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3)--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37:51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 2010年04月09日17:14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第三,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解决农民就医难问题。养老不仅是简单的吃饭问题。人到老年时更是发病的高峰期。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指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密切关注农民的就医问题,在其影响下国家对农村卫生工作也非常重视。1950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组织形式。这一政策构想,指导了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建设。1965年毛泽东发表“六·二六”指示,要求各地逐步把人力、物力、财力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针对当时中国医疗队伍小、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看病不方便的实际,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大力为农村培养医药卫生人员。……不脱产卫生员”。这就是“赤脚医生”,他们身背药箱,头戴草帽,为农民防病治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改变了农民的生存状况。此后,大批城市医院人员和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下放到农村,大量医疗器械、设备、经费也开始向农村倾斜,公社卫生院的技术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农村合作医疗也逐步展开。这样,以县级医药卫生机构为龙头,公社卫生院为枢纽和大队卫生所(保健站、医疗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网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全确立。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合作医疗制度和赤脚医生曾经惠及多数农村居民,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给予高度评价,被誉为以最小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国模式。它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卫生落后的状况,改善了农民特别是老年农民的就医难问题,为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

  3、农民养老的基本原则

  第一,独立自主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上,毛泽东也主张在依靠农民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国家给予适当帮助。在新中国一穷二白、艰苦奋斗搞工业化的情况下,毛泽东认为土地是农民养老的最可靠保障,因此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化给予农民养老基本保障,同时建立了“五保供养制度”,对鳏寡孤独者给予特殊照顾。在“托保制度”中要仍然坚持独立自主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农业合作化以后,农业生产合作社安排照顾“五保户”的生活,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五保对象,安排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二是补助劳动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对象,按全社、队每人一年的平均劳动口数,补助给五保户,同其他社员同样参加分配;三是补助款物。按五保内容规定的吃、穿、烧、教等标准,计算出所需的款物数,从公益金中直接分给五保户现款和实物;四是对年老体弱病残人员。日常生活自理有一定困难的,安排专人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穷社、队和遭受自然灾害的社、队,负担确有困难的,由国家给予必要的补助。独立自主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在解决农民养老问题上的体现。

  第二,水平适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毛泽东认为。农民的养老水平必须同生产力相适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他指出:“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在消费与积累的关系上,他强调:“生产费不必说,管理费也是必要的,公积金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公益金是为了农民的福利。但是,这几项各占多少,应当同农民研究出一个合理的比例。”在城乡养老关系上,毛泽东指出:“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在农村,“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要反对不关心群众生活和群众福利的官僚主义。“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人民是高兴的。……过高的要求和暂时办不到的事情,要向人民公开地反复地解释。”在这里,毛泽东既强调社会保障水平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又把这种提高看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农民养老的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毛泽东关于农民养老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是深刻的,反映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今天看来仍然充满着智慧和真理的光辉。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3)--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农民养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毛泽东探索新中国经济制度的思想脉络--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罗杰斯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与毛泽东有关的流行词语?(3)--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身边的“五大秘书”(3)--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李君如:民族英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的未了“情结”--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三评《金瓶梅》--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毛泽东的学习观--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陈晋:三读《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刘云山:努力开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3)--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小康社会理论的形成及其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刘云山:切实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读书,成就思想型干部--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谁将毛泽东从人造成“神”:看毛泽东个人崇拜--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