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桀骜与卑柔 - 国学大师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08:13:02

顾颉刚:桀骜与卑柔

2010-02-22 16:17:16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浏览:372次 评论:0

与“大器晚成”相反,少年暴得大名者,后半生多无所成。对于这个常见的现象,人们往往以“江郎才尽”加以解释,但是阅读顾颉刚的一生可以发现,在巨大反差的命运转折中,性格起了关键的作用。
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顾颉刚学术上的黄金时期。1926年《古史辨》出版,盛名从天而降,“顾颉刚”三个字一跃而起。当时的知名学者纷纷给予这个无名后辈的著作以极高的评价。远在德国的傅斯年致信顾颉刚,认为当今“史学的中央题目,就是你这‘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顾的老师胡适也拱手把他让到了古史学第一把交椅上去:“在中国古史学上,崔述是第一次革命,顾颉刚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不须辩护的事实。”
《古史辨》的成功,一下子引来了几十位学者加入到了古史学的研究潮流。当年7月,林语堂应厦门大学之邀担任文科主任,聘任顾颉刚为国文系教授。顾颉刚抵达厦门后,林语堂又让他去换聘书,改为“研究教授”,原因是在《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的短短两个月内,顾颉刚的“学术地位突高”,“故而称谓亦须改变”。当时,顾颉刚仅是北大的助理教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研究教授”,比教授还高了一级,与沈兼士、鲁迅等知名教授同室办公。这在当时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恐怖的家庭教育

顾颉刚少年博得的大名一直“红”了30年,但之后的30年,顾颉刚在学术上基本属于停滞阶段。
少年暴得大名,与老来几无所成,固然与时代环境变迁有关,但个人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更值得注意。性格有强弱,强度不同,取舍不同,得失各异。
一个人性格中的“内核”多形成于青少年时期。顾颉刚的“十分柔和卑下”,来自于极其严厉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子虬公长年在外,母亲性格异常,对顾颉刚严厉无比,动辄就打,“我一讨饶,她就打得越凶,说‘这孩子没志气,没出息’。”3岁的时候,顾颉刚半夜尿了床,母亲就把他从床上扔了下去,疼得他痛哭不止。从那以后,顾颉刚就和他的祖母一床睡觉,直到18岁结婚。所以在顾颉刚幼小的心目中,母亲不是“母亲”,而是一个“身材高高而精神非常严峻的年青奶奶”。
7岁时,母亲因患肺结核去世。生活照顾和家庭教育就由祖母承担起来。
祖母对顾颉刚有慈爱的一面,但严厉时和母亲一样。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亲戚,用点心招待客人时,客人就分了一块点心给顾颉刚,祖母当时不作声,待客人离去后,就关起房门把顾颉刚痛打一顿,直打得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看人家吃东西。
顾颉刚说:“我的一生,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是我的祖母。简直可以说,我之所以为我,是我的祖母手自塑铸的一具艺术品。”“艺术品”之说,自然包含他对祖母慈爱的一面的报答感激之情,但也由此可以看出,严厉的家庭教育对顾颉刚个性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卑柔下的桀骜

不过,有压迫就有反抗。所以“十分柔和卑下”的顾颉刚,在严厉的环境下,自然也培养着“桀骜”的一面。这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时代大变局中,每每遇到激进的革命行为,他都会迸发出参与进去的冲动和勇气;二是勇于接受新的思潮,抛弃旧观念;三是对古人、他人的学术观点敢于怀疑,不盲从。
武昌起义爆发后,顾已无心念书,天天和同学们传阅上海的各大报纸,关注时事。“五四运动”爆发,当时顾颉刚正在苏州办理婚事。虽然没能亲身参与,但热情高昂,去信傅斯年、罗家伦两位先锋,劝其将风潮扩大。
说到顾颉刚一生学术成就的顶点——《古史辨》,则更有赖于顾性格中的那一份“桀骜”。
顾颉刚性格当中的“桀骜”基因,在怀疑古人、古书方面得到了极端充分的展现。1913年考入北大之后,顾颉刚在学术上的“叛逆”性逐渐显露出来。他经常被毛子水拉到化石桥共和党本部去听章太炎的国学讲座,听后十分钦佩。但对于章他也禁不住要抨击,并且想努力去超过他,起了个笔名“上炎”。为此常常彻夜读书,就此得了失眠症。

桀骜中的无奈

然而,说顾颉刚“桀骜”固然不错,但说其“不驯”恐怕并不是很准确。
其实,顾颉刚的“桀骜”在碰到环境压力时则往往生出许多的“无奈”。
1912年,身为中国社会党党员的顾颉刚革命热情高涨,怕家人阻拦,“未告知祖母妻子实情”,“托词”北上,意志似乎很坚定,但当父亲从南京赶到北京,潸然泪下,动以亲情,顾颉刚便“难以拒绝”,无奈南返,并听从父意报考北大去了。
顾的第一任妻子吴徵兰生病后,顾颉刚在北京多次去信哀恳家人为她治病,但父亲在外,继母在家则爱钱如命,暴戾专横,祖母又与孙媳性情不合,故一直拖而不治。顾颉刚虽然性情中具有革命性的冲动,虽然在最高学府中具有批判古今权威的勇气,但是面对家庭的压力,却没有反抗的能力。回到家里他也没有办法,十分无奈,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结发妻子死掉。至此,顾颉刚对家庭的怨恨已经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发誓不再续娶。
但是祖母和父亲“垂泪相劝”,希望他延续香火。面对垂垂老泪,他“深感自己不能率性而行”。亡妻入殓的次日,父亲就来商议续娶之事,他以心情不好为由推托。但随后休学期间,在医生、家人和纷至沓来的媒人的劝说之下,虽然觉得愧对前妻,但无奈之下,“开始认真考虑未来了”。
对顾颉刚产生过深刻影响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张静秋。顾颉刚的第二任妻子殷履安因病死于1943年,一年之后,顾与中学教师出身的张静秋结婚。张静秋抗战胜利后曾任徐州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处事极有主见,重要时刻每每迫使顾颉刚做出选择。1948年秋天,顾颉刚在兰州大学教书,面对瞬息万变的时局,他写信给张静秋请她到西北来,而远在上海的张静秋则要求丈夫回到上海来,双方相持不下,张静秋发去电报一封,称腹中胎儿有早产、难产迹象。这一下,顾颉刚只好匆匆飞回上海,下飞机后才发现上了妻子的当。


一生只宜书为伴

写到这里,以顾颉刚的性格为坐标往回看,可以看到《古史辨》的产生,固然有顾颉刚本人的卓绝努力,但是这个成就并不是偶然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把西方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方法带入20世纪的中国,通过主要代表人物胡适传递给顾颉刚,而顾本人又从古代历代学者中汲取了怀疑、批判的理性主义遗产和清代朴学的考据方法,中西两种学术精华在顾颉刚身上结合,又引发了潜藏在他本性中的性格力量,于是获得一片新天地。
而这样一种中西文化的交流又与蔡元培在北大所实行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校方针密切相关,校风由蔡元培开始大变,大量引进和扶植新派人物,积极支持新文化思潮。
时代的洪流,宽容的环境,得风气之先的老师、同学,彻底地将顾颉刚内心的那种革命性冲动充分地释放出来,使其精神达到了一生中的最佳境界。
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时代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在顾颉刚这一代人身上体现得尤为剧烈,但是同样的时代却有不同的命运和结局。这其中,个人的性格起着关键的作用。顾颉刚自幼便是一颗读书人的种子。他一生最适宜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读书,一是教书。他像他的老师胡适一样,以奖掖后辈为人生快事,一生弟子如云,都是各个学科中的当家人,堪称天下为人师者的楷模。而作为读书人,自6岁起,至87岁去世,无论革命、战乱,还是政治运动中,他都片刻未离开书本。真可谓“一生只宜书为伴”。
1980年12月25日,是顾颉刚生命的最后一天。一个月前他因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大概他已经感到死神即将降临,上午对女儿顾潮说:“我快要死了,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但是到了下午,他又坐在沙发上阅读《十三经注疏》,书中夹着一些作记号的纸条。因为有人向他约稿谈谈我国最早的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材料。
晚饭后,顾颉刚又向女儿顾洪说起第二天要写有关黄侃的回忆录。不料半个小时后,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医生全力抢救无效,顾颉刚溘然长逝。第二天,家属在医院整理遗物时发现,顾颉刚已经把日程安排填写到了12月31日。一张信纸上留有手迹:“黄侃,湖北蕲春县人”,“五四运动前,先在北大教中文系,后到中央大学教中文系”,“1936年病卒,年50”,“点完《十三经注疏》”,“《周礼正义》读完”。

顾颉刚轶事

被鲁迅戏称为“鼻公”
鲁迅杂文中频频出现调侃,在北大任教时给同事起的外号,都在丰富着他沉重之外的另一个侧面。顾颉刚是鲁迅众多对头之一,他的一个面部特点是长了个酒糟鼻子。鲁迅在给朋友的信上就戏称顾为“鼻公”,有时干脆在毛笔信中用朱笔一点以代表顾颉刚。
多写少讲,遮掩口吃
当年在北大和燕大等校上课时,顾颉刚总是穿宽大长袍,戴一副白色金边眼镜,微驼着背,显得不苟言笑。虽然旅居北京多年,却仍然脱不了一口浓重的苏州口音,再加上有点口吃,所以上课时一般学生都不易听懂。因此上课时他便扬长避短,很少侃侃而谈,除了发给学生大量资料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写板书,通常写满三四黑板,下课的铃声也就响了。

顾颉刚:桀骜与卑柔 - 国学大师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 - 国学大师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 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道 - 养生之道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中医养生的基本要点 - 养生之道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我国古建筑中的色彩 - 建筑文化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 中国古建筑的样式结构 - 建筑文化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 南北朝百姓服饰 - 服饰文化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诗经》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德行卷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聆听国学大师的养生智慧 - 养生杂谈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 传统中国哲学与争端解决 - 哲学思想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 我国古代的"内衣风云" - 服饰文化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 孔子"乐山乐水"的人生情怀 - 儒家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5》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7》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7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9》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20》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2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