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止观治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4:53
明治病方法者。

     既深知病源起发,当作方法治之。治病之法乃有多途,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二种方便。云何用止治病相?

     有师言:“但安心止在病处,即能治病。”所以者何?心是一期果报之主,譬如王有所至处,群贼迸散。

     次有师言:“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

     有师言:“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患,此由心识上缘,故令四大不调;若安心在下,四大自然调适,众病除矣。

     有师言:“但知诸法空无所有,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多有所治。”所以者何?由心忆想鼓作四大,故有病生;息心和悦,众病即差。故净名经云:“何为病本?所谓攀缘,云何断攀缘?谓心无所得。”如是种种说,用止治病之相非一,故知善修止法,能治众病。

    次明观治病者。有师言:“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云何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作,绵微而用。

    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雍处但言嘻。”

    有师言:“若能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息,能治众患。”一上息、二下息、三满息、四焦息、五增长息、六灭坏息、七暖息、八冷息、九冲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补息。此十二息,皆从观想心生,今略明十二息对治之相。

    上息治沈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羸损,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持息治战动,和息通治四大不和,补息资补四大衰。善用此息,可以遍治众患,推之可知。

    有师言:“善用假想观,能治众病,如人患冷,想身中火气起,即能治冷。”此如杂阿含经治病秘法七十二种法中广说。

     有师言:“但用止观检析身中,四大病不可得,心中病不可得,众病自差。”如是等种种说,用观治病,应用不同,善得其意,皆能治病。

     当知止观二法,若人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也。但今时人根机浅钝,作此观想,多不成就,世不广传,又不得于此更学气术休粮,恐生异见。

     金石草木之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若是鬼病,当用疆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此二种治病之法,若行人善得一意,即可自行兼他,况复具足通达。若都不知,则病生无治,非唯废修正法,亦恐性命有虞,岂可自行教人!是故欲休止观之者,必须善解内心治病方法。其法非一,得意在人,岂可传于文耳!

    复次,用心坐中治病,仍须更兼具十法,无不有益,十法者:一信、二用、三勤、四常住缘中、五别病因法、六方便、七久行、八知取舍、九持护、十识遮障。

云何为信?谓信此法必能治病。

何为用?谓随时常用。

何为勤?谓用之专精不息,取得差为度。

何为住缘中?谓细心念念依法,而不异缘。

何为别病因起?如上所说。

何为方便?谓吐纳运心缘想,善巧成就,不失其宜。

何为久行?谓若用之未即有益,不计日月,常习不废。

何为知取舍?谓知益即勤,有损即舍之,微细转心调治。

何为持护?谓善识异缘触犯。

何为遮障?谓得益不向外说,未损不生疑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