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能否超越医改?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8 23:38:16

教育改革:能否超越医改?

作者:田 磊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4-04  浏览:638     
  模糊的路径
  3月初,针对教育部发布的改革《纲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北京专门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教育部相关官员也都到场参加,与会众多专家和记者,对方案褒扬的同时,更多人追问的则是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事实上,据参与改革的有关专家透露,这份颇具改革精神的《纲要》在经历了一年多的难产之后能顺利出台,温家宝总理的亲自介入和强力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纲要》规划的时间则是2010到2020年,征集意见结束,真正启动改革恐怕要到2011年以后,改革的推行,很大程度上是下一届中央政府的事情。
  中国的诸多政策推行,往往会落入人走政息的怪圈,过往的历次教育改革效果不彰,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只有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革行动纲领,才能够尽量避免这样的结果。”余晖认为,首要的问题是要将改革明确分为发展目标和试点目标,那些不存在争议的比如财政投入等基本事项应该立即开始运行,而争执不下的政策则可进行试点。
  《纲要》中对改革路径的表述则简化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重大项目指的是一大批软硬件建设工程,诸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工程、高等院校的“985”、“211”等工程,而试点则确定了十大改革试点,诸如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等几乎所有教育难题都设置试点。但不管是重大项目还是改革试点,大都是现有的诸多正在进行着的工作的总结和延续,看不到多少真正具备重大革新意义的举措。
  在余晖看来,这些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谁来领导改革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但同时又希望将该小组设在教育部。“教育改革还是以教育部自己为主来搞,这样的机构搭建是无法让人对改革前景感到乐观的。”余晖说,改革其实就是改政府自身的行事方式,要改的很多事情,都是政府本身的既得利益,它是不愿意放弃的,而且往往会通过改革来强化他的利益。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项公共政策,应该放在一个更加超脱的部门来做。就中国的政治现实而言,必须由一个相当权威的国务院级的领导人来领导,而领导机构一定要跟教育改革中涉及的利益集团更远一点,比如,国家发改委的体改司等部门。
  事实上,医疗改革开始之初,卫生部同样强烈要求主导医疗改革,但最终,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任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而且将办公室设在发改委的社会司,而非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这些部委都只是改革的执行者,而执行者绝不能成为改革的主导者,这是一项成功的改革必须要尊重的公正政策基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