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整合海外旗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49:44
 
 
“美银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建行亚洲”)正式启名的1月10日,一位建行亚洲的高层便这样告诉记者。
该高层曾任职于此前的美银亚洲,美银亚洲被建设银行(0939.HK)收购之后,便“无缝转接”到现时的建行亚洲,续任前职。
事实上,据该人士透露,原美银亚洲的大部分员工,都已顺势过渡至建行亚洲,而美银亚洲原行政总裁钱乃骥,现在也“仍然还是我们的老大”。
钱乃骥在两行合并之后继续担任建行亚洲的行政总裁兼CEO,而原美银亚洲的董事,也将全部留任。
换句话说,建行亚洲时代的开始,基本上延续了前美银亚洲的“血缘”,在业务层面上也将延续与“中国建设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银亚洲”)的基本分工。
“最大的不同是,钱多了”
上述高层在与记者交谈时表示,建行亚洲取代美银亚洲之后,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公司营运资金“阔绰”了很多。
举例而言,建行亚洲目前在市场推广及品牌宣传力度方面,已经较美银亚洲时代有显著不同,资金预算额度也大大提升。
根据记者观察,建行亚洲最近在市面上投放的广告及宣传标幅明显增加,而其内部举行的旨在加深与客户沟通的交流会面也比美银时代更多。
最简单的例子是:在建行亚洲启名当天,该行便在香港四季酒店举行了一个大型派对,到场的大部分是原美银亚洲的员工,但其名片已清一色改为建行亚洲,此外,原美银亚洲的重点客户也均被请到现场,参加这一“过渡”仪式。
据钱乃骥此前表示,“前美银亚洲的员工、客户及商业伙伴所签署的现存协议将继续生效。”
而现在看来,建行亚洲正花大力气延续这一承诺。
“这种活动,在美银时代是不可能搞的,而这么大量的广告投放,在美银时代也是不现实的。”该高层表示。
据其表示,建行亚洲在启名之后,实际上仍将继续原美银亚洲的现有业务,即专注于零售银行及中小企业方面的业务,而建银亚洲则将负责大企业客户,两者之间并无严重的冲突。
换句话说,建行亚洲与建银亚洲,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各行其是”。
两大旗舰
建行正着力将建行亚洲与建银亚洲打造成其海外扩张的两大旗舰。
建行亚洲的使命在于,将零售银行的触角尽可能深入到香港零售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在高增值服务如财富管理、贷款、投资产品及保险服务等层面,继续美银的传统。
此外,在贸易、资产及流动资金融资等商业银行业务方面,也是建行亚洲的长项。
事实上,零售银行正是前美银亚洲的强势所在。过去两年,美银亚洲在核心业务收益增长方面,高居香港首位。
这与其此前母公司美国银行集团的优势可谓一脉相承。美国银行是全美首要的个人银行,突出优势在于个人、中小型企业、商业及跨国机构客户等方面的服务,包括银行、投资、资产管理及其它财务和风险管理产品及服务。
以按揭业务为例,该行一直积极拓展按揭业务,到去年底为止,该行按揭市场第四季占有率接近3.3%,全年为2.1%,而2005年则为1.6%。
根据前美银亚洲2005年年报,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行总资产为490.73亿港元,当年股东应占溢利5.37亿港元,同比增长20%。
由于在香港已有90多年的历史,建行亚洲接盘的“根基”可谓已经相当深厚。
目前,建行亚洲在香港的分支已有14间分行,澳门3间。根据扩张计划,未来3年公司将斥资2亿港元,再开14间分行,网络接近翻倍。
与此同时,钱乃骥称,该行将增聘300人,以使员工达至1000人。
此前的建行香港分行3家分支,也将随后有效整合至建行亚洲架构中。
而建行另一在香港的分支———建银亚洲,现总资产约40亿港元,专注于公司业务。
建银亚洲将在商业贷款、贸易融资、物业按揭贷款及项目融资等方面,借势母公司建行在内地的客户及网络优势,挖掘香港市场。
经过整合,建行在香港业务的架构便将搭建完成;而通过收购兼并,建行海外扩张之路的历程将大为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