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启动整治行动 中信银行巨额企业存款“失踪”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2:41:22
5月启动整治行动 中信银行巨额企业存款“失踪”调查

 

 



  
  案发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在内部紧急开展整治工作,出台了新的管理制度。
    
  “他犯了错误。”
  6月23号,上海泛洋城市度假村一位自称高管的人士,如此描述该企业法人代表蔡某“消失”的原因。
  记者从多个消息源获悉,蔡某由于涉及一起银行挪用资金案正配合公安机关调查,该起案件涉及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等多家银行,正是上海银监局5月18日紧急通报的六起金融风险案件之一(见本报6月5日13版《上海银监局通报六起银行案件》)。
  调查发现,该案发生在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分行,该行信贷员韩某利用假印鉴将企业客户的大额定期存单转为活期存单,并分批盗取资金约4000万元,该笔款项经过六家银行流转,最终汇入上海泛洋城市度假村的银行账户。
  案发后,中信银行对承担领导责任的该分行行长予以停职,并在内部展开业务流程整治工作。目前,信贷员韩某已经被公安机关控制,案件仍在侦查过程中。
  
  定期存款不翼而飞
  案发具有偶然性。
  熟悉该案件的银行人士透露,2005年9月,上海锅炉厂存入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分行的一张一年期的定期存单,金额超过5000万元。这笔定期存款到今年9月份才到期,但上海锅炉厂的财务人员于5月11日到银行提前支取该笔存款,却发现巨额存款不翼而飞。
  一般而言,由于定期利息比活期利息高出一个百分点左右,所以企业一般不会提前支取,这样会导致巨大的利息损失。如果不是企业提前支取一张未到期的存单,这起案件很可能继续石沉大海。
  5月13日,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召集各支行行长、分行各部门负责人开会,通报了该案初步调查情况,会上称,“有4000万左右的存款被挪用”。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可能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记者从多个消息源获悉,这笔不翼而飞的资金可谓经历曲折,从中信银行转账到华夏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约6家银行之后,最后汇入一家公司———上海泛洋城市度假村的账户。而截至发稿时为止,挪用资金的最终去向尚不得而知。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泛洋度假村是一家娱乐、休闲的三星级涉外城市度假村,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余姚路,属较小规模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案发后,该企业目前仍然正常营业。  
  权威人士透露,该公司的法人代表蔡某,目前已经被公安部门控制。上述度假村一位高层也透露,蔡某与中信银行某客户经理来往密切。
  
  根源在印鉴管理
  知情人士透露,涉嫌作案的信贷员韩某两年前即受聘为中信银行浦东分行副科级公司客户经理,是该行指定为上海锅炉厂服务的信贷员。
  作为资深的信贷员,韩某显然充分利用了银行在内部管理上的漏洞。
  通常而言,银行对于重要客户都配备专门的信贷员,并且通过该信贷员处理一些企业日常的存取款业务。银行和大客户之间的业务长期由信贷员代理,客观上提供了作案的机会。另外,由于熟悉企业的资金使用特点,韩某才敢选择在定期存单上做手脚。
  从作案流程来看,根据中信银行的规定,定期存单只能以转账方式将存款转入企业的基本存款账户,不得将定期存款用于结算或从定期存款账户中提取现金。如果需要提前支取定期存款,必须提供公章、财务专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章等印鉴。而韩某涉嫌利用工作便利伪造了企业的印鉴,重新克隆了一张存单,并利用该存单,先把定期存款转为活期,然后通过蚂蚁搬家的形式,分期分批把钱转移出去。
  6月23日,由于该案而遭停职的中信银行浦东分行前行长也证实,“这起案件的根源在印鉴管理。”他称由于韩某伪造得逞,相关经办人员均未能察觉,该行长本人也受到蒙蔽。
  但知情人士认为,中信银行的管理制度规定,企业资金一旦变动,银行须向企业发出对账单并获得企业确认,但是,制度未能执行到位以及监管失察,导致韩某得逞。
  
  内部整治
  案发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在内部紧急开展整治工作,出台了新的管理制度,规定“从2005年5月1日至今(15日)发生的单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情况,各网点由委派总会计负责进行电话确认。柜面受理单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挂失业务或企业大额支付,应由委派总会计负责向单位进行电话确认”。
  5月15日,中信上海分行会计清算部又发布《关于开展银企对账的通知》,要求客户账户余额500万元(含500万)以上的采用双人上门核对的办法,账户余额500万以下的由会计人员通过邮寄挂号信的方法进行对账。
  5月29日,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谭小风在行长办公周例会坦言:“在业务发展的同时,我行也暴露出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案件的发生给了我们极其深刻的教训。”
  谭称:“之前,我们过于强调业务要走出低谷,放松了对员工思想脉络的掌握和条线队伍的管理,疏忽了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