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题复习指导之材料探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7:34:23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那么,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课题进行探究的新型学习活动。近两年的中考中,探究题在语文试题中闪亮登场,很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考生该如何探究?教师如何指导考生解答此类型的题目?现以下列题目为例作简要的分析。
一、材料的内容:
材料探究题所给出的材料往往是紧扣时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握时代的脉搏,或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强调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突出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如2007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的材料探究题,很多都涉及到这一年跟青少年相关的一件大事:阳光体育工程,材料的内容与学生体质和身体机能有关,如肺活量,眼睛近视等相关方面的数据和材料,这都是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的。有的时候还会体现其他学科和领域方面的知识,能够做到学科渗透;较好地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二、常见题型:
纵观2007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从材料的类型来看,材料探究题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的材料是文字介绍的形式出现的,我们可以将之称为文字材料探究题,如:还有一类便是以图表为材料的,将之称为图表材料探究题。这两类材料探究题考查的要求,问题的提法都有所不同,解题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1.文字型的材料探究题所考查的要求如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探究发现,概括相关事物的共同特征,或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等。一般情况下,解答这一类材料探究题时的重点应该是善于从几则材料中发现材料之间的联系,找出其共性的东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
2.图表型材料探究题赏常常考查学生对图表的正确读取的能力。常考查几个参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有的时候会揭示一些问题,答题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准确辨别参数之间的变化的关系,可以横向比较,可以纵向比较,然后再完成相关练习。
3.还有的时候将这两类材料合在一起考查。如200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标卷)中的材料探究题:
第一小组的同学收集了以下两则材料,准备在发言中用这两则材料引导全班同学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迫切性。请你帮助他们从下面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信息,让他们的发言具有针对性。
材料一
内容
范围
视力不良率
初中生
高中生
大学生
全国
58.07%
76.02%
82.68%
北京市
62.12%
77.88%
86.42%
材料二
根据有关部门2005年的调查,北京市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持续增长,但肺活
量、速度、力量等却持续下降。中学生血压偏高的比例超过一半,学生肥胖率比5年前
增长了50%。
(材料引自有关部门对学生体质情况的调查报告)
从材料一提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材料二提取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道材料探究题将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合在一道题目中来考查,因为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关联的地方,都涉及到学生身体机能方面的信息。通过观察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知,图表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全国和北京市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学生近视率情况的几个数据,通过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全国和北京市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也呈升高的趋势,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北京市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综合材料二中的文字信息可以概括出北京市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明显。
有时还要求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如这一题,还可以考查如: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等,有的时候答题还要从合题者的立意出发,从而准确作答。
三、解题技巧:
由以上内容可以知道:探究题就是要求我们通过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现,就是要让我们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从总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步骤:
(一)、感知理解材料
即看懂所给出的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这是做材料探究题的基础。只有理解材料,才能更加深入地进行探究。理解材料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和深刻。如山东省威海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语文试题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15字以内):
2007年5月2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5年一项针对38万多名学生的监测显示,7至18岁的城乡男生平均身高比2000年检测结果分别高出.7厘米、1分米。但是,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却呈下降趋势。如肺活量,2005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2005年和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绝大多数下降,如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做这道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这道题中的的材料的内容是关于7至18岁城乡男女女身高体能方面的内容,分别是2005和2000的数据,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才能得出结论。
二、分析比较材料
一般情况下的材料探究题都会出现好几个材料,或出现几个参数,而这几则材料之所以放在一起这之间一定有关系的,有的时候可以是并列的关系,有的时候是因果的关系,做题时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发现材料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因果关系等。将这几则材料或几个方面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材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参数和参数之间的不同点,从而用语言概括出其中的主要信息或得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找出材料中的规律或作者的态度。
如上面的一则材料探究题:就应将材料中的数据作一个比较,将2005年的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能情况和2000作比较,可知都是关于学生的身高和各项体能的相关情况,这是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还可知,2005年和2000相比,数据有变化。再如广安市二OO七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试题:
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根据这个统计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 读 内 容
人    数
百 分 比
文学名著
26
13%
武侠小说
30
15%
时文杂志
32
16%
卡通画
112
56%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表,你对同学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关于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通过人数上的比较就可以知道,阅读卡通画的人数和百分比最高,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和百分比最少,由此可见,大多数初中生课外喜欢看卡通画而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做这一类题目要善于比较,善于发现最大的数值和最小的数值,以及数值之间的发展变化等。完成了图表得出的结论,那么对同学的建议自然就是建议同学多看文学名著,这也是命题人的意图。
三、概括归纳材料。
归纳的即把捕捉到的规律,得出的材料的共性问题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对之前的分析和比较得出的信息进行概括。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还要求观点全面,不能仅写出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样就会有失偏颇。如果是几则材料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的,我们同学也应该从正、反两个角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山东威海市学生身高体能情况的材料探究题,如果仅归纳出学生身高的特点,或仅归纳出其中一年的情况,那么归纳就不够完整全面。
当然这三个步骤也是环环相扣,互相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
【导析导练】
1、镇江市200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第六题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l%;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解析:这是一道单纯的文字型的材料探究题,材料有三个。首先读懂内容,理解每一则材料。通过阅读可知,材料一的主要简述了青少年对一些迷信感兴趣,材料二主要简述了网络迷信的内容很多,材料三主要简述了设立“世界读书日”,呼吁青年多读好书。然后再将这三个材料作一些比较,看材料之间有哪些联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将这三则材料比较后,可以知道,这三则材料都和迷信、青少年有关,能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概括出当今社会有些青少年非常迷信某些网络媒体里充斥着大量的迷信邪说从材料三中提炼出整改措施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为之创设良好的环境,多读好书,从而抵制迷信思想的侵蚀。最后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总和起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归纳,那就是这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了,信息全面而简洁。
2、南京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中的材料探究题:
小方搜集到下面一个有意思的图表,并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探究。他说:“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记忆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你就理解能力或创新能力对事业成就的重要性也发表了一点看法,你说:“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
▲           。”(3分)
解析:这是一道图表型的材料探究题,而且将这个材料探究的内容放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但只要能够对这个图表能够理解、分析、归纳,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观察上图可知:图表的主要内容是随着事业成就的由小到大,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在其中的不同的作用。再通过比较可知:记忆能力力的作用是越来越小,理解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是基本不变的,而创新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最后将这些通过理解比较得出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就可以了。
3、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中材料探究题:
下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部分标志、实物图片及简要文字说明,请你认真研读和探究,从中提取出这些标志和实物的共同特征及具体表现。(4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由印形部分、Beijing 2008”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组成。印形图案好似一个北京的“京”字,又像一个舞动的人型,潇洒飘逸,充满张力。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 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融入了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标志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凤凰”的概念,主体是两个人共擎奥运圣火奔跑的形象。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吉祥永生的代表,高贵美好的象征。
解析:这是一道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材料探究题,做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能理解文字的内容,还要正确读取图片的相关信息,但是这一道题探究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即探究这几个材料的共同点。首先,理解材料,这几则材料都和奥运的知识相关,再比较分析材料几间的共同点,将之归纳一下,即是:都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特征,会徽标志中的印章,体育图标中的篆字,火炬形象中的祥云等,火炬接力标志中的凤凰都是相同的。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n>n
①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于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两次用火碱和硫酸伤害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据这位大学生自称,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2月24日,刘海洋被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U+P
②     刘海洋在中学里曾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不光成绩好、守纪律、懂礼貌,而且热心班集体的事情,学校曾号召全校学生向他学习,三千多名学生中只有他穿着打补丁的校服。Jt/T2,
③     刘海洋的母亲说:“他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干,到大四了,裤衩、袜子都是我给他洗的。”f9_D
④     刘海洋拥有两个书柜好几百本书,但文学类、历史类、哲学类的书一共不超过30本,其他都是数理化。6
5、请研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发现。q
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如1996年把165个SAT满分的“状元”拒之门外。yrs
美国的高中生能否获得毕业证书,除了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要求无偿地为社会服务数十个小时。这只是最基本的“毕业”要求。至于申请大学时,六七十个小时的“学雷锋”还远远不够。有些高中生的学业并不突出,就因为“学雷锋”非常突出,而被大学录取了。比如,有的学生每年的暑假都到非洲或南美洲一些不发达国家去帮穷人盖房子,经年不渝,终于感动“上帝”。Et/[
普林斯顿大学曾录取一个推售了大量的童子军饼干的学生。这个孩子异想天开地闯到某大公司,点名要见CEO。见到CEO,孩子拿出几盒饼干,开始向不苟言笑的CEO兜售。从饼干怎么美味,讲到卖饼干的钱将怎样帮助贫困孩子,再讲到如果该公司做了这件善事将在社区造成的影响……孩子的胆略和智慧终于打动了CEO。CEO大笔一挥订购了童子军的饼干,数量大得让孩子目瞪口呆。孩子的胆略和智慧还打动了普林斯顿,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参考答案:一、首先,学校教育方面: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其次,家庭教育方面:母亲不该只充当“保姆”的角色;再次,自身精神方面:缺乏文学素养,精神空虚。二、未来人才是具备高度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要追求的不单单是考分,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