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揭秘:并未拒绝承认中共政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15:29:51

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揭秘:并未拒绝承认中共政权

2010年05月12日  凤凰网历史

核心提示:1949年9月,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艾奇逊在一次有关美国对外政策的谈话中,表达了“美国可以不赞成中国共产党政权,但不一定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意思。艾奇逊对此解释道:美国与其他国家维持外交关系,主要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相互之间需要做生意,美国与其他国家建交,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利益,并不表明赞成这些政权。艾奇逊的上面表述,寓意深远,实际上是表示美国将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内部对即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政权,主要是立即承认还是推迟承认,是无条件承认还是有条件承认的分歧,并没有采取公开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僵硬和敌视的立场。

文章摘自《共和国从这里起步》 作者:白云涛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从1949年初开始,美国政府意识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大陆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政府面临与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外交关系也成为必然的问题。因此,在与国民党政府这条“沉船”拉开距离的同时,美国政府希望尽可能争取与中国共产党进行接触,以免中国共产党完全倒向苏联。为了能够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官方接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各大城市时,驻在沈阳、北平、南京、上海、武汉、重庆的原美国外交官员,总数有800余人,都没有返归美国,而是留在这些城市,希望仍以美国外交官员身份与中国共产党政府发生事务性联系。但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政府与各国之间的任何外交关系,对于各国驻原国民党政府的使节,只把他们当做普通侨民对待,不当做外交代表对待。美国通过原外交人员与中国共产党进行接触的企图和中国共产党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政策互不相容。美国的外交人员赖着不走,中国共产党就采取“挤”的策略。如此一来,冲突自然在所难免。

1948年10月底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后,美国宣布保留驻国民党政府的沈阳领事馆,并同驻其他各大城市的美国领事馆进行密码电台联系。当时,在旅顺、大连、沈阳、长春都有一定数量的苏联驻军,在沈阳的苏联驻东北代表坚决反对美国在距离苏联如此近的城市使用电台。就中国共产党而言,在全国解放战争正在紧张进行,东北成为解放军后勤基地的情况下,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美国领事馆的电台向国民党方面泄露了中共方面的有关情报,同样也不愿意美国沈阳领事馆内的电台继续存在并使用下去。因此,1948年11月15日,沈阳军管会颁布命令,禁止任何个人私设电台,包括中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擅自设立者,必须在指定时间之内,将电台交给军管会保存。美国政府指示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瓦尔德坚持“领事馆惯常的权利和特权”,瓦尔德遂以电台属美国政府财产为由,拒绝执行沈阳军管会的命令。18日,沈阳军管会强行没收了美国驻沈阳领事馆的电台。

美国政府同瓦尔德及其下属失去联系后,通过驻香港总领馆与中共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乔冠华交涉,没有结果。1949年3月至5月,美国又令滞留在北平的美国前北平总领事柯乐博致函北平军管会外侨事务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和北平市市长,询问瓦尔德等人情况,也没有得到回答。5月31日,美国公开宣布关闭驻沈阳领事馆。6月7日,中方将美国决定关闭驻沈阳领事馆的指示交给瓦尔德,并准许瓦尔德同在南京和北平的美国领事馆进行明码电台联系。当月,沈阳市破获美国间谍案,新华社宣布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参与了间谍活动,美国驻沈阳领事馆被监控起来。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承认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成为美国政府必须立即考虑的问题。自国务卿艾奇逊提出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三条基本原则之后,美国政府就一直用这三条考量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对于第一条新政权事实上控制了大部分领土、国家机构并能维持公共秩序和第三条新政权的统治权为其人民普遍默认,美国政府并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第二条,即新政权有能力并愿意履行国际义务,美国要求中国共产党政权延续国民党时代订立的各种条约,与新中国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猴吃麻花——满拧,双方几次接触的结果是,非但没有达成互相理解,反而隔阂越来越深。但是,虽然美国对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并愿意履行国际义务”的考量非常失望,却并没有因此而彻底地实行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政策。

当时,对承(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等仍滞留在中国的美国外交人员,倾向于不要拖泥带水,尽快与中国共产党政权建立外交关系和贸易关系。已经返归美国的司徒雷登等人,主张“慢慢来”,“等待新政权走第一步”,在何种时候,以何种方式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要等待时机。1949年9月,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艾奇逊在一次有关美国对外政策的谈话中,表达了“美国可以不赞成中国共产党政权,但不一定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意思。艾奇逊对此解释道:美国与其他国家维持外交关系,主要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相互之间需要做生意,美国与其他国家建交,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利益,并不表明赞成这些政权。艾奇逊的上面表述,寓意深远,实际上是表示美国将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内部对即将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政权,主要是立即承认还是推迟承认,是无条件承认还是有条件承认的分歧,并没有采取公开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僵硬和敌视的立场。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中央人民政府告以公函形式致送各国政府。仍然滞留在北平的美国前北平总领事柯乐博也收到了周恩来致送的中国政府的公函,并立即转电给华盛顿。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声称:中国共产党关于外交承认的要求并没有包含其准备履行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政府在征求国会意见之前是不会承认中国共产党政府的。

10月6日至8日,美国国务院举行了为期3天的圆桌会议,讨论是否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问题。经过讨论,大多数与会者主张无条件或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并与之进行贸易。他们的理由是:1. 承认无所失,不承认无所得;2. 承认有利于美国开展贸易;3. 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讲,承认有利于争取中国民心;4. 从历史上看,承认与美国从“门户开放”以来所奉行的政策相一致;5. 承认有利于中国不倒向苏联;6. 承认有利于同中国人民的关系正常化等。主张有条件地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所提出的条件主要是:1. 美国必须等待中国共产党建立有效的国家机构;2. 中国共产党必须明确表示愿意接受国际义务,善待外国;3. 为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必须同中国共产党讨价还价;4. 承认须寻找恰当时机等。少数人坚决反对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他们的理由是:1. 任何反动的政权都比共产党“民主”、“自由”,如果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就会加速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2. 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就意味着美国抛弃和背叛从前的盟友;3. 如果美国执意推行对共产主义的“分化”政策,“慷慨”的政策不能奏效,相反,强硬的对策才能迫使其与苏联分道扬镳。在会议期间,艾奇逊一次次挡住国会内外亲蒋分子要求政府承诺不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无理要求,只是虚与委蛇,反复表示在正式采取行动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之前,一定会慎重考虑。

尽管圆桌会议多数与会者主张承认新中国,但美国国务院在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问题上,还必须考虑政治影响和“公众反映”。随后,美国国家舆论中心就是否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问题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有30%的人表示“反对所有类型的共产主义,反对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11%的人认为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只会“加强共产主义的力量”,还有38%的人认为蒋介石是反共的,支持他会对美国有利。

恰在此时,中美之间发生了“瓦尔德事件”。

10月11日,瓦尔德将美国驻沈阳领事馆内的中国雇工姬玉衡殴打致伤。10月24日,沈阳市公安局拘捕瓦尔德。一周后,公安局将瓦尔德移送沈阳市人民法院审判。11月21日,瓦尔德和其他4名参与殴打姬玉衡的外籍职员被判数月徒刑,缓刑一年,然后驱逐出境。随后,沈阳市人民法院以美国总领事馆指挥掩护间谍活动为由,宣判将领事馆全体外籍人员驱逐出境。1949年12月11日,瓦尔德一行离开中国。

瓦尔德被拘捕的消息传到美国,立即引起舆论大哗。艾奇逊向美国新闻界表示:瓦尔德被捕,打消了美国承认中共政权的任何可能性。艾奇逊还致函30个国家的外长,要求一致抗议中国对瓦尔德及其下属的“违背国际关系基本概念”的处置。17个仍有外交代表滞留在中国的国家里,有15个国家,包括即将承认新中国的印度、瑞士、丹麦、挪威、瑞典等国,都追随美国,就“瓦尔德事件”向新中国提出抗议或同意提出抗议。

美国政府内部关于承认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争论,中国共产党是了解的。但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始终认为美国是不会轻易承认新中国的,对于美国承认新中国和与新中国建交,并没有抱多大希望。他们认为:如果急于要求美国承认,自己就会陷入被动。周恩来说:“美国国会吵嚷承认不承认新中国,其实,这有什么了不起?即使你承认我,我承认不承认你,还尚待考虑。”

在当时美苏冷战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中,美国的国际战略是,如果发生与苏联的军事战争,在西方采取战略进攻,在东方采取战略防御。有鉴于此,考虑到共产党中国将在1950年攻占台湾,而台湾对于美国的战略重要性还不足以使美国使用武力与共产党中国对抗,因此美国决定继续实行弃蒋弃台政策。1950年1月5日和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和其他盟国尊重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美国不会卷入中国内争之中,美国的西太平洋环形防御带不包括台湾等。此时,新中国开始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布布告,宣布收回并征用美国、法国和荷兰在北京的兵营地产。仍然滞留在北京的柯乐博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指示,于1月9日和11日两次致函周恩来,在声明兵营实际已经成为办公室的同时,要求继续使用兵营地产。两封信均被退回。1月10日,美国政府要求英国外交部向中国递交正式答复,表示如果征用果然发生,美国政府将不得不关闭所有在共产党中国的官方机构,撤回所有官方人员。美国政府认为这是对共产党中国的有力威胁,但“挤走”帝国主义在华官方人员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目的。1月14日,中国警察进入美、法、荷兵营。美国国务院随即宣布从中国大陆撤回所有官方人员。时在苏联的毛泽东于1月18日致电刘少奇说:“美国撤退在华的一切官方人员,此事对我们极为有利,惟民主人士中害恐美病者,可能对我们征用外国兵营等行动有所不满,请注意解释。”

3月15日,艾奇逊在演讲中说道:美国之所以至今不承认中国,是因为中国在对待我们的官方代表方面,没有遵守正常的国际行为准则。

与政治承认紧密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民党政权龟缩在台湾一隅,当然不能在联合国继续代表中国人民并行使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任何权利。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否认国民党集团出席第四届联合国大会的资格。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的合法政府。11月15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分别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第四届联大主席罗慕洛,郑重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的合法政府。国民党已经流亡溃散,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要求立即取消正在出席本届联大的“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参加联合国的一切权利。18日,赖伊以中国人民政府的电报并非来自联合国会员国为由,罗慕洛以中国人民政府的要求必须经过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的审查才能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为由,建议不列入联合国大会议程。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等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向赖伊提出抗议。22日,联合国秘书处把中国政府的两项电文,作为联合国的正式文件,分发给联合国各会员国。23日,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在联合国发表声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两项电文中的立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声称,美国政府反对中国政府的电报,因为该政府尚未为美国和其他许多联合国会员国所承认。

1950年1月7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和苏联方面达成一致意见,由中国外交部向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一个声明,否认前国民党政府代表继续在安理会代表中国的合法地位,如果中国发表声明后国民党代表继续留在安理会,苏联将拒绝出席安理会。8日,周恩来外长致电罗慕洛、赖伊并请转安理会理事国代表团,要求将国民党代表从联合国安理会开除出去。10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在安理会提出支持中国政府上述电文的提案,并声明在安理会开除国民党代表之前,苏联将不参加安理会的工作。12日,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苏联提案。美国提出把中国代表权问题视为“牵涉全权证书的程序问题”,即由于苏联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以否认台湾出席联合国安理会的全权证书,而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政权,所以认为台湾代表的全权证书有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同时还表示:应该把一个国家进入联合国与承认一个政权区分开来,在有关中国是否进入联合国问题上,美国听任多数票表决,也不要求其他国家追随美国的立场。

在12日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苏联提案时,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根据美国国务卿的精神发言说:美国因承认国民党政权,因而反对苏联提案剥夺国民党政权在安理会的代表权。但美国认为苏联提案所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涉及一国代表全权证书的程序问题,因而美国的反对票不应视为“否决票”,如果安理会多数通过苏联提案,美国政府将加以接受。

13日,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苏联的提案,就接纳中国共产党代表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并从安理会驱逐国民党政权代表问题进行表决,在当时11个安理会成员国中,苏联、印度、南斯拉夫投了赞成票,英国、挪威投了弃权票,美国、法国、埃及、厄瓜多尔、古巴、国民党政府代表投了反对票。挪威在1月7日宣布承认新中国,并断绝了与国民党的关系,但在投票中却投了弃权票。3月,挪威在和中国进行建交谈判时,解释此次投反对票的原因说:挪威代表之所以弃权,是因为在投票前了解到苏联提案不可能通过,说明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中国方面认为:有关提案能否通过是一回事,挪威持什么态度则是另一回事,挪威政府所作的解释不能令人满意。中挪建交遂搁置下来。后经证实,投票前,挪威至少曾向法国表示,如果法国投赞成票,挪威也将投赞成票,但法国因不满新中国支持印度支那的抗法斗争,因而投了反对票,挪威也因此投了弃权票。

通过投票,苏联提案被否决。苏联代表团随即宣布退出安理会,并表示只要安理会中还有国民党集团的代表,苏联代表团便不参加安理会的工作;安理会一切有国民党集团代表参加而做出的决议,苏联将不承认其合法,并且苏联当然不受安理会决议的约束。

苏联宣布退出联合国安理会后,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担心苏联及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成立一个和联合国分庭抗礼的国际组织,世界将尖锐地分成两半,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从2月到6月,赖伊开始四处奔波,往返于华盛顿、伦敦、巴黎、海牙、日内瓦和莫斯科,在安理会会员国之间积极“斡旋”,力图尽快促使新中国政权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在赖伊的“奔波”下,投反对票的埃及、厄瓜多尔、法国都对承认新中国和接纳新中国代表进入联合国安理会有了重新考虑的表示。埃及外交部对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表决结果表示不快,厄瓜多尔表示打算断绝与国民党集团的外交关系,法国表示再次就此问题进行投票会考虑投弃权票。种种迹象表明,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方向发展。

但是,就在此时,伴随着对新中国收回美国在北京的兵营地产措施的严重不满,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问题开始持坚决反对立场。美国政府认为:苏联退出联合国是一种讹诈,如果这一次联合国做了让步,日后苏联就会得寸进尺;苏联不会轻易退出联合国,即使苏联退出了,联合国也要继续干下去;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今天结束了联合国,明天自由世界就会要求有一个新的组织来替代它。为了竭力阻挠赖伊实现使新中国政权取得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活动,美国政府一面百般劝说赖伊不要继续为此而奔波,一面向各安理会会员国施加影响,明确说明美国绝不接受苏联的讹诈,绝不改变反对的立场。在美国的极力阻挠之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代表权一事数月来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而美国的无理阻挠,加重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美国政府的敌视心理,中美关系也很自然地朝着不友好的方向越走越远。

恰在此时爆发的朝鲜战争,使赖伊的“斡旋”戛然而止。而美国朝野上下,均认为北朝鲜对韩国的突然袭击,是以苏联和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对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立即由所谓的中立立场变成坚决的敌视对抗。美国先是放弃“弃蒋弃台”政策而实行“保台护蒋”政策,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同时,美对新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全面封锁。随后,中美两国在朝鲜兵戎相见,惨烈厮杀。自此,中美两国非常不幸地走入长达20年的对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