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35:27

陈奕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时间:2010-05-01 01:54 作者:陈奕伦 点击:837次

  这个故事我第一次是在1月初应景而讲。但是鉴于过去一年多来,尤其是近况,此故事配此景都甚恰当,故在此重发一遍。


  在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人叫做姬胡。姬姓是古代周朝的王姓,而姬胡也是一位周朝王室的成员。


  姬胡出生在公元前9世纪前后,是周夷王姬燮的儿子,并在公元前878年即位成为周朝的第十位天子,后世称为周厉王。


  姬胡即位的时候周朝的国力早已日趋式微,不仅时常被周边的部族欺侮,连下面的各国诸侯也逐渐开始不听话了,经常互相征讨,甚至有些人都开始称王了。于是小胡上任以后就下决心要整治这样一个中央权力衰落的局面。他首先开始改变了原来周公、召公这两个世袭公爵作为卿士的政治协商传统,而改重用荣国国主夷公和西虢国国君长父两人,一边南征北战,一边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很快,在长父的带领下,周王室的军事力量重新开始崛起。诸多原本称王的诸侯都放弃了自己的王号,也不敢再随意互相征讨了。但是小胡在经济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却进展地没有那么顺利。


  姬胡和荣夷公最重要的一项新的措施就是所谓的“专利”,也就是把所有这些公有的或者贵族拥有的山林川泽都加强了控制。现世的普遍说法认为“专利”是对这些山林川泽的国营垄断行为,但是而今又有人考据出这项措施只不过是一种税收制度而已,只是从经济上打击贵族的金库而加强中央财政。不过我今天只是讲故事,所以无所谓了。而同时,厉王在还大力发展农业。我们也不知道他当时是否想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但是根据当时的一位大臣芮良夫在《诗经·大雅·荡之什·桑柔》中所说的,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都进入了“代食”的官员的肚子里。


  如此大的变革,无论是好是坏,肯定是侵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尤其是当这种变革是国家前进一步而民间力量退后一步的时候。于是很多人开始表示他们的不满。和所有人一样,胡也不喜欢大家说他不好。当召公(这个召公应当是召穆公姬胡)告诉他“民不堪命矣”的时候,他就怒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卫国的巫师(估计还让他领导了一个特务机关),让他来监督大家的言行。只要有人说姬胡的不好,这个巫师就会报告给他,然后这个说不好的人就会被处死。最后以至于镐京人都不敢说话了,即使是在路上见到也不敢打招呼,只能互相交换个眼色。


  这样一来,厉王就高兴了,兴高采烈地告诉召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而召公则回答说:“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这段话比较长,基本上的意思呢,是说——您只是把他们的嘴堵住了而已。封堵人民的嘴比封堵河流还要厉害;您看这治水是不能光靠堵的,否则堵到后来一崩溃大家就都被冲死了,而人民也和河流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们治水都是要靠引导的,对付人民,也要引导他们说话。天子执政的时候有这样一系列的各种礼节和程序来引导大家说话,才能起到好的政治协商效果。人都长了嘴,就好像土地上有山有河一样。山河哺育了人们,而行政也得看大家能不能对不同的政令进行相应的评价。大家的意见要毫无顾虑地讲出来,您怎么能堵住呢?靠堵得话,又能堵多久呢?


  胡没听进去,于是镐京的人还是不敢说话。三年之后,发生了周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就是都城镐京城里城外的贵族、平民和农民一起把镐京给端了。姬胡于是跑到了彘,从此就流亡了,直到十四年后去世才由自己没跑出来的儿子姬静复辟王位。而共国的伯爵和则开始行使天子的职责,暂时统治起了周。有一说认为其实不是共国的和,而是卫武公姬和;还有一说则认为并不是一个人开始代行天子职责,而是周召二公一起主政。但是无论如何,这接下来的十四年的时间年号叫做共和。


  这个故事充分地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有多么腐朽和堕落。


  我很健康地响应号召,只参考了百度百科和《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弥谤》。


  PS:和谐起见,在原版基础上稍作修改。


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