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53:51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问题
作者:安仰东 饶应祥  发布时间:2010-02-24 15:30:02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实施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新增贷款余额9.6万亿元,中国经济增长成功的实现了“保八”目标。经过多方努力,中国经济似乎触底反弹,增长率逐季回升,重回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是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物价开始呈现普遍上涨的势头,尤其是房价在2009年猛烈上涨,引致社会普遍担忧。根据历史经验和目前国内的经济状况,笔者认为,虽然当前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是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货膨胀的趋势不可忽视,也不排除衰退的可能,甚至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
一、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增大
自从2009年7月份CPI指数发生转折以来,我国CPI指数呈现逐步升高,2009年12月份CPI达到了1.9%,呈现出加速上扬的趋势,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更是达到了5%的水平。在2010年上半年超过3%警戒线的概率非常大。形成目前通货膨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的流动性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货币的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和投资,使得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二是货币供给超常增长,2001年以来,我国M2增速一直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2005年、2006年M2分别达到17.6%和16.9%,2007年增长16.7%, 2009年第四季度,M1增速超过30%,达到了1993年以来最高值,且M2与GDP、CPI差值反映的货币超发也达到了创纪录的25%左右。货币超发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加上此次冬季罕见的恶劣天气及基数效应影响,过多货币迅速在价格指数上施加压力。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资产的现象,势必形成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从而价格上涨由上游产品传到下游产品,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2、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通货膨胀的全面形成。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由外生性冲击造成的轻微通胀是否会一发不可收,这关键取决于人们对物价前景的预期。人们对于未来物价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实际物价水平螺旋式攀升的内在动力。社会调查资料显示,当前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预期相当明显,不断上涨的房价和金价正是这一预期的明确反映。
3、国际市场上一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也会促使国内发生通货膨胀。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大宗产品价格的波动通过贸易以及其他金融渠道影响到国内物价。美元贬值,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猛涨,从而也会推动中国的通货膨胀。由于中国是原油和有色金属、铁矿石的进口大国,在2010年全球经济基本复苏的环境下,中国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将会上升。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中国2010年原油需求年率上升3.6%,而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局预测,由于对炼钢原料的需求走强,2009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将达到5.68亿吨,增长28%;2010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将达到6.37亿吨,增长12%。目前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80美元、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指数已经从最低200上涨到目前的280,预期在2010年会继续保持上涨的势头。因此在需求量和价格都将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原料输入性通货膨胀将会上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09年11月全球食品价格上涨了7%,这是自2008年2月以来的最快速度。根据彭博社12月初对粮食贸易商、分析师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国际大米价格将从目前每吨638美元上涨63%,达到每吨1038美元。在美国,猪肉批发价格2009年已上涨了27%。美国政府还预测,2010年牛奶价格将会上涨39%,而摩根大通的报告则预测,2010年食糖价格将上涨25%。
众所周知,我国CPI指数是不含房屋价格因素的,如果加上房地产价格因素,那么目前我国CPI指数的涨幅将是惊人的。根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发布的《2009-2010年度中国房地产报告》的显示,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约4695元/平方米,全年房价涨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为近15年来涨幅最大的一年,远远超过了其他年份。而且200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了9.3713亿平方米,这一惊人的成交量轻松超过了2007年的7.6亿平方米的历史高点。
二、房地产泡沫有可能破裂进而导致经济衰退
《福布斯》杂志2009年12月18日刊文称,中国房地产是仅次于黄金的“全球第二大可能爆破的金融泡沫”。文章说:“中国很象当年日本、美国房地产泡沫崩溃前夕的景象,已迫近爆破临界点”。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完成外向型向内需型经济过度,连续5次降低利率放松银根,基础利率跌至历史最低点,货币供应量连续每年超过10%,1998年超过15%,造成市场上资金流动性过剩。但是由于当时日本上下对日元升值和经济转型的困难认识和准备不足,大量资金并不如政府所希望的那样流入制造业和服务业,而是流入容易吸纳和“见效”的股市楼市,过量投机资金的云集,造成股市楼市价格双双飙升。1985年以后的4年时间中,东京地区商业用地价格猛涨了2倍,大阪地区猛涨了8倍,东京大阪的住宅价格都上涨了2倍多。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引流资金和监管资金,而是听之任之。在资金泛滥的情况下,原本应该紧缩的信贷不仅没有紧缩,相反进一步扩张,推波助澜火上加油。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日本各大银行将房地产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来者不拒有求必应。1990年危机已经一触即发,但是银行继续大规模贷款。当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日本最大银行向房地产发放贷款总额达到50万亿日元,占贷款总额的1/4,5年间猛增2.5倍。尤其错误的是为了扩大杠杆作用增加利润,日本银行违反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协议,将持股人未实现利润当作资本金向外出借,造成流通领域里的货币数量进一步扩张。1991年日本银行总贷款额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0%,而美国仅为37%。为了争夺利润和分享市场,日本上千家财务公司和投资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也不顾政策限制,跻身于房地产金融行业,直接或间接向房地产贷款,总额高达40万亿日元。可以说日本金融机构是房地产泡沫的最大鼓吹者和最后支撑者,为泡沫源源不断输送能量直到最后一刻。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土地价格也大幅下跌。房地产价格暴跌重创了日本金融业,也重创了日本经济,甚至直至今日尚未完全恢复。
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同日本当年的情形十分相似,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1-11月,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其中约75%是房贷)增长1.6万亿元,是2007年和2008年的2倍和3.6倍(分别为8400亿元和4500亿元),预计1-11月新增个人住房贷款12000亿元。其中11月个人贷款增加2377亿元,较上月增长50%,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同期公司贷款下降40%,表明商业银行在个人贷款方面仍较为“激进”。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2009年得到银行大量资金支持:2009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获得国内贷款9119亿元,同比增长53.0%,是2000年来的最高增速,总量已超过2007和2008年全年。由于国内贷款和销售回款的大幅增长,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43.4%。2009年前11个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9.21万亿元,也就是说房地产方面的信贷规模占总信贷规模达到了47.7%。这一组数据也说明了我国的房地产捆绑了我国的金融和经济。房价连年上涨,远远超出了民众的实际购买力,严重恶化了民生,使得许多人把拥有房子这种生活必需品定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人口结构在十多年后呈现巨变,有专家预测中国人口红利最早将于2015年结束,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也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蒙上了阴影,中国支撑高房价的基础将不复存在。当人们的预期发生变化,大量被囤积的房源蜂拥到市场,谁有力量维持高房价泡沫及由此营造出来的虚幻繁荣?加上政府开始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到时候带来的经济衰退就不是危言耸听。
三、最为严重的是形成滞涨局面
2009年我国实行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大强度的经济刺激措施,可以说将经济增长的手段使用到了极致,进一步刺激的余地和空间已经非常小了,如果国内和国际环境没有出现大的改观,那么经济出现滞涨的局面将是十分可能的。
首先,2009年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突出,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贡献分化严重,2009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中,投资贡献了7.3百分点,消费贡献了4个百分点,出口拉动为负的3.6个百分点。2009年投资对GDP增长点贡献度达到95%,“铁公基”、房地产、重工业等再次取得较快发展,但其背后也直接反映经济增长并没有实现机构性的优化,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特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其次,虽然2009年我国投放了大量的货币,但是大部分并没有转化成产业资本,以40万亿元的信贷总规模、60万亿元的M2总量,仅创造33万亿元的GDP。同时当前宏观经济中呈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实业投资的吸引力在减弱。目前实业投资主要是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主要由政府来主导。也就是说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了宏大的经济刺激政策,投放了大量的投资其实并没有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并没有形成良性的经济内生增长,靠扩大内需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并不明显。
第三,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可能性加大,后续经济刺激难以为继,可能造成金融机构产生大量新的不良资产。为防止房价上涨过快,防止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宽松的货币政策迟早必将逐步退出,继续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不太现实,其结果必将导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失,这样一来,大量的项目可能由于资金紧张、资金链断裂而成为不良资产。
第四,欧美等主要的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很大,其消费能力恢复受阻,因此我国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短期因素,也反映了其经济恢复情况不甚理想,可能是个长期的艰难过程,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二是由于金融危机使得美国家庭净资产大幅度下降,储蓄率也迅速上升,曾经一度美国储蓄率变成了负的,靠借贷来支付日常支出,现在它开始提升,净资产的大幅下降和储蓄率的上升马上影响到消费支出。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更多的还是依靠于消费,美国GDP的70%都是消费,所以消费的下降对整个投资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三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银行系统还是非常脆弱,导致投资增长缓慢。刚刚发生的“杜拜世界案”590亿美元的推迟支付,马上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现在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目前为止,美国的银行资产里有80%以上和有价证券、股票、衍生工具连在一起,金融体系稍微动荡一点,对他们资产负债表马上会受到冲击,冲击接下来就是他们的金融活动会收缩,因为资产价值和市场连在一起的,收缩之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定会极大影响投资。四是个抑制复苏的中短期因素是欧洲和美国等产能利用率仍处于低水平。10月份的数据已经出来,美国产能利用率是71%,正常的情况下一般要达到80%—85%,欧洲的情况比美国还糟,是70.7%。产能利用率低意味着投资不可能大规模复苏,很难想象有更高的增长。
四、关于今后经济政策的建议
如今的经济局势既可以说是内忧外困,也可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甚至是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今后我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要为当前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所迷惑,更不要被外界所捧杀,同时也不要无所作为,要抓住历史机遇调整经济结构,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做好准备。
第一,下决心调整经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国内消费。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太过依赖基础建设投资、外贸出口,和房地产行业;消费占经济增长的比重还远不如印度,对于实现持续恢复和增长十分不利。因此,我们应当痛下决心,借经济危机的历史机遇,改革税收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全民医疗和教育体系,让大多数人有钱花,敢花钱,建立起雄厚的消费基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第二,建议国家释放一万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外汇储备,将之转化为国内消费资金。如果有一万亿美元的资金能真正用于国内消费,平均每个人可以得到5000元,这将会有效刺激广大中低收入者的消费热情,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善经济增长模式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将会彻底改变现今靠基础投资、外贸出口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不健康模式。
第三,要高度重视金融不良资产问题,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资产。1999年以来,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主要银行陆续剥离了不良贷款合计2.7万亿元人民币,形成了巨大的亏损,至今尚挂在帐上未能弥补。此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尚有未剥离不良资产2万多亿元。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银行新增贷款高达9.59万亿元,贷款总规模达到40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今后经济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然会新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这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和隐患。因此,应当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银行风险,同时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发展中解决不良贷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