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伪县长亲自撰写的《昔日洮南》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4:30:55

洮南伪县长亲自撰写的《昔日洮南》历史

关键词:伪县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洮南论坛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tn.ccoo.cn/forum
  • 感谢 ayu25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点击率:98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小时候在父亲的本夹子中,偶然得到里面夹着的王克民先生写的“昔日洮南”手抄本,纸已经泛黄,是一家公私合营工厂的稿纸,纸有些发脆,当时,对县志并不懂是怎么一回事,但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竟又认真的抄写了一份。参加工作以后,我把那份发黄的手抄本示人,不想被人借去后竟没有归还,很心疼,就那些公私合营的稿纸就是一段历史。我本身是学历史的,对家乡的历史更偏爱有余,我把自己抄的那份小心的保管起来,并不轻易再拿出来给人看,害怕再有损失。近两年,我市城市建设有了大的发展,洮南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洮南,变得我这个老洮南人也不认得了。有时一个人坐在那里,呆呆的回想着过去,可记忆总是模糊的,我想,这才多长时间呀,怎么就不清楚了,如果时间更长些又会怎么样呢?由于这个想法,迫使我把王克明先生的“昔日洮南”手抄本找出来,编辑成册,以留给后人,免出差错。

为了让人们记住王先生对洮南的贡献,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以嗜读者。

王克明,生于1898年,卒于1979年。洮南县人,民国十三年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法科。毕业回到家乡,后任师中校校长,师中校即县初级中学校和师范讲习学校的合称。1927年9月13日王克明率领师中校的学生,举行洮南历史上第一次反日示威游行,反对张海鹏向日本出让洮南土地的计划,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九一八事变后,他流亡北平,1936年回洮出任日满协和会长。八个月后,到齐齐哈尔任市公署教育股长。后表现出与日本人不愿合作态度,触怒日本人,1945年初,被日本人拘押。八一五东北光复后,组织了“黑龙江省国民党党务复兴会”王克明任宣传部副部长,一个多月自行解散。后接受维持会委任为洮北数县教育复兴督学,时逢国共二次合作尚未破裂之际,他回到洮南视察。正值东北人民自治军洮南支队组建,摘掉国民党洮南县党部牌子,解散了国民党县党部,王克明见势,乃于家中不出。洮南支队副政委胡秉权邀王克明出任洮南县长,是洮南历史上第一届民主政权,他也成了第一任民主政府县长。1945年月日12月21日,洮南陷于光复军手中,匪师长李树范请王克明担任县长,他拒绝,后匪杀人恫吓,王惧怕,乃允。1946年1月30日我军收复洮南,王克明没有跟着土匪逃跑,待罪在家。部队首长再请王克明出任县长,10天后社会秩序好转,他辞职。2月政府拘捕王克明,一个月后释放。从此他以开明人士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土改开始后王克明再次入狱,原因是大学毕业,当过国民党县长。1949年获释。1951年镇反运动时公安局让其低头认罪,5月5日洮南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合办公室以“以合法地位进行反革命活动并积极参加筹划军款供给匪军反革命罪”拟判死刑。1955年2月22日判罪20年,1957年重审,改判7年,半年后刑满释放,时年已六十。王先生人生多劫,深表同情,然传世之作“昔日洮南”不失为了解洮南之珍贵史料。

                    

编者     杰哥

                 

 

昔日洮南

本书之意义,因县志遗失,恐后来之人欲追溯洮南以往之事迹,而无从查考。

本书以初浅文字,简略叙述,以便后来之人,易于明了洮南之概况。

本书取名“昔日洮南”因所记载者,系民国二十年前后之事耳。

本书仅述明过去的事实,对于年月日未能记载者,因无文卷可参考,遗憾之处,请读者谅之。

本书写于一九五九年一月一日。

此稿本待修正之后,送交图书馆,以作报答政府宽大之德,为乡土历史上参考之材料。

序言

余生于昌图,长于洮南。由洮南土地而滋长,受洮南教育而培养。洮邑父老,余之叔伯也;洮邑子女,余之兄妹也。蒙洮邑父老兄妹之爱戴而名彰,而身显。噫!洮邑对我其庇护,可云大矣。生我者父母,成我名者,洮邑之人民也。故我对于爱乡土之心,较之而为深切也。余年六十矣,早我而生者,多半物化,后我而生者,对于洮邑乡土历史,毫无印象,实难追述,恐后来之人,欲知洮南之所谓洮南者,亦已难矣。在民国二十年前,洮邑文人有王彤光﹡者,曾以三年之功,著成县志草稿四本,考察颇为周详,因彼时县中文献,尚可考证故耳,后随事变(九•一八)未克刊印,即遭遗失。至于余所写昔日洮南,但凭记忆,二闻遗老之言,较之县志仅具梗概而已,我以此书,报洮南待我之厚,养我之德,至于错讹未尽之处多多,后之读者,视见谅之。

放荒以前

洮南原系东蒙伊克前旗,扎萨克图王,吴泰所属之土地也。吴泰为满清时代所封,内蒙四十七王之一,属于图什业图王盟长之下十王之一。南界达尔罕王,东界高丽树公,西界吐什吐,北界大岑(岭),疆域数百里,除辽阔之草原外,其中少数土地为近代蒙民所开垦,馀皆荒芜无垠。为本旗游牧人民牧养之广场也。

放荒原因

当光绪庚子乱后,吴泰与彭印君,争扎萨克图王位于京师,缠讼多年,所费不资,后吴泰胜利,袭王位,因欠债务事故,转托奉天将军,代奏请光绪皇帝,准其开放本旗王荒,偿清债务,并借地养民(指汉人而言),乃于光绪二十八年牌示周知,于光绪二十九年春,始铺绳放地,招户报领。然至本旗,必须经过达尔罕王领土,乃与该王商妥,开放一里宽道路(从郑家屯到太平川)以便旅行往返。

放荒时情况

清光绪二十八年奉天将军赵尔巽,委张心田为放荒总办,设荒务局于洮南,办理放荒事宜。本旗土地,分上中下三等,上地三七扣,中地对扣,下地倒三七扣,中有沙包咸地,不可垦在内故也。以二八八行弓为一垧,以四十五垧为一方,先于本县开通、安广、靖安(即白城子)等四县,设府衙于洮南。蒙民所垦之地,曰户地,如欲卖出者,每垧由荒务局领价三两八钱银子,自留不卖者听,水泡池沼等处,蒙人认为有神,不在放领之内,并禁止捕鱼等事。

 

洮南名称之由来

初蒙人以洮南城名为“砂碛茅头”(蒙语),砂碛者喜鹊之意,茅头者树木之意,因有喜鹊巢于树上乃得名。树为榆树,在民国初年业已枯死,地址在洮南北城墙附近,今筑有围墙,以保其遗迹。放荒初期名洮南为双流镇,以洮蛟二河流于境内而得名。城在洮水之南,故名洮南。府者,以其设有府衙于街内而得名,洮南府管辖开通、安广、靖安等三县。

地势

地势以西北高而东南低,南北长而东西略狭,西与北为内兴安岭山脉所盘结,排成高原地带,为洮蛟两河发源之本。洮河在北,发源于索伦山。蛟流河在西,发源于老头山,两水至洮南北五里外汇合而东流,总称洮儿河,至大赉界入嫩江,洮儿河长约五百余里。蛟流河长约四百余里,两河之间俗名河夹心子,土地肥美,物产丰富,为洮北各县谷仓地带。唯当夏季患水灾为美中不足之点。洮城与西南虽为平原,然地多砂碱,不堪耕种之土地颇多,惟宜于物养事业。

气候

洮南气候完全大陆性,空气干燥,风多雨少,风常至夏季不息,因地多砂碛,每日气候变化悬殊,早晚凉而午间热,农民田间操作,早晚必备棉衣,至曙天不易,冬季甚寒,有时气温降到华氏零下二十五度左右。

城垣及街基

在放荒同时,放领街基,每丈二两八钱银子,街基每段为长方形,南北长六十丈,东西宽一百丈为一方。南至北为十五道街,东西为九道街,大街公路为三丈六尺,小街公路为二丈四尺,以通城门直路为街。城垣修筑系在光绪三十二年间,因洮蛟两河,彼时无堤坝,河水涨时,常侵入街内,故挖土为城。每面五里总计为二十五平方里,每面设城门二,共为八门。于民十九年,又于西北再扩一便门,不久即废闭。

政治

洮南首任知府为田芗谷,次任孙葆瑨,再次为欧阳朝滑,至民无后,废府改为县制,设观使于洮南以王秉钺为首任,不久又改道制,王耕木为首任,至再任王来时以洮南地近边区,变乱堪虞为理由,陈请中央政府批准,迁首尹公署于辽源(即郑家屯)与武职镇守使,吴兴权调换,来洮驻在。道尹管辖北七县,南八县,取旧制洮南府,昌图府,两府首字乃得名洮昌道。

兵备

在放荒时仅有荒务兵百余名,及至设府后,前路统领张作霖来洮驻防,其兵力为马队四营,步兵一营,分驻洮属各县,于光绪三十三年,张作霖调来奉天,换后路统领吴兴权接防。民八年吴兴权升任黑龙江督军,换张荣旅来洮接防,民十六年六月游击马队统领张海鹏来洮驻防,其兵力仅四营,马队后改为洮南镇守使,民十九年有国防军二十旅开洮整编,以上兵备除二十旅处均任剿捕事宜。在张作霖驻洮时,有蒙匪陶什陶者,强悍异常,窜扰各县,连年讨伐,损兵耗饷,足未奏效。

银行

洮南市内设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东三省官银钱号等,办理存放款项及汇兑等事,为市经济中心,外有四合公钱号等多家,仅作汇兑事务。于民六年,曾有地方储蓄会之设置,后因办事不善宜告停业。

交通

在洮四,四昂两铁路未建之前,交通基为不变,惟持大车做为运转之工具。洮南至郑家屯与齐齐哈尔之间,如至冬季大车相联不断,北往索伦,西往突泉与蒙人交易,车轮以其频繁。至铁路通车后,交通大为便利。在民十五年后,洮南往临各县,各季亦能通使汽车。

物产

特产除农作物外,首推牛马羊等为出口大宗,次为皮张与羊毛、盐碱等亦为有名,所产瓜子能销关内各处,药材亦多,约有三十余种,以甜甘草、麻黄、防风等最为有名,天然动物以黄羊、子雉鸡、野兔、毛腿鸡等,亦能畅销远地。他如索伦山之木材,洮河之鱼龟亦为有名。

洮南四景

                (一)守望远眺

在王秉钺观察使时,在城北最高处筑台,置大木于中心,亲书“首望台”三字,台取守望相助之意,每当正午鸣炮一响,曰子午炮。登台可望洮蛟二河,萦回盘绕,恰似银蛇,俯瞰市街,房屋栉比,状如蜂房。故来洮旅客,常登台以作游览,称一快事。

   诗曰:远客洮现来,均登守望台,地高能远视,畅意开心怀。

(二)洮河晚渡

洮南城东北五里,为洮蛟两河相会之处,乃交通之孔道,亦舟渡之要津也。当夏季日斜西山,两岸候渡者甚多,或坐或立,与红霞碧水相映合,称佳景也。

诗曰:白日依山西,行人待渡船,水流人影动,明月照天边。

 

(三)古城双塔

沿洮东去三十里许,河水之阳有古城在焉,相传为金代所建,现城垣湮没,已成丘陵,仅存零砖碎片耳。农民耕种地常得古物、古钱等。古城北去数里,有双塔并峙,传云元时喇嘛坟在焉,民初年尚有喇嘛僧数十名,及庙宇多间,林木环绕,绿荫古刹相映漾,风景亦佳。

诗曰:双塔元朝建,古城金代留,两朝虽不远,史迹亦难求,双塔失修久,古城作废丘,元金人不在,河水空东流。

(四)野鸡鸣春

洮城处原为荒野,虽经开垦为数无多,每当春季,草绿花明之时,各种野鸡,百灵、俄联等高鸣天空,声调百转,动人听闻,如坐草地上,闻花香听鸟语,不亚于丝竹管弦之乐,开心悦目可云佳景之一也。

诗曰:春日野鸡多,相鸣声不辍,闲坐芳草地,快乐当如何。

民谣

洮南有三害,军队、胡匪、河泛滥。(民苦而发)

溜须者真能干,镇守使称镇帅。(民聪而作)

打精米,骂白面,不打不骂小米饭。(民怨而作)

棒打黄羊,瓢拿鱼,野鸡落在饭锅里。(放荒时生活愉快而作)

 

民俗

民俗倡厚,勤苦耐劳。其对人也,以忠诚直爽相处也,食藿藜,衣短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终岁如一,无少间断,故能在最短时期能辟荒野为良田,变砂碛为都市也。

 

注﹡王彤光,又王翼廷。晚清人,生于1866年,卒于1958年,辽宁兴城人,科举出身,精书法,善诗文,著有洮南县志草稿,其洮南八景诗更为世人惊叹。洮南八景为“乔柯听鹊”、“空冰观鱼”、“大桥晓月”、“蛟浦新潮”、“鸦峰晴雪”、“羊圈秋围”、“鄂博乡傩”、“梵通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