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话清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0:41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到了清明节,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农家忙于春耕春种。正如农谚所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节气开始的一日即是清明节。明朝王磐《清明日出游》对清明节的节日景象作了生动的描绘:“马穿杨柳嘶,人依秋千笑”,可见古代和谐社会的清明节人笑马欢非常热闹。清明节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潇潇,滋润万物。所以农民说:春雨贵于油!唐代诗人写了一首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清明诗与王磐的清明日出游的意境不同。一是写晴天,一是写阴天;一是写游人欢笑,一是写旅途艰辛。人物心情各不相同,正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据说,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只吃冷食,叫做寒食节。《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至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例进火三日,店舍无烟,时在清明前二日”。春秋时期,介子推随晋公子重耳出亡在外十九年,重耳回国后做了国君,赏赐随从出亡的人,介子推不求做官,也没有受封,与他的母亲隐绵山。重耳以为焚山可以逼他出来,然而介子推拒不出山,竟抱着树被烧死。晋文公为了悼念他,禁止在他的死亡日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为寒食节。唐代诗人孟云卿写了绝句“二月江南满枝头,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这首诗写春日远离家乡悲愁,说家贫常常断炊,不独是因为纪念介子推而不举烟火。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羽也写了一首题为寒食的绝句,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诗中借后汉宫廷在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的事,来讥讽宦官专权。然而,介之推不慕荣华,不求做官的高洁品质,是值得人民敬佩的。传说山西太原、上党、西河、雁门等地的人尤其敬思介子推。
清明节就又为踏青节。杜甫绝句云:“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踏青就是去郊外游览。此时春风又绿江南,正是游春的美好时光。如果带上吉他,唱着青春曲,跳起迪斯高,更是饶有情趣!
清明也有扫墓的习俗。人们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或追悼先烈,要祭扫陵墓。一九七六年丙辰清明节前后,天安门广场爆发了“四五运动”。那是一个不平凡的清明节,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借悼念周恩来,愤怒声讨“四人帮”暴政的伟大壮举。“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人们记忆犹新,而今重读,仿佛又回到了那所谓路线斗争的荒诞年月。那年清明节,据说来到天安门广场的“革命群众”多达百万人次。人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了浩瀚似海的花圈,挽联;张贴、朗诵了成千上万首诗词。愤怒出诗人,民意不可欺。中国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又快到清明节了,自然缅怀亲人,追悼先烈,让我们将北岛的《宣告》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给遇罗克烈士
也许最后的时刻到了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空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有关史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0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