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读本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58:31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文章品读
    画家刘海粟曾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散文的高度评价。本篇《江南的冬景》正是这样一帧充满了美学意境的山水图。
    文中的江南,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江南,而是指江浙地区。这里的冬给郁达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眼中,江南的冬有一种明朗的情调。为了印证,他列举了几幅图: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及旱冬闲步图。这些小景不经意地融入了红、赭、黄、白、黑等色彩。冬景愈发迷离、明艳。
    既是入冬,自然离不开雪。而作者对雪的描述,相当出彩:“‘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行文看不到雪,巧妙化用诗句,避实就虚。这种取巧的手法,补充了散文没有道尽的意境,令篇章跌宕生姿。
    郁达夫的散文往往具备这样的美学特点:行文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较好地体现了其惯有的美学特征。
    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年)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随长兄赴日本留学,读预科期间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1923年至1926年间,郁达夫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编了《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并发表《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加入太阳社,在鲁迅的支持下,开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郁达夫为发起人之一。1933年4月移居杭州。1936年任福建省府参议。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等报刊副刊,写了大量政论、短评和诗词。1942年,日本入侵新加坡,郁达夫与胡愈之、王任叔等人撤退至苏门答腊。1945年被日军宪兵杀害,终年49岁。1952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