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上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8:57:58

李德生(1916~ )

  中国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光山县柴山保(今新县陈店乡)李家洼村人。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九十年代中期,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李德生亲自挂帅,联合各方人士共同创建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

  几年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以“联络海内外爱国人士,爱国团结,宣传爱国精神,组织爱国工程,宏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统一”为宗旨,积极开展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老将军李德生戎马倥偬大半生,耄耋之年依然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波操劳,这火一样炽热的高尚情怀,深深地感动了四海五洲的炎黄子孙。

早期  李德生是大别山的儿子。他1916年4月出生在大山腹地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里。李家洼属柴山堡地区,当时属于河南省光山县,即今河南新县陈店乡。全村几十户人家,大都是穷人。由于家境贫困,他8岁时就成了替人放牛的放牛娃。9岁时,母亲因无钱医病去世,留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3年后,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柴山堡,他加入了儿童团,被推举为儿童团长。1930年2月,他告别父亲,参加红军。这时候,他还不满14岁。

红军时期  ,李德生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交通队员、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他参加过伟大的长征,在战斗中受过重伤。他曾受张国焘的极左路线迫害,被开除过党籍,曾背负着不公正的处分三过草地雪山。7年的红军生活,使他历尽了磨难,但也砥砺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才干,他称之为“仿佛上了一次大学”,“读了一部战斗与生活的百科全书”,“打下了革命一生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  ,他在八路军129师的几年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职务,参加过开辟根据地的战斗,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打过许多硬仗,立下了许多战功。抗战8年,他从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那里学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领导艺术,很快锻炼成为一个有智有勇的中级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期  ,他先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及二野担任旅长、师长。他带领部队鏖战中原,飞越长江天堑,进军大西南。3年的征程,他的部队歼敌数万,战功显赫,他也成了一个成熟的将领。

抗美援朝时  ,他先后在志愿军担任35师师长和12军副军长,率部参加过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及上甘岭战役。朝鲜战场的残酷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战争。中国军队以简陋的武器打败了装备先进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队,全凭的是智慧和勇气。3年的抗美援朝,他又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4年,12军圆满完成任务奉命回国。在和平的环境里,已经升任12军军长的李德生努力致力于部队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他领导的12军受到了军区和军委总部的表彰。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李德生奉调到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了三年,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将领无异于如虎添翼。回到12军后,他花了很多精力抓连队的军事训练,并且卓有成效。六十年代享誉全军、全国的郭兴福教学法就是李德生亲自下连队抓典型的产物。他在郭兴福身上倾注了许多智慧和心血,终使郭兴福教学法成为“军事和政治、理论和实际、行动和思想、战术和技术、演练和讲解、言教和身教都结合很好”的基层练兵法。郭兴福教学法受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全军很快掀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使得全军的大练兵、大比武运动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士兵的军事、政治素质显著提高。

在文化大革命中  ,李德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高层的赏识,被委以重任。1967年夏,周恩来紧急单独召见李德生,要他率部队负责解决安徽省的问题,制止武斗稳定局势。李德生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的努力下,用了不长的时间,安徽的各项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极左”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少,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呈现出上升趋势。

  1969年,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参与政治局、国务院、军委的工作,同时兼管安徽的全部工作。在中央的几年里,他的人品和才干进一步得到认可,先是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他担任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中央副主席。

  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在东北的12年中,他对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作了许多深入扎实的工作,获得中央和地方的高度赞誉。

  1985年11月,李德生到新建立的国防大学担任政委及党委书记。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离休。

离休  离休后的李德生仍时时关注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中共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他深感自己也应该为爱国主义教育尽一份力。于是,他联络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建立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建立五年来,利用重大节庆、重要事件以及人们关注的热点等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启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他们更把工作重点放在广大青少年身上,下大力气举办各种有益活动,以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的精神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将军之志岂止在战场”。老将军李德生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所实施的爱国工程无疑又是一种创造,一项壮举。

  

李德生 (1916-- ),河南省新县陈店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团部传令兵、班长、排长、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交通队支部书记。同年6月因被指责否定张国焘的正确领导被开除党籍,1936年2月重新入党(1946年中共'七大'后取销被开除党籍的错误处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通信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初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和兰封战役,并率部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创建中原解放区的斗争。在襄樊战役中,所部十七旅在其指挥下英勇作战,活捉敌中将绥靖区司令官康泽,被中共中央记大功一次。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后不久,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随后率部参加渡江作战,直取徽州、金华、杭州等地,并参加解放重庆、成都的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1952年9月任十二军副军长,11月出任上甘岭战役前线总指挥,参加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1955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长,1957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返回部队后,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了"郭兴福教学法",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称赞,并于1964年1月由军委号召在全军学习推广,为提高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1968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4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12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文革"期间,曾奉周恩来总理指示赴安徽制止武斗,后受到"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80年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其彻底平反,1985年11月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李德生回忆录》。

  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才63岁。

  临终前,由于病痛的残酷折磨,他已骨瘦如柴,弥留之际,虽已神志不清,但在昏迷状态中,还用微弱的声音问道:“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他的小儿子回答说:“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

  “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放心睡一觉了。”

  李德生,1916年5月20日生,河南光山县柴山保李家凹(今属新县)人。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2月参加革命。大专学历。1928年入村儿童团。1929年12月任儿童团团长。1930年2月参加红军。任红11军(不久改红1军)1师3团2营4连战士。1931年任2营通信员。1932年任3团交通排传令兵。1933年左手伤残,任12师交通队战士。1934年任红4军12师35团供给处指导员。1935年长征。任红4军10师交通队通信员,交通排排长,党支部书记。1935年被撤销党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党籍。1936年任班长。1936年取消处分。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直属通信排排长。1938年2月任团直属队通信连连长,特务连连长。1938年4月任1营、3营副营长。1939年秋任1营长。1943年9月任太行军区第2分区30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纵队4支队第769团团长。1946年任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7旅19团团长。1946年8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6纵队17旅旅长。1949年2月任2野12军35师师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12军35师师长。1952年9月任12军副军长。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级国旗勋章和1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回国,任12军副军长。1955年任12军军长(1958-1960年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7年11月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1974年12月)。1968年4月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1974年12月)。1968年4月-1974年12月兼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4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3年8月),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办事组成员。1969年7月在国务院业务组工作。1969年7月-1974年12月兼南京军区党委副书记。1970年1月-1973年12月兼总政治部党委副书记。1970年4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兼北京军区司令员,党委第2书记,安徽省委第1书记(-1974年12月)。1973年8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9月)、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1975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5年1月)。1973年12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党委第1书记。1985年6月-1990年4月任国防大学政委、党委书记。1992年10月离休。中共第9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10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75.1免),第11、12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4中辞),12、13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1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