗打功:抗打功法至平易,“忍气吞声”是真传。伏卧桩中得体认,常守不失自非凡 平易功的功法程序是:三线就位、三线对争、三线贯通。 三线就位就是固定功架、保持大形、“一劳永逸”体认静力。 三线对争就是强化功架、骨挣肉坠、轴向对拉、体认张力。 三线贯通就是运动功架、三线交织、骨旋肉拧、体认扭力。 三线贯通即三线对争复合轨迹运动。 三线贯通的基本形式是前后贯通、上下贯通、左右贯通、交叉贯通。 三线贯通的功法总则是:以腰为点、对角连线、实处张弓、虚处拉弦;以脊为轴、一呼百应、对位拧缠、自律卷纵。 平易功举要: 傻瓜式解析: 傻瓜式的基本功架是:双脚左右间隔一条线。前后间开一脚半,前脚正前正后,脚前掌踏地,后跟悬空;后脚自然外撇,全脚掌落地,目光前视、头部端正。身体自然垂直,重心左右居中,前后偏后。双脚自然弯曲,不撑不夹;臀部下沉,如坐在椅子上,双手抬起、高与脸平;手臂前伸、掌心相对;指尖向前,指尖垂线大致与脚齐。手开同肩。两肩下垂且放松,两肘下垂且外张。身体微侧,不拗不背;手稍分前后无妨。 摆好功架,平心静气地站下去,就是傻瓜式的三线就位。 傻瓜式的三线对争练习,可条条体认、层层叠加。 手臂对争的功法是:松肩沉肘、拔臂探手、骨挣肉坠,通臂贯稍。具体感觉是身被后抱、肘被人扯,双臂前抱、抱不住硬抱。 脊椎对争的功法是:坐臀沉身、领颈拔背、节节拉长、通脊贯顶。具体的感觉是直着身体伸懒腰。 腿脚对争的功法是:开臀提跨、脚插腿拔、两股含力、惊起下盘。具体感觉是腿被拉长。 三条线条条合度,不动声色地站下去,就是傻瓜式的三线对争。 傻瓜式的三线贯通练习,要由间到繁、循序渐进。 一、推拉式 站好傻瓜式、三线对争,双手平齐作前立云诱导的推拉动作,身法是前摇和由腿的曲伸调节的提和沉。三条线同时运动,推拉时,身与手前后对争;即推时身手互相排斥、拉时身手互相吸引。腿法与手法共鸣,即手推时腿伸,手拉时腿屈,造成手推时身起,手拉时身沉。周而复始,即傻瓜式的前后贯通。 二、提按式 站好傻瓜式、三线对争,双手平齐作前立云诱导的提按动作。身法是前摇,身架是提和沉。 手上提时身下沉,手下按时身上提,即傻瓜式的上下贯通。反复操作即可。 三、拧缠式 站好傻瓜式、三线对争,拉开间架作插花托云。左手右腿连成一条线,右手左腿连成一条线,随着插花直五花的运动,两条线自律拧绳同时相互拧绳,正拧反拧相辅相成,即傻瓜式的交叉贯通。 拧缠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五花传导运动,涉及参数太多,如果详加分析,易使人顾此失彼,所以,初习时只须记住“在三线对争的状态下作小幅度的缓慢的轨迹运动”即可,操作久久,自然顺理成章。 傻瓜式只要功架正确,能支持 45 分钟即为达标,各式皆然。 三线贯通时各点运动的幅度,大致不超过 10 厘米;往复一次的时间,不可少于 10 秒钟。 独立式解析: 独立式的三线就位,即单腿独立,上盘保持傻瓜式,支撑腿稍弯曲,悬空脚高于膝,前伸两脚开外。 独立式的三线对争,即三条线各自做轴向对拉。 独立式的三线贯通,即悬空脚作轨迹运动,“墙上写字”。 独立 45 分钟即为达标。脚的轨迹运动幅度不拘,除最底点不得底于膝外,其他可自由处理。 起伏式解析: 起伏式的功法只有两步。 起伏式的一步功叫“俯卧桩”即双脚并拢、身直如绳、双手间开一横掌,肘湾弯曲小于 120 度,如此俯地,保持静止。 起伏式的第二步是用手臂的屈伸造成身体的起伏,除手臂外,身体保持原状。起时肘湾不能伸直,伏时胸部不能触地。 俯卧桩保持 30 分钟即可视为达标。 起伏一次的时间不得少于 12 秒。 俯卧桩的体态,就叫不空状态。保持这种状态,胸腹胁肋就可以抗击。 屈伸式解析: 屈伸式的功法一步到位。但屈伸式有双腿屈伸和单腿屈伸两种形式。 双腿屈伸的功法是站好横步,间开同肩,在保持身体垂直的前提下,作大幅度的缓慢的屈伸运动。上盘保持傻瓜式。 单腿屈伸的功法是单腿独立,悬空腿保持水平状态,上盘保持傻瓜式。在此前提下,支撑腿作大幅度的屈伸运动。 屈伸的练习要循序渐进。 单腿屈伸应在双腿屈伸的基础上进行。 屈伸一次的时间不应少于 12 秒,次数当然越多越好。 简易功举要: 揉球功修证的是手臂的实力、指掌的控制力、向上的托力和向前的按力。以及与此相应的体力。 球只要有一定的重量,是什么制作的并不重要。铁球、石球、水泥球、甚至阴干的泥球,都无妨练功效果。球只要大体浑圆即可,不一定要滴溜溜地圆。 以稍息式的大形对墙站好,把球托起来按在墙上,随心所欲任意滚动,即是揉球的功法。只管揉球,其他白事不论。 揉球分双手揉、单手揉、手掌揉、指肚揉等等形式,视功力而异。练功时间应循序渐进,球的重量可慢慢增加。 挡板功又叫撞板功,主要修证整体发力。特别是寸力和短距离发力。 把弹性良好的长木板垂直栽好,即可。为保护手,可以包上软皮或缠上布片。然后,即可以此为目标练习种种发力。发力的要领见有关章节。 撞板功是发力的深化练习,应在发力模式正确的基础上进行。 撞板功必须是弹板而不是推板顶板! 撞板功发力如果轻松自如,放到人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大多数人的予应力和支持力、比起入地三尺的木板来说真是太不足道了! 抖杆是古传心意拳的必修功法。大杆和大枪是一回事。大杆最好用 4 米以上的长木杆,尤其弹性要好。大枪指枪头沉重的长矛,长度不少于 3 米,重量不少于 3 公斤。 大杆的抖法,不外乎四面挥击和前后冲击,与拳法的劈、撩、平、横、撞相对应,只不过把大杆作为手的延伸而已! 大杆的抖法,可以理解为拿着大杆练发力,也可以理解为把长兵打出断劲、寸劲和透力。 大杆的抖法,最宜于单动重复。一式成百成千次的抖,效果比一式一式换着抖要好得多。 抓拧功的用具,不过是一根短木棍,中间钻一个孔,穿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捆几快砖即可。 抓拧的练功,是横步站力,身体放正,手臂平伸,掌心向下抓住短棍两头,依靠腕指之力,把砖块卷提起。正反向分别练习。手臂平伸,是抓拧功的关键,双手最好轮流用力。此功大长腕力。 抛投功用的三角包,是四块同样大的等边三角形布片,边对边缝成的包,内填沙子、铁砂、豆子均可,只要有一定重量即行,两人互相抛接,接时务必从侧方入手,用指肚抓拿。此功大长指力及腰部的抛射力。 练鹰抓功的小竹弓,可用健身圈代替,效果一样。 另:(转来的) 简易功! 一:揉球功 修证的是手臂的实力、指掌的控制力、向上的托力和向前的按力。以及与此相应的体力。 球只要有一定的重量,是什么制作的并不重要。铁球、石球、水泥球、甚至阴干的泥球,都无妨练功效果。球只要大体浑圆即可,不一定要滴溜溜地圆。 以稍息式的大形对墙站好,把球托起来按在墙上,随心所欲任意滚动,即是揉球的功法。只管揉球,其他白事不论。 揉球分双手揉、单手揉、手掌揉、指肚揉等等形式,视功力而异。练功时间应循序渐进,球的重量可慢慢增加。 -------------------------------------------------------------------------------- 二:挡板功 挡板功又叫撞板功,主要修证整体发力。特别是寸力和短距离发力。 把弹性良好的长木板垂直栽好,即可。为保护手,可以包上软皮或缠上布片。然后,即可以此为目标练习种种发力。发力的要领见有关章节。 撞板功是发力的深化练习,应在发力模式正确的基础上进行! 撞板功必须是弹板而不是推板顶板! 撞板功发力如果轻松自如,放到人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大多数人的予应力和支持力、比起入地三尺的木板来说真是太不足道了! -------------------------------------------------------------------------------- 三:抖杆功 抖杆是古传心意拳的必修功法。大杆和大枪是一回事。大杆最好用 4 米以上的长木杆,尤其弹性要好。大枪指枪头沉重的长矛,长度不少于 3 米,重量不少于 3 公斤。 大杆的抖法,不外乎四面挥击和前后冲击,与拳法的劈、撩、平、横、撞相对应,只不过把大杆作为手的延伸而已! 大杆的抖法,可以理解为拿着大杆练发力,也可以理解为把长兵打出断劲、寸劲和透力。 大杆的抖法,最宜于单动重复。一式成百成千次的抖,效果比一式一式换着抖要好得多。 -------------------------------------------------------------------------------- 抓拧功   抓拧功的用具,不过是一根短木棍,中间钻一个孔,穿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捆几快砖即可。 抓拧的练功,是横步站力,身体放正,手臂平伸,掌心向下抓住短棍两头,依靠腕指之力,把砖块卷提起。正反向分别练习。手臂平伸,是抓拧功的关键,双手最好轮流用力。此功大长腕力。 -------------------------------------------------------------------------------- 四:抛投功 抛投功用的三角包,是四块同样大的等边三角形布片,边对边缝成的包,内填沙子、铁砂、豆子均可,只要有一定重量即行,两人互相抛接,接时务必从侧方入手,用指肚抓拿。此功大长指力及腰部的抛射力。 “拳学概论”解读 不详 [网络] 拳学注重的是人的原始本能,只练习一些花俏的技法和死排硬打的伤身功夫只能枉费了时间和精力,这点“机密”如果没认识到就算是穷尽毕生精力也难步入拳学正轨!拳学运动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不外乎攻击的得手和瞬间的发力。人要是固执一处很容易,思想自由不受拘束却很困难啊!真实的事物是很平常很容易的,只有荒谬的事物才玄玄糊糊神神秘密的。用松紧动静来诠释练功及实战的身体状态是不适宜不确切的,但“不空”状态却一定是真传!同动就是说我与敌如同形影,形一动而影自随,千古之秘少有人点破评说,知道这个道理的人只是搁靴抓痒一言以蔽之,不知的人迟早会后悔的。拳学运动贵在精神及气势,而非注重招法招数。鱼游于水鹤飞于天是它们的本性使然,从练拳中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天赋及个性!拳势练到一定程度要如水一般,没有固定形式。大形的千姿百态是随打斗过程而变化产生的。做拳有一点的拘泥也是错误的,随着对手的变化而变化才会胜券在握!没有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就急于求成贪多求全学再多的方法也是枉然!八字真言实在是不可以以金钱去衡量其价值!许多真正的道理尽藏其中。拳学修养达到一定境界是无意无心全凭直觉自然而然的运动。面对敌人心理作用很重要,忘却自己自然忘却敌人忘却一切。打斗中往往因为顾虑怜惜敌人而手软,时刻谨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才能攻无不克。随身携带防身的武器并非无能的表现,一旦遇到危险的情况抓住时机如同张弓射敌般的轻松。各种冷兵的运用及先发后发应随环境具体情况而决定。泛视的目光如同撒网,不要用眼睛去盯住特定的目标,也不要预定你的攻击目标。同动随只有两个字,但道理却很深刻,说的是敌动我动几乎在同一时间,与敌形影难分。近取最易得手,臂膝是人身的“爪牙”,夺臂阻膝是最佳的近取方法,无论是徒手格斗亦或是冷兵械斗!步法后驱大形同动、局部的自律轨迹运动造就了整体复合的轨迹切线运动,这就是拳学发力的完美模式!拳学和兵法的道理是相通的,不读兵书难悟拳啊!技艺高超的人胆子就大勇气十足胜出的把握就大,但精明谋算的人也占先机。武人的武心是最重要的,其它的社会道德、传统美德与拳学没有直接关系。以身试道唯道是争为正义和崇高的理想而牺牲是武人应该做到的,这才是武人真正的武德!实战中要占据天时地利审时度势量力而行。时刻保持警觉意识心态,真正大智大勇的人上看不出来有什么异样的。真正的味道只是淡淡的,到达了真境也不过很平常啊! 桩功解读 李紫剑 一如武器派生于原始的生产工具,拳学桩功派生于古代的养生术。 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关于养生的内容,在汉墓中已出土养生功的功法。在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录了两种颇具可操作性的养生术,一种是《天竺国按摩法》,一种是《老子按摩法》。后人将两种按摩术“中西合璧”,创编成了《易筋洗髓经》,从此奠定了拳学桩功的丰碑的基石。世传曰《易筋经》盛唐即有之,实非空穴来风。 目前拳学桩功屈指难数,百脉同流,皆莫外《易筋洗髓经》,功架或不相类,而功理功法则一。 桩功千变万化,不外乎动静两种。其动功不外乎平立斜三种圆运动及离心向心式直线运动,其静功不外乎中庸平和的“松”和层层加力的“紧”。而这动静两大类功法,均早已存在于《易筋洗髓经》中。近代种种“发明创造”,均没能逃出《易筋洗髓经》的路子和框框。 桩功由功架和功法两项内容构成。 功架就是桩功的姿态,亦即桩架。身体的任何间架状态均可作为功架,任何一种功架均有其一定的指征和功效,相应也均有其缺陷和弊端。虽然出于一定的目的选择特定的桩架有助于提高某种功效,但神化某种桩功把它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则无异胶柱校瑟。或曰桩架必须按某种规范始克功效,偏差毫厘即大相径庭,不唯无功,而且伤生,危言耸听,此亦不经之谈。桩架只要大形不错,体态自然舒适得力即可,小节尽可不拘。 拳学桩功分三步修证,即松桩、紧桩、动桩,三步功法环环相套,但一步有一步的偏重。 松桩求证的是人体的身心健康状态,所以也叫医学桩。松桩修证的方式是站好桩架,筋骨舒展,肌肉蓬松,长时间保持功架功态,静态守恒即可。松桩坚持久之,自然血脉奋张、体力充盈、精神焕然。待通体热透直达指梢并且持续不退之后,即可由松桩转入紧桩.舒展者,自然开张之谓;蓬松者,优质海绵之态。 紧桩求证的是预应力。预应力又叫不定向支持力,或称为六面力。具备预应力的桩架便具有“拆之不散、撞之不开、推拉不动”的匀整的间架结构,整个身体形成弓态。即习惯上所说的“身备五弓”、“五弓合一”的状态。紧桩属于拳学桩。 紧桩的修证方式是用力,力的主体是向心力和离心力。由于支点和中心点的不同,桩功的“紧”也就有“伸紧、拉紧、原位紧”三种基本功法,而任何一种紧,都有“紧张守恒”和“层层加力”两种方式。五种紧法要在桩架不变的前提下分别练习。 当肢体具备了弓态之后,即可转入动桩的修证。 动桩求证的是“全力以赴”状态,亦即全身力量都进入有效工作状态的状态。动桩修证的方式是在保持紧桩的功态的基础上实施点的移动、线的伸缩和面的变换。动桩的练习以小幅度、短距离、慢速度进行为宜。动桩练习的目的,是为日后的整体发力做准备。动桩就是模拟用力状态。 虽然每一个桩架都可以进行多面用力的动桩练习,但一个功架往往特别适合于某种用力,因此有目的的选练某些功架,往往事半功倍。例如虎扑桩练前后用力,绞翅桩练向上用力,亮翅桩练旋转用力,斜飞桩练侧后用力,就比练其它力好。对于这个问题,各人可以自行决断,是所谓“神而明之,在乎其人。” 在拳学桩功的修炼中,紧桩和动桩均有强化训练的方法,诸如尖端抵触实物,手抓重物,臂悬重物,都是强化桩功的良方。桩功的强化必须在徒手修证有了相当的功底之后进行,并且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若急功近利,则非但难以见功,反有伤身之忧,戒之。 以上所述,即桩功的千古不传之秘。但凡桩功,概莫能外!真传一句话,一试便知! 桩功功法法则如上,本不需赘述,但为方便初学者理解,现举“纵步提手桩”为例解释如下: “纵步提手桩”是一个通用的大形,轨迹拳学的傻瓜式,太极拳的提手,形意拳的三体式,八卦掌的倚马问路,少林拳的虎形,拳击的预备式……都是这个大形。提手桩的示范功架是:横步站立,两脚中间间开一拳的距离,一只脚直线前移,在前脚跟与后脚尖距离一脚半长处落定,后脚尖外撇小于90度,重心适中或稍偏后,下沉,腿弯弯屈至120度左右,左右腿相同。身体直立,双手手型任意,同时上提高于肩,大致平颈,然后手臂前伸至肘弯120度止。在此基础上,头端身正,肩松肘垂,腹平背直,筋骨舒展,肌肉蓬松,就这么平心静气地站下去,直至通体热透直达指稍。 此即松桩的站法。在松桩的基础上,两脚前后对争,两膀左右对争,脊背上下对争,肩背左右对争,双手与肩背前后对争,切实地用力,形成六面对争。尽管用力对争,桩架始终保持原型,外观并无任何改变,这就是紧桩中典型的“伸紧”。 在松桩的基础上,手臂用力后拉,脊背用力对拉,腿脚用力回拉。尽管用力拖拉,功架始终保持原型,这就是紧桩中典型的“拉紧”。 在松桩的基础上,“伸紧”之后保持力度而不再伸,“拉紧”之后保持力度而不再拉,此时的桩态就是紧桩中的“原位紧”。 三种紧法最好一种一种单独操练,一种站出功效后,再练另外一种为宜。紧桩如同弓拉弦紧,弦拉弓张,弓弦到位,弓劲自出,此理甚明。此法至简至易,实是弓态修证的不二法门。 保持紧桩的功态比划各种用力动作,就是桩功中的“动桩”。例如,纵步提手桩站好,双手前推后拉,推到肘弯120度止,拉到肘弯90度,反复推拉;或者双手上提下按,提至高过眉,接至与乳平,反复提按;或者双手左推右拉右推左拉,或者双腿螺旋提沉上下……如此往返运动,均可以自然呼吸定时控制速度,一般来说,一呼一吸为一呼吸,即呼吸各一次,那么,动桩动作的速度,以一动呼吸各两次为宜。也就是说,动作“来”的过程中正好自然呼吸各两次,动作“去”的过程中也同样自然呼吸各两次,任意反复即可。 桩功的功法层次和修证方法已经全部公开,余下的事就是各人用这些法则去实践自己选定的桩架了。考虑到可能会有一些朋友因受世俗说教影响而一时转不过弯来,所以不辞咿嗦,再做以下补充: 一、松桩的松是蓬松而不是放松。蓬松是界于紧张和放松之间的临界状态,它的作用一如正负数之间0的作用。蓬松状态比放松略为紧张,但比紧张状态要松得多。至于松紧的程度,与个人的功夫深浅反应敏钝有关,因人而异,实无准确划一的标准。 二、如果对蓬松状态不能理解,那么你就理解为“准备就绪”状态。打个比方说,当你抬起手准备去抓东西,做好了抓的准备而尚未抓出时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鼓起劲尚未用力的状态,就是蓬松状态也就是松桩的桩态。 三、思维活动决定行动,精神状态影响桩态。思想上的警惕状态可以保证松桩的质量,心理上的用力状态可以保证紧桩和动桩的质量。所以,松桩要“意动身随”,紧桩要“意到力到”,必须真实地做出来,而不是停留在思维状态。一如极充足的时间和最强烈的意念都从来没有能使任何一个截瘫患者或重症肌萎缩病人恢复自主运动,更不用说使他们成为运动专家一样,任何没有身体切实参与的思想运动可以肯定都不会产生任何实际效果。 四、桩功可以锻炼神经系统,调整生理功能,从而使固有实力充分地转化成功力。但是徒手站桩无助于增加肌肉束的半径,所以徒手站桩只能运化实力,而不能增加实力。生理科学证实,实力的大小与肌肉束的粗细成正比,而实力的大小又与功力的大小成正比,所以当徒手桩功把身体的潜力发掘到极限之后,功力将长期呈现停滞状态,发力技术再优化也打不破僵局,这就叫“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进行桩功的强化训练和其它种种实力训练,实力提高了,功力自然而然会上台阶,米多了粥自然就会稠起来。实践证明:实力训练必不可少;桩功和实力训练相辅相成,并行不悖;徒手桩功不能替代更不能取代实力训练。 五、桩功和发力息息相关但又分别自成体系。发力必须有良好的桩态做保证,但是不经过发力运动桩架便不具备杀伤力。桩功是造弓张弦,发力是开弓放箭。如果硬说通过站桩一途就可以达到来力不人、去力无阻、有感皆应、一触即发、不思而作、莫知而达、沾衣飞人、伤元夺命、浑身透电、目光制敌......那无异是说把一张好弓挂在树上,射程之内的飞禽走兽全都插翅难逃死得光光一样,谁证其能??可以肯定,站桩训练不能取代发力训练,一如发力训练不能取代得手训练一样。 六、桩功贵在持之以恒,一天半小时天天不断,效果比苦练一天休息九天要好得多。大多数人每天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在一段时间内着重练一种功法,效果比频频换式换力要好得多。 七、桩功的修证最好按松桩、紧桩、动桩的次序进行。紧桩的修证最好按伸紧、拉紧、原位紧的次序进行。动桩的修证最好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次序进行。桩功层层重要,步步不可或缺,无所谓高低之分。没有上一步的基础,下一步就很可能徒具形式,甚至劳而无功。 八、不要迷信桩功!不要轻视桩功!不要用别人的感受约束你自己的行为,不要轻信名人的断言。大多数人都证明行之有效的功法才具有普遍的意义,一两个人神吹的不要盲从!对于别人和自己依法苦修而成效甚微的功法,就要有勇气质疑它的正确与真实! 正确的功法使你成功,错误的功法使你失败,你本人就是各种功法的真伪优劣的试金石。你要相信你自己! 自学轨迹拳的下手之处 迎风挥袖 [格斗教室] 许多朋友买了《轨迹拳学教程》后,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入手。心里总在问,怎么多东西,我怎么练啊?许多人会总去读理论,总在手身腿的轨迹训练转磨磨。练了许多时日,心里还发毛,我划的轨迹对不对呢?插花直五花是不是这样的呀?总之一团糟!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拳不是这么练的。 首先把教程通读一下,了解平立斜三圆的概念就成了。练练手法、身法、腿法轨迹,其中重点是身法轨迹,要多练。就象练广播体操,大大方方,不快不慢的去做,只要划成圆就对。它们本身就是简单的狠的东西,别自己去把它搞复杂了。在头十天就练这家个和俯卧桩。 接着就要加入步法的训练,这是功夫的起步,是入门的关键性技术,也是长期训练的重要内容。步法有很多,但核心的是进步,基础是刺步、寸步,其中刺步是基础的基础。刺步的练法书上说的很清楚了,按法去练就是。如果您不得后驱逆行的要领,不要紧,可以这样引导,前脚推动前脚贴地面前搓,同时沉身一坐,双脚把身下的地面撕开,前脚拉回,很轻松的又把地面合扰。刺步练顺了,前脚一刺后脚跟上,就是寸步,没其他的讲究进步是前脚一刺,后脚大步向前“迈”进,这里的关键是要把屁股摇甩起来,用屁股把后腿甩到前面去,这就是用身子走步的技术,进步才能疾快。 另一个重点是身法发力,即打手诱导法的练习,也是入门的关键!将来你的拳法能不能发出力发好力,就要看这个功法的训练水平如何了。打手诱导法有许多拳法,但在训练中,要根据情况而定,你练什么拳法,就练相应的身法发力。如你练直拳,就练前立云的打手诱导法。刚开始练的时候,不要急于发力,而是端圆、椭圆、尾圆三个圆要流畅地摇出来,即要把1080度的发力模式做出来,这时的幅度可大些,动作要舒畅些,速度可慢些。随着动作流畅性的提高,就可以逐步加快速度,再加快速度,至三分一秒。当身法发力有了基础后,就可以把贴在胸口的拳头离开身体,进行放手训练,这就是定步整体发力训练了。 抓住这两个关键技术进行训练,就是贯穿了发力为核心的拳法训练,就可以把轨迹的技术原理基本体认到。这时你的拳法就会有步动身翻,鼓荡回环的技术风格。也只有这样,你的拳才能说是轨迹拳。当然,你还要进行模拟实战训练,求以应用。 横拳修证程序 以左横拳为例 1.左手匀速左平圆(每秒一圆,大形正确) 2.左手快速左平圆 a,快速划“小、大、小”圆(三圆为一组,圆与圆间隔一秒,突发立止) 说明:熟悉拳法完整发力的模式 b.快速划“小、大、小、大……”圆(连续不停,轨迹正确) 说明:熟悉拳法连续发力的模式 3.身法左平摇(范围尽可能作大,不要求速度,胸、腹分别练习) 3.身法快速左平摇(每秒三圆,连续做10—20秒) 4.身法左平摇发力 5.左肘左平摇发力(身先肘出,身先肘回,腿保持弹性,颈不松不紧,头颈与脊柱保持连通,与之同动) 说明:以上均横步、左纵步、右纵步三面练习 6.重心流变(横步起势,启动时重心偏后,右腿登地,身左侧转,重心逐渐移至左腿,身体转至面向左方时,重心移动完毕,慢速做,反复体会,熟练为止) 7.完整发力:横步起势,左臂左平圆绞至颈部右侧,同时腹部左平圆转至左方,重心大部分位于右腿,随即腹部以上身段依次左平圆(螺旋劲),同时重心移至左腿,将手臂抛出,…… 要点:1.手臂后绞时腹部已转至目标方向,成交错劲 2.身段由腹部向上依次左平圆,成螺旋劲 2.重心的移动要熟练 3.身体的开合要到位,蓄式时身体内合(象用手折叠钢板),发力时身体一边平摇一边猛烈打开(象手放开后钢板猛烈打开)…… 流星之锤 - 抛拳 (并结束语)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抛拳速度快如闪电、重如油锤!以奇门兵器流星锤来形容毫不为过。 抛拳既有速度、又有力量,是典型的重击性拳法。 打好抛拳的诀窍是:提肩掣肘!即身体旋摇、旋转,把肩和肘提起, 抽射而出。 在身体旋摇的同时,70%的重心都压在前支撑腿上。后腿提起(记住 是提起而不是在地上拖拉)前挪,扣步于前支撑脚内侧。 但是切记:动作路线绝对不可以超过身体侧平线。 抛拳以动作、发力的形式决定其只能是其它拳法的补充性拳法!即配 合别的拳法做最后决定性的一击。所以抛拳只有单项出击,没有插花、回 环。 正规的抛拳是平行而出的。但是在实战中打击角度也可以略微调整、 改变!即出击时手臂抬得比正常体位略高。出击路线由斜上向斜下,形成 一种“盖打”的气势。由此可以“铺天盖地”般,兜头给予对方凶狠的一 击! 一定要记住,抛拳只是最后的致命一击!不要轻易地直接用抛拳去主 动进攻。除非你有绝对的把握! 闪电般的一记抛拳,其威力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啊! 你可以做这样的试验:让多名同伴轮流持靶(拳击手靶),你用这种 “盖打”式抛拳打击。看看有谁能够稳稳地拿住拳靶而不使它脱手而飞? 拳法结束语 讲到这里,我们的八种拳法就全部结束了。可能有的朋友会反映有些看不懂,也搞不 明白有些术语、理论。其实我在“关于站长”中就说过,这个网站是针对有一定基础的朋 友们而设立的。所以我并没有在“如何练”的细节上去下功夫仔细描述。而是把每一种拳 法的要点、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细节“点”了出来,供有一段练习时间却又有些 迷茫的朋友们参考的。  还是那句话,八种拳法你不可能而且不必要都要掌握。能够熟练直至精通一、两种拳法 对于防身乃至整体的升华,均能够和有所帮助了。八种拳法的创立和解释,只不过是在各 个角度、方位的具体阐述,只是给了你更大的选择而已!希望朋友们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 况具体对待,选出自己的“杀手锏”而去精练它。如此,才能说明你真正明白了通向拳法 正途的道理! 请朋友及各位学子们自明!!!如此,才不妄我一片苦心! 如果果能对各位有所帮助的话,那么真是莫大善焉!!! 撩 拳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撩拳属于冷脆短小、打闪认针(注意:是认针而不是通常拳术所说的纫 真)的拳法。它可以用来偷袭! 除撩拳外其它七种拳法无论如何加强隐蔽,却都多多少少会有所预动。 唯独撩拳,可以做到毫无预动、随势而发!所以李紫剑先生称其为“撩 拳杀人不用刀。” 撩拳以寸步、侧闪步为主;手型有内、外、前、后之分。当我方的身架 直踏对方中线(即前腿在对方双腿之间)时,俯身用掌背撩;当身架在对方 身架外侧时,拧身用掌心撩。 如此才能顺手而出,发力毫无生滞、别扭之感觉。 撩拳的发力一定是用身体(脊椎)的斜上摇旋转带起手臂,直甩而出。 但有时也可以不用身体发力,顺势甩掌打出。人的裆部是十分敏感、脆 弱,打上人就受不了!还用很大的发力吗?! 撩拳的打击目标下势是裆、上势是脸。 除其外别的目标虽击中但结果均不太乐观! 大家在练习“功舞”时特别要注意“迎风挥袖”这一式!这就是典型的 撩拳打法!上撩脸下拍裆,无论是偷袭还是对付直线型攻击拳法,效果都十 分显著。 撩拳可以配合快速的步法直接进攻;也可以与别的拳法组合运用。最典 型的组合就是:前手劈拳打肩架(手臂)、后手撩拳击裆。 横扫千军 —— 横拳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横拳气势磅礴,劲力浑厚。 横拳的打击路线是由内至外、平行而出。 我们的横拳不像形意拳那样要求“横拳起横不见横”,而是动作幅度略大。基本是由另一侧扫至同侧。举个例子,若使用右手打横拳,则拳由左肩前扫出,打至右侧。但是绝对不可以超过右侧身体的水平线。即在右臂侧平举,水平限度为限。不可以再向体外侧发展。 横拳的力度在于出拳前即加大身体(脊椎)的旋摇力度,在出拳的一瞬间身体侧靠,即把身体向对方“偎”过去打。 有人打完横拳回手速度很慢。解决回手速度慢的诀窍就是:拳收回时不要水平(即按原路线)收回。而是要循下立云的轨迹,由侧向侧下方顺势收回!这样速度就会快得很多。 横拳多为补充性打击。即配合别的拳作收尾工作。没有或者说很少有主动进攻的。 与之组合的有:劈拳接横拳、上下斜拳接横拳、平拳接横拳。总之几乎所有的挥击性拳法均可与横拳组合。特别是劈拳接横拳,心意六合拳中称为“大劈横裹”。即侧闪至对方一侧,先用劈拳击其前臂,紧跟着打劈拳的手臂顺势打出横拳击面。绝妙的组合!速度很快、力量很大;用着得劲、杀伤力惊人!凡被击中者,无不满脸开花,倒飞出去。少林和尚就擅长用这一招打人。 横拳与后分腿也是最佳搭档。后分腿踢完后,顺势转身打出横拳。无论击中与否都没有关系,这也叫“封门拳”。 横拳也可以直接用于防守反击。只要得机得势,自己的判断力和准确性都高,对付来犯的直线性进攻拳法和挥击性进攻拳法,威力都是相当的惊人! 当对方直拳攻来时,我不管不顾,略一闪身,用横拳直击其肘外部,后果可想而知。 对付冒冒失失直接用横拳(或者是散打中的外摆拳)击我者,我均立即还以颜色,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也发横拳回击。但是这横拳的方位一定是对方的同侧,即他打我左边我也打他左边(左横拳),这样才能击到其肘外部。 当用别的方法把对手打得失去反抗力,或者低头俯身了之后,我可以直接用横拳做致命的补充性打击。这时的横拳不必考虑速度,只重视发力!对准其头部,一拳就可让他冒了烟火! 如刀似钩 —— 平拳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 平拳的打击力像刀砍、又像钩子钩拉。属于长距离重击拳法。 平拳的击打路线是从体侧向正前方挥击。但是我们的平拳和拳击中的摆拳无论从动作的幅度还是发力的方式,都完全不同! 拳击中的摆拳虽然是重手拳法,但因其发力方式的局限,所以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运动轨迹加大、出现预动过大、容易被对方察觉和一击不中必定失去平衡的严重后果。而愈想加大摆拳的打击力度,则愈加加深这种不良后果。所以,真正的一流拳击高手甚至是拳王,都很少甚至不用摆拳,就是这个道理。想当初前拳王弗雷泽的陪练,号称“小烟火”的库铂,世界舆论都对其有可能夺取霍利菲尔德的拳王腰带的呼声最高。库铂就擅长摆拳。结果在比赛中正是在库铂欲使用摆拳时被小霍(当时霍利菲尔德还不算老。现在可得叫老霍了)一个前手直拳击倒在地。 摆拳一般都是力量型拳手的专利!而技术型拳手则对此很少问津。 而我们的平拳虽然也是侧向挥击性拳法,但是其出击路线极为隐蔽,角度十分狭小。不仔细看,是看不出平拳走了一个弧度的! 这就是我们的平拳的诀窍:直拳抡着打! 简单地说就是象打直拳那样打。只不过是走了一个平行向前的弧度而已!而这个弧度你基本上是看不出来的! 有人会问:既然平拳的出拳幅度这么小,那么它的打击力量能大吗?如果大那么它是靠什么来增加力量的呢?肯定不会是动作幅度吧?! 对!应该这么说,平拳的发力并不是靠手臂运动的幅度的,而是靠身体的旋摇抛射发出力量的。 说到这我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脊椎发力。我们来看:手臂快速划出一个圆,幅度很大,正常人都会看出来,大家会说这是一个圆;而脊椎快速划一个圆,因为身体的限制而几乎看不出是个圆,只能看到划圆的人的身体来回震荡。但是不可否认它的确是个圆。而圆的直径越大,则运动轨迹越大。同样的转动,圆的直径越小,产生的离心力就越大,即速度越快。大家看小孩玩的“拨浪鼓”,是不是只要捻动鼓杆使之转动,就会带动两边的用绳子系住的小锤快速划圆抡起转动,来回打在鼓上?捻动的越快,则绳子转动的越快,打击鼓面的声音越密集!其实在机器上也体现出这个原理!无论是轴还是齿轮,都是小的去带动大的。 这,就是脊椎发力的原理!!! 所以,真正好的拳术发力,不需要肢体(外表)幅度很大,而身体内部却是在大动特动的。但是外表却是几乎看不出来。 平拳的打击力度很大,就是这个原理。 我的学生姜伟,跟一位拳击手切磋时,在手戴拳套的情况下,一记后手平拳可以将对方打的原地双脚离地坐下。平拳的发力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叫平拳,只不过是根据打击方位和流程而称谓的。发力的原理没有区别! 与平拳配合的步法有刺步和弯步。但我个人认为还是侧闪步用的最多。 平拳最好是使用插花(即左右平拳连击)。但也有前手撕、掖配合后手平拳的。 插花平拳的第一拳的目标一定是对方的进攻武器或者是距你最近的肢体。主动进攻时第一拳直击其手臂外侧,可以将对方打得身体旋转到一边,后手接上,一拳就见效! 当对方使用直线型拳法迎面击来时,前手平拳的目标一定是其外肘部!打得好一拳即可把他的手臂废掉。 对付现在某些人极为喜欢、也极为“流行”的高腿,用平拳打阻击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对于踢头、踢胸,只要微微侧闪一步,对准其胫骨一拳打去,对方当即会“马失前蹄”!相对来说,胫骨怎样也没有拳头硬! 如果想用平拳来打阻击,特别是要想准确地打到对方高速击过来的胳膊、腿上,还要下大功夫去磨炼!在“模拟实战”中多去练习这种类型的打法。否则则不易见效! 恨地无环 —— 上斜拳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斜拳分为上斜拳和下斜拳。 上斜拳是典型的强击拳!与之配合的步法有弯步、斜步,有时斜踮步也可以配合使用。 上斜拳的发力方式为从斜下向斜上兜打,有一股“旱地拔葱”的崩劲! 上斜拳可以发长劲,也可以发短劲!这要视个人具体练法与爱好而定。 发长劲即动作轨迹略大,抽射的劲力十足,可以弥补发力功夫略欠火候者的不足。 发短劲即是就在身前晃动,动作轨迹极短,全靠身体抖弹旋摇。发力功夫过关、特别是抖大杆子功夫有成者,打出的上斜拳的杀伤力足以致命。 建议初学者在长劲上下下功夫,同时辅以大杆子,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届时短劲功夫则水到渠成! 上斜拳在达到目标的瞬间有个“抽拉”的劲道。打在人身上可以产生如匕首刺入人体后横着上挑似的功效。 上斜拳的“抽拉”劲道的配合动作,可以产生“拐着弯”打人的功效。对于用胳膊架挡者,可以挤进其胳膊打在其身体上。这就是所谓的“高手身上会拐弯”的解释。 上斜拳因轨迹大小不同,所以打击的机制也各不相同。用长劲时可以硬打硬要,强击对方。这时发力方向是向斜上、向前的扑打式发力;而还有一种发力的轨迹是向斜上、向内钩拽,用以截击对方的攻击武器。特别是对付拳法的直线性攻击,一个上斜拳击在其肘部,立马就可以使他这条胳膊报废! 上斜拳最好是插花打法!前手上斜拳定位(打得准就打肘、没把握就尽管打。因为拳走圆形,所以碰到攻击也可以荡开其攻击武器),后手上斜拳足以立刻结束战斗! 插花上斜拳配合弯步再妙不过! 上斜拳的发力是劲由足蹬,用腰、胯发力,用小臂去排、挤,用拳头去冲击! 上斜拳是挂在人身上打、绞在人身上打!把人抱在怀里打!这一点尤为重要!可能对上斜拳实战体会不深的人不太理解这句话。望大家在模拟实战阶段即好好去体会。时间一长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难理解。 上斜拳与撕手配合也尤为巧妙!前手握住对方手臂(握不住就揪衣袖),向外侧牵拉,顺势走弯步,后手上斜拳直取后脑勺。真正的一击必杀!大家可以试试,在你牵拉对方时,只管走弯步,身体会顺着对方的抵抗力毫不费劲地整体飘动旋转,自然而然地就会转到对方身侧后。极具“四两拨千斤”的问道! 下斜拳俗称“滚肚红”。打法轨迹有上、下、远、近之分。 向上、近距离是强攻!对付直线猛冲过来者,侧刺步展身打出下斜拳,对方就像送上来一般。他的脸会与你的拳头“热烈接吻”!当然后果可不是甜蜜的,很可能是他鼻青脸肿地倒在地上甚至昏死过去。 在缠斗或近身格斗中,一个近距离下斜拳击裆(或小腹),足有使对方交户口本的可能! 近距离下斜拳的“近距离”是以自身为参照物的。这种下斜拳专门攻击对方的攻击武器。比如对方正面踢裆,撤步下斜拳击其胫骨;对方侧扫来,进步下斜拳击其大腿内侧,都足以使对方“马失前蹄”。 注意:下斜拳击到位前也有一个“抽拽”的劲力!它和上斜拳的作用机制原理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发力的轨迹与动作的路线。 如斧击物-劈拳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劈拳在字面上就容易使人联想到刀劈斧剁。 劈拳是强击性拳法。分为双劈拳和单手劈拳。单手劈拳又让我细分成专打专打肩架的整体劈拳(权且称为大劈拳)和专们防反的主体劈拳(权且称为小劈拳)。 劈拳可不要误会仅仅是只有向下的劈劲。还应该有向前的刀割劲和向回的抽拽劲。具体解释就是在一起手时就有向正前方(与身体相对应)的前劲、向下落时的下劈劲和到位后的抽拽劲。发力轨迹为从前额至胸腹,而不是仅仅的提起手来下劈。这样的劈拳才能浑厚有力,才能做到“碰到对方那儿就让他那儿受打击”。 在做劈拳打击到位的一瞬间,一定要前脚斜下踩、身体抖射,配合拳法把劲力迥放出来。 双劈拳走踮步、寸步、进步、侧闪步均可;单劈拳走侧闪步。 双劈拳适合体态高大、实力强劲的人。对敌时双手提起,用步法调整好距离,接近对方后,无论是肩架还是头、胸,尽管放手一劈了之!通俗地讲就是“搂头就砸”! 正常人对付这种劈拳一般就是举臂上架,岂不知这样所受的创伤会更重!须知一条胳膊再有力,也是挡不住整体下砸之力的。“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听说过吗?! 居高临下的一击,往往会把人整个地砸倒在地!即使肩架再好,也难逃肩架被打散、身体特别是后脑勺受到剧烈震荡的厄运。 这么显著的效果是以体态和强劲的功力做保证的。若是你在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还是不练也罢! 大劈拳适合不同人种,只要发力过关便可! 主动进攻时专打对方肩架(前手臂)。只要距离合适便走侧闪步闪到对方体外(比如说对方左手左脚在前,自己就往右走,即体外),在身体到位步还未落实之际,整体下沉,一个劈拳即可让其伸出的手“报废”。紧跟着后手上斜拳,对方立刻人仰马翻。 防反型劈拳是专门对付对方直线型冲击拳法的。不过这一步要经过特殊的训练。因为要能在对方有进攻的瞬间判断出来并且得机得势,并非易事。非有“泛视、同动”的功夫不可。 小劈拳也是专门用来打击敌前锋手和防反直线型冲击拳法的。无论是主动进攻还是防反进攻,只要侧闪过一旁,只管放手劈砸对方的前锋手。因为人体生理构造的限制,所以尺骨就一定比桡骨粗大。即使没有练习过拳法的人,用尺骨和桡骨对撞,受不了的一定是桡骨。用劈拳击打对方前锋手时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在击打到位的瞬间,小臂(指打劈拳的这只手臂)有一个微小的由外向内的滚动的动作。只要这个动作掌握住并练好,那么不用发多少劲,一样打的对方痛入骨髓,好似用钢刀刮骨一般。 劈拳如果用好,只要得机得势,打在对方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整体打出、打的原地坐下、肩架打垮等等。 现在有人有这么一种论调,说“真正的好劈拳是将人整体打出,而不是原地打坐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对手只要是活人,那么无论他练没练过功夫,身态都是时时在变化的!静止只是相对的。特别是在干起架来,一定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看似向下的劈拳却可以将人倒着打飞出去?其实这正是劈拳劲力走向浑厚的结果。上面说过,劈拳从起手就有向前的劲(如刀向前割)、向下的劲(如斧击物)、向后抽拽的劲。正是这样的动作路线,才形成了劈拳的从前额至腹部的半圆形轨迹。如果对手是长年练拳、桩功比较扎实的人,那么劈拳一出手,正好是劲力向前方走的话,打在对方肩架上就会使他产生向后的位移。在这一瞬间向下的劲又猛然涌过来,必定又产生了向下的“挫”劲。这两股劲力合到对方身上,他不倒着出去才怪呢!我们可以做个试验,让对方正面站好,你先平行推他,让他感觉一下力量是不是平行地使他后退;然后再在平行推他时猛然加一个向下按的劲。这时他肯定会感觉到在后退的同时还有要往下坐的力量。这,就是劈拳可以把人打得向后倒飞出去的原理! 打对方的身体一定是这样。但打对方的胳膊(肩架)就不一定了。因为对方的身体有高有矮、肩架的功力有深有浅、肩架活动范围有高有低。如果对方身材比较高大,肩架的方位正好是我方一出手即走前劲时的碰撞点,则对方倒着出去!如果对方身材较矮或肩架很低,我出劈拳时向下的劲才砸到对方的落点上,那么一定是对方原地坐下。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试验一样,你按住对方不使推劲而直接使用向下挫的劲,对方一定会有身体下坐的感觉。 这是对一般练过功夫、桩功比较扎实的人说的。那么对没有练过功夫的人,你若是劈他伸出来的胳膊,若打在他的中节向上的部位,可能会把他打得向前一头栽倒(对有功力的人更会出现这种效果。这就是劈拳向回抽拽的劲的作用);如果打在他的小臂上,却可能仅仅是打得手臂发软下垂,严重点打成骨折,却不一定会打得使他倒飞出去。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练过桩功的人整体的架子就“发飘”,特别是胳膊,更是发软。不像练过桩功的人那样具有支撑力(具体说应该叫“不定向支撑力”),有桩功的人可以把劲力从他的胳膊传到、渗透到他的身体内;没有桩功的人的“软”胳膊却不会达到这种功效。这股劲仅在他的胳膊上就“断”了,产生的效果就只是向下的劈抽劲。如果对方的手臂高抬,劈拳的前劲正好击在其臂上,也不过是其手臂承受不住这股力道而反撞到自己的脸上而倒下。所以用劈拳把人打出什么效果,不仅要得势、更要得机!在什么状态下打出什么效果,这是一定的。 所以,同样是能把人打倒,难道你就可以说“把人打的整体倒飞出去的人比把人打得原地坐下的人的功力大”吗?难道你就能说“把人打得倒飞出去的才是真正的好劈拳”吗?这未免太武断了吧?! 劈拳难练,用的好更不容易!起码我就知道,一般功力的人的劈拳是很难将人打倒的! 威武霸道 —— 撞拳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撞捶可以用大炮来形容。是典型的重拳。它没有直拳的轻巧灵动,适用范围广阔,有的只是一击必杀的威捍霸气。 撞捶的标准步距是一步半。太长不利于发力、太短不利于距离,同样不利于发力。 打撞捶时对于手型大家可能都不太注意,有所忽略。它的手型不是像直拳那样直着出去的,而是用拳锋对着正前方,小臂以微微由内向外划园、滚动方式前击的。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却影响着撞捶的发力方式。它的好处是:一、有利于身体抖弹发力时将体重直接“贯”到对方的体内;二、如果象直拳那样直接出拳则在身体前撞拳头才到位的瞬间将前臂“憋死”,以至于影响发力的效果。而这种滚动式前击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撞捶只有侧向单击,即前手攻击,没有左右连击。换句话说,左腿在前用左拳,右腿在前用右拳。一拳即生死立判,何须左右连击? 当然,撞捶可以同时双拳齐出,大形是虎扑。只不过将掌换成拳而已。双撞捶的大形即为形意的马形,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 撞捶说是侧向单击,也不是就是说不可以用后手打撞捶。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在极短距离内,前手撕、掖住对方,在不用换步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撞捶发力的方式打出后拳。只要效果相同、目的达到,那么变变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做撞捶时气势一定要浑雄!步向前蹚、身向前撞、拳臂抖射、头向前砸(就像用前额要撞击对方的胸膛一样),一气呵成、一态贯通、一往无前、一举成功!切忌畏畏缩缩、迟滞不前!要猛地扑进对方的怀里打。古谱有云“打人如亲嘴”,斯是其言也! 与撞捶配合的步法有:寸步、刺步、踮步、歪步、倒序歪步。进步理论上是可以用的,但实际中如果可以接触到对方前臂,再进步则步态往往过大,双方身体很容易造成碰撞而不利于出拳、发力。 撞捶一般均用于防反打法。极少出现主动进攻的状态。 倒序歪步(又称歪踮步)撞捶对付直线型进攻有特殊奇效!后脚横挪让位,前脚突射,一拳立马结束战斗。 撞捶主攻目标为胸、腹部。 撞捶的发力方式只有一种,而髋部的角度调整却可以发出数种方式的力。 有人称形意崩拳打人,将人原地打坐下使用的是什么力、将人打出去又使用的是什么力。什么金、木、水、火、土都上来了。又有人解释说其实金、木、水、火、土是每种拳力的表达方式,比如暴烈的就是火,浑厚的就是土。这种论调略看有理,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有不少老形意拳家称自己,当敌人来犯时想都不想,不期然而然地一下就让对方失去了战斗力,过后自己都不明白是怎么打的。那么我想问的是,这些人在遭受突袭时还思考过用什么力吗?不就是那么一下子吗?当一个人长期磨练一种方式、动作后,这种方式、动作就以意识形态的形式贮存在人的大脑里(皮质层下)了。变成了人们俗称的“下意识”的反应了。当危险来临时,他只能去靠这种“下意识”的反应去抵御。就像我们不经意地碰到滚烫的东西而“下意识”地缩手一样。他是不可能靠主观判断去应对的。 撞捶把人打的原地坐下的力道,是髋部角度缩小、步法的“突发立止”时产生的力量涌上来就形成了一股向前、向下的“挫”劲,这才把人打的“扑通”一下原地倒下;把人打的倒飞出去是髋部张开、放园,这股力量是向前的,身体的前撞、前砸加上拳头的向前冲击,人当然得倒飞出去了。 所以说,再神秘的拳术也是科学的人体形态的衍变!再怎么冠上神功秘技的帽子,也不可能脱离人体科学。虽然人类还远没有发展到可以解释一切文明的程度。 轻快潇洒 -- 直拳 锋利小刀 [格斗教室] 直拳以机枪来形容并不为过!直拳分为前手直拳和插花直拳。前手直拳又分为长距离抛射式直拳和短距离重击式直拳。后手直拳一般没有直接使用的,基本上都是配合前手的击打肩架和撕、掖手控制后再使用。 前手长距离抛射式直拳主要以主体发力为主。以速度为主,以奇、巧为上。专攻对方的头、面部。角度特别刁钻。步法配合较多,以寸步、刺步、踮步、进步为主。可以辅以歪步、斜步、倒序歪步。配合的步法不必太注重发力,关键以轻快为主。只要闪避过对方的火力点即可。虽然步法可以不参与发力,但是由于是主体发力,整个上体配合出拳在抖射抛弹,所以看似轻快的前手直拳力量也会大得多。最起码比拳击的刺拳、散打的前手拳力量大得多。 前手长距离抛射式直拳建议专司抽射对方头、面部。不提倡击胸部及其以下部位。 在运作时注意动步时后脚要提起来"走",而不是在地上拖、拉。 其进攻型打法以侧闪位、在得机得势时用后手击打、控制对方肩架同时击打和先用腿踢同时发拳击打为佳。 反击型打法以闪避开对方火力点后直取要害为佳。 ﹡这里所说的"进攻型打法"和"反击型打法"(防反型)只是借用了世俗的称谓而已。我不承认有"虚晃"一说和"防守后再反击"这种打法。在实战中都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将安全交给步法,拳脚专司攻击。正确的叫法应为"先发攻击"和"后发攻击"。但是为了初学者明白攻击的时机,先权暂时用这些称谓了。(以后不再提示,下同) 前手长距离抛射式直拳在实战中是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拳法。因为每一组进攻(特别是腿击)后,无论打击效果如何,都要求打出这一拳。我们称其为"封门拳"。 前手超短距离重击式直拳类似于撞捶,属于整体寸击发力。总体要求是作用距离不要过大,前臂弯曲,发力时基本上看不出前臂有明显的位移,只能看到发拳者身体剧烈地一抖。其实这时拳早已收势。发拳者可以明显地体验到蹚、闯之气势。步法以寸步、踮步为主。一步即可。其作用点为对方的面、胸部。 这种打击方式不适于直接进攻,一般均用作防反打法。最妙于对方的侧击,我直取中线,一拳即可让对方昏死过去。即使对方勉强支撑,倒地时也并不一定知道我方是如何打的。可以真正做到"动则崩翻"。 这种直拳与撞捶的不同之处在于目标取向不同;身架也比撞捶拔高。 虽然它的威力很大,属于强击式拳法,但这并不是初学者可以掌握的。初学者必须明白了发力原理并且切实地掌握了后,才可以发挥出力道来。建议这一拳留作加深修炼课程来完成。 事在人为,只要勤加练习,掌握它也并不是难事! 介绍一种前手直拳和后手直拳的打法。 前手直拳:双方对峙,我首先发难,用快速的步法优势迅速接近对方,同时前手直拳猛击对方的前锋手的拳头,紧接着后手直拳补充打击。 为什么要首先打击其前锋手的拳头呢?这是因为对方一般的思维都是顾忌自身的要害部位,比如头、胸等。他是想象不到我方是首先攻击其前拳的。这一击便足可以使对方对我最有威胁的前锋手立时"憋"住,发不出攻击力来。这样有利于我方迅速捕捉时机,为下一步的打击创造条件。 后手直拳:双方对峙,我首先发难,用快速的步法优势迅速接近对方,同时前手抓握住对方的前手腕(握不住就揪衣袖),抓住后撑住,用手的感知力去预测对方的抵抗方向并时时破坏(这一点其实在打斗中是极为一瞬间的事,根本不可能用正常思维反应去判断。这就对练功中对于感知力的练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后手直拳猛击其前小臂。这一击便可把对方"武器(手臂)"干掉。对方没有东西打你了,接下来该干什么?什么,还不知道?笨蛋,接下来就该你打他了!! 插花直拳并不要求很大的力度(其实其作用方式也决定了其不可能有很大的力度),就是讲求一个"快"。插花直拳是典型的抢攻型打法。 插花直拳要求三拳一定要在不到一秒(最多一秒)内完成。慢吞吞的三拳便达不到抢攻的目的。插花直拳快的秘诀是:身、手不同步!即发力时身体摇身体的,双手走双手的。身摇一次,双手连击三次。发拳时看不到明显的发拳、收拳动作过程!总之就是要求密集!!"啪啪啪"一瞬间三拳已经完成! 插花直拳接前分腿是最佳拍档。打拳后起腿是踢(腿法),落腿是步(步法)。同时解决了你追击不便的矛盾。 插花直拳接前分腿就是用于直接进攻!打打踢踢、踢踢打打,什么神功秘技,均架不住这种疯狂的冲击! 轨迹拳学ABC——拳法问答(上) 李紫剑 1、学习拳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握拳。从武术资料上看,拳头的握法多多,人人都说他的握法最为科学。请问先生,若依你之见,哪种握法最好? 答:郎平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一种握法都有其一定的优点和长处,也难免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十全十美的拳型是不存在的,一无是处的拳型也还没有发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有具体到某一种击打方式时,我们才有理由说哪种握法最科学,也就是最好。如果笼统而言,一概而论,就好比叫人回答镰刀和斧头哪种最好、汽车轮船哪种最好一样,叫人从何说起呢? 可以肯定,把手握成拳是人的本能。小孩子一生下来,第一件事便是紧握双拳并大声宣告自己的到来,诚如老李写的一首打油诗:“他一落地便用先天之气发出一声呐喊,同时紧握双拳准备搏击人生。” 小孩子的拳是最原始的握法,是拳的毛坯,毛坯经过加工修整,就成为母拳,就是说它是一切拳法的母体,一切拳型均从此派生。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母拳的最好的握法是什么。 我依自己的亲身体会比较拳型,认为母拳最好的握法是:四指自然卷向手心,四指的梢节和根节平行,根节和底节垂直,指尖轻抵手掌。大指中节压住拳眼,梢节压住食指中节。 在此基础上,突出食指第二关节就是牛心拳,突出中指第一关节就是鹤嘴拳,也叫鹅头拳,其他变化不一而足。 传统母拳的握法是四指卷紧,大指内侧压住二三两指的中节,拳头紧握。这种握法的好处是自我感觉十分有劲,信心倍增。其不足之处是手紧时手臂往往不由自主地跟着紧,容易造成出拳的沉顿。同时,如前扫述的母拳的握法是大指挤紧四指,传统的母拳是大指包紧二指,相比之下,现代母拳的长处就多一些。 至于有人把大指直指拳面,有人把大指包于四指之内,这些握法弊病太多,所以最好不用。 2、拳头要不要握紧?手臂要不要用力? 答:拳头是不是要握紧,也就是说手指是不是要卷,要看是什么拳法和用什么部位作尖锋。冲击拳法手指不必卷得太紧,因为正确的冲击是用拳顶击打目标,与手指紧不紧关系不大,只要拳背与小臂平行,手腕保持挺劲,即使五指不用四两力,照样打得歹徒筋断骨头折!这就是说,直拳和撞捶,手指是不必握得太紧的,除了极限时的一紧用十分力外,平时用一二成力足可以了。 挥击拳法是用侧锋击打,手指相应就得握得紧一些,因为手松往往导致腕肘也松,挥击性拳法相应要握得紧一些,时常保持八九成力。 但是有的人反应较迟钝,手平时松惯了,到时候紧不起来,有时候也会误事。那么,注意手指卷紧、手臂相对放松,也不失为一种可取之法。总之要因人而异,不可一概而论。 至于手臂用不用力?可以肯定是要用的。但这个力不是横力,而是轴向对争、节节前拉的力。这个力,就是三线贯通的贯通力。 3、冲击拳法一定要用拳顶吗?为什么武林有拳不如掌的说法呢? 答:通常并不等于全部,冲击以拳顶为尖端的比例最大,但其他部位同样可以用于冲击。 传统技术“放人”时,惯用的就是手掌;传统武术贴身发力用掌“抖打”时,用的就是腕骨。俗话说的“拳不如掌”,并不是说远距离冲击时拳顶的杀伤力不如掌推,而是说贴身震击时,腕骨的杀伤力惊人。因为把拳抵在人身上发力,人感受到的压力而不是冲击力,所以可以把人击倒,但一般不致于把人打坏。用手指抵住对方身体,然后抖身发力用腕骨撞击目标,其间有二三寸远的冲程,劲力当然就爆烈得多。同时拳面的面积是腕骨面积的10倍,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同样的体力,当然就“拳不如掌”了。 插人的眼睛拳顶不如指尖,推人的口鼻拳顶不如掌根。根据情况相时而用,才是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4、请问挥击拳法通常用哪些部位攻击?有一定吗? 答:由于挥击形同刀砍,所以挥击的作用部位称作侧锋。挥击的方向不同,侧锋也就各不相同,这不是可以固定的。 假如你正面对敌,用平拳打敌人的头部时,如果目标是太阳穴或下巴骨,那么尖锋就应该用拳顶;如果目标是耳朵,那么侧锋就应该用手掌。 假如你侧身对敌,用横拳打敌人的头部时,如果目标是头面,那么侧锋最好是拳背;如果目标是颈部,那么侧锋最好是掌下沿。 假如你正面对敌,用劈拳打敌人的头部时,如果目标是头面,那么侧锋最好是手掌;假如目标是太阳穴,那么侧锋最好是掌根;假如目标是颈部,那么铡锋最好是掌下沿。 当你正面对敌撩拳击裆时,侧锋也以手掌为宜。如果用拳顶,你就得花大力气调整身态,出力不讨好,就是傻子也不会那样做! 由此可见,同一个大形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手法,只要方便实用,哪里都可以用。 5、拳法怎样才算快?怎样才能快? 答:拳法的快大体有三个意思,一是出拳收拳速度快,二是单拳循环速度快,三是双拳替换速度快。 没见出手,已被打中,这就是出拳速度快。感到打中,拳早抽回,这就是收拳速度快。单拳连击不分头尾,这叫循环速度快。双拳连击七上八下密如雨点。这就叫替换速度快。 出拳速度要想快,就要身先手出,基础先进;收拳速度要想快,就要身先手回,基础先退。掌握好前后少半拍的时间差,速度自然快得多。 循环速度要想快,请在轨迹运动上下功夫。把手法轨迹的正圆按照拳法走向拉成椭圆,结合身腰的运动反复****练一个模式,轻车熟路后渐渐提速,不久就会快得惊人。 替换速度要想快,就必须强调局部自律。第一前后手的时间差是少半拍而不能是一拍。第二身腰的腰应是回环摇而不是循环摇。第三是身体的转应是五花而不只是调整角度,即转身与位移相结合。第四是局部对应合理分工,尽量减少能源浪费。第五是调动一切活动能量,注间生机造势与借力乘势相结合。这些都是需要在练习时细心体认的东西,认识它们要有一个过程。一下子讲得越详细分解得越详细,人越会无所措足手,所以在此不作详述。 6、拳法与步法如何谐调?先出拳好还是先出脚好? 答:先出脚有先出脚的好处,后出脚有后出脚的优点,任何一种动法都有它的适应症,所以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以偏赅全。 手动脚动适于直接攻击,例如先发直拳。它的好处是手到位时整体还在运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全身的质量,或者说能把全身的重量集中到手上。 脚手同动利于认打,倒如弯步平拳。它的好处是把安全交给腿,把攻击交给手,在同一个时间内让开打到,从容不迫且游刃有余。 脚动手动适用于诱打骗打。明知走到那个地方敌人必然作出某种反应,故意走到那里去给他“可乘之机”,然后守株待兔。 什么时候拳先动,什么时候手先动,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当机立断,而不能一成不变。若不然古人就不会说“得胜之机,不可言传”了。 7、怎样才能增加拳头的力量?怎样才能增加拳头的硬度? 答:拳头要想有力量,第一要技术好,第二要实力强。关于技术即发力技术前边已经讲过,现在我们着重来讲讲实力。 实力从很大程度上讲取决于肌肉束的半径和肌肉的物理性状,只有肌肉束够粗而且伸缩力够强的肌群才能造就强大的实力。而优质优量的肌肉组织从很大程度上讲来自锻炼。 快速举杠铃、推铁棒、抖大杆、打桩板、揉石球、玩哑铃、打砂包、拉重力滑轮、练俯卧桩等等都可以增强实力。实力功法和徒手发力交叉练习,用不了多久拳击的力量就会剧增。 用同样的劲,皮锤和铁锤的杀伤力差加紧极大。这说明硬度与杀伤力有关。所以,古今武人大都重视拳头硬度的训练。 古传至今的提高拳头硬度的方法,主要是打纸垫、打砂包,也有用狗皮代替纸垫的,据说效果更好。也有人用药物洗手,据说可以使皮肉结实骨质致密。但是据我的亲身体会和长期研究,发现种种秘传功法的效果离传说中的功效和人们的期望相差太远,想叫拳头坚如铁石实在是不可能。 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皮肤再练也变不成铁皮,骨砂再练也不可能改变生理结构。强度刺激只会使皮肤粗糙长茧,骨头断裂变形,这一点,生理解剖已有定论。至于用药物洗手,洗了后打砂包不觉疼,那不过是洗手药中掺有麻醉剂,使神经麻痹无知觉的缘故,并不是药物助长了什么功力。大多数洗手药都注明皮肤破裂者不可用,便是因为毒素一旦渗透皮下将造成深度中毒的缘故。 但是,效果不神奇并不能说没一点效果,经过长期的打纸垫、打砂包,确实可以使手部肌肉坚实有力,手腕强劲有力,因此大大加强了杀伤力,也是功不可没的。所以,认为拳头的硬度可以无限度地提高直至坚逾钢铁显然是不切现实的,走另一个极端不肯让拳头接触一点坚硬的东西一味捕风捉影地空打则实属荒唐和愚味。 所以,砂包想打你就打,纸垫想练你就练。你只要不急于求成蛮练野打,而是耐心地十年如一日地下长远功夫,练什么都是可以的。千万不要突击练什么速成功夫,练什么都是可以的。千万不要突击练什么速成功夫,功夫若可以速成,它就不叫功夫了!也不要咬着牙苦练功夫,把手打烂了治、治好了再打烂,再治再打、再烂再治,功夫不是这种练法!如果苦练就能出真功,中国能吃苦的人还少吗?为什么高手寥若晨星呢?练功,必须顺应生理、讲究科学方是正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