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有吃苦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58:48
凡爱学习的人皆是爱吃苦的人。世人都爱吃甜头,若换成苦头,莫说看着,就是远远地听着,也觉有黄连在喉,唯恐避之不及,哪里会有人主动请“吃”呢?但世事无绝对,偏偏就有那么一种人会视之如蜜,食之若醴。这种人胸有宏图乾坤大,志存高远天地宽。故而在他们眼中苦头虽苦,却是磨练意志的磨刀石、试练信念的试金石。他们在学习中的吃苦精神也就少了一份勉强与无奈,多了一份信念与执著。韦编三绝者意欲天下大同;悬梁刺股者意欲闻达诸侯;闻鸡起舞者意欲收复山河;鲁迅把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是为了唤醒铁屋中的人们麻木的灵魂。他们皆是为了心中的信念与胸中的理想,把学习上的苦头吃得甘愿,吃得欣然,吃得无怨无悔!我们可以相信,真正有理想,爱学习的人,是懂得吃苦之趣的人。
学习上的吃苦精神不仅是一份矢志不渝的信念,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明悟。
会学习的人总是那些会吃苦的人。学习从来没有终南捷径可走。王羲之练就绝世书法是从涮黑一池清水开始;陈景润证明“哥特巴赫猜想”是从写完几麻袋草稿纸开始;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8块金牌是从2500多个日子中仅有5天没有下过水开始。成功的背后没有哪个人不是费尽了心血,吃尽了苦楚。在通往成功的万千道路中,但凡有一条可以不用吃苦的路,绝不会有人去选择其他的道路。正因如此,吃苦之路才是必经之路,也是最有保障之路。学习中选择吃苦之路的人非但不愚笨,反倒是最最明智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反观那些投机取巧者、偷奸耍滑者,貌似聪明伶俐,学习起来不用功,做起事来不努力,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真正聪明之人永远是那些默默无语、埋头苦干、懂得吃苦的人,这样的人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人。
学习立足于吃苦精神,就好比树苗扎住了根。但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只扎住根是够的,还需气候适宜,风调雨顺;同样的,吃苦精神对于学习固然不可或缺,但却不是取得好成绩的唯一因素。先天的禀赋与外界的帮助对于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朗朗没有相当的音乐天赋,他不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假如刘翔没有遇到孙海平,他不可能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但是后天的努力,即吃苦精神,却无疑是具有决定力量的因素。正所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其实,学习中的吃苦精神,也不全是在吃苦头,当你将心灵沉浸其中之后,会发现吃苦有时就像吃臭豆腐一样,闻起来其臭无比,吃到嘴里却是芳香溢口,美味无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让我们在学习中做一个爱吃苦、会吃苦,而不是只会死吃苦、吃死苦、吃苦死的聪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