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述强文选----山川胜景留霞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51:14

 

(徐霞客多次经过的广西宜州龙江河古码头)

 

       在今天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对旅行本意的理解,亦即放弃对生命意义、人的价值的追寻,放弃了对自然的悠然心会,对历史遗迹的冥思沉潜,而把在其他场合被追逐而奔跑的习惯和本能用在旅行这样的行动上。

       而徐霞客完全不是这样。

       他的旅行是孤独之旅,是体验和感受之旅,是穷通天地物理、探索宇宙与人生玄机奥秘、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生命之旅。他的旅行令我们大多数人感到惭愧。因为他不畏惧任何险阻,有一把草,他就敢燃火入洞,有一壶酒,他就敢泛舟于洪流之上,不知东方之既白。他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贴切入微,虎虎有生气,山势水势之中融入了他人生的气势。他亲临现场,有强烈的现场感。他又有洞悉今古的一双慧眼,有敬畏人类文化的无私情怀。他常常赞美石壁上的文字“高古”、“奇古”。还恭敬地把不少摩崖石刻拓下来,把拓片随身携带。他付出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劳动,所以他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钱谦益称赞为“真文字,奇文字,大文字。”

       他对宜州胜景有这样的描述:“绕城之胜有三:曰北山,则会仙也;曰南山,则龙隐也;曰西山,则九龙也。”

       对北山的描绘是:“绝顶中悬霄汉,江流如带横于下,郡城如棋局布,其前东界则青鸟山,西界则天门拜相山,俱自北而南。分拥左右,若张两翼,而宜山则近在西腋,以其卑小宜众,则此山之岩岩压众可知矣。峰顶有玄帝殿,破巨,而无居者。殿后有片石凌空,若鼓翼张啄然。”

       对会仙山绝顶深井岩的描述:“四面俱崭削下嵌,密树拥垂,古藤虬结,下瞰不见其底……余晚停杖雪花洞,有书生鲍姓者,引至横突石上,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两翅欲飞,更觉通体换骨矣。安得百丈青丝悬辘轳而垂之下也!”

        对白龙洞的描述:“其底平坦,愈入愈崇宏;二十丈之内,有石柱中悬,长撑洞顶,极为伟丽。”

        对百子岩的描述:“洞虽不深崇,而辟为两重,自觉灵幻。”

        对三门岩的描述:“前眺尖峰,后瞩飞梁,此洞之胜,内外两绝。”

        对西竺寺的描述:“殿甚宏壮,为粤西所仅见。”

        对多灵山的描述:“多灵山最高耸。其上四时皆春,瑶花仙果,不绝于树。登其巅,四望无与障者。”

        他游遍宜州,夜夜石板当枕头。山岭、江流、潭溪、岩洞、寺庙、庵堂,无不在他的底笔饱含深情,煜煜生辉。他留连宜州一个月,游记中关于宜州的文字就有两万字,对宜州境内的山脉走向、地貌岩溶和水系水文作了详细的考察记述,留下了一份异常珍贵的地理文献资料。

        他考察了南宋宜州太守张自明在宜州的嘉言懿行,认为《宋史》不载此人,“可谓失其人也”。张自明拿出自己的俸禄在宜州创办龙溪书院,建山谷祠,佑学兴文,惠民甚厚。徐霞客还认为,宜州本地人传张自明怪诞,这是对他的诬蔑。

        徐霞客在南丹游历期间,对南丹的青山秀水也情有独衷。例如,他对六寨穿山洞(今名美女镜)这样描述:“东望一峰,尖迥而起,中空如合掌,悬架于众山之间,空明下透,其上合处仅徒杠之凑,千尺白云,东映危峰腋间,正如吴门匹练,香炉瀑雪,不复辨其为山为云也。自桂林来,所见穿山甚多,虽高下不一,内外交透,若此剜空环翠者,得未有。此地粤西第一穷徼,亦得此第一奇胜,不负数日走磨牙吮血之躯也。”

       面对奇景,很多人只能感叹。但徐霞客却能精确地描述。并赋予它灵幻的气质,引导我们进入一个灵动的境界,汲取大自然的精华,从而获得心灵的生机。这就是徐霞客最伟大的地方。

       河池的奇山异水,一草一木,庙堂殿宇,断碣残碑,似乎早就在他的血脉中存在着。他并不把它们视为方外之物,可以漠然视之,他这种浸透骨髓般对自然的爱,使他笔下的事物统统如数家珍。旷世山水知己,非霞客先生莫属!难怪人们会称他为“旷世游圣。”

 

拾级而上,不到一里,可至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