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氏红色之家薛驹 --东南商报网络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1:05:48
沙氏兄弟合影。

若榴花屋内沙孟海和沙文求、陈修良合影。

沙季同和王棣华在上海。

鄞州塘溪沙村出了了不起的五兄弟:沙孟海(文若)、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史永)、沙文度(沙季同),但是沙氏之家母亲、兄弟、夫妻之间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最近,塘溪镇在打造名人故居,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这些应该铭记的人。
泰栋文
坚强沙母辛劳教子
五兄弟的妈妈陈龄很坚强。1913年,陈龄年仅34岁,丈夫沙孝能因感染瘟疫突然去世,留下五个孩子,最大的沙孟海14岁,沙文求12岁,沙文汉6岁,沙文威4岁,沙季同只有2岁,还抱在母亲怀中。
陈龄对孩子们说:“你们都想读书,很好,可是家庭现在有困难,只能先保证文若读书,你们在家一边劳动,一边读小学。”于是沙文求、沙文汉参加田间劳动,半耕半读,沙孟海从小山村渡过甬江,要走一百多里路到慈北东山头的锦堂学校读书。他自小就跟着当中医的父亲学习过古文、书法,后来又师从著名学者冯君木、书画家吴昌硕,其书法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已在宁波、上海闻名。有了经济收入后,沙孟海就把几个弟弟带出去读中学、大学。
沙孟海一心护弟
沙孟海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条件出国留学,全靠他自学成才,书法更是海内闻名。他熟悉古文、考古、金石,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广州中山大学当教授,后来在南京中央大学也当过教授,解放后先后担任过浙江大学、浙江美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等。
世人只知道沙孟海是书法大家,但他掩护共产党员,掩护几个弟弟的革命事迹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他也从不讲起。1926年,共产党员冯定和团中央宣传部长李求实,叫他刻图章、转信件、找联络站租房子,他都竭尽全力帮忙。他的二弟沙文求在家乡搞农运,他也表示支持,并写信鼓励二弟要为农民做点好事。1926年夏,跟他学书法的学生陈修良和二弟沙文求奉组织之命,到广东中山大学去学习,沙孟海在上海的寓所“若榴花屋”内为他们送别。沙孟海坐着,文求站在他身旁,陈修良也站在一起,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后来沙文求参加广州的革命工作,沙孟海常给他寄钱。1928年夏,沙文求不幸被捕牺牲于广州黄花岗,沙孟海知道后痛不欲生。再加家乡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幼弟险些被沉潭,三弟文汉也被通缉。沙孟海强忍悲痛,挑起了一家十口的重担。他发现有人告沙村农会几个骨干的状,就马上设法通知他们逃走。
蒋介石要编一本蒋家小家谱,曾派人找到沙孟海,沙推说宁波无法印刷,就到了上海。1949年4月,当蒋介石又派人去找他时,他避入上海巨鹿路景华新村陈修良家,还拿着一包参考资料,关在房内写成了《转注说》一文。
沙文求与妻子王弥
沙文求1925年从上海复旦大学回来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后立即到家乡搞农民运动,并且建立了党组织,这是鄞县第一个农会,也是第一个农村党支部。1926年夏,他奉党组织之命,与陈修良一起南下广州,在中山大学一边读书,一边搞共青团的工作。1927年12月11日,沙文求参加广州暴动,时任广州团市委委员兼少先队总队长、赤卫队中队长,带着几个队员冲出重围。
1928年8月,沙文求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地在黄花岗牺牲,时年24岁。当时他妻子王弥还只有22岁,生有一女兼之。沙孟海对王弥说:“二嫂,你还年轻,可以另外找对象,我可以介绍一位诚实可靠的人。”可是王弥不愿嫁人,要照顾婆母陈龄,沙孟海很感动:“二嫂,既然如此,你母女俩的生活和教育费我一定负责到底。”王弥上侍婆母,下抚孤女,一直到1944年陈龄去世。
1948年,沙文求烈士牺牲二十周年,王弥要沙孟海在衣冠墓上撰联,沙孟海写了两句,“苍天不可问,去者日以疏”。悲痛至极,写不下去,沙文汉续了六句,“白骨今焉在,英魂当此居。宿仇恨未雪,国贼誓当除。吾志今如昔,魂其得慰诸”。
沙文求牺牲35年之后,王弥快六十岁了,她带着女儿兼之,抱着外甥沙克到广州去祭扫烈士英灵。
沙文汉与妻子陈修良
沙文汉是1925年在宁波甲种商业学校读书时加入共产党的,1926年夏毕业,沙孟海给他在青岛一家银行里找到一个“银饭碗”,可是他接受了宁波地委布置去农村搞农民运动的任务,就是回老家沙村,接他二哥的班。两兄弟分别时,在沙村故居后园山坡上种了一株银杏树。如今八十四年过去了,这棵银杏已长成参天大树。沙文汉还给他大哥写信表示:“我们自幼生长在农村,对农民疾苦深有体会,若不为他们办事,心有不安。”
沙文汉接手他二哥沙文求的沙村农运工作时,还只有18岁,他先巩固了沙村党支部和农会,并向鄞县的童夹岙、邹溪、芦浦、瞻岐发展农运,与奉化东部相连接,到1926年底象山港北岸鄞东和奉东连成一片,有农会会员三四千人。沙文汉当了滨海区农会会长,中共宁波地委将鄞东和奉东划成鄞奉部委,由卓兰芳任书记,沙文汉任组织委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工农,沙文汉在1927年5月发动了芦浦暴动,这是宁波地区的农民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27年下半年,沙文汉被任命为鄞奉部委书记,省委派卓兰芳为特派员来指导,贯彻执行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搞奉化暴动。沙文汉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工作,组织了一千多个农民,收集了十来支步枪,几十支土枪。他知道要依靠这点力量占领奉化县城是困难的,攻占宁波城更没有可能,但是蒋介石的大屠杀激起了他的复仇之火。后来蒋介石派大军来围攻,卓兰芳通知沙文汉撤走,沙文汉依靠奉化农军奚祥根的帮助,在奉化湖头渡乘了一条小船离开。1928年2月沙文汉到上海,又是找大哥沙孟海帮助,考入同文书院,一边读书,一边任团法南区委书记。
沙文汉在这时写了一首诗:“一波未息一波生,要路多从险处争,百折千回流到海,几时曾见大江平。”沙孟海对三弟这首诗念念不忘,多年后还亲自书写以纪念。
沙文汉后来被派到莫斯科进入少共国际马列学院,与陈修良相遇,1930年先后回国,又在上海做地下工作。1932年沙文汉和陈修良结婚,一同去东京,分别入东京的铁道学院和早稻田大学学习,也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抗战前回国。1937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成立,沙文汉任省委宣传部长,一度兼省外县工委书记,陈修良任省委妇委书记,从事抗日救亡和敌后抗日游击战工作。1942年又先后调到苏中、淮南新四军根据地工作。当时女儿沙尚之只有3岁,只有靠瞎眼的岳母照顾,沙文汉写了一首示儿诗。在根据地沙文汉很想念亲人,只能写诗以寄情。
1946年4月,沙文汉是华中分局城工部长,陈修良被派往南京做秘密工作。前八届共产党的南京市委书记大都已牺牲在雨花台,沙文汉送陈修良上路时送了她一首诗:“男儿一世当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欲得虎儿须入穴,如今虎穴是南京。”陈修良脱下军装,穿上旗袍,扮作南京城内一对地下党员夫妇柏炎和柯秀珍的“姑妈”,后来又扮作华德电料行的老板娘。沙文汉在1946年下半年也奉命渡海进入上海,参加上海局,任宣传部长,后来兼策反委员会副书记。他俩在京沪搞了五·二○学生运动,策反国民党的海、陆、空军,一直到1949年4月23日,迎来了南京解放,5月27日迎来了上海解放。
从1949年6月到1954年年底,沙文汉先后三次从华东局调入浙江,担任过第一任浙江省省长,陈修良从1955年调入浙江任省委宣传部代部长。
之后,虽然他们身处逆境被错划成右派,可是他俩的信仰不变,沙文汉写了“人生得失毋须计,毕竟事成终可期”的心声,陈修良也表示“谁怜冠盖锦衣梦,留得清名我不穷”。沙文汉花了三年时间,一盏孤灯,一间陋室,一身病躯,一把蒲扇,春、夏、秋、冬,一千多个日夜,写成了《中国奴隶的探讨》一书。1964年1月2日沙文汉不幸逝世。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修良先被彻底平反,1982年沙文汉又获彻底平反。陈修良平反后回到上海故居,随身带来几只破旧的箱子,里面全是发黄的文稿,还有许多珍贵的老照片。陈修良指着几箱文稿对女儿沙尚之说:“我们一生没有积下任何钱财,这些就是留给你的全部财富。”沙尚之后来说:“我一直珍藏着这些文稿,里面记录着我爸妈一生的经历,沙氏红色之家珍贵的历史。”
平反后陈修良已步入耄耋之年,但是她念念不忘的是一要为先烈先辈立传,二要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三是要为地下党、特别是南京地下党受冤屈的同志平反昭雪,她写完《潘汉年非凡一生》一书,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了一首诗:“我欲握管问上苍,小董何辜同遭殃,伤心最是无泪处,写罢传奇人断肠。”
1998年10月6日,江泽民同志第二次来华东医院看望已卧床不起的陈修良,老人与总书记谈到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反腐败问题,一个是南京地下党受冤屈的同志。后来江泽民同志积极支持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潘汉年》和电视文献片《无名英雄》,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情报专家沙文威
沙文威,后来他公开的名字叫史永,这实际上是他二哥的名字,沙文威后来就借用了。沙文威15岁在宁波四中读书时参加了共青团,一直是共青团宁波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宁波学联委员长。后来沙文威患了肺病,幸得大哥帮助养了四年病,1931年下半年大病初愈,在宁波一个小学代课时,遭人告密被捕,被押解到省里,沙孟海通过关系把他保了出来。
沙文威后来与我党一个著名的女情报专家吴先清接上关系,又依靠大哥的掩护,四次打入国民党的重要机构,开始打入武汉电话局,后来又打入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国民党军委会参事室、CC特种经济研究所,一直与李克农、吴克坚联系。沙文威搞到的情报很重要,比如1933年蒋介石聘请德国元帅塞格特作为清剿苏区的军事顾问,朱家骅把塞格特的这个德文计划译成中文,请其秘书沙孟海润色,沙文威就把它抄了出来。这份情报价值很高,得到了周恩来的称赞。有一次沙文威的两个下属被捕,周恩来担心他出事会牵连到沙孟海,立即亲自布置他离开重庆到了上海。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派大员接收,有一个叫蒋复聪的人到上海接收教育事务,问沙孟海在上海是否有熟人,沙孟海就顺手把在上海教书(为掩护)的沙文威推荐给蒋。沙文威帮了蒋复聪的大忙,又很廉洁,于是朱家骅就封他为中央研究院的专员,他就以这块公开的牌子,在上海、南京活动。上海局派他到南京搞情报策反工作,归陈修良单线领导,叔嫂联手策反了空军八大队俞渤机组起义、重庆号起义、首都警卫师的起义。
沙季同和王棣华的
生死恋
沙季同也叫沙文度,他在1926年间就跟着二哥和三哥在家乡搞农运了,而且参加了共青团,当时还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反动派反攻倒算,沙文汉是逃脱了,沙季同却被反动分子抓住装进麻袋,要沉潭,沙母陈龄大义凛然说:“我有5个儿子,你们杀了我一个,还有四个要跟你拼命。”沙村附近乡绅也出面讲话:“他不过一个孩子,你们这样做太不对了。”沙季同这才获释。沙孟海赶到沙村,被敲去了300元竹杠,才把他的幼弟带到上海。
沙季同富有艺术天才,和堂弟沙耆一起学习美术,深得徐悲鸿赏识。沙季同后来进中央大学美术系学习,住在南京大哥家。抗战爆发,他跟吴作人等到战地去写生,创作了《八·一三死难者》等画。
沙季同在学校中有一个恋人叫王棣华,是学钢琴的,人长得很漂亮。1938年,经过沙文威与八路军办事处的联系,沙季同获准去延安,改名陈正熙,在“鲁艺”学习几个月后,到了冀中参加一二○师政治部宣传部,就是贺龙的部队,并在1939年入党。不幸的是,1942年沙季同被错当成“国民党派来的大特务”关押起来,幸亏沙文威的上级周怡在延安发现了这件事,报告李克农,沙季同这才被放了出来,但是人已经疯了,不久去世。不知真相的王棣华还苦苦等着,解放以后才得知信息。后来她成为钢琴教授,终身独处。上世纪六十年代,王棣华突然宣布要结婚了,披着雪白婚纱礼服,“新郎”就是放在钢琴上的一张沙季同的小照。
稿源:   编辑: 毛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