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8:33:09
编著--谢国雄  
 发表--谢国芦    法名--智明  QQ:599190046 

 

 

 

   

 

 

《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一书,已经写成,手搞已寄香港了,共约38万字。编者是个出生在武夷山区中段福建省建宁县农村长大的人,幼小就喜读人文历史,一生好研汉姓文化,从二十岁参加工作当基层干部起,就勤奋好学,注重阅读人文传记史籍和姓氏专著。尤其在文革浩劫中,古籍史料难得一见,每获一本传奇什么的书,冬天打手电筒躲在棉被底下也要一口气看完。当打探到周边广昌、宁化县境有本书,大年初一冒雪也要途步三五十里非求借到不可。接着利用先后做组织、人事、供销、办厂、公安等工作出差之便,走过南北东西二十四个省市、350多个市县和许许多多乡村,借买结合,阅读到大量书籍和史册。同时还有幸拜读过许多姓氏珍藏的谱碟。曾一个姓一个姓的访谈、收集、记录、校兑、整理其来源出处、郡望分支、世家家传、堂名堂号及其先祖先贤、族系繁衍变迁情况和丰富多彩的姓氏楹联。经前后三十年的学习积累,对博大精深的汉姓文化,方有了一点点粗浅的认识,在长期防谈、探讨过程中深刻领悟到,我们中国人,无论处处地地、姓姓人人、都有一个血缘亲,同姓热、敬祖情、爱国心的共性。这是什么外来文化、思想和力量也替代不了、冲击不垮的。中国人世代谒求富强兴盛,但最爱的是人不是财,最惧怕的不是没有钱,而是怕空前绝后的衰败,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皆如此。因此,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条“善德善果”的约束。地久天长,就构成了勤劳善良、英勇顽强、坚纨不拔、爱国爱家的民族共性。难怪人们开口便是“您贵姓”?难怪我们的祖国这么大,国土这么宽,也难怪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五千年沧桑,如今人口发展到十三亿,疑聚力还是这么牢固,坚不可摧。其症结皆源于此。

众所周知,近十来年,国家已越来越重视姓氏、谱碟、宗词、古迹和传统、包括习俗在内的一切民族文化,有识之士,已透察到科学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富强统一,人民要幸福安康,社会要和谐公平,中华民族、华厦儿女最强大的凝聚力就是炎黄血脉的威力。重者得兴,背者必衰。过去先祖先贤如此,取得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胜利也是如此,现在港澳回归解决台湾问题依然如此,将来子孙后裔维护国家富强统一,仍然要靠这个血缘凝聚力的法宝。据此而生汇编《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一书之念。

当代中国是一个以汉姓为主,拥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茫茫人海,人人有姓,姓姓有祖,每个姓氏都有其自己的郡望出处和世家家传。那么,什么叫郡望,什么叫世家呢?简单说,郡望,就是其本姓的出处和地望分布。世家,就是其本姓兴宗发族的表率家传。也成为后来其本姓的堂名堂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姓都有其最鼎盛、最辉煌、最光彩时期,也曾涌现出为国为民、德高望重、建功立业,发家兴族,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也就是其本姓本族兴盛发达的先祖先贤的光辉业绩。后人以此为荣,将其事绩,或德行、或官衔、或封号、或赞语、或地名、或典故传说,作为其本姓世代承传的祖传祖训,不断超前发展,弘扬祖德,光宗耀祖,企盼本姓本族比前更加兴旺发达。

二十多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强国富民的方针政策,科技日新月异,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得很快,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正在实现大统,随着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解决愿景指日可待。在此鼎盛时期,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无不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爱家、爱祖、爱族、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某姓氏源流研究会、联谊会、某历史人物事件研讨会、应运迭出,层出不尽。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祭祀庆典、回乡投资兴业,资助慈善事业的个人和团队越来越多。国内从事姓氏源流、郡望分支、民族融合、谱碟文化研究的政府专设机构和民间自发组织的团体和个人也越来越多。仅福建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建立了姓氏源流研究会的就有三十个姓。

血缘亲情如漆似胶,敬祖重贤力大无穷。十来年中,国内如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等许多大姓,为弘扬祖德,纪念先祖业绩,激励后人读书上进,为国出力,为民造福,纷纷对原有的祠宇堂馆进行修膳扩建,有的甚至花几十万、几百万元完全新建,为祖宗花钱出力,谁也乐意。这,其实就是人民百姓敬祖爱国的具体表现。东南沿海,闽、台、浙、粤、琼、桂、湘、赣等省犹显突出。就连普通百姓花几万、几十万元建起新房也要挂上个敬祖爱国的“家堂牌”,写上本姓郡望,昭穆祖宗恩泽,配上世家楹联,敦睦子孙富强。又如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民居门头多用其本姓郡望或世家作为醒目横披。诸如“陇西衍脉”、“三槐挺秀”、“金鉴奕世”、“禄阁绪绩”、“义门生辉”、“孝友传家”、“让德流芳”等等。再如闽赣、湘赣粤赣边沿山区,人们在迎亲彩旗、灯笼上也要写上本姓世家名号,使人远瞧即知何姓联姻。原因这些地区居民的老祖多属中原南迁抪衍仍保持怀旧沿袭之习俗。还有中国人十分记重每年清明节这个缅怀先人的日子,各地大大小小的祭祖会,更少不了承前启后的姓氏、族系勉励楹联。无论婚丧喜庆、集会庆典、祭祀寻谒、楼堂馆舍落成,都少不了用上郡望、世家等姓氏文化方面的内容。然而,郡望,我国早有《郡望百家姓》、《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和《广韵》等专著可依。千百年来,已流传甚广,一般本姓皆知,可说深入人心了。世家方面的内容,无论过去和现在,都未见有全面、系统的汇集专著,但在浩瀚的书海史籍中又都可以查找到有关记载,且使用者族系有别,难以定论,故平时常用起来,往往无处可考。尤其广大农村,多只限知本姓世家,至于来源出处及所涉人物事件就一概不知了。更莫说学习继承其精髓意义,对他姓世家内容更是知之甚少了,因此,农村因写错、用错姓氏世家家传所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笑话故事时有发生。何况,建国后,从小学到高中均没有了姓氏学课文,至于郡望、世家之类的姓氏文化知识,连初、高中毕业及五十岁以下的人,大多不知怎么一回事了。各姓几千年来,曾涌现出无数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廉洁清直,青史留名的大贤杰,大德望也逐暂被淡忘贻尽了。因此,有多少人“未得志时是良民,权重拥财成罪人,为谋钱利丧人格,无恶不作乱社会”。又出现多少人,“不认父母不要祖,不讲仁义只讲钱,吃喝玩乐图痛快,管他是人是禽兽”。难怪称西方所谓自由世界的美国和日本,总人口分别仅二亿多,姓氏竟达到数万个,出生的人爱姓什么都行,难道这就叫“先进文化”?按此趋势,中国炎、黄二陵还要否,其血统凝聚力能保否?相信我们中国人是不会也不肯那样做的。值得思考、警惕的是,如今,曾被西方殖民者掌控过五十至百年的港台文化风貌席卷到大陆,似乎成了被年轻人所接受的“先进文化”了。可笑的是有的省级电视台等宣传媒体,不说采编、制作、播放内容上港台化,连播音员穿载打扮、口音、调谱也在隋之而改了。在文学、戏剧等文化内容、种类格调上,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的东西逐步消退灭迹,被外来文化“时髦”、“流行”了。难怪一代或数代年轻、年少人怎能对有关姓氏传统文化的郡望、世家内容不十分陌生了。对身从何来的伦理道德和养育自己的父母也不知爱护和敬重了。在写此书之前,笔者曾到福州、南昌、杭州等省级图书馆查找过藏书索引,皆未发现有各姓世家家传的汇集专著。只曾先后分别在河北邯郸、河南南阳和山东枣庄地区农村发现过明清时期民间木刻本,由当地进士联合编排刊刻在《家礼贴式》和《文集》及《尺牍文本》上的各姓世家家传内容。但也只局限其周边姓氏,三地木刻本,总共列出不到三百姓的世家,且内容又过于简单,但所注明各姓世家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在正史上都可找到详细记载。可见这一民族优秀文化,又能摧人学好奋进的姓氏遗传文化瑰宝已濒临失传了。一提到“世家”这个名词,只在六十岁以上文化老人皆知是怎么一回事,部份老人中还在常谈常议,记忆颇深。

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自身的优秀文化,继承先祖先贤的传统美德,增强抵制和抗拒外来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和冲击,增强和保持我们中华民族同属炎黄血统这个凝聚力,提高人们特别是未成年青少年敬祖学贤爱家爱国的自觉性,从而使炎黄血统一条根,华厦儿女一家亲的观念和凝聚力更强烈、更牢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步伐更快,构建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更完美。从既方便实用,好查好找,一看便知,特别从有利社会广大群众常用需要出发,又可起到抑贪制恶、弃奸卑丑、尊老敬贤、倡仁重德、崇义扬孝作用为目的。编者将前二十年收集积累的资料进行反复校兑整理,又用前后五年时间查阅了宋初《百家姓》、明《百家姓续编》、《郡望百家姓》、《姓氏考略》、唐林宝《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宋陈彭年、邵雍撰《广韵》、宋郑樵著《通志、氏族略》、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和民国初年《中国人名大辞典》以及当代陈明远、汪宗虎编著的《中国姓氏辞典》等姓氏专著。还先后参阅了北宋《资治通鉴》、清《四库全书》、《辞海》、《辞源》和《佩文韵府》、重刻东汉《先贤录》及二十五史有关章节。选编出当代五百个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编写成《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一书,前一百个大姓,按公元一九九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已公布的人口数量名次排列,后四百姓按常见量随便分列(因未见有按人口数的标准排列)。根据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喜好及适用。每个姓,简列出《来源》、《历代主要名人》、《郡望》、《世家》四个内容。一《来源》即各姓历史来源,主要依据权威姓氏专著记载录编。二《历代主要名人》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按朝代先后为序,简列出在中国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不含全部)的人名、年代、籍地、职衔、事件、功绩、封号、典故或传说。列点共约八千名。以正面人名为主,个别反面影响大,不能遗漏者,本着以史实为依据,以历史为准则,照样列点。(当代建国后名人,以新版《辞海》所载逝者为主,在任者仅列人名和现职)。按人之血缘共性,谁都首先想了解本姓历史上出过那些人,有过那些鼎盛和辉煌。因此,本书谨用较大篇幅列此内容。由因该书主题所限,不可能做到对各姓所有名人全列,只有尽可能对重大影响者不被遗漏。三《郡望》主要依据《郡望百家姓》、《姓氏考略》和《广韵》、《通志、氏族略》及其他史书所载编写。对各姓通认通用郡望皆注明现在地址范围,及治所详细地址,以备研讨和寻谒。对各姓宗谱、族谱、家谱、支谱等自载郡望,一概不列,如郡望最多的张姓,《郡望百家姓》及《广韵》和《通志、氏族略》、《九氏考略》等也只载共23望,而据《张氏谱图》则共载有43望。四《世家》,为本书主题,就是各姓最鼎盛,最辉煌时期,或转衰为盛的关键时期所涌现的大贤杰、大德望、国家大栋梁、人民的尊崇者,其本姓最具代表性兴宗发族者、其事绩德行成为其本姓后人,公认、崇尚、承传的人和事。都称之为世家。对各姓世家,则详细说明其来源出处,所涉人物、年代、籍地、官衔、功绩、封号、典故或传说,并配上一首主要世家楹联。

椐史料考证,我国许多汉姓,起源于商周时期,大多数姓产生于秦汉以后,据《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的六万多人名中,正如《中国姓氏辞典》所列,中国古今汉字姓共有1466个,其中单字姓1035个,复姓431个。还不包括少数民族姓。随着科学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战争的不断进行,居民的不断迁移,各民族的为断融合,朝代的建立和变更,姓氏的分布也一直在不断变化增减中,各州郡的废置也在不断变化中。到魏晋南北朝的六朝时期,当权者实行“九品中正制”,各州郡都出现了一些世代显赫的大家族,如彭城刘、清河张、颍川陈、陇西李、弘农杨、汝南周、延陵吴、琅邪、陈留王谢等。这种家族称之为“郡望”。意即这些名门望族为地方所仰望。为国家之名重。从魏晋到隋唐,从官方到民间都先后修纂了许许多多的姓氏谱,这些谱碟都记载了郡望出处和地望分布情况,我国古今汉字姓究竟有多少,至今尚未见有精确的权威统计数字。宋初《百家姓》只收列504姓,《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姓氏辞典》却收入列出1466姓,《姓氏词典》则收入达8155姓。

明清以来,各姓氏谱碟及宗祠都出现了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姓氏楹联,总结性地反映包含了许许多多历史名人故事,历代经典掌故和传说,谱碟内容也日趋完善。各姓皆以其在某一历史时期,发展最鼎盛、最光彩、最兴旺、最具代表性的人和事作为其本姓的祖训家传,通常称之为“世家”。后来即以此为堂名堂号。以此来弘扬祖德,奉行祖风,承传祖训,教育子孙后裔勤奋读书,勇攀高峰,正直为人,勤政爱民,多做贡献,报效国家,光宗耀祖,兴旺发达。姓姓如此,处处效彷,中华大地,包括已融合的少数民族在内,自然而然,就形成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经久不衰。如全国人口最多的李姓以“龙门、瑞凤”为世家、王姓以“三槐、世珍”、张姓以:“百忍、金鉴”、刘姓以“琴轩、禄阁”、陈姓以“义门、聚星”、杨姓以“四知、清白”、赵姓以“金城、廉节”、黄姓以“冢宰、孝友”、周姓以“细柳、爱莲”、吴姓以“三让、至德”为世家家传。大姓如此,其他常见姓同样有其特有的世家家传,诸如江姓以“笔花”、胡姓以“麟史”、贾姓以“三策”、柯姓以“銮坡”、易姓以“玉芝”、包姓以“栋干”、郑姓以“带草”、钱姓以“铁肝”为世家等等。究其每个姓的世家来源出处,所涉人物事件,无不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同属炎黄血脉,同一条黄河长江,同一块中华大地,同一个理想信念,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着“忠孝节义、礼义廉耻”,重德敬贤,廉洁清直,勤政爱民,奉公守法及“仁、智、礼、义、信”这样一套完整的传统美德和优良风范。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巍巍屹立在世界东方独有的光辉文化和文明象徽,也就是我们华厦儿女的民族气节。这,对于西方世界与我们是无比的。怎能一次又一次地被否定,被批判,被认定为“陈腐无用”的东西呢?那么又有什么作用、威力更大,能超越、递代这套传统的东西呢?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先烈先贤们就是靠这个最强大的凝聚力,靠着这套完整的传统美德,优良风范和民族气节的文化府蕴,才为子孙后裔开拓遗留下如此幅员辽阔的国土,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更是建设成为举世瞩目的富强大国。现在,又能看到被列强侵占掌控上百年的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胞,隔别五十多年的连宋郁蒋回防大陆老家,无一不是同根同源的强大凝聚力在起作用。可以说,国际上没有其他什么主义、思想和理论能有如此威力和作用。

中国历史的事实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服民心者治天下”。在编写《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一书过程中,清楚地知道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个大统一、大繁荣的鼎盛时期。一是汉代始终崇尚和推行了孔孟之道的儒学思想文化,铲除平服了诸候割据势力,抵御了匈奴的侵扰,解决了宦官和外戚专权的内乱,博取了“顺天意,合人心”的一次又一次恢复中兴。维系和延续了四百二十余年封建统治。二是唐代政权建立后,不但继承了尊儒敬贤、重德扬孝的优良传统,还实行了兴农重教、抓军事、搞经贸、科举选拔人才,任贤用能的开放政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不论南北东西创建连接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地的“丝绸之路”。与世界广泛接触交往,以弘扬发展自身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同时也不断引进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适合自用就采纳,不适合的就淘汰。出现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全面繁荣,成为亚洲第一大强国。文化方面,初唐时就出现“文坛四杰”和“四大书家”,接着又出现“瀛洲十八学士”及“大历十才子”,诗人满天下的景象。因此,相继出现贞观盛世和开元大治的鼎盛局面。唐代为开创高度统一的大中国奠定了国土范围的基础。使“唐人”声誉响遍宸宇达近三百年之久。三是清初从顺治到乾隆四朝,认真总结了明代后期因腐败而导致群雄聚起,民心背向,引发全国性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丧国。同时吸取了元代强权政治快覆灭的教训,重振传统文化,大兴儒学之风,注重民族融合,实行满汉一家亲,无论政治、军事都得依靠汉人治国的决策,下定决心根治腐败,从而巩固、开拓和扩展了唐代奠定的国土范围。在文化和文学上也发展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从《康熙字典》、《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的问世,到《佩文韵府》、《四库全书》成书。文学上继元末《三国演义》成书后,清代《西游记》、《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千古名著相继产生。构成了著名的康乾盛世。前后兴盛了一百五十年。当然,上述这些都是封建社会家天下的统治,后来,终因腐败登峰造极,衰亡积重难返,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有回天之力,加上国际强敌乘势入侵掠夺,造成丧权辱国。不能不被新兴民主革命彻底推翻。中国社会维系了二千一百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宣告彻底结束。

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毛泽东等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权。要五星红旗在中国上空永远飘扬,要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断繁荣富强,长治久安,要人民政权地久天长,全国人民永远幸福安康,在建国五十多年,那怕是五百多年后,也仍然是摆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执政者面前的一个最重大课题,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往何方,实现小康和全面现代化是一个目的,但最终目的是什么,以后就未见什么思想和理论明确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学说十分明确,最终目的是为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地似乎也成为一种理想主义。当前世界格局,无论东方西方,大国小国,都只千方百计为把自已的国家建设好,提高国际地位,永不满足,似乎成为近年来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实实在在”理论了。当然,我们中国人的定义也不例处,富强中国,是数千年来,华厦先祖一代又一代顽强生息,不畏艰辛,不屈不挠的追求和渴望。太多太多的事实包括历史的,眼前的,事实,都说明“国家兴衰,匹夫有责”这么一条真理,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福祸与否,事事件件,点点滴滴都与国家的盛衰、包括方针政策、形势态势、各级官员清正与否、人民群众素质高低等等,始终是紧密相关联的。要使我们祖国更加伟大富强,就少不了要全国人民众心合一,牢牢凝聚在炎黄这条血根上。其他一切事情都好办了。

基于这点认识和理念,笔者尽管在农村乡镇当基层干部四十多年,尝受了大大小小不该有的诬陷卡压以致中年丧妻失子接连患病的苦难遭遇。在极度恶劣条件和环境中,本着作为炎黄血脉一后裔,中华大地一公民,不论民族、不论区域、不论贵贱高低、不论贫富差异、也不论男女老幼和能力大小智愚。都应该为国家大局利益着想,做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因此而下定决心,用自学知识,顽强的毅力,大石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坚持在五年病痛中编写成《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一书,意将当代各常见姓,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涌现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清直廉明、建功立业的大贤杰、大德望、大祖公,系统编成一书,如能出版发行,也许还能对当今、对手中掌握或大或小权力者作点参考、对照、鞭策和制约作用。同时,还能对年轻人或未成年少儿起个如何做人做事的示范、指点作用,也是社会和广大群众常用需要的参考书。然而,书稿写成一年多经与政府文化部门和出版机构,多方联系出版事宜,至今尚未找到批准、支持、接受、承办或合作者。

需要说明的是:《当代常见姓郡望与世家简编》一书写成后,因编者长期身居农村,条件所限,无法找到专家、学者指点纠错,尚有必要审核修正,剔糟充美,加以完善,加之,编者学有所限,水平低庸,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