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溪 镇 民 俗 志(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21:46:17
赤 溪 镇 民 俗 志(4)2009-10-16 19:31

第三节 地方信仰

乡庆:“二月二”土地节,在农村较为普遍,俗以土地公是管理一方地上的神,信奉他,就会有风调雨顺,田园庄稼地龛,家家户户都要做米时供奉,烧香化楮。

“六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姓杨人家,普遍存在有煮着菜肴、大鱼大肉,红酒、鞭炮、香、烛、“元宝”、桃一担到祠堂请“八使公”。并且还有社戏给“杨八使公”。犹如春节之似。

“九月二十三日”赤溪傅姓家族相传准备菜肴、大鱼大肉、酒、炮、烛、香、元宝到傅氏祖厅请祖宗,这天也有社戏的习俗,90年代末,随着电视履盖率的增高,社戏的观念淡薄,社戏这一举动就消失了。

琴田姓兰的人家,在镜内按村各房顺序轮流迎祖,迎祖仪式十分隆重,事前项择吉日,写红请柬贴通知各户准备,迎祖队伍多达百来人。有神铳为前导,放铳开路,其后是大铜锣二面,大小鼓二面,以敲“七声锣”开道,掌祖杖族长或巫师,身穿道袍神裙,头戴天尊宫帽,在途中边唱边舞,做“拦路供”祈求保佑,入宗祠或寮后,随即由巫师唱“祖公积德勋大,后裔儿孙万代兴”进行安座仪式,而后焚香礼拜,祈求全村平安大吉,田园大熟,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六畜成群。

元宵迎神及请香位,农村极为普遍,各姓都有准备,傅姓在农历正月十一日请香位,巫姓正月十三日,杨姓是十一日,清晨在“里仓”桥头接,有龙开路,神铳开道,其后是大铜锣二面,鼓一面,以敲“七声锣”,再有四避牌“肃静牌”、“龙头旗”、“黄色三层万民伞”,以“狮舞”护送,沿街小巷,有许多人接香火的举止。祈求全村平安大吉,田园大熟、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六畜成群。

南狮又分文狮、武狮两种。一般红头白须的文狮、青面、墨角、手刷须为武狮,文狮的表演特点为逗趣、它矫健、活泼、可爱、传统的表演序有睡、醒、出洞、上山、下山、跳涧、游林、洗澡、打滚、找对象、相戏、爱子、伏击、追逐、滚球、拜笑等,这一连串的动作突出地表出了它的感武的特点。

武狮以灵活、凶狮、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来显示武功。为上十层楼台,翻云梯、台上打翻、人狮搏斗、狮子抢青等它基本动作有:举、扑、跳、行四种,举有左右举、侧举、绕头举、扑有前后扑、大扑、猫腰扑。跳有双脚跳、单脚跳、交叉脚跳、扭身跳、虾公跳、腿跳、龙门跳、滚地跳。行有麒麟步、八卦步、天八步、地八步等等,表演时,一连串的套路有猛虎下山,横扫地震,回头望月,海底捞月,白雪盖顶,四马拉鬃。此外,南狮最擅长的表演项目如“狮子抢青”不同高度的高空青,采用的方法去抢,总之各显技能。

赤溪狮的舞艺

赤溪狮舞已有壹佰多年的历史了,我市有两种,一种是“文狮”,一种是“武狮”城关小东门纸狮是“文狮”着重于表情,而赤溪布狮是“武狮”,侧重于武术技艺缘柱、登山、下岭、飞岩等套路。她擅长表现狮子的神态,如坐立、蹲卧、听音、理毛、抓痒、伸懒腰,尤其在锣鼓的伴奏下,表演抢球、啃球、失球、寻球、趴球等动作唯吵维肖,而举、扑、跳、跃、滚、施、天八步等技艺晚为凶猛刚毅。

附:浅谈桃源舞龙法

舞龙,又叫耍龙。一般常用蔑扎纸糊,龙头鼓眼张口昂首,而赤溪桃源龙全身为9节(包括龙尾)用布制龙衣联起来。它可以舞出戏珠、藏珠、拖珠、盘柱、蜕皮、起升等花样,也可以起帐棚。过龙门或摆出“五谷丰登”的字样,表示喜庆和吉祥。

龙的种类很多,有龙灯、纸龙、香火龙等十几种。因龙衣不同,又分为布龙、绸龙、草龙等。那么桃源的龙用布做成几米长,0.3米直径,里面每节系有电珠,并套在木棍上舞动。它能舞出缠腰、过洞、喜跃龙门、猛龙旋舞等动作,模拟动物的姿态,或表现龙的雄姿、刚毅。

1992年元月9日

第四节 许愿还愿

猪头愿,农村福愿众多,实际上福愿都是向神灵“祈福”。

如小孩子在读书,家人象征将来长大后,能如愿一场美差,然后届时还愿。以表在神的面前许愿,要求神能保佑他孩子成长成才,到时机了就得还愿,绝对不能反悔。

“天地愿”,在农村中,天地愿是较特级的一般“愿”,如家族新家谱完成后,该族各董事代表,必须要许天地愿进行还愿,将杀一头猪,一担酒,菜肴、灯火辉煌,让整祖厅热闹非凡。以表祭供上天和土地,祈望庄稼丰登,人才兴旺、全家安乐。

猪头愿,这种愿是一级愿,在农村普遍存在,如小孩子小时疾病缠身,家人就在神的面前许个愿,然后待年满十六岁后,用猪头、菜肴酒、炮、元宝等在神的面前祈求驱邪保平安。

乞丐愿:这种愿是由于人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不测的事,值此,就象征着乞丐的命假得,到几个村庄中讨东西,然后,全部将讨来的食物等,在天地中摆几桌菜肴祈求除邪保安,最后就将这大鱼大肉,请人们吃,许多人也希望自己能摆脱困难,因此,就喜欢吃这个酒,以示平安。

第五节 禁忌俗信

蓄辫、缠足,清代男人要蓄辫,女子要缠足。女子天足有嫁不出去之嫌,相亲时得看是否,“三寸金莲”。辛亥革命后,禁止蓄辫和缠足,此俗消绝。

吸毒,旧时初吸毒者遍及城乡,许多村庄均有人抽鸦片,上瘾者往往身体虚弱,丧失劳动力,不少人因吸食鸦片导致倾家荡产,甚至妻离子散,或沦为盗匪,解放后政府严令禁止,吸毒情况消声匿迹。

赌博,旧社会赌博较为普遍。赌博形式(赌具)有推牌九,打纸牌、掷骰子、搓麻将、压花会等赌场和参赌村庄皆不计其数。而以花会的毒害面最广最深,据称花会分三类,一是大花会,有三十六名;二是花会碰,三十四名;三是花他仔十二名,解放后,政府严禁赌博大小花会已停止,唯其他类型赌博在“文革”中有抬头。尤为麻将。

结婚时要男女双方的八字有否相克,婚礼日期要选择“黄道吉日”不能有生肖属相冲克的亲友在场。

新时代的婚礼禁忌应当效果的失利弊去考虑:

1、忌顶门拒婿。当前顶门拒婿则要勒索“开门钱”。

2、忌女方人勤逼钱财,索要“红色”。

3、忌藏鞋要钱。

4、忌对新娘有侮辱性的活动。

5、忌亲友在婚礼上发酒疯,借酒调戏新娘。

6、传统习俗中有新礼房和在“听房”的恶俗,现已禁止。

丧礼禁忌

传统的丧礼禁忌是以鬼神观念为基础,因此,在今天它已毫无实用价值。丧礼仍有一些重要的禁忌内容:

1、哭丧时,切忌吻死者的脸,因死者即死,脸上常有有毒疾病,吻死者的脸会染上疾病。

2、亲人死后,忌长时暴尸于外,迟迟不发丧。

3、忌厚葬,闹排场,比阔气。

4、忌在丧礼仪式上说“死”一类毫无感情色彩,以至鄙薄诅骂的字眼。

过七,富家铺张操办丧事,延长丧事时间以示“好命”停棺于屋,每七日举办一次“祭奠”,谓之“过七”,大户人家要改“七七”少则“三七”,一般人家是七天,然后出殡安葬。

与人交谈的禁忌

1、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

2、忽略了使用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

3、注意力分散,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论。

4、连续发问,让人觉得你过分热心和要求太高,以至难以应付。

5、对待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使人感到你不愿为对方的困难助一臂之力。

6、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

7、当别人对某话题兴趣不减之时,你却感到不耐烦,立刻将话题转移到自己兴趣的方面去。

谈恋爱的禁忌

1、“盘问式”象查户口地问个没完,让人讨厌,认为无修养。

2、“附和式”一味附和对方,反使对觉。

3、“奉承式”一再吹棒对方,言过其实,反会觉得你华面不实。

4、“快步式”初次见面,会引起对方的猜疑。

5、“打断式”谈话过急,使对方感到你没礼貌。

6、“自夸式”一味夸耀自己。

7、“慷慨式”特别是男方一味慷慨解囊,会使人觉得你不会过日子。

第八章 道德习俗

第一节 尊老敬老

农村普遍有几千的敬老扶幼的风俗,民间传“敬老赢烧香,面善孝为先”之说,旧时常推年长清高望重者为本族、本房的族长、房长,主持族内公事,处理族内纠纷。而长者以其处世公正,治家严谨深得晚辈尊敬,常参与调解民间纠纷,俗有尊为“乡党公”的称号,晚辈也视给老人让路、让坐、敬茶、添衣是份内的事,特别是对孤寡、老、弱、病、残者多体恤照顾。旧时在演戏时,有给妇女、儿童、老人设专位的规矩。

解放后,建立了“五保”制度,1964年评定“五老”(老地下党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游击队员、老红军)。对“五老”中的困难户,经济上给予定期补助,口粮拨给定销粮,使“五保”安渡晚年。“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56年6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使用社示范章程》。

1982年赤溪镇老人会成立,老人会有自己的活动阵地,琴棋书画,各取所乐,赤溪老人会,多年被评取为先进单位。2000年5月,赤溪村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以旧宫改为,内设阅报角、读书角、播放厅、活动厅等活动。先后在桃源村、夏村村、炉田村、黄田村等成立,2001年9月赤溪镇老年人协会成立,一年多来,开展项目有基地,体育锻炼、活动室、互相会资金组等项目。

第二节 保护妇女、儿童

解放后,溺婴陋习在赤溪已消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及《新婚姻法》颁布,使妇女、儿童和少年的保护工作已纳入了法制的轨道,优生、优育、计划生育也使人们对妇女、儿童更加爱护。各行政村设立计生服务室、实际“三为主”,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初步地认识到生男生女一个样的道理。对过来“行不动裙、笑不露齿”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彻底地消失了。

改变旧观念,男人能干的妇人照样也能干的信念。新婚姻特别重视妇女权,正如毛主席说:“半边天”。

至今独生子户或二女户层出不穷,农村中,彻底反对那旧时残害女婴的恶习及重男轻女的观念,意思是说,女儿长大出嫁要花一笔嫁妆费用,虽然严加禁止,但有个别村仍偶有发生。

童养媳,旧农村的大婚姻悲剧就是童养媳,怕孩子长大后无经济实力,没办法给孩子娶媳妇,因此,才去抱养童媳,造成许多婚姻不齿,此俗基本废除,就是还有一些偏僻村庄中,仍时有出现。

第三节 社会互助、与慈善活动

《福宇府志》载:“旧俗淳淳,财、重气谊者卓卓”。遇邻里有大事(婚丧喜庆),急事(天灾大祸),莫不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在乡间盖房、修墓,邻里帮工帮料,屡见不鲜。故有“金厝边,银亲人”之说。

1996年,由知初中生傅某父亲在打工中伤亡,母亲改嫁九都镇某村,家中靠一个古稀的爷爷和妹妹,这祖孙三人无法升学,赤溪泰城茶叶有限公司傅佛华同志在镇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下,他伸出友谊的手,送傅某继续升学,升学期间,傅佛华同志利用自己的儿女在宁一中职教,为此,为傅某解决生活费用,直至考上某大学。每学期上学傅佛华同志就用自己的小轿车送他上学交学费,放假用小车接回来,像自己亲身儿女一样看待。

社会互助的另一种形式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如建学校、修道路、桥梁、凉亭等,至今也成风成俗。

1991年政府组织的扶贫活动,使社会互助这一世代传统的美德得到了升华。

赤溪民风古朴,俗有“慈善”之训。在镇内最为突出的拥有傅佛华同志,他一个人在这几十年当中,为社会慈善捐助不知其数,如96年修重建武圣庙改为老人协会活动场所,老人学校,成立老人协会,次年,修复阁前水泥路仅400米,98年、2000年为泰成西路灌溉水泥路面仅800米,宽12米的路面等。

赈灾,民国时期,遇上饥荒年月,间或有富户人家煮粥施舍贫民之举。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极为重视救灾工作,一旦灾害发生,各级领导立即组织群众抗灾、救灾,并及时给灾区人民以物资上的救济和精神上的慰问,帮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1990年当岗村房屋倒塌,政府立即派员落实爱灾状况,然后,让全村群众搬迁到“七坪”处。

1998年,受10号台风的袭击,黄田大桥被毁,损失达12万,次年进行抢修。2000年,夏村大桥受台风冲击倒塌,损失达20万元,1999年9月,家垅岩坪村搬迁工作,灾后镇党委、政府领导,组织干部依靠群众全力以赴抢救救灾,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济施,古代救济称“振虏”、“恤贫”“赈虏”等,采用“慈幼”、“养老”、“贫疾”等救济办法。

民国时期,赤溪开展一些社会救济活动,但力量甚微,救济的物资仅靠义田收租。

解放后,人民政府制订一整套救济方针政策,各层领导认真执行救济方针,帮助困难户排忧解难,安排生活出路。

当然在农村中,遇到一些天灾人祸之时,亲戚邻居就会进行济施活动。

义学,解放后,随着改革开放政府的落实,一些小村庄,除政府支援外,全村群众投工投劳或集资办学校。

义葬,除五保、五老的孤老由政府负责外,还有一些家庭困难,上老下幼,值此,人们为其出资埋葬直到造坟墓址。

第四节 乡规民约

赤溪镇历来有议订乡规民约的习俗,制定多为建立本地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秩序,激发责任感,有效地制止不良风气,自觉地自己约束自己,如制定劝学,严禁赌博,禁止乱破乱伐,保护庄稼,保护桥梁、凉亭等。

过去制定的方式是乡村中各户当家人,集于祖厅里商议成若干条项,张榜公布,要求全村人共同遵守,并推举了三、五人或由族长和房长负责监督执行。乡规民约公布时,写在纸上的俗称“禁榜”,写在木牌上的叫“禁牌”。

农村还有不成文的村规民约,约定俗成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村头村尾的风水树极被重视,谁也不敢砍伐,即使是枯树枝也不准攀折。为保护野生动物和水产物的繁殖,在春季农村不准毒鱼和扫猎。乡村中演戏,为照顾妇女,让妇女在祖厅正厅或祖厅木厦俗叫“走马台”的位置看戏,男从不得擅入。其余如龙眼、荔枝、柑桔等果子树都插有禁牌、禁榜,让人们自觉遵守,以保护果实。

解放后,乡规民约的内容有了发展,先后出现了《家国公约》、《治安公约》、《卫生公约》、《护林公约》、《防火公约》、《文明公约》这些公约是乡村行政机关招集全体群众讨论制订的,监督执行权在乡镇行政机关和广大群众,比过去的禁榜、禁牌更具有约束力。

第九章 积弊陋俗

第一节

过七,富裕人家为了延长丧事时间以示“好命”铺张浪费操办丧事,什么停棺于屋,每逢七日举行一次祭奠,谓之“过七”,大户人家要做“七七”少则“三七”,一般人家是七天,然后出殡安葬。

停柩,富裕人家有停柩劣俗,人死后,以所择墓葬山势不利或流年不利,将灵柩放家中后厅,或墓亭或丁楼,要经数年后,再择吉日安葬,此俗,停柩于后厅者已革除,但一些村中个别户尚有放在丁楼里

“会盲”,人死后,首先农村普遍存在有报请巫师,择个吉日,在安葬的前一天,从晚上七时开始,巫师口咒经文,还配有亲人协助他敲锣打鼓,一个专门放鞭炮,时继时续,反复继续放菜点香,搞得乌烟障气的,到了下半夜零时,就组织亲人寻棺木、洗伤、呼“心神”等,直至次日天亮。

“超普渡”,农村一些人家因不幸逝世,亲人为了使死者进阴间快乐,在寺院里参加“超普渡”,一般寺院和尚是组织一批方可实行,相继七天七夜时间,好几个和尚轮流念经文。

第二节

蓄婢,旧时富有人家为之。以少数金钱收买贫苦无依的女孩子为奴婢,或强迫欠债佃农卖女顶租顶债。俗叫“丫头”,“丫头”、“奴婢”。立下卖身契约充当牛马驶唤,但文字上多写收为养女。解放后,婢女翻身,并获得新生。

烟毒,又叫“食鸦片”,“抽鸦片”,清末民初吸毒者普遍及城乡,大多数人均都有抽鸦片的习惯,上瘾时往往身体虚弱,丧失劳动力,不少人因吸食鸦片导致倾家荡产,甚至妻离子散,或沦为盗匪,解放后,严令禁止,吸毒情况匿迹。

赌博,旧社会赌博普遍城乡,赌博形式(赌具)有推牌九、打纸牌、掷骰子、搓麻将、压花会、赌场和参财城乡皆不计其数,而以花会的面最广最深。解放后,政府严令禁止赌博现象,大小花会场已绝迹,唯有其他赌博,在“文革”期间有所抬头,随着改革开放后,受一些地方倾斜政策,各极老人会利用老有新乐,成立老人活动室,其实都是地地道道地变相赌博,希望各级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引导性正规方向进行。

日日会,80年代末,城关一些人为了搞活经济,成立“日月会”,本来是一件好事,一些人在“日日会”中获得高利,盖起新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由一些人把钱拿来乱花,乱吃,造成无法支付会费,最后全家偷跑,使整个城乡掀起经济危机的局面,这些泡沫型经济,经人们带来了一次残酷的考验。

高利贷,旧社会富家把钱物借给贫苦人,一年按加二或三利滚还。解放后,这种高利贷基本匿迹。在“文革”期间,队里生产力低下,一年到头一个还不足一担谷子,值此,又产生借一担谷还一担叁拾斤谷子现产生,三中全会后,责任分到户中,农民生活提高,这种现象自然消迹,但是,至今仍有一些人因赌博,盖新房等向人家借加五、加三的人民币,在城乡还时有存在。因此,希望有关部门领导予以严令禁止。

第十章

第一节 奇风异俗

乞食头:乞丐,众所周知,由生活被迫,在无法的状况之下,才使这个行动,乞丐,乃是出外流浪他乡,向人讨食物及钱,他们在同一个村遇到群体时,自然习惯要选一个能力强的人做为帮群头子,也就是乞丐头,便于组织他们入户乞讨食物。

敬惜字纸,旧社会流传下来有这么一个道理,也就是说当人们在路上见到有写过字的纸张,就要马上捡起来,因为听前辈们说,要爱惜有字纸,眼睛就会亮,若不爱惜字纸者,老时就会使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东西,甚至瞎掉,所以当时,我们赤溪村就要放有四个箱子,专门让人装旧字纸,但至今这种习俗早已消除了。

第二节 质疑或祥异

符咒,大家都会知道,这一举止完全属迷信的做法,解放前有这个奇风异俗,但由于农村科学观念不强,在乡村中,仍时有出现,如俗说“心神”丢掉时,就在自己家中把铁锅拿掉叫其人的名字七声,以示叫回“心神”。或请人家字符拿来在其人的身上燃烧几圈。

如,若有猪突然绝吃生病,肌肤发红时,这时主人就要到巫师那里拿几张字符在猪的身上燃烧几圈,然后用竹枝用左手打病的猪七下。

傅海清

1993年5月30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