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人》概论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10:49
《相对人》概论
  
  文/广州老农
  
  《相对论》是个非常抽象的理论,尽管爱因斯坦先生提出来已有近一百年,绝大多数人却依然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最难理解的倒不是什么空间与时间的弯曲性,而是其中所谓的相对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搞个美女欢喜一宿是一夜,在看守所里躲一晚上猫猫也是一夜,时钟转的长度与速度没有任何差异,但人的感觉却天壤之别。这便是相对论最晦涩难懂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如今研究《相对论》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少得连物理系的研究生们宁愿杀猪卖肉都懒得涉足。这似乎是爱因斯坦理论最大的失败。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这个理论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相对论》本身也不例外。研究生们不愿意吊这个理论,并不能否认这个理论的英明。至少在有些人那里,这个理论还是有市场的,我说的这部分人,就是那些最执着的教授们。
  
  在众多依旧坚持研究《相对论》的教授中,有一位是出类拔萃的,我说的是最近已经病入膏肓霍金教授。霍金最大的贡献是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领会到了极至,并把所有看了《时间简史》的人都引到了不见天日的黑洞里去。有人觉得霍金是个伟人,但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也许是个最大的骗子。人们都知道,霍金的生活基本上是没有阳光的,那么作为这个世界少有的明白人,如果他有那么一丝一毫的妒忌之心的话,便会成就出貌似非常科学的黑洞原理来。这也许是其最诡秘或者最高明的地方。
  
  在中国研究《相对论》的教授中,也有一位非常出色,那就是北京警察学院的高峰教授。高教授在其新书《城管执法操作实务》中,对《相对论》的观点进行了革命性的总结与创新,从而使该理论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活力。这对九泉之下的爱因斯坦先生无疑是最大的安慰。而作为高教授研究成果的标志,应该是其首先提出的概念“相对人”。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但丰富和发展了《相对论》,而且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教授研究《相对论》的心得及其做出的贡献,显然比那个畸形的美国人更胜一筹。那么,“相对人”究竟是怎样的含义呢?认真阅读了高教授的研究成果后,人们可以轻易做出如下的理解。
  
  首先,“相对人”是一个受《相对论》规定并约束的社会实体,这个实体不是一般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社会人,其社会属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相对人”受《相对论》的规定和约束,是因为除去其人的属性外,更具备了非人的特性。这是《相对论》最本质的要求。说到这个问题,有必要先了解什么是非人。提起非人,人们首先会想到一种表述,即所谓的“非人的折磨”,那大概是形容阶级敌人残害革命志士的手段。其中提到的非人,是形容其手段的残忍。这种关于非人的理解,显然最符合其字面的意思,也就是野兽或者畜生了。但是,当提起“相对人”所拥有的非人属性时,是不可能理解为野兽的,它们应该是另外的一个群体,也就是任人宰割的牛羊,是野兽们的猎物。这样说来,“相对人”的属性就格外明确了,它们应该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也许真的如那些牛马一样,是一群不具备人的基本权益或者资格,总要遭受野兽和畜生们虐待的人。这其实是一种宿命,这种宿命为《相对论》的原理所制约,是“相对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  
  
  “相对人”之所以受《相对论》制约,原因是明确的,那是因为作为人的它们,只是相对而已,并不是绝对意义上完整的人。认真研究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在人类的很多时代都存在着“相对人”,比如奴隶社会,那时的奴隶就是标准的“相对人”。这些人生理上长着完整的肢体,但在社会结构中却连猪狗都不如,主人们不可能将其看做真正的人。到了后来的封建社会,“相对人”的比例明确减少了,但实际数量却始终在增加。想想看,无论是秦汉还是宋明,有哪个朝代不是遍地的“相对人”呢?这也许就是万恶的旧社会的特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只要旧社会存在,就必然存在有“相对人”。可以展望的是,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相对人”,恐怕只有等到新社会了。当旧社会的“相对人”翻身得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时,“相对人”这个群体才会彻底完整起来。这样的结果,整个社会都成主人了,《相对论》也便没有吊用了,“相对人”的概念也便会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
  
  由“相对人”与《相对论》的关系可以看出,只有明白了“相对人”最基本的属性,才可能进一步了解它的其它属性。
  
  “相对人”的第二个特性,是指其存在的根源,也就是相对于“完整人”而论的基础。学过阴阳五行理论的人都明白,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有阴必有阳,有矛必有盾。“相对人”之所以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是因为社会的对立面当中,存在着一个完整独立的人群,我们姑且称之为“完整人”。如前所述,“相对人”实际上是非人,那么与之相对的“完整人”则必然是一种完完全全的人了。这种人是怎样的完全呢?多年前曾经有一本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叫做《社会发展简史》,学过那个课程的人应该对“完整人”都有最基本的认识。这种人用如今最直白的话语来解释,是拥有“相对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的特权的人。这些人把握社会的命脉,占有着社会的财富,左右着“相对人”的命运,他们是这个社会真正的主人。但相比之下的“相对人”,则完全是供养服侍“完整人”的下等人。“相对人”因为“完整人”的存在而使自己的生命有了意义,生活有了色彩。他们的存在是应该感激“完整人”的。
  
  “相对人”的第三个特性,是其存在的动力。一位伟人曾教导民众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人为什么要与人斗了才其乐无穷呢?既然是斗,按照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是双方都其乐无穷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其乐无穷的人,似乎总是那些“完整人”。“相对人”们猪狗都不如,勉强活在世上已经够幸运的了,哪敢奢望其乐无穷呢?而不可否认的是,“完整人”对“相对人”的管制或者打斗,成就了“相对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总以为“完整人”会将“相对人”们活活欺负死,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理解。大家都知道一个故事,说的是一种鱼。为了让这种鱼长期生存,人们专门将它们的天敌放在同一个池子里。完整人对于“相对人”的意义,其实恰恰就是这种天敌。由此可见,“完整人”对“相对人”的欺压奴役,给“相对人”带来了生存的力量与动力,最终形成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对人”最后一个特性,就是其自我满足特性。虽然它们从来没有被当做完整的或者真正的人,虽然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承受“完整人“的凌辱,它们却从来没有怨言。相反,在很多时候,它们甚至还要对”完整人“们感恩戴德。有人说这是天生的奴性,而事实上却完全是难言的无奈。想想看,抛开所谓的社会属性,具体到每一个“相对人”来说,谁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灵?既然是生灵,那么为了活着,就不得不做出所有可能的牺牲,包括为“完整人”做奴隶。
  
  “相对人”的概念虽然在爱因斯坦死后半个多世纪后才提出,其现实意义却比相对论更NB。昨天在某网站看到一条评论说,中国在50年内必然会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认真研究了高峰教授关于“相对人”的成果后,我认为那评论的作者实在是太过保守了。谁敢说今年的高峰教授不会为中国人拿回第一个诺贝尔奖杯呢?不过说到获奖的专业,也许有点难为挪威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因为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设立一个名叫“屠夫学”的专业,而高峰教授从事的研究,显然与屠夫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