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家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51:22
(2010-03-12 19:05:43)转载
标签:教育

《富豪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教育类书籍。它从立志、求学、教育、用人、品行、处世、创业、理财等方面介绍了一些有关华人富豪的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其中有富豪自身成长、创业的故事,也有富豪们教育后代的故事。
香港首富李嘉诚,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全家逃避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李嘉诚14岁被迫辍学,担负起了丧父的长子的责任。他从一名玩具厂的推销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总经理。后来又开厂,涉及足地产、银行、电讯等各领域,成为香港,乃至世界华人首富。
而从他总结的一些人生格言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比如,文言文有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人生宗旨;我能够创业首先得益于母亲;贫困是我拼命创业的原动力;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成功并不意味着不折手段;忘掉过去、未来会更美好…
他对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的教育抓的很早。在他们八九岁时,就让他们穿上西服,列席参加董事会,让他们了解做生意很辛苦,要付出很多心血。儿子在美国读大学时,李嘉诚已经能买得起劳斯莱斯车了,而他依然让儿子骑自行车上学,各种花费还要写信报告。他教育子女是三分之二做人,三分之一做生意。
刚刚过世的台湾首富王永庆,被人评为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他被人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16岁开米店,而从小小的米店经营中,可以看出他的过人之处。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还是处于手工业时代,稻谷收割与加工中夹杂沙石是见怪不怪的。王永庆却能够一点一点的把米里的杂物挑出来再出售,在质量上先胜一筹。然后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他主动送货上门,大受顾客欢迎,而且还会帮人家把米缸擦干净。更是令人感人至深、佩服至极的是,他每次都仔细的记录客户家的人口、饭量等情况,估算出客户下次买米的时间,提前送米上门。
王永庆对儿孙教育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他与念大学的孩子通信时,为了省电话费,会经常写信,一写就就是好几大张。他的儿子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王永庆先让其在国外企业苦干3年,然后才回到自己的企业从最基层干起,数年之后,才让他担任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而他给最疼爱的女儿陪送的嫁妆,除了一张无限期学习费用的凭证外,就是一把刮胡刀——好让女儿给自己的丈夫刮胡子。这是多么意义深远的教育方式啊!

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被人称为“现代郑和”。董浩云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开创了中国、亚洲和世界航运史上的很多第一。董浩云自己在事业上很成功,也经历了很多失败,他虽然是世界级名人,但对子女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从不娇生惯养。尤其是对长子董建华的培养更是用心良苦,把其送入普通中文学校读书,过着简朴的生活,骑自行车往返与校园与宿舍之间,不追求奢侈品,要求其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做到自律、自好、自强。在董建华大学毕业后,又出人意料的把他送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最基层当一名普通职员。目的是让其主动去找苦吃,培养刻苦的精神,磨练坚强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全面的锻炼自己,并且要学习现代的企业管理原则,为将来的创新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有一些富豪的人生信条也是十分令人玩味的。
世界船王包玉刚:最危险的是自以为是;诚信就是签订在心上的合同;身体力行的忘我工作;友谊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
领带大王曾宪梓:坚决反对“大事须认真,小事可糊涂”;做买卖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做人;正所谓其心不正,其才不可用,不赚尽别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不能随意接受别人的恩赐。
珠宝大王郑裕彤:亏就是赚;产品是公司的灵魂;一定要有非常细心和谨慎的习惯;没有人是真正愚蠢的;把握身边的每个机遇;“诚、体、勤”是成功的不败真理。
……
纵观富豪们的个人奋斗成功史以及教育下一代的方式方法,可以用孟子的一句话来总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