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并线”:别说我是为你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3:43:36

强行“并线”:别说我是为你好

 

 

    争吵总是突如其来。可能每次都为不同的琐事,却总指向同一目标。

    这一次是接孩子。

    眼见着要到补习班的下课时间了,车子却怎么也打不着火。它已经服役快10年,身上的零件松的松,坏的坏,隔三岔五需要修理修理。最要命的是天一冷就发动不起来。你跟老公说,咱们换辆车吧,这话只是说说而已。便宜的看不上眼,贵的买不起,凑合开这一辆,起码10年前买得起车的人并不多。

    愤愤摔了车门冲到路中央,可每一辆过去的出租车都客满。孩子的委屈、老师的脸色,还有被飞奔而过的宝马溅起的一身泥水,给已经酝酿许久发酵了的情绪注入高效催化剂,爆炸一触即发。前一次是同学聚会。

    这个展示个人境况的秀场上,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充当表演者,也兼任苛刻的评判者。从女人的衣着、神色上,判断她的幸福指数;从男人的派头、语气上,辨析他的成功几率。而偏偏,当年邋遢土气的灰丫头嫁得如意郎君;当年从不入你法眼的小男生指点江山。

    别人的风光无限,反衬出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你越发笑容灿烂,惟恐那些深藏不露的自卑和怯懦被发现。等到曲终人散,推开家门,那个你曾经以为能给你依靠让人骄傲的人,居然又在联众上下棋。

    下一次是春节回家。

    终于有几天可以不被闹钟惊醒,不用加班,不用接送孩子,可你却必须去公婆家尽孝道。婆婆的嘘寒问暖从来都只针对儿子、孙子,不是这个又瘦了,就是那个气色不好,话里话外透着你的失职。那个别人的儿子、你的丈夫,却从来不会替你作任何辩解。

    如果,这个男人,这个千挑万选的丈夫,能有出息,你将不会为换一辆车而踌躇;下一次的同学聚会上,你也不会再怕人家问你家几室几厅;甚至,你可以安然做一个专职太太,认真伺候两位少爷,让你的婆婆无话可说。

    所有这些,为吵架提供口实的内容背后,是梦想的毁灭——你一直“望夫成龙”,可那个背负厚望的男人,竟浑然不觉,自甘平庸。

    他从来不为你而改变。

    这是问题的关键。只是,真正的目的往往暗藏于种种说辞之下,尽管我们因失望而不满、愤懑、抱怨,可摆得上台面的理由,却是为对方好:作为一个男人,你不能不求上进,你应该功成名就,你得有自己的位置,你要学会担当……

    我们巧妙地抹掉了这些“要求”背后的潜台词——我需要,然后以关爱的名义,一厢情愿地为对方设计生活,大到人生路径的选择,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菜。

    这是一部好电影,你得去看;运动对你有益,你要去打打球;明天参加朋友的婚礼,穿那套灰色的西装;你的同事们都升职了,你应该努力……多么熟悉的生活场景,每时每刻,都在你我身边重复。

    为了说服对方,为了使我们的诉求理直气壮,我们选择了绝佳的核心词——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可是,在这块沉甸甸、冠冕堂皇的招牌背后,又有多少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

    因为虚荣,同学聚会上,别人老公的成就,让你积聚对自己丈夫的不满;

    因为焦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让你将幸福物化为存款的多少、房子的面积、车子的好坏;

    因为逃避,在职场竞争的压力面前,寻找退路,勾画全职太太的无忧生活;

    在我们说,你需要锻炼身体的时候,是真的为对方的健康担心,还是害怕生病的麻烦和负担?在我们认为对方不求上进之时,心里存有多少背靠大树、坐享其成的念想?我们究竟是在表达关爱,还是在强加需求?

    其实,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父母或者老师的权威之下,改变自己。并且,越是对自己亲近的人,越是对自己爱的人,越是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人,越是如此。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丈夫对妻子,妻子对丈夫,概莫能外。这样一种伴随我们成长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带入我们的婚姻生活,影响夫妻的相处之道。

    总有一个人是你的真命天子,可遇而不可求。你可以选择和你类似的人,有着接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可以影响对方的路径,像两颗发生碰撞的行星,使原先的轨迹发生变化;但你永远不要强求,以为自己能够彻底改变对方。

    强行“并线”的结果,是遭遇反抗——有些人硬碰硬,针锋相对;有些人软抵抗,巧妙迂回。而那些所谓的成功改造个例,无不以牺牲对方欲求为代价。

    在婚姻的字典里,有的只是“我们”。却不知道,即便是一个共同体,也分彼此,有“你”、“我”、“我们”。有些事,是他的事,与你无关。这种界线,不是泾渭分明,如职场那样,有严格的责权利划分,它更像一种模糊数学,因人而异,讲究的是技巧和分寸。

    是的,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希望你变得更好。但是改变的动机,不是外界的强制力,而是你自己内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