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和地震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06:24:16
作者:季东
干旱和地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孕育地震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现象?为什么说“大旱之后必有大震”?
正确地解释这些问题,必须重新探讨地震形成的物理机制;必须正确认识地球的电磁场结构。错误的地震学理论解释不了这些问题。
地震的物理机制是:地震是地球电磁场变换过程中,地壳内的增能电场放电所激发的高能、高密等离子体(氢;氘;氚)的聚变性爆发效应。
地球(星体)的电磁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具有众多不同量级电磁场层次的,自洽的内外互补对应的,自馈能及互馈能的,自组织巨系统。其核心场与最外空间场是地球的同一个最低量级基态场层次的内外分布。所以,地球(星体)的核心是又空又冷的。地球的最高量级的电磁场层次在地壳的中下部;其它高量级及较高量级的电磁场层次相对于地壳,都有壳内、壳外相对应、相联系的两部分分布,都有进、出地壳的窗口点。
相应于太阳电磁场的波动变换,地球电磁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换;有的层次磁场增能而电场减能,有的层次电场增能而磁场减能。太阳馈能的电荷、地球物质衰变的电荷,将逐次向地球的高能电场层次里变换累积;在高能电场里演化成高能等离子体积聚。
当地球的某个高能电场层次增能时,其等离子活动的许多征兆:如,该电场穿过或感应分布的区域内,温度增加、红外辐射强化;磁异常;静电异常;电磁辐射异常;动物行为异常;......。我们说,地壳中的相应层次在累积等离子体,也就是说,在孕育地震。
因为孕震的电场层次及其感应场在地面及空间的等离子活动强化,使温度增高而加速水分子的蒸发,并破坏水汽云的结晶汇聚。所以,它在地面的进出点及其感应分布域会干旱;他的空间分布域也将云散雨消。即,蒸发强又不下雨。
所以说,干旱和地震有关系。它是孕育地震的一个重要前兆。越是大旱,旱的时间越长,孕育的地震越大。
增能电场的等离子活动,不仅引起它的分布域的干旱,而且特别容易引发分布域内的森林及草原大火。这种大火因为有等离子助长燃烧而不易扑灭。
这就提醒人们:一定要做好旱区、特别是旱区中部可能要发生地震的监测工作。密切注意地震前兆(动物异常、静电异常、磁异常、红外异常、电磁辐射异常、等)的状态变化。做好防震减灾的必要准备。
地震主震发生之后,其累积的电场能量、等离子体能量大量的中和转移,电磁场回复而有了兴云布雨的条件,干旱自然解除。
这也是对耿庆国先生的旱震关系的理论说明。
有关理论请参考:
《地震的实质和预报》;《物质结构再认识》;《星体电磁场结构的共性》;
有关网站:
http://sea3000.net/jidong ;
http://jidongcusan.blog.china.com.cn ;